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直擊業績會|保利置業:整合仍有很多限制 地產入深為集團發展

置頂:點擊上方藍字“觀點”, 歡迎關注並置頂, 即可快速獲取房地產新鮮深度資訊。

觀點地產網 3月21日, 保利置業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召開2016年年度業績發佈會,

董事總經理韓清濤、董事副總經理葉黎聞、財務總監潘治平、副總經理萬宇清出席現場答記者問。

儘管與銷售突破兩千億元的兄弟公司保利地產差距越來越遠, 但韓清濤表示, 2016年349億元的銷售總額, 對於保利置業來說, 已經創下歷史新高。

銷售創新高與保守目標

韓清濤介紹, 去年保利置業持續銷售項目54個, 首次開盤項目6個。 分地區來看, 長三角占比38%, 珠三角占比18%, 西南地區占比23%, 其他地區占比21%。

不過, 在創下歷史新高後, 保利置業的增長重回平穩狀態。 2017年, 保利置業將銷售目標定為350億, 與2016年基本持平;簽約銷售面積約280萬平方米, 新開工建築面積300萬平方米。

對於這個保守的新目標, 韓清濤解釋, 因為在2017年整體的貨量中,

住宅類的產品比重在降低, 商辦類產品的量還是很大, 去年是一二線城市的住宅類產品銷售得比較多。 “今年雖然住宅類產品有所下降, 但目標還是要儘量不低於去年。 ”

他還強調, 雖住宅類產品占比減少, 但住宅肯定還是最重要的, 預計占比是70%。 全年公司預計推出4個新項目, 以及45個持續銷售項目, 可售貨量約298萬平方米。

年報資料顯示, 過去的2016年, 保利置業實現銷售結轉金額達261.6億元, 其中普通住宅占78%, 別墅占8%, 商鋪占10%, 車位占4%。 區域分佈上, 長三角及珠三角合計占比約58%, 西南區域占比約22%, 其他區域占比約20%。

在銷售創歷史新高之外, 保利置業另一值得高興的是實現扭虧為盈。 2016年, 保利置業股東應占溢利約0.81億港元,

2015為虧損28.17億港元。

對此, 韓清濤作出簡單解釋, 主要因為包括銷售收入增加, 毛利率明顯改善, 發展中物業及持作出售物業減值大幅減少, 出售子公司權益錄得盈利, 以及財務成本下降。

根據觀點地產新媒體查閱, 這當中, 銷售收入由2015年的249.3億港元增加至2016年的305.8億港元;毛利由28.69億港元增加至49.98億港元;發展中物業及持作出售物業減值虧損由虧損13.21億港元減少至虧損8620.7萬港元;出售武漢保利上城70%股權收益為6.44億港元;財務成本由10.92億港元降至9.1億港元。

與保利地產的整合問題

除了有所改善的業績以及財務狀況外, 因2016年持續不到一天的整合方案, 以及保利地產在深圳成功拿地, 保利置業與保利地產的整合問題再度成為發佈會的焦點。

對此, 韓清濤多次強調, 關於兩個地產平臺的整合, 已經談了很多年, 也一直在往這個方向努力, 希望實現1+1大於2。

“如果仔細研讀公告, 可以發現, 裡面是說在一個月內不考慮當時提出的方案, 但實際上這個時間點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 第二, 當時說不考慮的方案是僅就那個方案而言, 沒有說其他方案不會再考慮。 ”

在明確整合的堅決態度同時, 韓清濤坦言, 要完成整合確實受到很多限制。 “畢竟這是分屬兩個資本市場, 面對不同的投資者, 面對不同的小股東, 所以各自都受到各自資本市場的約束。 ”

韓清濤分析指:“根據證監會的要求, 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時必須發公告並停牌, 所以當時發了停牌公告, 但當時實際上沒有太實質的方案。

另外一個困難就是如果保利地產要收購保利置業一部分股權的話, 就涉及到現金的問題, 現在外匯管得很嚴, 國內的現金出不來。 此外, 不管是哪個方案, 都要由小股東做最後表決, 這樣的話就存在一些技術性的問題。 這只是其中幾個方面, 我們都在研究當中。 至於怎麼確定整合方案, 怎麼樣更合適, 怎麼樣更容易通過, 可能要由保利集團做最後把握。 ”

儘管整合遙遙無期, 但從這兩個平臺日漸模糊的區域管理來看, 兩者的整合在資本市場之外已經在悄然進行。

為避免同業競爭, 保利置業與保利地產一直有劃區而治的協議, 其中深圳市場屬於保利置業, 保利地產不得進入。 但這種局面, 在2016年12月14日, 保利地產拿下大鵬中心區宅地那一天被打破。 這個日子被時任保利華中華南片區董事長余英譽為“里程碑的日子”。

“為了不影響整個集團在地產業務的發展,經過集團統一協調,在同一個區域裡,都是可以共同開發的。”韓清濤在業績會上如此表示。

事實上,佔據著深圳這個充滿誘惑的市場,保利置業確實少有作為。年報資料顯示,保利置業目前在深圳並無新專案,那市場份額就更談不上了。

在兩兄弟完全不一樣的態度上,母公司保利集團為了壯大地產規模,搶佔一線城市份額,打破劃區而治的協議亦無可厚非。

以下為保利置業集團有限公司2016年全年業績發佈會現場問答實錄:

現場提問:保利置業去年的銷售額已經做到349億,但今年目標只定了350億,為什麼這麼保守?去年公司通過出售一個項目獲得了6.44億的收益,接下來是否會繼續出售項目支持業績的增長?出售項目會有哪些?

年報裡有提到公司將繼續在香港吸納土儲,接下來有沒有拿地計畫?保利置業在香港的第一個項目2月份已經拿到預售證,3月份準備推的時候碰到加息,會不會覺得錯過了推盤時機?保利置業的人民幣資產比較多,為了應對匯兌風險,會考慮怎樣的對沖計畫?

韓清濤:2016年完成了349億的銷售額,這個對保利置業而言是創了歷史新高。雖然跟同類企業比較起來增長幅度並不是很大,但是就我們自身而言,確實是下了很大的工夫來完成了全年的計畫。

為什麼今年定了350億?因為2017年整體的貨量中,住宅類的產品比重在降低,商辦類產品的量還是很大,去年是一二線城市的住宅類產品銷售得比較多。今年雖然住宅類產品有所下降,但目標還是要儘量不低於去年。

潘治平:關於項目出售的問題,去年公司出售了武漢保利上城項目70%的股權,獲得6.4億的一次性收益。未來是否繼續出售,還是要看時機,如果有投資者願意承接我們的項目,不排除繼續往這方面走。

至於外匯對沖,從保利置業的債務結構來看,一共有424億人民幣的有息貸款,其中76%是在國內,24%是境外部分。國內的貸款部分基本上是由國內的收入覆蓋的,所以不存在匯率的風險。境外有啟德和屯門兩個項目,收入基本也能覆蓋境外部分的負債。另外,在香港這邊貸款的利率也是比較低的,所以我不認為美國加息會對公司帶來很大的影響。

韓清濤:從2014年保利置業拿到啟德項目起,已經確定香港會是一個長期發展的市場,所以遇到加息或者減息這些週期是避免不了的。啟德項目是2014年拿的,可以看到同期拿地的其他項目也是這段時間推出,所以並沒有特別延期入市,也是一個適合的時機。

未來會繼續積極拿地,除了公開招標的土地,還會關注專案的收購。我們會積極尋找機會,實現滾動開發。

現場提問:去年11月份,保利置業與保利地產有過一次很短暫的整合,最終為什麼會終止了?預計什麼時候會完成整合?現在進展怎麼樣?

為了避免同業競爭,保利地產與保利置業有一個劃區而治的協議。但去年底開始,保利地產開始在原本屬於保利置業的深圳市場拿地,這樣一個拿地行為,是不是標誌著同業競爭的協議已經終止?現在二者是怎麼樣去處理同業競爭問題的?

韓清濤:如果仔細研讀公告,可以發現,裡面是說在一個月內不考慮當時提出的方案,但實際上這個時間點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第二,當時說不考慮的方案是僅就那個方案而言,沒有說其他方案不會再考慮。

關於兩個地產平臺整合的事,已經談了好多年了,不是現在才談。我們一直在跟證監會、香港一些大的投行在溝通,研究它的可行性。因為畢竟這是分屬兩個資本市場,面對不同的投資者,面對不同的小股東,所以各自都受到各自資本市場的約束。

我們想把兩個平臺整合在一起,一直都在往這個方向努力,希望實現1+1大於2,但確實受到了方方面面的限制。現在這件事情還在研究當中,由保利集團牽頭在做,保利置業配合提供相關資料和資訊。至於時間表的問題,從保利置業來說,真不太清楚,但工作一直在做,現在還拿不出決定的方案。

而同業競爭其實跟整合是一個問題,業務具體怎麼區分也都在研究當中。為了不影響整個集團在地產業務的發展,經過集團統一協調,在同一個區域裡,都是可以共同開發的。

現場提問:保利置業之前有出資3000萬參投新城鎮化及產業園的建設基金,這個基金目前有沒有找到具體的投資標的?剛才管理層提到與保利地產整合面臨著很多限制,能不能具體描述一下有哪些困難?目前有沒有辦法解決?

韓清濤:根據證監會的要求,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時必須發公告並停牌,所以當時發了停牌公告,但當時實際上沒有太實質的方案。另外一個困難就是如果保利地產要收購保利置業一部分股權的話,就涉及到現金的問題,現在外匯管得很嚴,國內的現金出不來。此外,不管是哪個方案,都要由小股東做最後表決,這樣的話就存在一些技術性的問題。這只是其中幾個方面,我們都在研究當中。至於怎麼確定整合方案,怎麼樣更合適,怎麼樣更容易通過,可能要由保利集團做最後把握。

關於參投基金的事,現在是由保利集團在操作,聽說是有幾個項目在談,但還沒有完全落地。

點擊閱讀原文,瞭解更多

這個日子被時任保利華中華南片區董事長余英譽為“里程碑的日子”。

“為了不影響整個集團在地產業務的發展,經過集團統一協調,在同一個區域裡,都是可以共同開發的。”韓清濤在業績會上如此表示。

事實上,佔據著深圳這個充滿誘惑的市場,保利置業確實少有作為。年報資料顯示,保利置業目前在深圳並無新專案,那市場份額就更談不上了。

在兩兄弟完全不一樣的態度上,母公司保利集團為了壯大地產規模,搶佔一線城市份額,打破劃區而治的協議亦無可厚非。

以下為保利置業集團有限公司2016年全年業績發佈會現場問答實錄:

現場提問:保利置業去年的銷售額已經做到349億,但今年目標只定了350億,為什麼這麼保守?去年公司通過出售一個項目獲得了6.44億的收益,接下來是否會繼續出售項目支持業績的增長?出售項目會有哪些?

年報裡有提到公司將繼續在香港吸納土儲,接下來有沒有拿地計畫?保利置業在香港的第一個項目2月份已經拿到預售證,3月份準備推的時候碰到加息,會不會覺得錯過了推盤時機?保利置業的人民幣資產比較多,為了應對匯兌風險,會考慮怎樣的對沖計畫?

韓清濤:2016年完成了349億的銷售額,這個對保利置業而言是創了歷史新高。雖然跟同類企業比較起來增長幅度並不是很大,但是就我們自身而言,確實是下了很大的工夫來完成了全年的計畫。

為什麼今年定了350億?因為2017年整體的貨量中,住宅類的產品比重在降低,商辦類產品的量還是很大,去年是一二線城市的住宅類產品銷售得比較多。今年雖然住宅類產品有所下降,但目標還是要儘量不低於去年。

潘治平:關於項目出售的問題,去年公司出售了武漢保利上城項目70%的股權,獲得6.4億的一次性收益。未來是否繼續出售,還是要看時機,如果有投資者願意承接我們的項目,不排除繼續往這方面走。

至於外匯對沖,從保利置業的債務結構來看,一共有424億人民幣的有息貸款,其中76%是在國內,24%是境外部分。國內的貸款部分基本上是由國內的收入覆蓋的,所以不存在匯率的風險。境外有啟德和屯門兩個項目,收入基本也能覆蓋境外部分的負債。另外,在香港這邊貸款的利率也是比較低的,所以我不認為美國加息會對公司帶來很大的影響。

韓清濤:從2014年保利置業拿到啟德項目起,已經確定香港會是一個長期發展的市場,所以遇到加息或者減息這些週期是避免不了的。啟德項目是2014年拿的,可以看到同期拿地的其他項目也是這段時間推出,所以並沒有特別延期入市,也是一個適合的時機。

未來會繼續積極拿地,除了公開招標的土地,還會關注專案的收購。我們會積極尋找機會,實現滾動開發。

現場提問:去年11月份,保利置業與保利地產有過一次很短暫的整合,最終為什麼會終止了?預計什麼時候會完成整合?現在進展怎麼樣?

為了避免同業競爭,保利地產與保利置業有一個劃區而治的協議。但去年底開始,保利地產開始在原本屬於保利置業的深圳市場拿地,這樣一個拿地行為,是不是標誌著同業競爭的協議已經終止?現在二者是怎麼樣去處理同業競爭問題的?

韓清濤:如果仔細研讀公告,可以發現,裡面是說在一個月內不考慮當時提出的方案,但實際上這個時間點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第二,當時說不考慮的方案是僅就那個方案而言,沒有說其他方案不會再考慮。

關於兩個地產平臺整合的事,已經談了好多年了,不是現在才談。我們一直在跟證監會、香港一些大的投行在溝通,研究它的可行性。因為畢竟這是分屬兩個資本市場,面對不同的投資者,面對不同的小股東,所以各自都受到各自資本市場的約束。

我們想把兩個平臺整合在一起,一直都在往這個方向努力,希望實現1+1大於2,但確實受到了方方面面的限制。現在這件事情還在研究當中,由保利集團牽頭在做,保利置業配合提供相關資料和資訊。至於時間表的問題,從保利置業來說,真不太清楚,但工作一直在做,現在還拿不出決定的方案。

而同業競爭其實跟整合是一個問題,業務具體怎麼區分也都在研究當中。為了不影響整個集團在地產業務的發展,經過集團統一協調,在同一個區域裡,都是可以共同開發的。

現場提問:保利置業之前有出資3000萬參投新城鎮化及產業園的建設基金,這個基金目前有沒有找到具體的投資標的?剛才管理層提到與保利地產整合面臨著很多限制,能不能具體描述一下有哪些困難?目前有沒有辦法解決?

韓清濤:根據證監會的要求,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時必須發公告並停牌,所以當時發了停牌公告,但當時實際上沒有太實質的方案。另外一個困難就是如果保利地產要收購保利置業一部分股權的話,就涉及到現金的問題,現在外匯管得很嚴,國內的現金出不來。此外,不管是哪個方案,都要由小股東做最後表決,這樣的話就存在一些技術性的問題。這只是其中幾個方面,我們都在研究當中。至於怎麼確定整合方案,怎麼樣更合適,怎麼樣更容易通過,可能要由保利集團做最後把握。

關於參投基金的事,現在是由保利集團在操作,聽說是有幾個項目在談,但還沒有完全落地。

點擊閱讀原文,瞭解更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