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廊坊人熱議城市雕塑:安育中抛磚引玉,田志友奉獻一家之說

日前, 廊坊知青網發佈廊坊市文化大家安育中就廊坊城市雕塑寫給廊坊市委、市政府的建議。 該建議迅速引發廊坊市領導關注, 同時在廊坊市民中引起熱烈反響。 廊坊資深媒體人士田志友建議:讓《漁童》成為廊坊城市雕塑。

安育中就建設廊坊重點城市雕塑提出了7點設想, 其中第七點“廊坊民間故事群雕”引發田志友共鳴。 田志友認為:城市雕塑是一個城市的文化標識, 要能反應一個城市最重大的歷史事件, 要有思想、有故事、有情趣。 對於廊坊來說, 最有影響力的歷史事件就是“廊坊大捷”, 而《漁童》就間接反應了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因而成為“廊坊大捷”最好的載體。

早在1977年, 13歲的田志友就在《工農兵文藝》發表了小說《三次偵察》, 一時間紅遍廊坊。 田志友說:“《三次偵察》發表在1977年第四期《工農兵文藝》, 同期就選登了著名作家張士傑的民間故事《漁童》, 讀完以後就像石雕一樣刻在了心上, 至今難忘。 ”

田志友是以兒童文學走向文壇的, 他對兒童文學情有獨鍾。 外國作家的作品他喜歡《木偶奇遇記》, 中國作家的作品他喜歡《寶葫蘆的故事》、《小兵張嘎》, 廊坊作家的作品他喜歡張士傑的民間故事。 田志友說:“廊坊作家真正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力的, 張士傑首屈一指。 ”

《漁童》的故事性很強, 還拍成了動畫片並屢獲殊榮, 具有成為廊坊城市雕塑的基礎。

田志友說:“城市雕塑要成為一個城市的旅遊景點, 那就要有故事。 遊客來了之後, 可以給他講漁童的故事, 可以請他觀看漁童的影片, 還可以講述漁童作者的故事, 甚至延展到講述義和團的故事。 有了故事就有了生命力。 歸根結底, 文化是需要講故事的, 故事是文化的最好載體”。

備註:安育中, 原廊坊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出版有《我的知青部落》等多部文集;田志友, 廊坊資深媒體人士, 先後創辦廊坊廣播電視報、環京津新聞網等媒體, 出版有《小諸葛失算》、《采寫編實訓教程》等10餘本專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