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逆時營救》票房破億,《三體》不知所蹤,國產科幻電影的春天在哪裡?

在中國電影市場, 說起科幻電影, 首先想到的便是處處都能看得到的製作費在燃燒的好萊塢科幻大片。 特別是今年上半年,

好萊塢科幻大片在中國電影市場幾乎呈現氾濫成災的趨勢。 即便是動輒一兩億美元打造的好萊塢科幻大片, 有的票房大捷, 有的票房則是慘敗口碑撲街。

所以, 如果讓你隨便說出幾部好萊塢科幻大片的片名, 似乎並沒有什麼難度, 但如果讓你說出一部中國的科幻電影, 恐怕你就要好好的在腦子回想一下了。 反觀近幾年的中國內地電影市場, 青春熱血, 懸疑驚悚, 經典武俠, 職場商戰等題材的電影層出不窮, 而中國科幻電影一時竟成為鮮少有人敢觸碰的題材。 國產電影在面對科幻題材時也就顯得不是那麼自信了。

2015年, 伴隨著劉慈欣的《三體》等一系列科幻題材電影宣佈籌備, 這一年被稱為中國電影市場的“科幻元年”。

如今, 兩年過去了, 《三體》早已不知所蹤, 《三體》海報上仍然寫著2016年的字樣, 自此再也沒有更新, 而製作方也是各種變動, 與之同時, 其它同期宣佈籌備的科幻電影也鮮有動靜。

《逆時營救》票房過億, 口碑小幅上漲, 後市票房能走多遠?

6月28日上映的動作科幻電影《逆時營救》上映5天票房突破一億,

累計達1.35億。 該片上映的第一天豆瓣評分4.7分。 伴隨著週六周日觀影人數的增多, 以及楊冪、霍建華等主演的粉絲效應, 口碑也開始出現小幅上漲, 豆瓣評分由原來的4.7分上升至5.0分, 雖然只是小幅度的上漲, 但是一般來說, 口碑對於後市票房的影響還是巨大的。 《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就因為口碑太差, 目前豆瓣評分也只有4.8, 原本目標是追上《速度與激情8》, 現在看來, 能追平《變形金剛4》19.76億都已經是幸事。

《逆時營救》口碑與票房的小小逆襲, 使不少支持國產電影的觀眾好像又看到了一點國產科幻電影的希望。 一說起國產科幻電影, 首先想起來的是2008年的《長江七號》, 2009年的《機器俠》以及2010年的《未來員警》。 《長江七號》豆瓣評分6.3分, 票房3398.6萬;《機器俠》豆瓣評分5.3分, 票房5020萬;《未來員警》豆瓣評分3.8分, 票房5899.5萬。 從口碑上來看, 口碑有好有壞, 好的也只是勉強及格;從票房上看, 票房則都未破億, 即使是有強大票房號召力的星爺。 唯一一部過億的2015年孫周執導的一部科幻喜劇《不可思異》,

雖然由王寶強大鵬小瀋陽等明星助陣, 但豆瓣評分只有3.8, 典型性爛片。

一路走來, 我們並沒有看到國產科幻電影在內容和製作方面有明顯進步。 一如中國足球, 一次次的希望還在明天會好, 但一直在原地徘徊。

國產科幻電影的春天在哪裡?

科幻分為“硬科幻”和“軟科幻”。“硬科幻”就是用硬邦邦的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解決故事核心問題,“軟科幻”則是不太關心這些,只是把這些當背景。基本上《逆時營救》就是“軟科幻”,打著科幻電影的外衣,裹著親情的內核。親情才是主要的看點,科幻作為輔助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長江七號》、《不可思異》等等也是如此,可以說,國產科幻電影基本都是這樣模式。

記得在上個月的“中國類型電影思考和探索”新浪潮論壇上,導演張小北就中國科幻電影提出了自己的論點。他認為當下中國科幻片面臨兩大難題,第一個是技術的不自信,另一個則是文化的不自信。技術不自信可以解決,真正的難題是文化的不自信。張小北拿《火星救援》舉例,不是中國演員演得不好,也不是情節突兀,而是觀眾看到“中國航天局”就笑場。觀眾笑場正是因為觀眾長時間受國外科幻電影的影響,潛移默化的形成了科幻電影就應該是外國人來拍,只有外國人才拍的好的刻板影響。

科幻題材的電影大多改編自科幻小說,中國並不缺少優秀的科幻小說。那為什麼國產科幻電影的發展還是舉步維艱呢?缺錢嗎?大概國產電影最不缺的就是錢了吧。特效?2015年大火的《捉妖記》的幕後特效團隊是由中國人組成。那麼什麼都不缺的國產電影為什麼發展的不是很順利呢?

眾所周知,科幻電影一般投資巨大製作週期長,如果投資者想儘快把電影上映好趕快收回成本賺錢,製作者在後期製作上就沒有更多的時間再去一個個雕琢鏡頭。猶如速食製作般出來的電影觀眾怎麼會滿意?觀眾不滿意,票房和口碑不理想,自然也就沒多少人在去觸碰科幻電影。其實,對於國產科幻電影,觀眾有的是耐心來等待著它一步步的成長,但是如果觀眾的耐心等待出來的都是圈錢的爛片,恐怕那時國產科幻電影就真的沒希望了。這是原因之一,其次,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因素,就是好萊塢科幻大片已經在中國電影市場氾濫成災,好萊塢科幻電影的同質化現象已經非常嚴重,這對於中國觀眾而言,一方面他們不缺科幻電影可看,另一方面,如果國產科幻電影不如好萊塢科幻大片,觀眾為什麼會為國產科幻爛片買單?這是每一位做國產科幻電影的人業內人士不得不思考和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電影日報認為,這並不是自不自信的問題,而是市場因素。

雖然說《逆時營救》是一部國產動作科幻電影,但這部電影的導演是位韓國人,說原汁原味的國產科幻電影似乎總有那麼一點小瑕疵。在未來,電影日報期待更多的中國導演能拍出原汁原味的國產科幻電影,而一部分中國電影人也正在為之而努力。

比如:甯浩和劉慈欣聯手打造的《瘋狂的外星人》將正式作為壞猴子影業“天宮計畫”的首部作品,“天宮計畫”旨在打造一系列的國產科幻片;除此之外,導演張小北的《拓星者》已經殺青,而由郭帆執導、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流浪地球》也已於五月正式開機。

電影日報認為:有電影人願意去做,有觀眾願意去支持,國產電影春天的到來也不是不可能。只是,當國產科幻電影的製作成本遠不及好萊塢科幻大片的時候,比拼的一定不是“硬科幻”部分,仍然是“軟科幻”內容,任何時候都是內容為王,只有做好內容,打響國產科幻電影的第一炮,國產科幻電影的市場才有可能得到拓展。電影日報預祝國產科幻電影的春天早日到來,而不是像中國足球那樣,口號喊得響亮,腳太臭!

電影日報原創稿件,嚴謹任何形式轉載

科幻分為“硬科幻”和“軟科幻”。“硬科幻”就是用硬邦邦的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解決故事核心問題,“軟科幻”則是不太關心這些,只是把這些當背景。基本上《逆時營救》就是“軟科幻”,打著科幻電影的外衣,裹著親情的內核。親情才是主要的看點,科幻作為輔助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長江七號》、《不可思異》等等也是如此,可以說,國產科幻電影基本都是這樣模式。

記得在上個月的“中國類型電影思考和探索”新浪潮論壇上,導演張小北就中國科幻電影提出了自己的論點。他認為當下中國科幻片面臨兩大難題,第一個是技術的不自信,另一個則是文化的不自信。技術不自信可以解決,真正的難題是文化的不自信。張小北拿《火星救援》舉例,不是中國演員演得不好,也不是情節突兀,而是觀眾看到“中國航天局”就笑場。觀眾笑場正是因為觀眾長時間受國外科幻電影的影響,潛移默化的形成了科幻電影就應該是外國人來拍,只有外國人才拍的好的刻板影響。

科幻題材的電影大多改編自科幻小說,中國並不缺少優秀的科幻小說。那為什麼國產科幻電影的發展還是舉步維艱呢?缺錢嗎?大概國產電影最不缺的就是錢了吧。特效?2015年大火的《捉妖記》的幕後特效團隊是由中國人組成。那麼什麼都不缺的國產電影為什麼發展的不是很順利呢?

眾所周知,科幻電影一般投資巨大製作週期長,如果投資者想儘快把電影上映好趕快收回成本賺錢,製作者在後期製作上就沒有更多的時間再去一個個雕琢鏡頭。猶如速食製作般出來的電影觀眾怎麼會滿意?觀眾不滿意,票房和口碑不理想,自然也就沒多少人在去觸碰科幻電影。其實,對於國產科幻電影,觀眾有的是耐心來等待著它一步步的成長,但是如果觀眾的耐心等待出來的都是圈錢的爛片,恐怕那時國產科幻電影就真的沒希望了。這是原因之一,其次,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因素,就是好萊塢科幻大片已經在中國電影市場氾濫成災,好萊塢科幻電影的同質化現象已經非常嚴重,這對於中國觀眾而言,一方面他們不缺科幻電影可看,另一方面,如果國產科幻電影不如好萊塢科幻大片,觀眾為什麼會為國產科幻爛片買單?這是每一位做國產科幻電影的人業內人士不得不思考和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電影日報認為,這並不是自不自信的問題,而是市場因素。

雖然說《逆時營救》是一部國產動作科幻電影,但這部電影的導演是位韓國人,說原汁原味的國產科幻電影似乎總有那麼一點小瑕疵。在未來,電影日報期待更多的中國導演能拍出原汁原味的國產科幻電影,而一部分中國電影人也正在為之而努力。

比如:甯浩和劉慈欣聯手打造的《瘋狂的外星人》將正式作為壞猴子影業“天宮計畫”的首部作品,“天宮計畫”旨在打造一系列的國產科幻片;除此之外,導演張小北的《拓星者》已經殺青,而由郭帆執導、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流浪地球》也已於五月正式開機。

電影日報認為:有電影人願意去做,有觀眾願意去支持,國產電影春天的到來也不是不可能。只是,當國產科幻電影的製作成本遠不及好萊塢科幻大片的時候,比拼的一定不是“硬科幻”部分,仍然是“軟科幻”內容,任何時候都是內容為王,只有做好內容,打響國產科幻電影的第一炮,國產科幻電影的市場才有可能得到拓展。電影日報預祝國產科幻電影的春天早日到來,而不是像中國足球那樣,口號喊得響亮,腳太臭!

電影日報原創稿件,嚴謹任何形式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