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手工榨茶籽油,慢慢消失的傳統技藝

在調和油風靡之前, 豬油、菜籽油和茶籽油曾是每家人食用油的三大種類。 各色油品, 味道不一, 但構成家常菜的兒時回憶。

除了豬油需要熬制之外,

常用菜籽油和茶籽油都是壓榨的, 其原料分別是油菜籽和山茶籽, 而沿襲的是傳統的榨油方法。 當然, 如今有些許變化, 關鍵性的工藝——機榨取代了純手工榨。 現在榨油坊寥寥無幾, 攝影師二馬為我們記錄下這份對傳統工藝的堅守。 每年十月份, 山上茶籽成熟, 農人摘下, 鋪曬晾乾, 待到穿兩件衣服之時, 開始榨油, 此時已臨近十一月份。

榨油方法雖老土, 雖出油率不高, 但生態環保, 榨出來的油原汁、原味、香醇清亮, 可保六七年不壞。 古法榨油延續著千年的傳統:一篩、二磨、三蒸、四包、五榨。

第一道工序為篩。 茶(菜)籽經過晾曬後, 用風車吹掉塵土, 再篩掉雜質。 茶籽裡如有雜質, 不但影響油的產量, 而且榨出的油味道不正。

第二道工序為磨。 曬乾的茶籽通過油碾磨碾成碎末, 一小時磨50斤, 一天要磨出500斤才夠第二天使用。

第三道工序為蒸。

把磨好的油坯一層層放入籠屜, 蒸大約40分鐘出鍋。

第四道工序為包。 熟料取出倒入一個個墊有稻草的鐵箍裡, 做成厚約4釐米、直徑約35釐米的茶餅, 這一過程又叫踩餅。

第五道工序為榨。 現如今的榨油有改為機榨, 但原來的榨油一般由二至三人組成, 一人在前面扶著由花崗石做成的撞棰, 這個人就像撐舵的, 而推撞棰的兩個人在中間要合力將力量在瞬間送出, 通過撞棰和方木進樁碰撞後的力量擠壓茶餅後, 澄黃色的茶油就慢慢淌出。 反復蒸榨3-4次, 將油榨幹, 俗稱“三蒸、三包、三榨”。 有時, 要把榨完油的坯搗碎壓細, 上鍋蒸30分鐘,再榨出一點兒油。

如今,隨著機械化發展,手工榨油方式正在慢慢消失,過不了多久它就只能定格在我們的記憶中了。可我們依然懷念那份味道,那份與自然磨合的情調。

茶油香醇濃郁,也略帶苦味。吃慣了其他油的人,一時還難於適應,但黎川人對這種味道不僅喜歡,而且還有幾分依戀。跟喝茶一樣,中國人在苦澀中尋找香醇,在香醇中回味苦澀,個人的生命與宏觀的歷史在具體而微對比體悟,永遠充滿著珍惜與回味,或許這就是中國人的生活哲學。

上鍋蒸30分鐘,再榨出一點兒油。

如今,隨著機械化發展,手工榨油方式正在慢慢消失,過不了多久它就只能定格在我們的記憶中了。可我們依然懷念那份味道,那份與自然磨合的情調。

茶油香醇濃郁,也略帶苦味。吃慣了其他油的人,一時還難於適應,但黎川人對這種味道不僅喜歡,而且還有幾分依戀。跟喝茶一樣,中國人在苦澀中尋找香醇,在香醇中回味苦澀,個人的生命與宏觀的歷史在具體而微對比體悟,永遠充滿著珍惜與回味,或許這就是中國人的生活哲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