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製造業供給指數在滬發佈,2月份鋼鐵行業表現最強勁

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復蘇正受到各方關注。 3月20日, 大宗商品資訊服務商上海鋼聯(300226)和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共同發佈了中國製造業供給指數(MMSI), 上海鋼聯董事長朱軍紅認為, “大宗商品是製造業的基礎原端材料, 這些原端材料供需的變化和價格漲跌, 直接反映了中國製造業的運行情況。 ”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現場瞭解到, 該指數以2014年1月為100點, 選取了鋼鐵、煤炭、有色、石油、化工、建材、建築業、汽車、家電、造船、工程機械11個終端領域製造行業, 樣本則為1000多家各行業大、中型製造企業, 樣本行業產值占全國工業產值的比例超50%。

中國製造業供給指數形成過程包括各子行業指數, 考慮指標分別為行業相關產品的產量/開工率、價格、庫存、訂單、贏利、雇員, 權重分別占25%、20%、15%、15%、20%、5%。 在子行業指數得出的基礎上, 綜合考慮製造業各子行業占工業產值權重, 最終合成中國製造業供給指數。

相比於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MI(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等傳統的經濟運行指數, 本次發佈指數的編制方認為能提供更量化以及細緻的資料。 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副秘書長田魚良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 “PPI、PMI這些指數每個月由相關企業提交問卷等形式獲得資料, 相對來說比較主觀。 而我們選取的資料是一線直接沉澱下來的資料, 相對來說客觀一些。 ”

上海鋼聯總裁助理任竹倩提到,

與PPI相比, 中國製造業供給指數與其走勢基本保持一致, 相關係數高達0.97;而與官方PMI運行趨勢的相關係數則相對較低為0.75。

任竹倩在發佈會現場對2月份中國製造業供給指數進行瞭解讀。 以2014年1月的100點為起點, 2017年2月份中國製造業供給指數為92.67, 同比增長33.44%、環比下降8.03%。 對於同比增幅較大, 任竹倩認為2016年2月份製造業仍處於底部, 尚未復蘇。 環比下降則主要歸因於季節性因素。

另外, 從子行業情況來看, 鋼鐵行業表現最為搶眼。 鋼鐵供給指數同比增幅最大, 達85.03%, 而建材供給指數同比降幅最大, 為25.98%。 從環比角度來分析, 11個子行業供給指數均下降, 鋼鐵供給指數降幅最小為2.4%, 造船供給指數降幅最明顯為11.75%。

而從2014年1月到目前的資料來看,

任竹倩認為中國製造業在2015年的11月左右開始築底, 2016年開始製造業市場逐步回暖。 其中, 汽車行業指數表現最為突出, 目前整體態勢發展良好;鋼鐵、有色行業率先轉強, 從2015年4季度開始好轉, 前景較為光明;煤炭行業情況則從2016年4季度開始轉佳;建材、建築和家電行業波動最小, 發展趨勢一直平穩;造船業和工程機械行業起色不大, 整體偏弱;石油行業今年以來築底回升, 但升勢溫和。

田魚良對澎湃新聞表示, “在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 我們希望中國製造業供給指數能更客觀地反映製造業的供給情況。 當然, 這個指數還處於探索階段, 對市場能否客觀反映和有效指導還有待於檢驗。 ”

值得一提的是,

此番上海鋼聯參與發佈該項指數, 背後支撐則是其在鋼鐵等大宗商品領域龐大的資料資訊。 上海鋼聯成立於2000年, 以大宗商品資訊起家, 目前為國內大宗商品資訊服務和平臺交易方面的龍頭企業。 據朱軍紅介紹, 上海鋼聯目前有員工3000餘人, 其中超過2000人負責從全國各地及海外市場採集資料資訊, 包括價格、開工率、產能、產線、銷售、訂單、生產成本等, 並經編制後對外發佈。

實際上, 對包括上海鋼聯在內的大宗商品資訊機構來說, 制定各類指數也意在提高其自身影響力。 就拿上海鋼聯來說, 在此番發佈中國製造業供給指數之前, 旗下早就自行推出鋼材綜合指數、焦炭指數、62%進口礦指數等。 大宗商品資訊領域另一企業卓創資訊則早在2014年就開始陸續和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聯合發佈相關價格指數。

另外,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 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自2016年3月以來也已發佈多項指數, 包括長江經濟帶城市轉型發展指數、上海城市摩行指數、上海電子消費品回收利用指數、上海新空間活動指數、上海金融人才分佈指數、上海互聯網人才分佈指數等。 官網顯示, 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是上海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主管的一家綜合性研究諮詢機構, 專注產業轉型、城市更新的探索實踐, 集政策理論研究、發展規劃編制等領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