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滬港通”、“深港通”之後,“債券通”繼往開來

港股解碼, 香港財華社王牌專欄, 20年專注港股, 金融名家齊聚, 做最有深度的原創財經號。 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 文|董虹, 香港財華社財經編輯。

7月3日早晨9點, “債券通”正式啟動。 作為繼“滬港通”、“深港通”之後, 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之間聯動的又一盛事, “債券通”將有助於完善兩地債券市場的國際化進程, 在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的同時, 吸引國際資金進入內地債券市場。

創新機制, 方便境外投資者

“債券通”初期主要開通“北向通”, 是境外投資者通過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投資於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一種機制安排。

有別於前期CIBM等耗時較長的結算代理協定, “債券通”由交易中心/結算代理人等作為備案機構向央行上海總部提交材料, 且在3個工作日內回復, 流程大大縮減。 在開立人民幣帳戶上也較前期獨立申請NRA帳戶明顯提速。

債券通開戶備案流程

另外, 摒棄過去境外投資者均需通過備案制進入國內債券市場的方式, “債券通”採用多級託管模式, 境外投資者不用直接進入境內市場, 只需在香港CMU開戶, 通過CMU系統“一點接入”境內債券市場, 金管局作為名義持有人參與境內的債券市場,

不改變投資者習慣, 操作也較為便利。

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進一步開放

中國債券市場市值高達67萬億人民幣, 相當於10萬億美元, 為全球第三大, 亞洲第二大債市。 但因為市場准入限制、參與程式繁瑣等多重因素, 境外投資者持有內地債市規模僅為8000多億元人民幣, 不足1.5%, 和其地位極不匹配。

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 人民幣成功加入SDR貨幣籃子, 國際投資者對配置人民幣資產的興趣不斷增加。

債券通的開通, 意味著全球第三大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 加速與國際接軌的步伐;同時, 也將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更多便利和選擇。 這對尋求多元化投資組合和追求孳息的全球投資者來說, 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

加速中國債券納入國際指數體系

大部分投資者可能都會瞭解, 對境外投資者在市場准入方面的嚴格限制, 一直是A股衝擊MSCI指數的桎梏。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開放步伐的加快, 2017年6月21日, 三次被拒的A股終於被納入MSCI。

目前全球的三大主流債券指數, 摩根大通政府債券指數-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指數、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花旗世界國債指數(WGBI),

均未將中國納入國際指數體系, 其原因和MSCI類似:市場准入、流動性以及資本管制等方面不夠開放。

此次“債券通”的開通, 極大地放寬了境外投資者市場准入方面的限制, 在流動性以及資本管制方面也有改觀, 有助於人民幣債券納入國際主要債券指數。

實際上, 早在3月份“債券通”開通消息傳出之時, 花旗集團就宣佈從7月起將中國納入“花旗世界國債指數—擴展市場”(WGBI-Extended), 雖然該指數並非國際投資者跟蹤的三大主流指數之一, 但市場普遍視之為過渡指數;而摩根大通在也曾表態有意將人民幣債券納入其全球新興市場債券指數。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 中國債券最終納入國際指數體系只是時間問題。

■ 編輯|徐冰瑩,財華社財經編輯。

中國債券最終納入國際指數體系只是時間問題。

■ 編輯|徐冰瑩,財華社財經編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