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城市快報報導 《韓熙載夜宴圖》是一張有名的畫, 此畫現存為宋代摹本, 關於其作者顧閎中, 史料上記載得很少, 只知道他是五代南唐的人物畫家, 曾做過南唐畫院待詔, 和與他同時的畫家周文矩齊名。

說起這幅畫, 還有段故事。

我們都知道南唐後主李煜, 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詞人, 可惜他治理國家的才能遠遜於填詞的本領, 南唐在他手裡, 漸漸成了一個無法收拾的爛攤子。 當時的兵部侍郎韓熙載是個很有本事的人, 李後主很想提拔他做宰相, 可韓熙載因為以前被冷落, 對當下的時局又已然是灰心喪氣了,

就玩起了中國文人常玩的佯狂的把戲, 終日里弄一幫人喝得醉醺醺的。 李後主對他的放縱早有耳聞, 可缺乏直接證據, 就派顧閎中在夜晚潛伏到韓熙載的院子裡, 趴在窗縫那兒偷窺其夜宴時的情形。 顧閎中“目識心記, 圖繪以上之”, 回來後通過記憶把宴飲時的情景畫下來, 向後主彙報。 後主看了畫, 以前的傳聞都落到了實處, 也就打消了重用韓熙載的念頭。

顧閎中以連環畫的形式, 分五段把韓熙載夜宴時的情景畫在了三米多長的絹上, 並以屏風為間隔, 分割出了每段情節的空間, 以一種連續的方式逐一描繪了宴會的整個過程。

從右至左, 第一段描繪的是韓熙載斜倚在榻上與客人們欣賞琵琶演奏。

這段是五個場景中人物最多的, 畫家通過桌椅屏風的擺設, 使得人物的分佈顯得參差有致, 既有秩序感又不死板。 人們或倚在榻上, 或坐在桌旁, 或站在屏風邊, 顯然都被琵琶聲吸引住了。 韓熙載悠閒中透露著幾分嚴肅, 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從他的神態和坐姿能看出, 他顯然是眾人中的一個核心。

第二段是眾人欣賞六么獨舞。 韓熙載的情緒有些高漲起來, 他站在紅漆揭鼓旁, 親自擊鼓助興。 一歌伎聞鼓聲而起舞, 以舞蹈應和著鼓點, 旁邊站立者有鼓掌的, 有打拍子的。 這段舞者與鼓聲的應和, 不單訴諸我們的視覺, 也訴諸我們的聽覺。

第三段描繪的是韓熙載玩得有些累了, 倚在榻上一邊洗手一邊和侍女聊天。 離他不遠,

有一女子收起了琵琶和笙簫, 屋內亮起了蠟燭, 一種宴飲後倦怠的輕鬆感在屋子裡彌漫。 這段, 室內的空間留有很大的空白, 就好像一段音樂過後顯示出來的那種間歇性的寂靜。

第四段韓熙載袒腹盤腿坐在椅上, 一邊扇著扇子, 一邊和站在前邊的侍女說著什麼。 形態各異的奏樂者坐成一排, 此呼彼應, 我們好像聽到了那不間斷的笛聲。 這笛聲使夜晚顯得愈加深沉, 歡宴接近了散場的時刻。 人們的注意力顯然已不那麼集中了, 畫家敏銳地把握到了那種熱鬧過後的冷清氣氛。

第五段宴會已經結束, 賓客們陸續離開, 韓熙載站在中間, 一隻手舉在胸前示意, 另一隻手緊握鼓槌, 似乎意猶未盡, 可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呢。

整幅畫看下來, 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韓熙載冷靜的面容背後深深的倦意, 那擾亂他好心情的憂慮, 是什麼樣的歡宴也無法驅散的。 顯然, 一個王朝的尾聲也悄悄迫近了。

在結構上, 顧閎中的控制非常嚴謹, 每一段對人物及器具的安排都有不同的處理, 疏密得當, 裁剪有度;線的運用則簡勁有力, 尤其是衣紋的刻畫, 圓潤、乾淨而又有彈性;在設色上, 以深色調為主, 黑白對比加深了空間的穩定, 有些地方傅以淡彩, 使色彩間的過渡不至於過於生硬。 此畫不僅在繪畫史上的地位極高, 同時也是研究當時音樂、舞蹈、器具可以信賴的資料。 節選自《怎樣讀一幅古代中國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