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面對新的全球化挑戰,企業最該警惕什麼?專家權威解讀

(央視財經《對話》)全球化的概念誕生於2001年正式加入WTO開始, 中國憑藉對世界經濟的持續貢獻一步步融入了全球經濟發展的浪潮之中, 與世界經濟共振。 最近幾年, 中國開始在部分領域引領潮頭。 2016年, 中國GDP總量達到74萬億元, 成為繼美國之後的世界上第二個超過10萬億美元的經濟體, 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接近15%。 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6年的最新報告, 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全球經濟增長總的貢獻率已經達到80%。 中國與各新興經濟體的跨越式發展, 也正推動全球化動能核心由發達國家向新興經濟體轉移,

這將為全球經濟帶來巨大的機遇和發展空間。 但與此同時, 新的機遇也必然帶來了新的挑戰。

“世界經濟論壇2017新領軍者年會”於6月26日-29日在大連舉辦, 本次年會的主題是“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實現包容性增長”, 李克強總理出席並致辭。 6月28日下午, 《對話》在達沃斯論壇最核心的會場對全球化帶來的新變化以及如何推動全球化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全球化的新浪潮中, 哪些挑戰最為嚴峻?面對新的全球化挑戰, 企業最應該警惕的是什麼?敬請關注7月2日21:50《對話》之《推動全球化與包容性增長》!

新版本全球化的世界是什麼樣?

前美國助理貿易代表夏尊恩在《對話》現場給出了他的觀點, 不管全球化要付出什麼代價或者遭遇什麼阻力, 重要的是我們知道解決辦法, 即必須關注就業, 讓公司感受到公平的環境。 這意味著公司在投資時要更加智慧, 考慮會對當地社區帶來什麼影響, 展示能夠創造什麼價值, 然後我們給予支持。 此外, 我們需要換位元思考。 如果我們在自己國家支持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那麼在其他國家很可能遭受相同的待遇。 公司需要從這兩個方面思考戰略。

新全球化的形態為商業模式帶來什麼改變?

招商局集團副總經理、中集集團董事長王宏這樣看待關於全球化帶來改變的問題。 有些關於過去的一些問題,

很多不完全是全球化的問題。 “剛才黃教授講了很多是深層次的因素, 特別是內部包括國家的政策, 還有二次分配的政策等等, 稅收政策引起的。 總的而言, 整個貿易是相符的, 我們現在年代跟過去不太一樣, 不再是那種槍炮年代。 整個貿易的環境應該說在西方主導下或者是發達國家主導下創造出來的現在規則。 現在規則某種意義上來講, 在過去全球化推動對全球發生很大變化, 應該說有很大促進作用。 目前為止沒有人否認自由化或者是開放, 對財富的負面效應。 總體講, 只要開放的社會, 對社會財富創造是巨大的, 剩下來是怎麼樣分配。

當然, 現在提出來包容性一些增長, 某種意義上應該回應了過去貿易體制下出現的一些問題。

我們自己認為現在, 特別像招商現在的工作, 爭奪在發展中國家進行業務的拓展。 ”

全球化的下一站將去向何方?

招商局集團副總經理、中集集團董事長王宏表示, 全球化世界製造業的轉移基本上十年前就應該開始了, 中集集團在上一次全球化的時候,其實形成了消費在歐美,生產在中國這樣的格局。“但是隨著整個世界貿易格局的變化,這些不發達國家未來都有可能成為一個重要的生產力。比如講南美,南美可能會成為北美的重要生產、消費的重要生產地。非洲可能成為歐洲的生產力,南亞可能會成為中國周邊發達國家的生產力。那麼這種格局似乎覺得更合理一點。

我們在整個招商投資,包括中集投資基本上也是按照這一點佈局來走的,應該說這十年來看我們加強了在南美、南亞、非洲的一些投資,某種意義上當然這些地方的投資有一些風險,有些政策並不見得很好,但是設計好的商業模式,找到共同的利益,這是投資成功的關鍵。另外一個角度講,作為產業投資可能我們還會看的更長遠一點。”

如何讓更多群體參與到全球化中來?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黃益平給出了他的建議,其實還是應該所有國家一起工作,政府、企業、社會一起共同合作。“這就是之前談到的該如何幫助那些沒有從全球化中得到足夠好處的這些群體。但其實過去也是在全球化過程當中,有很多發展中國家沒有介入進來,以後我覺得他們也許會成為新的開放和全球化的一個主導力量。但這並不意味著以後我們就不跟發達國家一起開放,我相信發達國家仍然會是全球化一個很重要的推動力量。但一個根本性的改變,過去有一個例子說有很多重要的全球經濟決策是由七國集團來做的,未來更多是20國集團,或者是發展中國家自己各種經濟合作的平臺組織。舉一個例子說,金磚集團國家的組織或者是我們一帶一路的組織,核心一點就是新興市場國家在推動未來的全球化的過程當中要發揮更大的作用。”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7月2日21:50《對話》之《推動全球化與包容性增長》!

中集集團在上一次全球化的時候,其實形成了消費在歐美,生產在中國這樣的格局。“但是隨著整個世界貿易格局的變化,這些不發達國家未來都有可能成為一個重要的生產力。比如講南美,南美可能會成為北美的重要生產、消費的重要生產地。非洲可能成為歐洲的生產力,南亞可能會成為中國周邊發達國家的生產力。那麼這種格局似乎覺得更合理一點。

我們在整個招商投資,包括中集投資基本上也是按照這一點佈局來走的,應該說這十年來看我們加強了在南美、南亞、非洲的一些投資,某種意義上當然這些地方的投資有一些風險,有些政策並不見得很好,但是設計好的商業模式,找到共同的利益,這是投資成功的關鍵。另外一個角度講,作為產業投資可能我們還會看的更長遠一點。”

如何讓更多群體參與到全球化中來?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黃益平給出了他的建議,其實還是應該所有國家一起工作,政府、企業、社會一起共同合作。“這就是之前談到的該如何幫助那些沒有從全球化中得到足夠好處的這些群體。但其實過去也是在全球化過程當中,有很多發展中國家沒有介入進來,以後我覺得他們也許會成為新的開放和全球化的一個主導力量。但這並不意味著以後我們就不跟發達國家一起開放,我相信發達國家仍然會是全球化一個很重要的推動力量。但一個根本性的改變,過去有一個例子說有很多重要的全球經濟決策是由七國集團來做的,未來更多是20國集團,或者是發展中國家自己各種經濟合作的平臺組織。舉一個例子說,金磚集團國家的組織或者是我們一帶一路的組織,核心一點就是新興市場國家在推動未來的全球化的過程當中要發揮更大的作用。”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7月2日21:50《對話》之《推動全球化與包容性增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