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半個世紀的酒精文化 如何改變了英國人

我第一次喝酒, 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 那是我父母舉辦了一個聚會後的早晨, 10 歲的我和 9 歲的妹妹獨自醒來。 我們用網兜將廢棄易開罐收集起來, 記憶中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撿起一個罐子, 搖一搖看看是不是空的, 如果不是空的, 那就喝掉!時至今日, 我舌尖上依然殘存著喜力啤酒(5%酒精含量)溫暖的、不新鮮的味道, 罐子裡的煙頭讓我記憶猶新。

另一次, 趁爸爸不注意, 我們偷偷啜飲了一小口他的雷馬丁幹邑白蘭地(40%酒精含量), 即使我們不喜歡那種味道。 它存放在餐具櫃裡一個厚重的玻璃瓶中。

爸爸每天晚上會給自己倒一杯, 當他走回他的小辦公室打電話時, 冰塊叮叮噹當地響。 在家庭成員生日、聖誕午餐這樣一些特殊的場合, 父母是允許我們喝酒的:在最好的玻璃杯裡裝上半杯阿斯蒂氣泡葡萄酒(7.5%酒精含量)。

在我十五六歲的時候, 我真正開始喝酒。 儘管在英國, 向未滿 18 歲的青少年賣酒是非法的, 但我們還是很容易就能拿到酒。 大型連鎖酒吧會檢查身份證, 所以我們只能堅持去那些不那麼嚴格的小商店。 那時我週六會在一家超市上班, 當時的男朋友比我稍大一些, 他會在對面的酒吧給我買杜松子酒(21%酒精含量)和檸檬水。 音樂節和生日聚會中肯定有酒, 而且通常是濃烈的味道和奇怪的顏色。

其中最受歡迎的, 包括 Sourz 蘋果酒, 這是一種酒精含量為 15%, 呈現出霓虹燈一樣綠色的水果利口酒。 還有就是一款經典的波普甜酒, 樣子和味道都像檸檬水, 但比很多啤酒後勁足。

而直到大學時, 我才正式瞭解酗酒。 記憶中, 大學第一周是靠著廉價酒精抵抗社交恐懼度過的。 這是未來四年的徵兆。 週五和週六的晚上, 里茲大學德文郡宿舍樓的 G4 公寓裡, 空氣中充滿了香水和洗髮水的味道。 我們五個住在那兒的女孩, 坐在廚房的瓷磚地板上, 背靠著櫥櫃門, 用不匹配的玻璃杯和馬克杯喝著酒。 我們先喝一點便宜的烈酒和啤酒, 為更便宜的伏特加和紅葡萄酒做準備。

我發現, 喝酒讓人生變得更容易。 這並不是說我的社交恐懼消失了,

這種感覺會在第二天早上再次出現, 伴隨著頭疼和胡言亂語。 但喝酒意味著我可以更輕鬆地和別人聊天, 有時甚至還可以跳舞。 當然, 總是會有那最後一杯讓我迷失在理智邊緣的酒。 在一場舞會上, 我喝了太多的免費葡萄酒, 之後吐得七葷八素的。 那天晚上我在日記裡寫了四個超大的詞:“醉酒+病態/新生, 舞會。 ”但事情就是這樣的, 有時候你是那個把別人送上計程車的人, 有時候你是那個喝醉了被送上車的人。 我們總是能回到家, 帶著一盒油膩的夏威夷披薩, 提著鞋子, 頭髮散發著煙味。

畢業之後, 我發現我身處一個新城市也有著同樣的愛好。 在北倫敦的人行道上, 我獨自踉蹌著腳步, 劃破了臉, 以此結束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 我一隻眼睛腫了, 還需要打破傷風疫苗。 陷入正經戀愛關係也不會改變這些。 2003 年, 我現在的丈夫在時代啤酒(4.8%酒精含量)和斯米諾伏特加(37.5%酒精含量)的幫助下向我求愛。 我們去了房子旁邊的一所酒吧, 接著喝啤酒, 然後改喝烈酒。

這一切似乎都不太值得關注。 我不覺得我有酗酒問題, 我的朋友們也都不這麼認為。 我們喝酒, 有時候爛醉如泥, 並承擔後果。 我們只是做了年輕人做的事情。 但是最近, 在喝了將近二十年的酒之後, 我開始思考我們這一代人和酒精的關係是否異常。 當我看著統計資料時, 我意識到這關係的確是畸形的。 我發現 2004 年是酒精消耗量的巔峰, 英國人喝酒的歷史超過一個世紀, 但這十年來喝的酒卻多得多。

將酒精消耗推向巔峰的主力軍是我們 1980 年前後出生的這一批人。 沒有哪一代人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喝這麼多酒, 為什麼我們會呢?

酒精研究中的每個人都知道這張圖表。 它描繪了英國每年酒精消耗量的變化, 單位是每人飲用的純酒精公升數。 謝天謝地,沒有人喝純酒精,一升純酒精相當於 35 品脫窖藏啤酒。1950 年,英國人平均每人喝 3.9 升純酒精。圖表中,最開始曲線幾乎沒有上漲。之後,從 1960 年開始,曲線開始爬升,一直到七十年代,上升勢頭都很穩定。上升的軌跡在八十年代末停止,但這只是暫時的。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酒精消耗量又開始迅速上升。到了 2004 年,曲線達到頂點,我們每個人喝了 9.5 升純酒精,相當於一百多瓶葡萄酒。

完全瞭解圖表中的每一個上升和下降是不可能的,但我和研究英國-酒精關係的學者討論過這個問題。他們告訴我,從經濟衰退到市場行銷再到性別歧視,每件事都影響英國人喝酒的方式。這是關於這個研究的故事,關於這條曲線是如何攀上頂峰。在許多方面,這不是一個關於我們喝了多少酒的故事,而是關於誰在哪裡喝了什麼。故事始於半個世紀以前的酒吧。

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晚期,一群觀察者開始記錄英國酒吧裡發生的事情。觀察的結果是一本名為《酒吧和人民》(The Pub and the People)的書。工人階級男性聚集的酒吧被稱為地下室酒吧:“吧台的頂端是乾淨鋥亮的紅木,但沿著吧台的底部,約 6 英尺寬的地方,是一排散落的木屑,人們隨地吐痰,扔煙頭、火柴和空的煙盒。”作者列出了人們在酒吧裡隨處可見的活動:聊天、思考、抽煙、吐痰、玩遊戲、賭博、唱歌、彈鋼琴、買賣包括熱餡餅和鞋帶在內的商品。

當然,還有喝酒。在戰後的英國,大部分人都是在酒吧裡喝酒,主要是男人,基本上都是喝啤酒。在《酒吧和人民》出版後的二十年裡,情況基本沒有改變。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英國人的飲酒文化才開始發生根本改變,從而顯現出酗酒時代的開端。

這一變化的部分原因,是因為英國人開始學會——或者說是被說服——去享受他們長期以來躲避的酒精。1842 年,約瑟夫·格羅爾(Josef Groll)在捷克的小鎮比爾森,釀造了第一批淺金黃色的比爾森啤酒。消息很快傳開了,而多虧了歐洲正在發展的鐵路網,我們也可以喝到這種酒。不久,德國的釀酒師也開始釀造他們自己的比爾森啤酒,這意味著“比爾森啤酒”不僅僅是一種來自比爾森的啤酒,而是一種新型啤酒。

啤酒與英國人的身份緊密相連:愛說笑的小夥子在看球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一品脫啤酒

啤酒遍佈世界各地,但英國的飲酒者始終堅持喝他們家鄉麥芽啤。相比於其他酒精含量為 5%的窖藏啤酒,這類啤酒更溫和,符合英國人的喝酒習慣。“溫和的啤酒大約是 3%的酒精含量,”啤酒作家 Pete Brown 這樣說道。“在工廠和礦場工作的男人下班後會一品脫一品脫地喝酒,在不喝醉的同時補充水分。”這也符合英國啤酒稅和酒精含量有關的稅制。即使是阿爾伯特親王在德國之行後對窖藏啤酒充滿興趣,也難以改變英國飲酒者的習慣。

但你不能讓飲料行業衰退。二戰後,釀酒商開始大力推廣窖藏啤酒。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渴望變革的那一代人,終於開始接受了這種推廣。“在幾年失敗的市場行銷之後,很短的時間內,窖藏啤酒忽然就變得熱門起來了。”Brown 這樣說道。什麼改變了?“我們依然基本上只在酒吧裡喝酒,依然是男性為主的環境,窖藏啤酒也依然是一樣的酒精含量。但荷蘭釀酒師的喜力啤酒以’恢復活力’作為主要賣點,這是英國啤酒廣告史上的首例。”當廣告在 1974 年首次播出的時候,效果僅僅是“還可以”,Brown 說道。

但當英國人在 1975 和 1976 年經歷了兩個異常炎熱的夏天之後,’恢復活力’的廣告語很好地契合了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忽然之間,窖藏啤酒開始大賣。

現在看來,喜力啤酒的電視廣告是遊戲規則的改變者。他們許諾只有一種啤酒可以達到’恢復活力’的效果,而其他的啤酒卻不能。在一段廣告裡,一個男人坐在扶手椅上看報紙,四周都是蓋著布的傢俱。聽到有人走近,他跳起來,假裝在研究牆紙。他的妻子氣衝衝地走進門,裝修本來應該在她回來之前完成的。男人一直等到他聽到車門關閉後,才坐回原來的地方,掀開一張小的防塵罩,露出一酒杯帶著泡沫的喜力啤酒。在他的身邊,我們可以看到一隻寵物狗仔吹口哨,擺動著爪子刷牆。這時,斯堪的納維亞口音的畫外音說道:“所以,你看,喜力啤酒甚至可以讓寵物恢復活力,這是其他啤酒做不到的。”這也許有些誇張和古怪,但這的的確確是英國的風格:囉囉嗦嗦的妻子和桀驁不馴的丈夫,刷牆的寵物狗雖然荒謬,但暗示“多樂士狗”。這是一隻英國古代牧羊犬,出演了一個很出名的油漆品牌的廣告。

幾十年後,我還能回憶起當時其他窖藏啤酒廣告的標語:“我打賭他喝了格林黑標啤酒”和“澳大利亞人之選擇卡索曼啤酒”。在八十年代末和表親的一次度假中,我記得那些年長一點的男孩模仿霍夫邁斯特窖藏啤酒廣告,大搖大擺地走著。

這些廣告都有了回報。在 1971 至 1975 年間,麥芽啤酒和烈性啤酒的銷量下降了 1000 萬桶,窖藏啤酒卻增長了近 1200 萬桶。目前,在英國啤酒的銷售總額中,窖藏啤酒大約占了四分之三。

三十年間,女性的酒精消耗量翻了一番,使全國的酒精消耗量達到頂峰

在和酒吧常客開始暢飲窖藏啤酒的同一時間,很多英國的飲酒者也在習慣另一種進口酒的口味:葡萄酒。1960 年,葡萄酒在英國酒精消耗量中所占的份額還不到十分之一。但幾年之後,政府使超市能更容易地出售葡萄酒。到了 1980 年,葡萄酒消耗量翻了四倍,而從 1980 年到 2000 年間,又翻了一番。今年初發表的一項調查顯示,4000 名英國成年人中,有 60%稱他們在酒類之中會首選葡萄酒。

額外的飲酒幫助酒精消耗量一路攀升,這也是葡萄酒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因為大家基本上都是在家裡喝葡萄酒的。這也是為什麼酒吧不再是英國飲酒文化中唯一的焦點。“葡萄酒的普及,是過去半個世紀以來英國飲酒文化中最重要的發展,而這主要是由持許可證的零售店和超市銷售所推動的,”英國酒精研究和政策發展部的主任James Nicholls這樣寫道。

英國的葡萄酒故事也是女性飲酒者的故事。傳統上,酒吧並不太歡迎女性。正如《酒吧和人民》的作者們提到的,婦女會被排除在一些房間之外:“地下室和酒吧間是只對男性開放的,女性只能在專門的雅座飲酒,價錢一便士一品特多一點。”另一項習俗是,婦女不可以在酒吧中站著。即便是研究者用於撰寫報告的語言,在我們現在看來也是性別歧視。一位觀察者形容酒吧女招待是“一幅豐滿的好畫。”這本書還提供了一份“部分酒吧妓女的檔案”。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地理學家 Clare Herrick 告訴我:“直到最近,飲酒場所才不會總是排斥女性。”還存在一種想法,“女人應該喝甜雪利酒,或只喝半品脫,而不是一品脫的酒。”她認為,與男人競爭,和男人喝一樣的酒,這是對女人比男人更具有男子氣概的恐懼。我記得當我作為一名學生點啤酒時,就曾體驗到了這種文化所殘餘的力量。酒保為我的男性朋友拿了一品脫啤酒,然後沒有詢問我,就直接拿了半品脫的給我。

今天,在英國,一個女人可以走進一家酒吧,點任何她想喝點東西,這在我們眼中是理所當然的。這主要是由於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婦女的經濟和社會地位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也是為什麼我這一代人喝這麼多酒的重要原因。三十年間,女性的酒精消耗量翻了一番,使全國的酒精消耗量達到頂峰。幾年前,資料研究者認為這一變化,是英國酒精消耗量增長的“關鍵驅動因素” 之一。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飲酒業一個不尋常的時期。在經過近三十年的持續增長之後,英國人的飲酒量在 1980 至 1995 年間基本持平——也許是這個國家的高失業率抑制了全國人民對酒的渴望。然而,酒精行業的發展並沒有停頓。它正準備瞄準新一代的飲酒者,並將繼續改變英國人的飲酒場所。這些變化將成為過去一個世紀中飲酒量增長最迅速的時期的背景。

這個行業的主動權之一,就是引進、介紹和推廣新的飲品種類——一種從文化中起源的飲料,對制酒公司而言是一個威脅。

我並沒有去狂歡:作為一名肯特郡的女學生,我的欲望有限,而方法更有限,在黑市買到不合法的毒品,然後跳整晚的舞。儘管我們去買螢光手鐲和笑臉T恤,但狂歡依然是我們這一代青少年文化的一部分。我在報紙上讀過關於倉庫裡非法聚會的報導,也曾在新聞畫面中看到人們癲狂發笑。我依然記得 Shamen 和 Es are good 合唱團排名那張第一的專輯,我和朋友們單獨唱過,即便我們知道那不是為我們而寫的歌。

酒類公司的董事會裡就沒有這麼多笑臉了,因為狂歡者們在找到樂子的時候,並不想喝啤酒。這也許是造成酒吧客人從 1987 到 1992 年間下降了 11%的部分原因。然而,不久之後,造酒業就想出了相應的對策。這從政府啟用新的法規開始,強制狂歡行業的企業家遵守酒精政策諮詢專家 Phil Hadfiel 所提出的嚴酷選擇:“在系統內工作,或者關閉企業。”一些人選擇了後者,但更多的成功人士選擇了經營得到許可的室內舞場,例如倫敦的內閣之聲(the Ministry of Sound)。

制酒業當然不準備錯過這樣的一個好時機,根據研究人員 Fiona Measham 和 Kevin Brain 的說法,這是一個“在毒品經濟下,重新將酒變為狂歡之夜消耗品”的機會。針對年輕和更具文化多樣性的人群,業內迅速推出更加烈性的新酒。開始時是更強勁的瓶裝窖藏啤酒、啤酒和蘋果酒,緊接著在九十年代中期,是波譜甜酒和烈酒。幾年後,含有咖啡因和瓜拉那這些興奮劑的酒也出現了。這是行業為了迎合年輕人的文化需求,將酒從慰藉愁緒的飲料,變為增加喜悅的刺激型產品。Measham 和 Brain 認為,在舞場中迎來了“九十年代制酒業的革命”。

相比於幾十年前,酒變得更容易獲取、價格更便宜、還對我們的意識有更強的興奮作用。

改造英國人的酒吧並不是容易的事情。我們依然使用“隨地吐痰和滿地木屑”簡要描繪那些歷史久遠的粗糙酒吧,但上世紀四十年代的酒吧已經不存在了。在波譜甜酒引進後不久,Firkin Brewery 之類的連鎖酒吧決定將包括銀行、劇院、甚至工廠在內的老建築改造為新的飲酒場所,這引發了這個行業最激烈的變化之一。Measham 和 Brain 認為,這一次的全面改革,旨在吸引“新的顧客群體,那些休閒時喜歡去舞場、健身房和購物中心的人。”換句話說,目標顧客群體不再局限于老人。

在這些新型酒吧裡,開始流行一口幹掉一小杯的烈酒。在蘇格蘭,威士卡愛好者和啤酒共存的歷史不短,但對於英國的其他地方而言,這還是新鮮事。同樣新鮮的,是酒吧員工走到桌邊推銷烈酒,有時甚至將酒放在手槍和手槍皮套中。我記得我曾興高采烈地在里茲一家名為伏特加革命(Vodka Revolution)的新酒吧外排隊等候,那晚,我們一杯接一杯地喝了很多不同口味的威士卡,從櫻桃到西瓜到辣椒,我並沒有找到我真正喜歡的。

對於這些新的場所,行業中將其稱為“直立飲酒”。更高更小的桌子取代了原來那些有座位的桌子,因為站著喝酒所需要的時間更短。桌子表面積的減小讓顧客不得不手握被子,這會讓他們喝酒的時間縮短。嘈雜的環境使交流變得困難,所以人們只顧著喝酒。“出於‘人道主義關懷’,大多數的酒吧清空了內牆和傢俱,從而給被業內稱為“直立飲酒者”的顧客騰出最大的空間,”社會學家 Simon Winlow 和犯罪學家 Steve Hall 在研究英國夜生活經濟時這樣寫道。

酒館、酒吧和夜店中的市場行銷手段,例如“歡樂時刻”和其他的飲酒優惠,鼓勵英國人喝更多的酒。2005年,在法律改變從而允許酒吧營業至更晚之後,據說如果善用促銷手段,一些直立飲酒的酒吧可以額外多賺一倍多錢,也就是大約2萬英鎊,大大超出預期收入。這一切都發生在用於買酒的真實花費每年都在下降的背景之上,在考慮通貨膨脹和可支配收入的情況下,也依然如此。正如一位肝臟專家對我說的:“我的病人每週喝的酒從100個單位上升至120個單位,但他現在用來買酒的錢在八十年代中期只可以拿到三分之一的酒。”

所有的這些改變,從酒類價格下降到更強大的行銷手段,“更容易消費酒類產品”被認為是研究人員口中“確定性酗酒”的原因。四十多歲的人晚上也許會出去喝酒,但他們不是主要的目標顧客群體。二十多歲的人才是。《酒,飲酒,酗酒:淩亂的空間》(Alcohol, Drinking, Drunkenness: (Dis)orderly spaces)一書的作者們說道:“年輕顧客持續增長才是重點,他們認為‘良辰美景豈可無酒?’他們會在出門前在家中預先喝酒,以加速喝醉的過程,他們會玩喝酒遊戲,還會混著不同酒喝。”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相比於幾十年前,酒變得更容易獲取、價格更便宜、還對我們的意識有更強的興奮作用。直到 2004 年,英國人比半個世紀前多喝一倍多酒。這個國家達到了酗酒的頂峰,而我的同齡人喝了最多的酒。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太繁忙以至於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喝酒對於我們這一代人而言,不僅僅是正常現象。某種意義上說,喝酒定義了我們。

年輕的 Gemma 去世了。我們同一年上學,和我一樣,她之後也去了大學。2001年 的一個晚上,我的妹妹告訴我,Gemma遇害了。她所乘坐的車,被一輛在機動車道上逆行的小貨車撞了。據說,貨車司機體內的酒精含量是法律允許值上限的四倍。我記得,當時我難以想像和我同齡的人已經去世了。當然,她並不孤單:那一年,超過 500 人因醉酒司機而死。年輕司機更可能出現醉酒駕駛的現象,同時,大部分肇事司機都是男性,女性占不到三分之一。

醉漢還會造成其他破壞。酒精讓我們中的很多人變得令人生厭:污言穢語、暴躁如雷、極具破壞力。一些小矛盾可能發展為暴力事件,這也是為什麼大約一半的暴力犯罪者會被認為受到酒精的影響。1996 年的電影《猜火車》(Trainspotting)中出現了恐怖的一幕:主角之一的 Begbie 在酒吧裡用品脫玻璃杯砸向一個男人的臉。這類“玻璃威脅”,在酒吧中很是常見,以至於一些酒吧已經開始使用塑膠的品脫杯,或者是難以打爛的加固玻璃。據說《猜火車》中關於英國飲酒文化的畫面,將出現在伏特加革命酒吧(Revolution Vodka bars)的電影上映十周年活動中。2014 年,加的夫大學一份研究報告的作者說:“醉酒是暴力傷害和暴力侵犯的主要原因。”

喝酒量和酒後傷害的頻率似乎是有關聯的,但這很難界定,因為包含的因素太多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後,醉駕的傷亡人員有所下降,也許是因為更好的犯罪教育和更充分的媒體宣傳。英國的道路變得更加安全,也可能是因為現在很多人在家裡喝酒。但是,在過去 40 年間一直保持下降的醉駕致死率,在 1999-2004 年間有所反彈,這也正是酒精消耗量急速增加的那幾年。我們並不能確定這是否是巧合。

統計資料表明,犯罪和酒精消耗量有相關關係。加的夫研究報告的作者花了一個秋天的時間去調查英格蘭和威爾士急救部門中襲擊犯罪有關的因素,包括最近酒精消耗量的下降和酒吧使用塑膠杯子。

身為“酗酒巔峰”的一代,他們可能也傷害到了自己。在這方面,我們的身體並不會提供多少幫助:肝臟沒有痛覺神經,所以我們不能感受到肝臟可能正在被損害。但是,統計資料也許能說明問題:每年酒精相關的肝病死亡人數迅速增加,直到 2008 年開始保持平穩。好幾位專家告訴我,和從前相反,現在的酒精政策讓酒變得更貴了,這對控制肝病死亡人數起到了積極作用。包括了神經系統衰弱、酒精中毒和肝病在內的酒精相關死亡率,在 2004 年“酗酒巔峰”後的幾年開始下降。再次說明,我們現在無法確定這其中是否有因果關係。

我之後的一代人中,情況似乎有所不同。不久之前,我為講師朋友提供了一場大學職業講座。講座結束之後有葡萄酒供應,但是本科生們離開了,拒絕了免費的飲品。我們五人小組成員認為我們需要把酒喝完,然後出去喝更多的酒,這才是正確的選擇。我還記得在第一家酒吧裡嘗試了好幾種不同的啤酒。然後我們離開並繼續,記憶開始變得不清晰。我們在某些地方吃了東西,我記得是一些辣的食物讓我覺得很難受。我最後的記憶是關於一家禁令主題的雞尾酒酒吧,我拿著滿滿一瓶朗姆酒。第二天,我和朋友爬著去學校,看她在上午九點講述分類學課程。學生們投訴了她,雖然她不是精神抖擻,但看起來要比我的狀態好些。

代溝並不只是傳說。年輕人喝酒頻率低很多,他們中更多的人滴酒不沾。我們不知道為什麼:這可能是經濟困難,也可能是更多的人因為宗教原因不喝酒,還可能是因為花了更多的時間在網上。我們也不知道下降趨勢會不會繼續下去。當然,這一代人不願意喝酒也是 2013 年英國酒精消耗量僅為 7.7 升每人的一個原因,這比“酗酒巔峰”少了將近 2 升,是 1996 年以來的最低點。

對於我們這一代“酗酒巔峰”的人來說,週五下班後去酒吧依然是很常見的。工作日從週二開始也是正常的。高興的時候要喝酒,悲傷的時候要喝酒,冰箱裡剛好有一瓶啤酒的時候要喝酒,這些都是正常的。即使當我們都三十多歲了,上有老下有小,有工作有貸款,當有人喝醉後丟了錢包,在計程車裡嘔吐,帶著宿醉遺留物踉踉蹌蹌走進辦公室時,我們依然對此表示理解。如果說這不是因為我們在酒精廣告中長大,超市中便宜的酒唾手可得的緣故,似乎讓人覺得不太可信。如今,酒類的商業廣告被嚴格監管,但葡萄酒贊助的電視烹飪節目和啤酒品牌的足球T恤依然存在,提醒著我們酒精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健康風險和喝酒可能引起犯罪以外,“酗酒巔峰”還有更多潛伏的危害:思想包袱始終跟隨著我們。我不想說我的一些好朋友是酗酒者。但事實上,我們中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比我們所預期的要更加依賴冰冷的玻璃杯中的白葡萄酒或混著奎寧水的杜松子酒,並習慣以此來結束一整天。對於我來說,明白喝酒是一種選擇,而不是一種需求,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能控制我的所作所為。然而,如果我決定有一天晚上不出去喝酒,卻需要做出大量的解釋,讓大家相信我不是懷孕了。現在,保持嘴不沾酒被視為是精神力量的非凡功績,或者是因為類似“無酒一月”( Dry January)的慈善活動。這些現象表面,酒精已經深深嵌入我們的生命之中了,酒精是保持生活正常運轉的潤滑劑。如果我們選擇成為飲酒文化的一部分,那沒什麼。但有時候,感覺像是飲酒文化選擇了我們。

(翻譯:陳宛琦)

……………………………………

謝天謝地,沒有人喝純酒精,一升純酒精相當於 35 品脫窖藏啤酒。1950 年,英國人平均每人喝 3.9 升純酒精。圖表中,最開始曲線幾乎沒有上漲。之後,從 1960 年開始,曲線開始爬升,一直到七十年代,上升勢頭都很穩定。上升的軌跡在八十年代末停止,但這只是暫時的。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酒精消耗量又開始迅速上升。到了 2004 年,曲線達到頂點,我們每個人喝了 9.5 升純酒精,相當於一百多瓶葡萄酒。

完全瞭解圖表中的每一個上升和下降是不可能的,但我和研究英國-酒精關係的學者討論過這個問題。他們告訴我,從經濟衰退到市場行銷再到性別歧視,每件事都影響英國人喝酒的方式。這是關於這個研究的故事,關於這條曲線是如何攀上頂峰。在許多方面,這不是一個關於我們喝了多少酒的故事,而是關於誰在哪裡喝了什麼。故事始於半個世紀以前的酒吧。

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晚期,一群觀察者開始記錄英國酒吧裡發生的事情。觀察的結果是一本名為《酒吧和人民》(The Pub and the People)的書。工人階級男性聚集的酒吧被稱為地下室酒吧:“吧台的頂端是乾淨鋥亮的紅木,但沿著吧台的底部,約 6 英尺寬的地方,是一排散落的木屑,人們隨地吐痰,扔煙頭、火柴和空的煙盒。”作者列出了人們在酒吧裡隨處可見的活動:聊天、思考、抽煙、吐痰、玩遊戲、賭博、唱歌、彈鋼琴、買賣包括熱餡餅和鞋帶在內的商品。

當然,還有喝酒。在戰後的英國,大部分人都是在酒吧裡喝酒,主要是男人,基本上都是喝啤酒。在《酒吧和人民》出版後的二十年裡,情況基本沒有改變。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英國人的飲酒文化才開始發生根本改變,從而顯現出酗酒時代的開端。

這一變化的部分原因,是因為英國人開始學會——或者說是被說服——去享受他們長期以來躲避的酒精。1842 年,約瑟夫·格羅爾(Josef Groll)在捷克的小鎮比爾森,釀造了第一批淺金黃色的比爾森啤酒。消息很快傳開了,而多虧了歐洲正在發展的鐵路網,我們也可以喝到這種酒。不久,德國的釀酒師也開始釀造他們自己的比爾森啤酒,這意味著“比爾森啤酒”不僅僅是一種來自比爾森的啤酒,而是一種新型啤酒。

啤酒與英國人的身份緊密相連:愛說笑的小夥子在看球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一品脫啤酒

啤酒遍佈世界各地,但英國的飲酒者始終堅持喝他們家鄉麥芽啤。相比於其他酒精含量為 5%的窖藏啤酒,這類啤酒更溫和,符合英國人的喝酒習慣。“溫和的啤酒大約是 3%的酒精含量,”啤酒作家 Pete Brown 這樣說道。“在工廠和礦場工作的男人下班後會一品脫一品脫地喝酒,在不喝醉的同時補充水分。”這也符合英國啤酒稅和酒精含量有關的稅制。即使是阿爾伯特親王在德國之行後對窖藏啤酒充滿興趣,也難以改變英國飲酒者的習慣。

但你不能讓飲料行業衰退。二戰後,釀酒商開始大力推廣窖藏啤酒。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渴望變革的那一代人,終於開始接受了這種推廣。“在幾年失敗的市場行銷之後,很短的時間內,窖藏啤酒忽然就變得熱門起來了。”Brown 這樣說道。什麼改變了?“我們依然基本上只在酒吧裡喝酒,依然是男性為主的環境,窖藏啤酒也依然是一樣的酒精含量。但荷蘭釀酒師的喜力啤酒以’恢復活力’作為主要賣點,這是英國啤酒廣告史上的首例。”當廣告在 1974 年首次播出的時候,效果僅僅是“還可以”,Brown 說道。

但當英國人在 1975 和 1976 年經歷了兩個異常炎熱的夏天之後,’恢復活力’的廣告語很好地契合了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忽然之間,窖藏啤酒開始大賣。

現在看來,喜力啤酒的電視廣告是遊戲規則的改變者。他們許諾只有一種啤酒可以達到’恢復活力’的效果,而其他的啤酒卻不能。在一段廣告裡,一個男人坐在扶手椅上看報紙,四周都是蓋著布的傢俱。聽到有人走近,他跳起來,假裝在研究牆紙。他的妻子氣衝衝地走進門,裝修本來應該在她回來之前完成的。男人一直等到他聽到車門關閉後,才坐回原來的地方,掀開一張小的防塵罩,露出一酒杯帶著泡沫的喜力啤酒。在他的身邊,我們可以看到一隻寵物狗仔吹口哨,擺動著爪子刷牆。這時,斯堪的納維亞口音的畫外音說道:“所以,你看,喜力啤酒甚至可以讓寵物恢復活力,這是其他啤酒做不到的。”這也許有些誇張和古怪,但這的的確確是英國的風格:囉囉嗦嗦的妻子和桀驁不馴的丈夫,刷牆的寵物狗雖然荒謬,但暗示“多樂士狗”。這是一隻英國古代牧羊犬,出演了一個很出名的油漆品牌的廣告。

幾十年後,我還能回憶起當時其他窖藏啤酒廣告的標語:“我打賭他喝了格林黑標啤酒”和“澳大利亞人之選擇卡索曼啤酒”。在八十年代末和表親的一次度假中,我記得那些年長一點的男孩模仿霍夫邁斯特窖藏啤酒廣告,大搖大擺地走著。

這些廣告都有了回報。在 1971 至 1975 年間,麥芽啤酒和烈性啤酒的銷量下降了 1000 萬桶,窖藏啤酒卻增長了近 1200 萬桶。目前,在英國啤酒的銷售總額中,窖藏啤酒大約占了四分之三。

三十年間,女性的酒精消耗量翻了一番,使全國的酒精消耗量達到頂峰

在和酒吧常客開始暢飲窖藏啤酒的同一時間,很多英國的飲酒者也在習慣另一種進口酒的口味:葡萄酒。1960 年,葡萄酒在英國酒精消耗量中所占的份額還不到十分之一。但幾年之後,政府使超市能更容易地出售葡萄酒。到了 1980 年,葡萄酒消耗量翻了四倍,而從 1980 年到 2000 年間,又翻了一番。今年初發表的一項調查顯示,4000 名英國成年人中,有 60%稱他們在酒類之中會首選葡萄酒。

額外的飲酒幫助酒精消耗量一路攀升,這也是葡萄酒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因為大家基本上都是在家裡喝葡萄酒的。這也是為什麼酒吧不再是英國飲酒文化中唯一的焦點。“葡萄酒的普及,是過去半個世紀以來英國飲酒文化中最重要的發展,而這主要是由持許可證的零售店和超市銷售所推動的,”英國酒精研究和政策發展部的主任James Nicholls這樣寫道。

英國的葡萄酒故事也是女性飲酒者的故事。傳統上,酒吧並不太歡迎女性。正如《酒吧和人民》的作者們提到的,婦女會被排除在一些房間之外:“地下室和酒吧間是只對男性開放的,女性只能在專門的雅座飲酒,價錢一便士一品特多一點。”另一項習俗是,婦女不可以在酒吧中站著。即便是研究者用於撰寫報告的語言,在我們現在看來也是性別歧視。一位觀察者形容酒吧女招待是“一幅豐滿的好畫。”這本書還提供了一份“部分酒吧妓女的檔案”。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地理學家 Clare Herrick 告訴我:“直到最近,飲酒場所才不會總是排斥女性。”還存在一種想法,“女人應該喝甜雪利酒,或只喝半品脫,而不是一品脫的酒。”她認為,與男人競爭,和男人喝一樣的酒,這是對女人比男人更具有男子氣概的恐懼。我記得當我作為一名學生點啤酒時,就曾體驗到了這種文化所殘餘的力量。酒保為我的男性朋友拿了一品脫啤酒,然後沒有詢問我,就直接拿了半品脫的給我。

今天,在英國,一個女人可以走進一家酒吧,點任何她想喝點東西,這在我們眼中是理所當然的。這主要是由於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婦女的經濟和社會地位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也是為什麼我這一代人喝這麼多酒的重要原因。三十年間,女性的酒精消耗量翻了一番,使全國的酒精消耗量達到頂峰。幾年前,資料研究者認為這一變化,是英國酒精消耗量增長的“關鍵驅動因素” 之一。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飲酒業一個不尋常的時期。在經過近三十年的持續增長之後,英國人的飲酒量在 1980 至 1995 年間基本持平——也許是這個國家的高失業率抑制了全國人民對酒的渴望。然而,酒精行業的發展並沒有停頓。它正準備瞄準新一代的飲酒者,並將繼續改變英國人的飲酒場所。這些變化將成為過去一個世紀中飲酒量增長最迅速的時期的背景。

這個行業的主動權之一,就是引進、介紹和推廣新的飲品種類——一種從文化中起源的飲料,對制酒公司而言是一個威脅。

我並沒有去狂歡:作為一名肯特郡的女學生,我的欲望有限,而方法更有限,在黑市買到不合法的毒品,然後跳整晚的舞。儘管我們去買螢光手鐲和笑臉T恤,但狂歡依然是我們這一代青少年文化的一部分。我在報紙上讀過關於倉庫裡非法聚會的報導,也曾在新聞畫面中看到人們癲狂發笑。我依然記得 Shamen 和 Es are good 合唱團排名那張第一的專輯,我和朋友們單獨唱過,即便我們知道那不是為我們而寫的歌。

酒類公司的董事會裡就沒有這麼多笑臉了,因為狂歡者們在找到樂子的時候,並不想喝啤酒。這也許是造成酒吧客人從 1987 到 1992 年間下降了 11%的部分原因。然而,不久之後,造酒業就想出了相應的對策。這從政府啟用新的法規開始,強制狂歡行業的企業家遵守酒精政策諮詢專家 Phil Hadfiel 所提出的嚴酷選擇:“在系統內工作,或者關閉企業。”一些人選擇了後者,但更多的成功人士選擇了經營得到許可的室內舞場,例如倫敦的內閣之聲(the Ministry of Sound)。

制酒業當然不準備錯過這樣的一個好時機,根據研究人員 Fiona Measham 和 Kevin Brain 的說法,這是一個“在毒品經濟下,重新將酒變為狂歡之夜消耗品”的機會。針對年輕和更具文化多樣性的人群,業內迅速推出更加烈性的新酒。開始時是更強勁的瓶裝窖藏啤酒、啤酒和蘋果酒,緊接著在九十年代中期,是波譜甜酒和烈酒。幾年後,含有咖啡因和瓜拉那這些興奮劑的酒也出現了。這是行業為了迎合年輕人的文化需求,將酒從慰藉愁緒的飲料,變為增加喜悅的刺激型產品。Measham 和 Brain 認為,在舞場中迎來了“九十年代制酒業的革命”。

相比於幾十年前,酒變得更容易獲取、價格更便宜、還對我們的意識有更強的興奮作用。

改造英國人的酒吧並不是容易的事情。我們依然使用“隨地吐痰和滿地木屑”簡要描繪那些歷史久遠的粗糙酒吧,但上世紀四十年代的酒吧已經不存在了。在波譜甜酒引進後不久,Firkin Brewery 之類的連鎖酒吧決定將包括銀行、劇院、甚至工廠在內的老建築改造為新的飲酒場所,這引發了這個行業最激烈的變化之一。Measham 和 Brain 認為,這一次的全面改革,旨在吸引“新的顧客群體,那些休閒時喜歡去舞場、健身房和購物中心的人。”換句話說,目標顧客群體不再局限于老人。

在這些新型酒吧裡,開始流行一口幹掉一小杯的烈酒。在蘇格蘭,威士卡愛好者和啤酒共存的歷史不短,但對於英國的其他地方而言,這還是新鮮事。同樣新鮮的,是酒吧員工走到桌邊推銷烈酒,有時甚至將酒放在手槍和手槍皮套中。我記得我曾興高采烈地在里茲一家名為伏特加革命(Vodka Revolution)的新酒吧外排隊等候,那晚,我們一杯接一杯地喝了很多不同口味的威士卡,從櫻桃到西瓜到辣椒,我並沒有找到我真正喜歡的。

對於這些新的場所,行業中將其稱為“直立飲酒”。更高更小的桌子取代了原來那些有座位的桌子,因為站著喝酒所需要的時間更短。桌子表面積的減小讓顧客不得不手握被子,這會讓他們喝酒的時間縮短。嘈雜的環境使交流變得困難,所以人們只顧著喝酒。“出於‘人道主義關懷’,大多數的酒吧清空了內牆和傢俱,從而給被業內稱為“直立飲酒者”的顧客騰出最大的空間,”社會學家 Simon Winlow 和犯罪學家 Steve Hall 在研究英國夜生活經濟時這樣寫道。

酒館、酒吧和夜店中的市場行銷手段,例如“歡樂時刻”和其他的飲酒優惠,鼓勵英國人喝更多的酒。2005年,在法律改變從而允許酒吧營業至更晚之後,據說如果善用促銷手段,一些直立飲酒的酒吧可以額外多賺一倍多錢,也就是大約2萬英鎊,大大超出預期收入。這一切都發生在用於買酒的真實花費每年都在下降的背景之上,在考慮通貨膨脹和可支配收入的情況下,也依然如此。正如一位肝臟專家對我說的:“我的病人每週喝的酒從100個單位上升至120個單位,但他現在用來買酒的錢在八十年代中期只可以拿到三分之一的酒。”

所有的這些改變,從酒類價格下降到更強大的行銷手段,“更容易消費酒類產品”被認為是研究人員口中“確定性酗酒”的原因。四十多歲的人晚上也許會出去喝酒,但他們不是主要的目標顧客群體。二十多歲的人才是。《酒,飲酒,酗酒:淩亂的空間》(Alcohol, Drinking, Drunkenness: (Dis)orderly spaces)一書的作者們說道:“年輕顧客持續增長才是重點,他們認為‘良辰美景豈可無酒?’他們會在出門前在家中預先喝酒,以加速喝醉的過程,他們會玩喝酒遊戲,還會混著不同酒喝。”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相比於幾十年前,酒變得更容易獲取、價格更便宜、還對我們的意識有更強的興奮作用。直到 2004 年,英國人比半個世紀前多喝一倍多酒。這個國家達到了酗酒的頂峰,而我的同齡人喝了最多的酒。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太繁忙以至於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喝酒對於我們這一代人而言,不僅僅是正常現象。某種意義上說,喝酒定義了我們。

年輕的 Gemma 去世了。我們同一年上學,和我一樣,她之後也去了大學。2001年 的一個晚上,我的妹妹告訴我,Gemma遇害了。她所乘坐的車,被一輛在機動車道上逆行的小貨車撞了。據說,貨車司機體內的酒精含量是法律允許值上限的四倍。我記得,當時我難以想像和我同齡的人已經去世了。當然,她並不孤單:那一年,超過 500 人因醉酒司機而死。年輕司機更可能出現醉酒駕駛的現象,同時,大部分肇事司機都是男性,女性占不到三分之一。

醉漢還會造成其他破壞。酒精讓我們中的很多人變得令人生厭:污言穢語、暴躁如雷、極具破壞力。一些小矛盾可能發展為暴力事件,這也是為什麼大約一半的暴力犯罪者會被認為受到酒精的影響。1996 年的電影《猜火車》(Trainspotting)中出現了恐怖的一幕:主角之一的 Begbie 在酒吧裡用品脫玻璃杯砸向一個男人的臉。這類“玻璃威脅”,在酒吧中很是常見,以至於一些酒吧已經開始使用塑膠的品脫杯,或者是難以打爛的加固玻璃。據說《猜火車》中關於英國飲酒文化的畫面,將出現在伏特加革命酒吧(Revolution Vodka bars)的電影上映十周年活動中。2014 年,加的夫大學一份研究報告的作者說:“醉酒是暴力傷害和暴力侵犯的主要原因。”

喝酒量和酒後傷害的頻率似乎是有關聯的,但這很難界定,因為包含的因素太多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後,醉駕的傷亡人員有所下降,也許是因為更好的犯罪教育和更充分的媒體宣傳。英國的道路變得更加安全,也可能是因為現在很多人在家裡喝酒。但是,在過去 40 年間一直保持下降的醉駕致死率,在 1999-2004 年間有所反彈,這也正是酒精消耗量急速增加的那幾年。我們並不能確定這是否是巧合。

統計資料表明,犯罪和酒精消耗量有相關關係。加的夫研究報告的作者花了一個秋天的時間去調查英格蘭和威爾士急救部門中襲擊犯罪有關的因素,包括最近酒精消耗量的下降和酒吧使用塑膠杯子。

身為“酗酒巔峰”的一代,他們可能也傷害到了自己。在這方面,我們的身體並不會提供多少幫助:肝臟沒有痛覺神經,所以我們不能感受到肝臟可能正在被損害。但是,統計資料也許能說明問題:每年酒精相關的肝病死亡人數迅速增加,直到 2008 年開始保持平穩。好幾位專家告訴我,和從前相反,現在的酒精政策讓酒變得更貴了,這對控制肝病死亡人數起到了積極作用。包括了神經系統衰弱、酒精中毒和肝病在內的酒精相關死亡率,在 2004 年“酗酒巔峰”後的幾年開始下降。再次說明,我們現在無法確定這其中是否有因果關係。

我之後的一代人中,情況似乎有所不同。不久之前,我為講師朋友提供了一場大學職業講座。講座結束之後有葡萄酒供應,但是本科生們離開了,拒絕了免費的飲品。我們五人小組成員認為我們需要把酒喝完,然後出去喝更多的酒,這才是正確的選擇。我還記得在第一家酒吧裡嘗試了好幾種不同的啤酒。然後我們離開並繼續,記憶開始變得不清晰。我們在某些地方吃了東西,我記得是一些辣的食物讓我覺得很難受。我最後的記憶是關於一家禁令主題的雞尾酒酒吧,我拿著滿滿一瓶朗姆酒。第二天,我和朋友爬著去學校,看她在上午九點講述分類學課程。學生們投訴了她,雖然她不是精神抖擻,但看起來要比我的狀態好些。

代溝並不只是傳說。年輕人喝酒頻率低很多,他們中更多的人滴酒不沾。我們不知道為什麼:這可能是經濟困難,也可能是更多的人因為宗教原因不喝酒,還可能是因為花了更多的時間在網上。我們也不知道下降趨勢會不會繼續下去。當然,這一代人不願意喝酒也是 2013 年英國酒精消耗量僅為 7.7 升每人的一個原因,這比“酗酒巔峰”少了將近 2 升,是 1996 年以來的最低點。

對於我們這一代“酗酒巔峰”的人來說,週五下班後去酒吧依然是很常見的。工作日從週二開始也是正常的。高興的時候要喝酒,悲傷的時候要喝酒,冰箱裡剛好有一瓶啤酒的時候要喝酒,這些都是正常的。即使當我們都三十多歲了,上有老下有小,有工作有貸款,當有人喝醉後丟了錢包,在計程車裡嘔吐,帶著宿醉遺留物踉踉蹌蹌走進辦公室時,我們依然對此表示理解。如果說這不是因為我們在酒精廣告中長大,超市中便宜的酒唾手可得的緣故,似乎讓人覺得不太可信。如今,酒類的商業廣告被嚴格監管,但葡萄酒贊助的電視烹飪節目和啤酒品牌的足球T恤依然存在,提醒著我們酒精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健康風險和喝酒可能引起犯罪以外,“酗酒巔峰”還有更多潛伏的危害:思想包袱始終跟隨著我們。我不想說我的一些好朋友是酗酒者。但事實上,我們中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比我們所預期的要更加依賴冰冷的玻璃杯中的白葡萄酒或混著奎寧水的杜松子酒,並習慣以此來結束一整天。對於我來說,明白喝酒是一種選擇,而不是一種需求,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能控制我的所作所為。然而,如果我決定有一天晚上不出去喝酒,卻需要做出大量的解釋,讓大家相信我不是懷孕了。現在,保持嘴不沾酒被視為是精神力量的非凡功績,或者是因為類似“無酒一月”( Dry January)的慈善活動。這些現象表面,酒精已經深深嵌入我們的生命之中了,酒精是保持生活正常運轉的潤滑劑。如果我們選擇成為飲酒文化的一部分,那沒什麼。但有時候,感覺像是飲酒文化選擇了我們。

(翻譯:陳宛琦)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