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宋清輝:好電影要對起觀眾時間 劇雖低產但須精品

“對於影視製作公司來說, 低產精品多和高產品質差並無必然邏輯關係。 一部好的電影要對得起觀眾的時間, 劇雖低產, 但必須要產精品, 歸根結底還是走精品戰略好些。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從華視娛樂2015年的表現可以看到, 的確低產量不代表就出精品, 相反那些高產的公司反而業績表現較好。

北京商報記者 彭夢飛

又一家影視行業公司華視娛樂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視娛樂”)在證監會官網預披露了招股書, 開始闖關創業板。 而華視娛樂的業績穩定性並不好, 在2015年虧損金額高達約1.2億元。 和其他同行業已經上市的公司相比, 華視娛樂的弱勢非常明顯, 公司體量太小, 現金流緊缺, 如此也導致了公司產品數量較少, 業績抗風險能力較弱。

業績波動大

華視娛樂此次擬登陸的是創業板, 創業板對於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要求是,

最近兩年連續盈利, 最近兩年淨利潤累計不少於1000萬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 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 淨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者為計算依據。

從財務資料上看, 華視娛樂正好是符合最近一年盈利的標準, 據華視娛樂招股說明書顯示, 公司2014-2016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約1.5億元、5711萬元和1.23億元。 同期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約為1703萬元、-1.2億元和3168萬元。 也就是說, 公司近三個完整的會計年度合計實現的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約為虧損7081萬元, 兩年的盈利不及一年的虧損, 盈利能力較差。

雖然華視娛樂沒有出現連續虧損, 但是從業績上看波動非常大, 而業績波動大的主要原因和華視娛樂當前的經營模式有關。

華視娛樂主營業務為影視劇的投資、製作、發行及衍生業務。

同是影視製作公司, 相比於同行業上市公司, 華視娛樂目前則主要走的是低產求精品的戰略。 從2007年到公司招股說明書簽署日, 華視娛樂投資製作並取得發行許可證的電視劇共有17部, 投資製作並取得公映許可證的電影4部。 其中公司擔任執行製片方投資拍攝的電視劇只有5部, 4部電影則都是由公司擔任執行製片方。

執行製片方一般指在影視劇聯合攝製各方中, 負責劇組的組建、具體拍攝工作以及資金的管理和攝製成本核算的一方, 非執行製片方一般不參與具體的攝製管理。 就投資比例上看, 非執行製片方的投資比例一般比較低。

2014年, 華視娛樂電視劇銷售收入主要來源於《平凡的世界》和《刀客家族的女人》, 兩部電視劇共實現營業收入約1.45億元, 占當年電視劇業務總收入比例為97.52%。 2015年, 公司電視劇銷售收入還是仍舊主要來源於《平凡的世界》, 該電視劇實現營業收入約2031萬元, 占當年電視劇業務總收入比例為95.68%, 當年沒有獲得電視劇首輪上星發行及網路發行。 2016年, 公司電視劇銷售收入主要為《致青春》, 共實現營業收入8294.74萬元, 占當年電視劇業務總收入比例為97.2%。

華視娛樂2015年虧損約1.2億元, 除了因為進行股權激勵增加了管理費用外, 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公司2015年電視劇業務本身營業收入少。 同時2015年公司電影《新步步驚心》與《第三種愛情》上映,

票房情況不及預期, 只實現營業收入約2885萬元, 毛利率為負。

產量低難抵業績波動

從前面的資料可以看到, 華視娛樂自2007年以來全部參與投資的電視劇才17部, 其中只有5部電視劇為執行製片方, 2013-2016年則只參與投資拍攝了4部電影, 產量非常低。

因為產量低, 每年帶來營業收入的產品就只有幾部, 一旦這幾部作品票房或者收視率不及預期, 就將導致公司業績波動。

“對於影視製作公司來說, 低產精品多和高產品質差並無必然邏輯關係。 一部好的電影要對得起觀眾的時間, 劇雖低產, 但必須要產精品, 歸根結底還是走精品戰略好些。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從華視娛樂2015年的表現可以看到, 的確低產量不代表就出精品, 相反那些高產的公司反而業績表現較好。

為此,華視娛樂也開始了自己的擴產計畫,公司未來兩年內希望能達到7部、280集的電視劇投拍。在電影製作方面,公司在未來兩年內希望能達到7部電影的投拍。

7部電視劇中6部由華視娛樂擔任執行製片方,分別為《鄧麗君》、《月亮上的篝火》、《快遞小喬》、《亂世佳人》、《亦箏笙》和《神的網式足球》,華視娛樂的投資比例主要在55%-60%之間。非執行製片投資的電視劇《激蕩三十》華視娛樂則只計畫投資15%。

7部電影中則全部是公司擔任執行製片方,投資金額最大的為擬1.29億元投入的《龍族》,其他6部擬投資拍攝的電影分別為《阿狸》、《秒速5釐米》、《上海堡壘》、《初戀的麻煩》、《你好,舊時光》和《鬥羅大陸》。

從公司計畫的投資預算上看,未來兩年擬在電影和電視劇投入的總額為11.32億元,當然這樣的預算必然考驗的是公司的資金流。

據華視娛樂招股書顯示,公司截至2016年底時帳面上貨幣資金只有2429萬元。公司帳面上流動資產主要為存貨,2014-2016年,存貨金額分別約為1.86億元、1.56億元和4.22億元。2016年末較2015年末存貨金額大幅提高,主要是由於公司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投資金額較大。

因為公司自身資金有限,所以此次IPO的募投專案就是擬發行不超過4000萬股,占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募集資金為9億元,補充影視劇業務營運資金項目。

行業掉隊者上市挑戰更大

目前A股已經有的影視製作公司主要有華策影視、華錄百納、唐德影視、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

對比於同行業上市公司,華視娛樂目前處於弱勢方,從盈利規模上看,上述同行業上市公司中2016年營業收入最低的為唐德影視。唐德影視在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約為7.88億元,這個營業收入規模相比于華視娛樂2016年實現的約1.23億元營業收入要高出許多,是華視娛樂的6.4倍。實現營業收入最高的則是華策影視,其在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約44.45億元,是華視娛樂的36倍。

從具體實現的淨利潤來看,華策影視等公司主要走的是高產的策略,雖然毛利率較低,但是盈利規模比華視娛樂也要高出許多。比如華策影視2016年綜合毛利率只有25.34%,但是2016年卻實現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約4.78億元。

當然營業收入規模和華視娛樂資金實力較弱有關,因為同行上市公司已經上市募集了大量資金,所以在營運資金上看,華視娛樂也處於弱勢。

華視娛樂表示,“影視作品投資普遍存在跨期現象,從啟動投資到回籠資金往往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營運資金的回收週期較長。 因此,營運資金實力是影視企業的發展基礎和核心競爭力之一,由於影視劇業務的經營特點就是需要不斷投入營運資金以滿足經營規模擴大的需要,所以營運資金的規模直接決定公司影視劇業務的規模”。

需要注意的是,影視公司想要成功闖關A股市場並非易事,回看影視行業整體的上市之路,可謂坎坷。

2013年,東陽青雨等幾十家影視行業公司紛紛排隊上市,但是最終要麼被否,要麼主動撤回,要麼中止審查,多數未果。到2014年,影視傳媒類公司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預披露。在2015年、2016年,唐德影視、幸福藍海、中國電影、上海電影等陸續實現了上市。現如今,還在排隊的除了華視娛樂外,還有橫店影視、新麗傳媒等。

除了IPO通道緩慢外,影視類公司通過並購重組、借殼上市等登陸A股市場的成功案例則更少。比如印紀傳媒、歡瑞世紀、華海時代、笛女影視、金英馬影視、永樂影視和長城影視等近十家影視公司選擇了借殼上市,但最終只有長城影視、印紀傳媒等獲得成功。值得注意的是,影視行業公司雖然陸續上市,但是包括能量影視和時代電影在內的影視公司也出現了IPO被否的情況,並不是一路綠燈。

北京商報記者曾就相關問題向華視娛樂進行電話採訪,但是截至記者發稿,華視娛樂並沒有給予回復。原標題:掉隊者華視娛樂上市難行

相反那些高產的公司反而業績表現較好。

為此,華視娛樂也開始了自己的擴產計畫,公司未來兩年內希望能達到7部、280集的電視劇投拍。在電影製作方面,公司在未來兩年內希望能達到7部電影的投拍。

7部電視劇中6部由華視娛樂擔任執行製片方,分別為《鄧麗君》、《月亮上的篝火》、《快遞小喬》、《亂世佳人》、《亦箏笙》和《神的網式足球》,華視娛樂的投資比例主要在55%-60%之間。非執行製片投資的電視劇《激蕩三十》華視娛樂則只計畫投資15%。

7部電影中則全部是公司擔任執行製片方,投資金額最大的為擬1.29億元投入的《龍族》,其他6部擬投資拍攝的電影分別為《阿狸》、《秒速5釐米》、《上海堡壘》、《初戀的麻煩》、《你好,舊時光》和《鬥羅大陸》。

從公司計畫的投資預算上看,未來兩年擬在電影和電視劇投入的總額為11.32億元,當然這樣的預算必然考驗的是公司的資金流。

據華視娛樂招股書顯示,公司截至2016年底時帳面上貨幣資金只有2429萬元。公司帳面上流動資產主要為存貨,2014-2016年,存貨金額分別約為1.86億元、1.56億元和4.22億元。2016年末較2015年末存貨金額大幅提高,主要是由於公司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投資金額較大。

因為公司自身資金有限,所以此次IPO的募投專案就是擬發行不超過4000萬股,占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募集資金為9億元,補充影視劇業務營運資金項目。

行業掉隊者上市挑戰更大

目前A股已經有的影視製作公司主要有華策影視、華錄百納、唐德影視、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

對比於同行業上市公司,華視娛樂目前處於弱勢方,從盈利規模上看,上述同行業上市公司中2016年營業收入最低的為唐德影視。唐德影視在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約為7.88億元,這個營業收入規模相比于華視娛樂2016年實現的約1.23億元營業收入要高出許多,是華視娛樂的6.4倍。實現營業收入最高的則是華策影視,其在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約44.45億元,是華視娛樂的36倍。

從具體實現的淨利潤來看,華策影視等公司主要走的是高產的策略,雖然毛利率較低,但是盈利規模比華視娛樂也要高出許多。比如華策影視2016年綜合毛利率只有25.34%,但是2016年卻實現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約4.78億元。

當然營業收入規模和華視娛樂資金實力較弱有關,因為同行上市公司已經上市募集了大量資金,所以在營運資金上看,華視娛樂也處於弱勢。

華視娛樂表示,“影視作品投資普遍存在跨期現象,從啟動投資到回籠資金往往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營運資金的回收週期較長。 因此,營運資金實力是影視企業的發展基礎和核心競爭力之一,由於影視劇業務的經營特點就是需要不斷投入營運資金以滿足經營規模擴大的需要,所以營運資金的規模直接決定公司影視劇業務的規模”。

需要注意的是,影視公司想要成功闖關A股市場並非易事,回看影視行業整體的上市之路,可謂坎坷。

2013年,東陽青雨等幾十家影視行業公司紛紛排隊上市,但是最終要麼被否,要麼主動撤回,要麼中止審查,多數未果。到2014年,影視傳媒類公司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預披露。在2015年、2016年,唐德影視、幸福藍海、中國電影、上海電影等陸續實現了上市。現如今,還在排隊的除了華視娛樂外,還有橫店影視、新麗傳媒等。

除了IPO通道緩慢外,影視類公司通過並購重組、借殼上市等登陸A股市場的成功案例則更少。比如印紀傳媒、歡瑞世紀、華海時代、笛女影視、金英馬影視、永樂影視和長城影視等近十家影視公司選擇了借殼上市,但最終只有長城影視、印紀傳媒等獲得成功。值得注意的是,影視行業公司雖然陸續上市,但是包括能量影視和時代電影在內的影視公司也出現了IPO被否的情況,並不是一路綠燈。

北京商報記者曾就相關問題向華視娛樂進行電話採訪,但是截至記者發稿,華視娛樂並沒有給予回復。原標題:掉隊者華視娛樂上市難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