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債券通”首日達成142筆、70.48億元交易

“債券通”開通首日交易活躍。 資料顯示, 當天共有19家報價機構、70家境外機構達成142筆、70.48億元交易, 交易以買入為主, 共買入128筆、49.04億元, 體現出境外機構投資熱情。

當日交易券種涵蓋國債、政策性金融債、政府支持機構債券、同業存單、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和企業債等各種類型。 工商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建設銀行、德意志銀行、滙豐銀行、興業銀行、渣打中國、法國巴黎(中國)、中信證券、農業銀行、廣發證券、星展銀行、東方證券、國泰君安證券、中國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和花旗銀行皆有交易與境外機構達成。

7月3日上午, 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在香港共同宣佈, “債券通”中的“北向通”正式上線試運行。 上線首日機構參與熱情高漲。 “通車”後僅一分鐘, “債券通”成交量達到21.57億元, 系統顯示共86家機構參與。

“債券通”是境內外投資者通過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機構連接,

買賣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交易流通債券的機制安排, 包括“北向通”及“南向通”。 此次上線的“北向通”, 是指境外投資者經由香港與內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在交易、託管、結算等方面互聯互通的機制安排, 投資於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

境內外機構踴躍參與

開通首日, 境內外機構踴躍參與。 當日, 當日, 首單“債券通”金融債也成功落地。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面向全球投資者公開招標發行160億元政策性金融債券, 其中, 面向境外投資者專場發行的10億元, 獲得了境外投資者的熱烈追捧。

7月3日, 共有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華能集團、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國聯合網路通信有限公司、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馬來亞銀行有限公司共7家機構宣佈通過“債券通”發行債券。

當日, 滙豐銀行、渣打銀行等多家外資銀行均已作為首批“債券通”做市商於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完成其首筆“債券通”交易。 德意志銀行也宣佈, 已通過“債券通”成功完成兩筆債券交易。

在“債券通”開通前, 央行上海總部就已接受110家左右的境外投資者關於通過“債券通”投資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備案, 其中, 有20餘家為此前已直接投資過境內銀行間市場的機構投資者, 其餘80多家以基金等機構為主。

花旗中國行長、首席執行官林鈺華表示, 隨著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穩步推進, 特別是‘債券通’相關政策的出臺, 相信會吸引更多的海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

德銀中國董事長高峰也對“債券通”表示歡迎, 高峰認為, 外資參與中國境內債券市場程度的增加, 將在中長期改善中國國際收支平衡、有助於境內市場投資者結構的多樣性、優化債券市場的流動性和定價機制、提高市場透明度, 並增強境內和全球市場基礎設施之間的連通, 而這些都終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長期發展。

從收益來看, 中國債券市場對外資吸引力較大。 截至6月30日, 中國1年期國債收益率為3.46%, 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3.57%, 相比之下, 美國的1年期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為1.24%和2.31%。 中金公司研究部負責人、董事總經理梁紅認為, 在今年中國宏觀經濟和人民幣匯率預期總體趨穩的背景下, 中國利率債的吸引力有所增強。

“北向通”初始資金流入規模可能比較有限, 但潛力可觀。

債市開放里程碑

在債券通開通儀式上,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指出, 債券通是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過程中的重要事件。

潘功勝表示, 作為連接內地和國際金融市場的重要橋樑, 債券通將進一步提升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一體化的程度, 擴大香港金融市場的容量和規模, 也為全球投資者參與中國內地債券市場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通道。 債券通是進一步提升金融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工具, 將為內地的資本市場注入新鮮的活力。

“這體現了我國金融國際化的進程仍在穩步推動, 且不斷取得新進展, 尤其是在各方對金融開放步伐存在疑慮時, 更加堅定了國際投資者信心。”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助理楊濤認為,“債券通”的推出在當前歷史背景下具有重大意義。

“債券通”更成為配合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步驟。“能否提升國際化程度,離不開金融市場和產品的支援,債券投資的走出去和引進來,正是最重要的人民幣國際化載體之一。”楊濤表示。

楊濤認為,資本市場走向國際化也需要承受跨境風險流動的考驗,但不走這一步,則內地市場則會“停留在小河中”更加脆弱,無法加入精彩而頗具挑戰的“大海航行”。由此,這也是在國際化環境下考驗、探索和完善監管能力、風控能力、詭譎多變的國際市場波動的“試驗田”。

隨著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境外投資者參與範圍逐步擴大,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國內債券市場將加快融入全球金融市場,進而通過開放倒逼債券市場加快改革創新,健全相關體制機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提升評級承銷等配套服務水準。

納入國際債券指數可期

“債券通”不僅使債市大門開得更大,中國債市未來也有望被納入全球主要債券指數中,正如近期A股納入MSCI指數一樣。不少機構認為,中國開放債市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將逐步全球債券指數的大門。

目前,全球債市三大債券指數分別是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花旗世界政府債券指數和摩根大通政府債券指數-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指數。隨著中國債市對外開放的逐步推進,這些指數已在考慮將中國納入。

近年來,國內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參與投資者類型眾多,但廣度和深度仍然不夠。截至目前,已有473家境外投資者入市,總投資餘額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占全部債券市場餘額的比例僅在1.2%左右。與開放程度較更高的發達國家市場相比,顯然還有很大的差距。

連平認為,作為託管量和債券餘額均處在全球前列的中國債券市場來說,逐步擴大開放、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是大勢所趨。

滙豐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黃碧娟表示,“債券通”的啟動將進一步提升內地債市的投資便利度,從而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這有助於建立多元化的投資者結構,提升內地債市的規模和深度,為其納入全球主要債券指數鋪平道路。

(責編:丁鑫)

更加堅定了國際投資者信心。”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助理楊濤認為,“債券通”的推出在當前歷史背景下具有重大意義。

“債券通”更成為配合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步驟。“能否提升國際化程度,離不開金融市場和產品的支援,債券投資的走出去和引進來,正是最重要的人民幣國際化載體之一。”楊濤表示。

楊濤認為,資本市場走向國際化也需要承受跨境風險流動的考驗,但不走這一步,則內地市場則會“停留在小河中”更加脆弱,無法加入精彩而頗具挑戰的“大海航行”。由此,這也是在國際化環境下考驗、探索和完善監管能力、風控能力、詭譎多變的國際市場波動的“試驗田”。

隨著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境外投資者參與範圍逐步擴大,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國內債券市場將加快融入全球金融市場,進而通過開放倒逼債券市場加快改革創新,健全相關體制機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提升評級承銷等配套服務水準。

納入國際債券指數可期

“債券通”不僅使債市大門開得更大,中國債市未來也有望被納入全球主要債券指數中,正如近期A股納入MSCI指數一樣。不少機構認為,中國開放債市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將逐步全球債券指數的大門。

目前,全球債市三大債券指數分別是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花旗世界政府債券指數和摩根大通政府債券指數-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指數。隨著中國債市對外開放的逐步推進,這些指數已在考慮將中國納入。

近年來,國內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參與投資者類型眾多,但廣度和深度仍然不夠。截至目前,已有473家境外投資者入市,總投資餘額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占全部債券市場餘額的比例僅在1.2%左右。與開放程度較更高的發達國家市場相比,顯然還有很大的差距。

連平認為,作為託管量和債券餘額均處在全球前列的中國債券市場來說,逐步擴大開放、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是大勢所趨。

滙豐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黃碧娟表示,“債券通”的啟動將進一步提升內地債市的投資便利度,從而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這有助於建立多元化的投資者結構,提升內地債市的規模和深度,為其納入全球主要債券指數鋪平道路。

(責編:丁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