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福建新增11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 長汀縣南大街 水東街入圍其中

3月20日召開的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了第二批福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 一共11個。 會議指出, 歷史文化街區是不可再生的歷史資訊和寶貴的文化資源, 是歷史傳承的重要載體, 也是打造特色城市的重要本底。 要堅持“應保盡保”, 強化對歷史文化街區等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 更好地傳承城市傳統文化、保留城市歷史記憶、彰顯城市特色。

省級歷史文化街區, 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家鄉的:

廈門市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

去廈門旅遊的朋友, 相信大多數都到中山路逛過。 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是廈門市舊城的核心部分, 是廈門舊城風貌中最具代表性的區域, 至今還保留著大量歷史風貌建築、沿街騎樓建築和自由曲折的街巷格局。

廈門市集美學村歷史文化街區

關於這個歷史文化街區, 有這麼一段專業點評:街區肌理體現了早期中國校園規劃由封閉走向開敞的變化, 重視建築與自然地形的關係, 形成了典型的“山-水-城”空間格局。 建設於不同時期的建築展現了“嘉庚風格”建築的演進過程。

泉州城南歷史文化街區

街區傳統歷史建築保存量多且集中, 是泉州海絲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傳統街巷格局保留完整。

晉江市五店市歷史文化街區

晉江城區的發源地, 建築特色明顯, 既有閩南特色的紅磚建築, 也有中西合璧的洋樓等近代僑鄉特色建築群, 是閩南肌理格局和風貌多樣保護的範例之一。

永春縣五裡街歷史文化街區

手繪永春五裡街

閩南山區與沿海貿易往來的歷史見證。 具有清末明初形成的傳統商業街巷格局, 保留有騎樓式建築、西式獨立洋房和閩南傳統民居相結合的建築群。

雲霄縣和平路歷史文化街區

雲霄縣和平路雲山書院

民國時期街區風格明顯,兩側騎樓建築頗具時代特點,周邊環境要素基本保存。

長汀縣南大街歷史文化街區

基本保存了明清以來的街巷格局和以15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為特色的建築群,時代特徵明顯,周邊環境要素保存較好。

長汀縣水東街歷史文化街區

位於長汀水東街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汀古城之外的歷史商貿街區,基本保存了清末民國時期的街巷格局和頗具時代特點的商貿建築。

沙縣東門片區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悠久,唐朝時期曾是沙縣的重要官道,基本保存了清代建築為主體的街巷格局,有一定規模的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建築。

建甌市鐵井欄-紫芝街歷史文化街區

位於鐵井欄的孔廟

是建甌“千年古縣”的重要代表,街區範圍內文物及歷史建築數量相對集中分佈,地方特色明顯。

寧德市蕉城區鵬程歷史文化街區

寧德城區的重要發源地,街區內現存蔡氏民居等明清時期的古民居,保留寧德明清時代縣治的城區格局。怎樣成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

2016年初,第二批福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申報認定工作啟動。省住建廳、省文化廳聯合發佈的通知規定,具備這些條件的街區可以申報省級歷史文化街區:

●保存文物比較豐富

●歷史建築集中成片

●較完整和真實地保留著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

經過各地申報後,2016年12月,專家組對入圍的街區進行評審認定,主要標準是這樣的:

●是否保留較完整的歷史風貌和歷史建築

●構成的歷史風貌、歷史建築和環境要素具有真實性

●歷史文化街區用地面積不小於一公頃

●歷史文化街區內文物古跡、歷史建築及能夠展現當地歷史風貌特色的建築物、構築物的用地面積達到保護範圍內建築總用地面積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經過專家投票、相關部門核實後,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推薦名單提交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確定。

福建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

2014年5月,福建省政府審定並公佈了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共9個,分別是:

●福州市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

●福州市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

●福州市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

●廈門市鼓浪嶼歷史文化街區

●泉州市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

●泉州市西街歷史文化街區

●漳州市臺灣路-香港路歷史文化街區

●長汀縣東大街歷史文化街區

●長汀縣店頭(建設)-五通街歷史文化街區

雲霄縣和平路雲山書院

民國時期街區風格明顯,兩側騎樓建築頗具時代特點,周邊環境要素基本保存。

長汀縣南大街歷史文化街區

基本保存了明清以來的街巷格局和以15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為特色的建築群,時代特徵明顯,周邊環境要素保存較好。

長汀縣水東街歷史文化街區

位於長汀水東街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汀古城之外的歷史商貿街區,基本保存了清末民國時期的街巷格局和頗具時代特點的商貿建築。

沙縣東門片區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悠久,唐朝時期曾是沙縣的重要官道,基本保存了清代建築為主體的街巷格局,有一定規模的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建築。

建甌市鐵井欄-紫芝街歷史文化街區

位於鐵井欄的孔廟

是建甌“千年古縣”的重要代表,街區範圍內文物及歷史建築數量相對集中分佈,地方特色明顯。

寧德市蕉城區鵬程歷史文化街區

寧德城區的重要發源地,街區內現存蔡氏民居等明清時期的古民居,保留寧德明清時代縣治的城區格局。怎樣成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

2016年初,第二批福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申報認定工作啟動。省住建廳、省文化廳聯合發佈的通知規定,具備這些條件的街區可以申報省級歷史文化街區:

●保存文物比較豐富

●歷史建築集中成片

●較完整和真實地保留著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

經過各地申報後,2016年12月,專家組對入圍的街區進行評審認定,主要標準是這樣的:

●是否保留較完整的歷史風貌和歷史建築

●構成的歷史風貌、歷史建築和環境要素具有真實性

●歷史文化街區用地面積不小於一公頃

●歷史文化街區內文物古跡、歷史建築及能夠展現當地歷史風貌特色的建築物、構築物的用地面積達到保護範圍內建築總用地面積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經過專家投票、相關部門核實後,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推薦名單提交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確定。

福建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

2014年5月,福建省政府審定並公佈了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共9個,分別是:

●福州市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

●福州市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

●福州市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

●廈門市鼓浪嶼歷史文化街區

●泉州市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

●泉州市西街歷史文化街區

●漳州市臺灣路-香港路歷史文化街區

●長汀縣東大街歷史文化街區

●長汀縣店頭(建設)-五通街歷史文化街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