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代詞宗秦觀竟然是蘇軾的徒弟兼妹夫?

秦觀生於西元1049年, 卒於西元1100年, 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詞人。 秦觀在詩詞上有很大的成就, 被後人稱為“一代詞宗”, 代表作品有《鵲橋仙纖雲弄巧》、《踏莎行郴州旅舍》等。 秦觀自幼喜愛文學, 對歷史和兵法有不俗的見解。

秦觀雕塑

早年間, 秦觀拜于蘇軾門下, 成為“蘇門四學士”之一。 蘇軾非常欣賞秦觀的才氣, 對他屢次提拔。 後來, 秦觀進入官場, 成為蘇軾的同僚, 曾擔任太學博士、國史院編修官等職位。 後來, 新黨派宰相把持朝政後, 對蘇軾和秦觀等舊黨派進行了打擊和貶謫。 秦觀先後被貶謫至郴州、雷州和藤州。 秦觀不斷向南貶謫, 離朝廷和故鄉越來越遠, 秦觀內心非常苦悶, 他只能寄情於詩詞間, 用詞曲表達出自己對政治的強烈不滿。 西元1098年, 蘇東坡從海南島北歸途徑雷州時, 和弟子秦觀相見了。 在短暫的相處過程中, 蘇軾被秦觀的詩詞作品所打動,

心中五味雜陳。 恩師蘇東坡離開後, 秦觀嘗試換一種心境生活。 他開始行走于雷州各地, 體察當地的人文風俗和百姓生活。 西元1110年, 宋哲宗去世後, 宋徽宗登基, 不久之後, 朝廷召回了秦觀。 秦觀在回程路上去世, 享年52歲。

後來人提到秦觀時, 往往會將他與婉約派詞人聯繫在一起。 除此之外, 秦觀在策論上也有很高的建樹。 曾經, 蘇軾遭到貶謫後, 屢次給秦觀寫信, 讓他多寫一些策論類文章, 為北宋社會建設做貢獻。

蘇軾和秦觀

蘇軾和秦觀都是宋代著名的詞人、詩人, 蘇軾的筆風屬於豪放派, 而秦觀卻被稱為婉約派的一代詞宗, 根據史實的記載兩個人不僅認識, 而且關係還不淺, 是師徒關係。

蘇軾圖片

蘇軾於1037年出生, 1101年去世, 而秦觀則是1049年出生, 1100年去世, 從兩人的生卒時間可以看出, 雖然蘇軾比秦觀大了整整一輪, 但是秦觀卻死在了蘇軾的前面, 秦觀拜蘇軾為師的時候, 他還只是一個身上沒有任何功名的寒門子弟, 但那個時候蘇軾卻已經名滿天下, 成為文壇上泰斗級別的人物了,

也正是拜了蘇軾之後, 秦觀的生活狀況才得到了改善, 之後在蘇軾、王安石等人的大力推薦下才開始走上朝堂, 後來秦觀成為了蘇軾門下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還和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被稱為“蘇門四學士”, 雖然是名義上的師徒, 但是在之後兩個人的通信中可以看出, 秦觀和蘇軾都不把他們的關係定義為師徒, 反而是知己、摯友, 兩人在任官期間, 都屬於蘇門, 政治意見也是一樣的, 他們都是站在革新派對立面的, 在新黨掌權期間兩個人也一起被貶, 而秦觀的死訊傳到蘇軾耳朵裡的時候, 蘇軾表現的很悲傷。

民間有傳言說, 蘇軾的妹妹是秦觀的夫人, 還為此編造了一個唯美的愛情故事, 但是這在真實的史實上是不存在的,

因為蘇軾本人只有三位姐姐, 他根本就沒有妹妹, 所以這個傳說是後人想像出來的, 並不真實。

秦觀與蘇小妹

秦觀是北宋著名大文豪蘇軾的弟子, 而在“蘇門四學士”中, 秦觀也是名氣最大的一位。 蘇小何許人也?相傳是蘇軾的妹妹, 這位蘇小妹聰明伶俐, 深得父母的喜愛。 而蘇小妹和秦觀的故事最早源自于明代馮夢龍所寫的《醒世恒言》一書。

其中有一篇著名的故事講述的是“蘇小妹三難新郎”,而文中這位新郎,就是秦觀。話說,蘇小妹不但長得美麗,並且才華橫溢。蘇小妹到了該出嫁的年齡後,前來求親的青年才俊們趨之若鶩。蘇小妹的父親決定舉辦一場比文招婿,如果蘇小妹看中哪位青年才俊的文章,那麼他就有幸成為蘇小妹的丈夫。前來參加比賽的人非常多,蘇小妹收到了多篇文章,其中很少有蘇小妹喜歡的。當蘇小妹看到秦觀文章時,心情大悅。她認為除了哥哥蘇軾和蘇轍外,秦觀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人。於是,蘇小妹決定嫁給秦觀為妻。倆人拜堂成親後,蘇小妹在洞房花燭之夜,又以三副對聯為難秦觀。幸虧秦觀才氣頗高,加上蘇東坡的幫助,很快就對上了蘇小妹的對聯。此後,倆人生活十分幸福。“蘇小妹三難新郎”的故事在民間有很高的傳唱度,一方面因為百姓都喜歡聽才子佳人的故事,二是因為人們對秦觀風流倜儻的性格非常認同,更加覺得才子和佳人正好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三是蘇軾重視秦觀是世人都知道的事情,為了使這份情誼永久地發展下去,秦觀娶了蘇小妹,兩家更加親上加親。

秦觀的詞

秦觀,字少遊,是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秦觀年幼之時便已熟讀百書,聰於旁人,然而他的一生卻坎坷不平,官途不順。他將自己的所見所感寫入詞作之中,每逢讀閱秦觀的詞,後人總有一種切身的體會。

秦觀圖片

秦觀現存的作品中詩有四百三十多首,留下的文章有二百五十多篇,而秦觀的詞僅僅只有一百多首。但是後人卻將他稱為“婉約派的詞宗”,可見秦觀的詞雖然少但是影響十分深刻。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兩句詞想必各位都不陌生,正是出自秦少遊所寫的《鵲橋仙》一詞中。這首詞以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向眾人展現了一種分離的場景,以此來表達作者對愛情的期盼。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部分,詞句通暢易理解,讓人讀後回味不盡。

而秦少遊在看見春初的一片景象時,便又創作出了《望海潮》一詞,這首詞的頭三句以對梅花、水流和東風的描寫,告訴人們春天的腳步近了,又暗自訴說著時局的變化,接著秦少遊又以昔日的回憶為線索,以此來表達自己的無奈,無能為力的情感。因而,少遊的這首詞實際上是表達了少遊對於自己當時所處的境況的一種無奈之情。

與秦少游的文章和詩相比,秦觀的詞雖然留存至今並不多,然而他的詞明顯具有婉約派的特點,更加以自己的特點,簡單來說,就是具有格律輕快的特點。

其中有一篇著名的故事講述的是“蘇小妹三難新郎”,而文中這位新郎,就是秦觀。話說,蘇小妹不但長得美麗,並且才華橫溢。蘇小妹到了該出嫁的年齡後,前來求親的青年才俊們趨之若鶩。蘇小妹的父親決定舉辦一場比文招婿,如果蘇小妹看中哪位青年才俊的文章,那麼他就有幸成為蘇小妹的丈夫。前來參加比賽的人非常多,蘇小妹收到了多篇文章,其中很少有蘇小妹喜歡的。當蘇小妹看到秦觀文章時,心情大悅。她認為除了哥哥蘇軾和蘇轍外,秦觀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人。於是,蘇小妹決定嫁給秦觀為妻。倆人拜堂成親後,蘇小妹在洞房花燭之夜,又以三副對聯為難秦觀。幸虧秦觀才氣頗高,加上蘇東坡的幫助,很快就對上了蘇小妹的對聯。此後,倆人生活十分幸福。“蘇小妹三難新郎”的故事在民間有很高的傳唱度,一方面因為百姓都喜歡聽才子佳人的故事,二是因為人們對秦觀風流倜儻的性格非常認同,更加覺得才子和佳人正好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三是蘇軾重視秦觀是世人都知道的事情,為了使這份情誼永久地發展下去,秦觀娶了蘇小妹,兩家更加親上加親。

秦觀的詞

秦觀,字少遊,是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秦觀年幼之時便已熟讀百書,聰於旁人,然而他的一生卻坎坷不平,官途不順。他將自己的所見所感寫入詞作之中,每逢讀閱秦觀的詞,後人總有一種切身的體會。

秦觀圖片

秦觀現存的作品中詩有四百三十多首,留下的文章有二百五十多篇,而秦觀的詞僅僅只有一百多首。但是後人卻將他稱為“婉約派的詞宗”,可見秦觀的詞雖然少但是影響十分深刻。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兩句詞想必各位都不陌生,正是出自秦少遊所寫的《鵲橋仙》一詞中。這首詞以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向眾人展現了一種分離的場景,以此來表達作者對愛情的期盼。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部分,詞句通暢易理解,讓人讀後回味不盡。

而秦少遊在看見春初的一片景象時,便又創作出了《望海潮》一詞,這首詞的頭三句以對梅花、水流和東風的描寫,告訴人們春天的腳步近了,又暗自訴說著時局的變化,接著秦少遊又以昔日的回憶為線索,以此來表達自己的無奈,無能為力的情感。因而,少遊的這首詞實際上是表達了少遊對於自己當時所處的境況的一種無奈之情。

與秦少游的文章和詩相比,秦觀的詞雖然留存至今並不多,然而他的詞明顯具有婉約派的特點,更加以自己的特點,簡單來說,就是具有格律輕快的特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