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教師考試熱點:如何讀懂古代詩歌

古詩詞鑒賞在各地的教師招聘考試中出現的頻率比較大, 而且據廣大考生反映, 在碰到古詩詞鑒賞題的時候, 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讀不懂詩歌。 今天, 我們就一起來為大家講解一下讀古詩詞的技巧。 在拿到一首古詩詞的時候, 我們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去讀:

一、題目

詩歌的題目對詩歌的內容有提示作用, 它們或標明寫作的重點, 或表現感情基調, 或揭示詩歌的題材。 比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 通過這首詩的題目我們可以確定這是一首送別題材的詩, 它的感情基調應該是抒發離別時的傷感之情;於謙的《石灰吟》,

通過詩的題目我們可以知道這首詩的寫作重點是歌詠石灰的, 從而我們可以確定這是一首詠物詩, 進一步確定作者通過對石灰的吟誦抒發自己某種志向或追求。 這些就是我們能從詩歌的題目中獲取的相關資訊。

二、作者

詩歌往往表達的是詩人內心的某種情懷, 所以在詩歌鑒賞的時候一定要做到“知人論世”, 也就是要對詩人的經歷、思想、創作風格及所處的時代背景有一定的瞭解, 這些都有助於幫我們把握詩歌的主旨。 比如:杜甫, 他所處的時代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 所以他的詩歌多反映民間疾苦, 表達憂國憂民的愛國之情, 詩歌風格以沉鬱頓挫為主;陶淵明, 他是東晉著名的田園詩人,

他的詩歌多描繪農村田園風光和勞動的情景, 風格平淡自然、韻味雋永, 語言簡潔含蓄, 多表達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隱士情懷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三、注釋

有些詩歌的後面附有注釋, 千萬不要小看這些注釋, 它們對我們理解詩歌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這些注釋有的交代了寫作背景, 有的介紹了作者, 有的解釋了疑難字詞, 有的揭示了典故的含義。 如:

青玉案·送山谷弟貶宜州

黃大臨

千峰百嶂宜州路。 天黯淡、知人去。 曉別吾家黃叔度。 弟兄華髮, 遠山修水, 異日同歸處。

樽垂飲散長亭暮。 別語纏綿不成句。 已斷離腸能幾許?水村山館, 夜闌無寐, 聽盡空階雨。

注:黃大臨, 黃庭堅之兄。 此詞是詞人在黃庭堅被貶宜州時所作。

這裡的注釋不僅介紹了作者, 還交代了寫作背景, 我們能明確這首詞是黃大臨送別被貶的弟弟黃庭堅時所作的, 這是一首送別類的詞, 那麼可以揣測作者想表達的應該是依依惜別之情。

四、關鍵字句

閱讀詩歌就像閱讀文章一樣, 也需要抓住裡面的關鍵字句。 在詩歌中的關鍵字句, 主要指那些直接抒發情感的詞句, 這樣利於我們把握詩歌的主旨。 在閱讀的時候, 我們需要把這樣的詞句標注出來, 然後再結合全詩去做具體的賞析。 比如:

定風波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注】這首詞作于蘇軾被貶黃州之時。

結尾“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是這首詞的關鍵句, 它是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 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 毫無差別, 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雲、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 意謂風雨之聲, 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 “風雨”二字, 一語雙關, 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 又暗指幾乎致他於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五、意象

“意”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 “象”指詩人所感受的客觀物象, 而“意象”是指融入了詩人情感的一些形象。 在古詩歌中, 有些意象往往有比較穩定的含義, 對於這一類意象是我們平時需要注意積累的。

如:楊柳、長亭、酒等經常表示送別, 月亮、鴻雁等經常表示思鄉, 杜鵑、斜陽、梧桐、芭蕉等經常表示愁苦, 長城、羌笛、樓蘭等經常表示戰爭……

但是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對於這些意象, 我們不能機械的記憶, 具體的還需要結合詩歌的內容來做具體的分析。 比如:“楊柳”一般用來表示送別, 可是在詩句“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它卻不是表達送別的。

以上介紹了語文教師招聘備考之如何讀懂古代詩歌, 希望能對您的備考有所幫助。 中公教育祝您考試成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