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外媒精選:莫迪的大考

7月1日印度開始實施全國統一的商品及服務稅(GST), 取代繁瑣且混亂的邦地方稅。 過去, 因為不同行政區域的稅制各不相同, 卡車在通過各個邦的邊境檢查站時需要花費數小時。 實行新的商品及服務稅後, 這些內陸的邊境檢查站就可以取消了。 但新稅制也不是完美無缺。 大多數國家採用的是單一稅率的商品及服務稅, 而印度採取了5種不同的稅率:0, 5%, 12%, 18%和28%。

自莫迪2014年5月出任總理以來, 一直寄希望於印度的自由化改革能改善經濟現狀。 然而此次稅改可能是浪費了一次大好機會。 經濟學家們認為單一稅率的商品及服務稅可以提升2%的GDP,

可以讓企業更加關注消費者的需求, 而不是盯著稅率漏洞。 而複雜的稅率只能提升1%GDP, 還必須要先經過一番波折。

莫迪當選為總理時, 提出了改革口號“小政府, 大治理”。 如今3年過去了, 口號消散。 莫迪的支持者們希望他能夠重振經濟, 重新點燃人們對於自由化改革的熱情。 莫迪展示出了他的執政能力, 腐敗已經減少, 至少比起頂峰時期有所減少。 但莫迪好像對能夠改善13億人民生活水準的長期穩定增長的改革沒有興趣, 就算有少數已經執行的政策, 也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宏觀改革見成效, “廢鈔令”拖累經濟發展

莫迪在穩定宏觀經濟方面值得稱讚。 過去印度通貨膨脹高達兩位數, 經常帳戶大量赤字,

現在這些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儘管對GDP資料的真實性存在大量質疑聲, 在新興經濟體中, 印度的增長是最快的。 (見下圖)自由化改革下的投資規則也吸引來了外國資金, 儘管數額不大。 股市蓬勃發展, 像蘋果、亞馬遜這樣的科技巨頭看到了印度的潛力。

但是這些成果裡也含有不少的運氣成分。 印度是石油進口國, 石油價格從2014年5月的100美金1桶暴跌了一半多。 分析師估計僅此一項就為印度帶來了GDP1%-2%的增長。 除此以外, 前任總理任命的央行行長拉格拉姆·拉揚制定的通脹目標有效控制了市場價格。 (然而這位備受推崇的經濟學家在2016年被莫迪解雇了。 )

油價暴跌後, 莫迪適時推出了補貼改革, 控制住了財政赤字。 任期內GDP每年增長7%這一點是無可指責的。 但莫迪政府聲稱要將GDP增長維持在8%-10%, 意味著每個月要新增100萬個就業崗位。 這需要全面深化改革。

新破產法也讓人們看到了希望。 2016年5月推出的新破產法允許債務合同強制執行。 印度的司法系統運作緩慢, 超過2400萬件案件等待處理,

近10%的案件已經積壓了超過10年。 因此像銀行處理不良貸款公司的資產這樣的基本的法律程式都無法實施。 現在許多貸款方都在觀望新破產法能否成功。

莫迪支持的全國生物識別技術Aadhaar將手機、銀行帳戶與數位身份證綁定。 發放補助時就可以直接給到個人, 以往經過仲介發放的補助會被仲介拿去3/4。 Aadhaar的應用收益十分可觀。

回到商品及服務稅的缺點, 問題不在於總理缺乏勇氣。

在過去三年, 最受矚目的經濟改革措施是去年11月的“廢鈔令”, 一夜之間86%的現金退出流通。 這一舉措不可謂不勇敢, 卻並非明智。 “廢鈔令”缺乏計畫又沒有明確的目標, 直接拖累了經濟發展。

儘管“廢鈔令”引發了危機, 尤其是農村地區, 但在政治上有所回報,

印度人民黨今年2月在人口最多的邦——北方邦的選舉中大獲全勝。 雖然窮人們要排上幾天隊去換新鈔, 但看到富人們遭受的損失更慘重後就心理平衡了。

在低效的經濟面前, 莫迪還不夠大膽

問題在於莫迪在其他方面還不夠大膽, 在必要的改革面前莫迪退縮了。 在拉攏選民時, 莫迪提出“政府不應該干預市場”, 卻沒有進一步的舉措。 現在這個國家生產的商品, 從避孕套到戰鬥機, 連它的軍隊都不願意購買。

莫迪的謹慎還體現在拯救脆弱的金融系統上。 印度國有銀行貸款占總額70%, 大型工業集團在擴大授信後為不能償付的項目繼續融資, 導致銀行陷入困境。 大約20%的貸款無法收回或者需要重組。 這一情況幾年前政府就已經瞭解, 但仍未解決。結果就是曾經年增長30%的工業集團貸款,20年來第一次萎縮。

基建項目因為缺乏資金停擺,企業處於低潮期。解決方案是將政府在銀行業的持股比例降到50%以下,轉化為私人部門來運營。現在的官僚做派無法重組不良貸款,因為怕被指責將國有資產流進富人口袋。

更大的問題是,邦仍是經濟發展的中心。土地、勞動力和資本市場已經失調,卻不進行改革。如果企業需要一塊地,必須乞求邦政府,以免受到購買私人土地的法律限制,否則可能被告上法庭糾纏數十年。而邦政府通過許可證制度分配土地,和以前分配生產指標一樣。

這種不透明的做法就會滋生腐敗。擺在莫迪政府面前的解決方法是征地法案,但進度停滯不前。莫迪將征地法案的執行下放給了各邦,只有少數邦真正開始改革。

在勞動力市場,政府計畫將40條中央法律合併成4項守則。但不會廢除那些讓企業不願擴大規模的條例。可以預見的是,大公司依舊會面臨更嚴格的法律。印度只有10%的工人在大工廠(超過200個員工)工作,而中國則有超過一半的工人。勞動力是印度最豐富的資源,政府卻沒有把握住機會。在一些行業,裁員必須獲得政府的同意,而政府批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政府不作為的代價顯而易見。勞動參與率極低,尤其是女性。

同時,只有一小部分員工是正式聘用,因此勞動法僅讓一小部分人受益。

更重要的是,印度缺乏蓬勃發展所需的能幹健康的勞動力。教育標準極其糟糕,政府卻不作為。通過賄賂可以成為教師,這一職位永遠不能被開除。醫療機構大部分是私營的,並不是出於什麼高大上的原因,而是政府提供的公共醫療服務極其糟糕。

印度對資本還是持懷疑的態度,並據此來監管。印度央行規定所有的商業銀行必須確保他們貸款總量的40%投向優先領域,比如農業、中小企業。除此以外,銀行貸款總量的20%必須貸給政府。

莫迪的做法治標不治本。他在古吉拉突邦任首席部長12年,修建公路和電線,引進投資,表現受到廣泛肯定。作為總理,莫迪依然把目光聚集在小專案上,忽視全面改革。政府不斷在修修補補以往的政策,卻沒有想過推倒重來。

比如印度電力公司由於糟糕的財務狀況,無法為農村地區供電。莫迪斥鉅資幫助其走出困境。然而由於政府承諾為農民提供免費電力,也不阻止電力偷盜者(這些人是重要選民),電力公司依舊無法盈利。為了擺脫停電困擾,40%的印度企業不得不自建發電廠甚至購買煤炭。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鐵路。鐵路投資巨大,但出於政治原因,票價極其低廉。這意味著貨物運輸就要承擔高昂的價格,企業不得不選擇公路運輸。所以印度的運輸費用比國際高3-4倍,嚴重影響出口。

總理不想著徹底改革,卻不斷推出零散的政策。在莫迪的上任的前半個任期內總共推出了近100項政策。每一項都不可避免地通過公關閃電戰、看板來強調這是莫迪特色。從鼓勵建造更多的房屋到提升旅遊基建、為婦女提供貸款買車等等,這些政策也許利大於弊,但都是為了快速提升短期經濟,而非進行長遠地改革。

營商環境差,改革挑戰仍然巨大

莫迪政府提出的“印度製造”產業振興政策旨在吸引外國製造商。宣傳勢頭很猛,組織外國企業領袖來印度開會、與莫迪合影。政府的信號很明確,但沒有解決阻礙外國投資者來印度建廠的真正問題。

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全球營商排名中,印度在189個國家中列第130位。許多經濟活動都受此影響。9成的工人都是非正式員工。政府宣稱“廢鈔令”是為了迫使那些有貪污、逃稅和洗錢行為的人通過向銀行兌換貨幣而留下記錄。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廢鈔令對非正式部門的損害遠大於對正式部門的好處。

印度企業都不願擴大規模。因為大公司更容易受到腐敗官員的“特殊照顧”而被迫行賄。根據麥肯錫的報告,印度只有270家公司營收超過1.25億美元,而巴西有1295家,俄羅斯有3430家,中國有7680家。

印度的政策一向與企業的期望背道而馳。在以前的體制下,稅務追溯嚴重侵害了外國公司的利潤,到現在這種情況也時有發生。有超額利潤的公司會受到不公平待遇,比如最近支架製造商、藥企就被迫降價。

莫迪政府認為他們的政策造就了國家的方向的重大改變。但很多政策在宣傳期後就不見了蹤影。計畫到2022年培養5億高素質技能勞動者,現在已經大幅削減。2015年12月公佈的計畫投資4000億盧比(62億美元)基建,至今還沒有投資過一個專案。

印度財政部長Arun Jaitley解釋稱沒有一屆政府像現在這屆這麼支持改革,但必須考慮到印度有限的資源和大量人口的限制。但政府在稅收、土地和勞動力改革上的表現,顯然只是為了贏得選舉。這對堅信莫迪是改革派的人來說可能是個好消息,只要等莫迪能夠確保能在2019年5月連任後就會大刀闊斧地改革。但沒有人知道莫迪心裡是怎麼想的。

由於石油暴跌帶來的GDP飛速增長,忽視了對經濟問題的全面檢查。但現在不同了。最近一個季度GDP增速突然放緩,雖然在廢鈔令之前就已有徵兆,但廢鈔令的實施加劇了增速放緩。統計顯示在正式部門新增就業崗位也減少了,進一步證明經濟不景氣。新增就業崗位減少通常會遭到政治上的攻擊。

政府對此的解決措施不是改革,而是轉向了民粹主義經濟政策。5月發佈的保護奶牛新政策已經危及到了水牛肉出口行業、乳製品和皮革生產商(奶牛被印度教徒認為是神聖的)。邦政府迫於壓力要免除農民的貸款,這項政策可能短期利好農民,但長期來看農民再難獲得新的貸款,同時會增加2%的財政赤字,將近年來之不易的維持成果毀於一旦。

即使是莫迪的支持者也擔心政府出於政治考量做出錯誤的決策。這將會付出昂貴的代價。留給改革的時間不多了,如果莫迪繼續現在的執政方式,也許會錯失改革良機。

chenhuijun1024,請告知職業和公司。

點拾投資

但仍未解決。結果就是曾經年增長30%的工業集團貸款,20年來第一次萎縮。

基建項目因為缺乏資金停擺,企業處於低潮期。解決方案是將政府在銀行業的持股比例降到50%以下,轉化為私人部門來運營。現在的官僚做派無法重組不良貸款,因為怕被指責將國有資產流進富人口袋。

更大的問題是,邦仍是經濟發展的中心。土地、勞動力和資本市場已經失調,卻不進行改革。如果企業需要一塊地,必須乞求邦政府,以免受到購買私人土地的法律限制,否則可能被告上法庭糾纏數十年。而邦政府通過許可證制度分配土地,和以前分配生產指標一樣。

這種不透明的做法就會滋生腐敗。擺在莫迪政府面前的解決方法是征地法案,但進度停滯不前。莫迪將征地法案的執行下放給了各邦,只有少數邦真正開始改革。

在勞動力市場,政府計畫將40條中央法律合併成4項守則。但不會廢除那些讓企業不願擴大規模的條例。可以預見的是,大公司依舊會面臨更嚴格的法律。印度只有10%的工人在大工廠(超過200個員工)工作,而中國則有超過一半的工人。勞動力是印度最豐富的資源,政府卻沒有把握住機會。在一些行業,裁員必須獲得政府的同意,而政府批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政府不作為的代價顯而易見。勞動參與率極低,尤其是女性。

同時,只有一小部分員工是正式聘用,因此勞動法僅讓一小部分人受益。

更重要的是,印度缺乏蓬勃發展所需的能幹健康的勞動力。教育標準極其糟糕,政府卻不作為。通過賄賂可以成為教師,這一職位永遠不能被開除。醫療機構大部分是私營的,並不是出於什麼高大上的原因,而是政府提供的公共醫療服務極其糟糕。

印度對資本還是持懷疑的態度,並據此來監管。印度央行規定所有的商業銀行必須確保他們貸款總量的40%投向優先領域,比如農業、中小企業。除此以外,銀行貸款總量的20%必須貸給政府。

莫迪的做法治標不治本。他在古吉拉突邦任首席部長12年,修建公路和電線,引進投資,表現受到廣泛肯定。作為總理,莫迪依然把目光聚集在小專案上,忽視全面改革。政府不斷在修修補補以往的政策,卻沒有想過推倒重來。

比如印度電力公司由於糟糕的財務狀況,無法為農村地區供電。莫迪斥鉅資幫助其走出困境。然而由於政府承諾為農民提供免費電力,也不阻止電力偷盜者(這些人是重要選民),電力公司依舊無法盈利。為了擺脫停電困擾,40%的印度企業不得不自建發電廠甚至購買煤炭。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鐵路。鐵路投資巨大,但出於政治原因,票價極其低廉。這意味著貨物運輸就要承擔高昂的價格,企業不得不選擇公路運輸。所以印度的運輸費用比國際高3-4倍,嚴重影響出口。

總理不想著徹底改革,卻不斷推出零散的政策。在莫迪的上任的前半個任期內總共推出了近100項政策。每一項都不可避免地通過公關閃電戰、看板來強調這是莫迪特色。從鼓勵建造更多的房屋到提升旅遊基建、為婦女提供貸款買車等等,這些政策也許利大於弊,但都是為了快速提升短期經濟,而非進行長遠地改革。

營商環境差,改革挑戰仍然巨大

莫迪政府提出的“印度製造”產業振興政策旨在吸引外國製造商。宣傳勢頭很猛,組織外國企業領袖來印度開會、與莫迪合影。政府的信號很明確,但沒有解決阻礙外國投資者來印度建廠的真正問題。

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全球營商排名中,印度在189個國家中列第130位。許多經濟活動都受此影響。9成的工人都是非正式員工。政府宣稱“廢鈔令”是為了迫使那些有貪污、逃稅和洗錢行為的人通過向銀行兌換貨幣而留下記錄。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廢鈔令對非正式部門的損害遠大於對正式部門的好處。

印度企業都不願擴大規模。因為大公司更容易受到腐敗官員的“特殊照顧”而被迫行賄。根據麥肯錫的報告,印度只有270家公司營收超過1.25億美元,而巴西有1295家,俄羅斯有3430家,中國有7680家。

印度的政策一向與企業的期望背道而馳。在以前的體制下,稅務追溯嚴重侵害了外國公司的利潤,到現在這種情況也時有發生。有超額利潤的公司會受到不公平待遇,比如最近支架製造商、藥企就被迫降價。

莫迪政府認為他們的政策造就了國家的方向的重大改變。但很多政策在宣傳期後就不見了蹤影。計畫到2022年培養5億高素質技能勞動者,現在已經大幅削減。2015年12月公佈的計畫投資4000億盧比(62億美元)基建,至今還沒有投資過一個專案。

印度財政部長Arun Jaitley解釋稱沒有一屆政府像現在這屆這麼支持改革,但必須考慮到印度有限的資源和大量人口的限制。但政府在稅收、土地和勞動力改革上的表現,顯然只是為了贏得選舉。這對堅信莫迪是改革派的人來說可能是個好消息,只要等莫迪能夠確保能在2019年5月連任後就會大刀闊斧地改革。但沒有人知道莫迪心裡是怎麼想的。

由於石油暴跌帶來的GDP飛速增長,忽視了對經濟問題的全面檢查。但現在不同了。最近一個季度GDP增速突然放緩,雖然在廢鈔令之前就已有徵兆,但廢鈔令的實施加劇了增速放緩。統計顯示在正式部門新增就業崗位也減少了,進一步證明經濟不景氣。新增就業崗位減少通常會遭到政治上的攻擊。

政府對此的解決措施不是改革,而是轉向了民粹主義經濟政策。5月發佈的保護奶牛新政策已經危及到了水牛肉出口行業、乳製品和皮革生產商(奶牛被印度教徒認為是神聖的)。邦政府迫於壓力要免除農民的貸款,這項政策可能短期利好農民,但長期來看農民再難獲得新的貸款,同時會增加2%的財政赤字,將近年來之不易的維持成果毀於一旦。

即使是莫迪的支持者也擔心政府出於政治考量做出錯誤的決策。這將會付出昂貴的代價。留給改革的時間不多了,如果莫迪繼續現在的執政方式,也許會錯失改革良機。

chenhuijun1024,請告知職業和公司。

點拾投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