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高樓專業戶”綠地的焦慮:鑽狗洞、跳龍門,與行業第一梯隊差距卻越來越大

斑馬消費 沈庹

上周, 鬧騰到全國輿論中心的武漢綠地漢口中心安保人員打記者事件, 終於讓大家重新認識了這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真實實力, 不過這事兒馬上就被綠地不太利索的推到協力廠商安保公司身上去了。

不管打人的人是哪裡的保安, 反正綠地已對自己的物業公司不太上心了。

7月1日, 綠地控股(600606.SH)就通過了擬10億元賣掉旗下物業公司的議案。

正當友商加碼物業做“閉環”之時, 綠地控股卻十分果斷的剝離物業資產, 綠地這手算盤打的讓公眾霧裡看花。 這可能與綠地重新聚焦房地產主業有關。

在深度調整兩年後, 綠地各項指標漸漸恢復, 去年實現營收2472億元, 淨利達到94億元。

斑馬消費發現, 即便如此, 綠地也被碧桂園、恒大等友商狠狠甩在身後, 碧桂園(02007.HK)去年實現營收3088億元, 恒大(03333.HK)更是超過3700億元。

綠地總裁張玉良似乎很從容地面對這一差距,

他曾經對外斷言, 今年公司將迎來突破性增長。

不過, 無論怎樣“鑽狗洞、跳龍門”, 綠地與行業前三強差距的加大已是不爭的事實, 即便後於綠地進入世界500強的萬科(000002.SZ)經歷“動盪”沒了王石護佑, 也能傲嬌的在第一陣營相忘於江湖。

賣物業是成全了雅居樂嗎?

地產界有個現象,

就是很多地產商都在加碼自家物業, 比如碧桂園旗下的物業、萬科旗下的物業, 都準備將其單列出來, 向上市的方向推進, 唯獨綠地控股把自己的親兒子綠地物業賣了, 而且是賣給雅居樂。

在國內一些城市有多處地標建築的“綠巨人”, 出這樣一招確實讓人看不懂。

當然, 如綠地控股公告所示, 通過出售旗下綠地物業, 公司將會獲得10億元的收益。

公開資料顯示, 去年綠地物業營收1.22億元, 淨利潤286萬元, 今年前5個月淨利潤382萬元。 在整個綠地體系裡, 物業這點收益確實只能算毛毛雨, 還不夠一位高管的年薪。 但在大多數地產公司的規劃中, 物業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投資。

如果單從資料上來看, 這筆買賣對於綠地控股來說非常划算。

截止今年5月底, 綠地物業總資產為1.07億元, 這樣十倍賣出的生意, 15161%的巨大增值率, 不能不說張玉良確有上海人的精明。

其實另一方面, 這也成全了雅居樂, 不僅10億元獲得417萬方平方米存量物業服務面積, 這其中包括武漢綠地中心這一國內第一高樓的物業項目,

還有每年新增的1000萬平方米物業服務面積等。

要知道, 雅居樂去年物管收入才剛剛過了10億元大關, 這一下抱住了綠地控股的大腿, 能不高興麼?而且有消息稱, 雅居樂已經啟動上市日程, 想靠資本市場的力量來贏得市場。

當上甩手掌櫃的一個好處是, 綠地控股可以聚焦房地產主業。 張玉良說, 今年公司房地產業務要比去年上漲15%至20%以上, 在今年年底坐上國內單一房地產企業老大之位。

負債率高企和下滑的毛利覆水難收

在中國國內超高層地標建築行業內, 綠地控股長期處於霸主地位, 總裁張玉良深諳其中帶來的投資機會和投資收益, 以其“龍門要跳, 狗洞要鑽”的關係論, 綠地控股旗下的城市高樓以及項目總會在城市拔得藍籌。

不過,這個輝煌的“面子”背後,“裡子”實則是綠地高企的負債率和下滑的毛利。

斑馬消費梳理了2012年至2017年一季度的資料,綠地控股負債率高得嚇人,雖然房地產企業高負債率不奇怪,但是綠地連續4年持續高位就有點讓外界擔心了。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至2016年,綠地負債率分別為87.14%、88.16%、87.97%、88.04%和89.43%,每年都超過國企資產負債率80%的紅線。就連今年第一季度的負債率也達到89.24%。

雖然正如張玉良所言,去年綠地各項經濟指標呈現恢復性增長的趨勢,但是要命的是綠地毛利率下滑到14.85%,低於20%的行業平均水準。

尤其是,在2016年,綠地房地產業務及相關營收達到1450.77億元,同比上年增加45.69%,但是20.65%的毛利率,同比減少3.62%,這也進一步拉低了公司整體毛利水準。

在營收方面來看,綠地的反擊還不夠快,在2016年,碧桂園,萬科、恒大的營收規模都超過3000億元大關,這三大巨頭平均以每年1500億元銷售規模劇增,綠地只有260億元左右的增長,甚至中海和保利在增速上都趕上了綠地。

在2016年的土地增量上,綠地與行業第一梯隊更是相去甚遠。恒大是1.02億元平方米,碧桂園是6381萬平方米,而綠地只有區區1468萬平方米。

再看資產規模,恒大總資產達到1.3萬億,萬科去年末總資產8300萬元,而同期綠地總資產為6926億元,已經在資產規模上拉開距離。

不過,不管怎麼比,綠地還得繼續走自己的路子,今年綠地要實現營收3000億元、利潤160億元的業績,這樣的勃勃野心,如繼續按照目前的發展方式,無疑會繼續推高公司債務規模。

也許到了明年春季編纂今年年報的時候,對綠地來說又是焦灼不堪的日子。

不過,這個輝煌的“面子”背後,“裡子”實則是綠地高企的負債率和下滑的毛利。

斑馬消費梳理了2012年至2017年一季度的資料,綠地控股負債率高得嚇人,雖然房地產企業高負債率不奇怪,但是綠地連續4年持續高位就有點讓外界擔心了。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至2016年,綠地負債率分別為87.14%、88.16%、87.97%、88.04%和89.43%,每年都超過國企資產負債率80%的紅線。就連今年第一季度的負債率也達到89.24%。

雖然正如張玉良所言,去年綠地各項經濟指標呈現恢復性增長的趨勢,但是要命的是綠地毛利率下滑到14.85%,低於20%的行業平均水準。

尤其是,在2016年,綠地房地產業務及相關營收達到1450.77億元,同比上年增加45.69%,但是20.65%的毛利率,同比減少3.62%,這也進一步拉低了公司整體毛利水準。

在營收方面來看,綠地的反擊還不夠快,在2016年,碧桂園,萬科、恒大的營收規模都超過3000億元大關,這三大巨頭平均以每年1500億元銷售規模劇增,綠地只有260億元左右的增長,甚至中海和保利在增速上都趕上了綠地。

在2016年的土地增量上,綠地與行業第一梯隊更是相去甚遠。恒大是1.02億元平方米,碧桂園是6381萬平方米,而綠地只有區區1468萬平方米。

再看資產規模,恒大總資產達到1.3萬億,萬科去年末總資產8300萬元,而同期綠地總資產為6926億元,已經在資產規模上拉開距離。

不過,不管怎麼比,綠地還得繼續走自己的路子,今年綠地要實現營收3000億元、利潤160億元的業績,這樣的勃勃野心,如繼續按照目前的發展方式,無疑會繼續推高公司債務規模。

也許到了明年春季編纂今年年報的時候,對綠地來說又是焦灼不堪的日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