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看完金剛狼3,我想起了希特勒的男孩

在《金剛狼3》裡, 有一部100年前的電影出現了兩次, 這部電影叫《原野奇俠》。 狼3電影最後, 羅根死了, 蘿拉在墓前再次朗誦了那段經典的臺詞:

“人必須忠於自己, 喬伊, 不能違背自己的本性。 帶著殺戮活下去很艱難, 這條路沒有退路。 是對是錯你都得背負, 直至一生。 現在快回去找你媽媽, 告訴她一切都好。 山谷裡再也不會有槍聲了。 ”

這是一種對戰爭的反思, 對和平的呼喚。 狼叔就是因這種複雜的情緒痛苦, 並背負了一生, 他不希望蘿拉再繼續過這種生活。 終於, 他們做到了, 過了邊境線之後, 就再也不會有槍聲了, 代價就是狼叔的死亡。

在反戰、反恐情緒彌漫的今天, 這樣的結局是一種必然, 對金剛狼們也是最好的歸宿。 如果世界和平, 我們寧願不需要戰士。

作為一個訓練有素、擁有超能力的戰士, 金剛狼卻並不願意捲入爭鬥中, 他厭倦殺戮, 卻又不得不拼命迎戰,

這種複雜又矛盾的狀態讓他的心靈備受煎熬。

不是所有戰士都想當將軍, 也不是所有士兵都渴望戰爭。 這讓我想起了《希特勒的男孩》。

影片中一個愛打拳擊的17歲德國少年弗萊德里希在一場比賽中, 因為表現優異而被元首精英學校的軍官賞識特招入學。

看透納粹本質的父親並不希望他這樣做, 而熱血的少年不顧父親反對, 毅然獨自前往了這所激進的軍事學校。

進入之後才發現, 在這裡, 毫無人性可言, 冷血的教官們殘酷的訓練他們, 沒有同情, 沒有情誼, 各種羞辱、懲罰隨處可見。 希特勒的精英們向他們灌輸極端軍國主義思想, 試圖將他們打造成一個個殺人機器。

也是在這裡, 他遇到了阿爾伯特, 一個高級軍官的兒子。 父親是狂熱的戰爭分子, 兒子卻是沉穩的文學少年。 阿爾伯特喜歡寫作, 反對戰爭, 所以一直得不到父親的喜愛。 在那個尚武的二戰時期, 阿爾伯特不得不也進了軍事學校。

整個影片一直是一種壓抑的基調, 40年代、二戰、希特勒、納粹……戰爭的狂熱和恐懼籠罩在每個人的臉上,

湯姆·希林精緻憂鬱的面龐正契合了這種氣氛。 反戰又被迫參戰, 愛文學而自己寫的文章父母從沒有正眼看過, 為父親生日精心準備了一首詩還未讀出口就被硬生生打斷, 被下令搜尋射殺俘虜, 最後屍體卻只是一群手無寸鐵的孩子, 而下令人是自己的父親。 這種種不得志、糾結、懊惱讓他痛苦, 為了不殺人, 最後他選擇了自殺。

可笑的是, 這樣的自殺在這裡是被唾棄的, 連一篇訃告都不能發。 而那個因尿床被屢次羞辱的生無可戀男孩飛身撲到手榴彈上去送死卻被追為烈士。 同樣是自殺, 和戰爭有關的才有價值, 其他, 只是個笑話。

阿爾伯特的死觸動了弗萊德里希, 拳擊賽場和戰場是一樣的, 瘋狂的看客們在乎的只是勝利, 不論以什麼手段。 將對手打死了是光榮, 被打死了, 就是廢物。 這種對生命的漠視讓他害怕也讓他醒悟, 他終於保留住了最後的人性, 在戰爭面前, 做了逃兵。 在人生面前, 卻是贏家。

馬克思·雷邁特和湯姆·希林, 一個俊朗, 一個清秀。作為二戰期間的青少年代表,他們向我們展示了戰爭的殘酷,讓我們跟隨他們一起對納粹體制、對人性進行了深刻的覺醒。本片也為馬克思贏得了影帝的桂冠。

德國是一個善於承認和反思的民族,相比霓虹國,對於歷史他們沒有諱言,沒有遮掩。這部片通過青少年的視角,真實地再現了那一段納粹歷史。

真實、有感情的電影才是好電影,《希特勒的男孩》做到了。

阿爾伯特和狼叔一樣,背負了太多的戰爭包袱,最後他們都用自己的死亡成全了弗萊德里希和蘿拉的和平。

還是那句話:如果世界和平,我們寧願不需要戰士。

狼叔安息,阿爾伯特安息。

願世界和平。

一個清秀。作為二戰期間的青少年代表,他們向我們展示了戰爭的殘酷,讓我們跟隨他們一起對納粹體制、對人性進行了深刻的覺醒。本片也為馬克思贏得了影帝的桂冠。

德國是一個善於承認和反思的民族,相比霓虹國,對於歷史他們沒有諱言,沒有遮掩。這部片通過青少年的視角,真實地再現了那一段納粹歷史。

真實、有感情的電影才是好電影,《希特勒的男孩》做到了。

阿爾伯特和狼叔一樣,背負了太多的戰爭包袱,最後他們都用自己的死亡成全了弗萊德里希和蘿拉的和平。

還是那句話:如果世界和平,我們寧願不需要戰士。

狼叔安息,阿爾伯特安息。

願世界和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