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奧斯卡新評委不僅有馮小剛姜文範冰冰,還有些意想不到的人

文 | 吳澤源/栗山

最近幾天, 姜文、馮小剛、範冰冰、陳可辛、杜琪峰、梁朝偉、張曼玉、劉嘉玲……等著名華語電影人成為奧斯卡新晉評委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

奧斯卡的主辦機構美國影藝學院每年都有納新舉動, 不少華人都是學院成員, 老一輩的像盧燕, 後來的顧長衛、李安、王家衛、章子怡也進了。 但總的來說, 華語電影從業人士在裡面總是零星點綴。

之前的華人評委

但真的沒想到, 今年公佈的這批名單中, 一口氣有這麼多如雷貫耳的華語電影人, 除了上面提到的, 還有許鞍華、甄子丹、溫明娜、黃榮亮……這些我們或熟悉, 或相對陌生的名字。

但說實話, 最最讓人吃驚的一個人選, 是時光網的全職編輯阿芙雷特·斯伯丁, 經過激烈的篩選後, 也光榮當選。 因為中國電影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這已經無人能夠忽視, 但中國電影媒體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一直以來還比較薄弱,

這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 對這件事更嚴謹的表述是, 負責評選奧斯卡獎的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MPAS), 日前向774位電影從業者發出了成為學院會員的邀請。 既然是邀請, 那麼選擇權其實在於受邀人自己。 每個人需要向學院回函表示接受這一邀請, 他們才正式成為奧斯卡獎的評委。 當然, 絕大多數人都會欣然應允的。

《哈利·波特》演員魯伯特·格林特和湯姆·菲爾頓, 今年雙雙入選

我們知道, 學院按照工種分成若干個部門。 梁朝偉、張曼玉、甄子丹、範冰冰當然進的是演員部門, 可進多個部門的姜文也是進的演員部門。 許鞍華、杜琪峰、陳可辛進的是導演部門。 稍微意外的是, 馮小剛進了編劇部門, 他是編劇出身, 這當然也沒問題。

此外, 攝影師趙小丁(《十面埋伏》《長城》)與錄音師顧長寧(《陽光燦爛的日子》《烈日灼心》), 也分別受邀入選了各自的工種部門。

前面說的時光網編輯阿芙雷特·斯伯丁入選的是公關(PR)部門。 這個部門包含了新聞工作者、海報設計師、市場行銷等等崗位上的工作人員,

他們為電影的傳播和推廣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下面科普一下, 這些華人影人是怎樣受到學院邀請的呢?

想要獲得學院會員資格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通過被其工種分會的兩名以上現任會員提名推薦, 經學院理事會評審後獲得正式邀請。 第二種方式, 則是首先要獲得奧斯卡的認可:只要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自動成為下一年的會員受邀者。

奧斯卡官網上的會員推舉細則

此次入圍學院會員的華人影人, 都是通過第一種方式獲得邀請。 此外, 本屆受邀的好萊塢一線大牌還有「星爵」克裡斯·普拉特、「雷神」克裡斯·海姆斯沃斯、「美隊」克裡斯·埃文斯和「柯克船長」克裡斯·派恩。

克裡斯戰隊

今年的學院擴軍,一舉納入了這麼多華語電影人,或參與中國電影工作的相關人士,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一個重要的背景,是學院為了摘掉在自己頭上扣了很多年的「老白男」帽子(#OscarSoWhite),正在實行一個極具野心的五年計劃,這個計畫就是要讓學院人口更加多元化,能更加準確地代表來自各種文化、種族、性別、民族的電影。

學院主席謝麗爾·布恩·以撒斯在2016年設定了一個目標:到2020年,學院中女性和少數種族成員的數量要翻倍。

於是學院邀請的會員人數,在近兩年連創新高(去年的人數為683人),而在受邀者中,女性和「有色人種」成員的比例也在不斷增加。

有色人種數量的增加和女性影人比例的增加

如果說,大政策上的風向,是華人影人入圍增加在宏觀上的原因,那麼這些影人各自的履歷,則就是微觀上讓他們進入奧斯卡的資本。

梁朝偉和張曼玉這對坎城影帝影后,早就有了成為學院成員的資格。我猜,他們之所以能在今年入選,奧斯卡新科最佳影片《月光男孩》的導演巴里·詹金斯,對王家衛和《花樣年華》的推崇,也許起到了幫助。

《花樣年華》(2000)

姜文與甄子丹的入圍的主因,顯然是因為他們去年連袂出演了迪士尼的票房大作《星戰外傳:俠盜一號》,這意味著好萊塢對進入好萊塢商業主流演員的一種認可。

今年入選會員名單的星戰成員,還包括巴基斯坦裔演員裡茲·阿邁德,和白人演員亞當·德賴弗、多姆納爾·格裡森。可見,當代商業大片對於好萊塢民族大團結做出的貢獻,不可謂不大。

《俠盜一號》的卡司中薈萃了盎格魯撒克遜人、拉丁裔人、非裔美國人、華人、斯堪的納維亞人和穆斯林

馮小剛與範冰冰近期雖然沒有參與什麼好萊塢大製作,但他們去年對《我不是潘金蓮》的全球巡迴宣傳,還是收到了可觀的成效。而範冰冰剛剛才在坎城當了一回評委,全球曝光度不可低估。

三位香港導演許鞍華、杜琪峰與陳可辛的入選,我想是在學院眼裡,他們的資歷和成就,最能代表香港電影。

美國電影體系將絕大多數非英語電影,都歸類為在藝術影院放映的「Art House」電影,而學院在這兩年也吸納了不少作品等身的非歐美「藝術片」導演,譬如去年的努裡·比格·錫蘭、阿彼察邦、是枝裕和、北野武與朴贊鬱,和今年的陳英雄、三池崇史、金吉德與拉夫·迪亞茲。

至於攝影師趙小丁和音效師顧長寧的入圍,大概沒有什麼爭議。畢竟攝影與音效,是所有電影工種中最易於進行量化評估的兩個領域,學院的認可至少證明,在技術層面上,國人的水準差不了美國人太多。

這次的華人名單裡也有相對陌生的名字,比如美籍華裔演員溫明娜和黃榮亮,他們的入選其實被很多美國人吐槽,大概是覺得他們的咖位還有些不夠吧。這兩人的代表作都在電視領域:前者在《神盾局特工》《急診室的故事》裡出演重要角色,後者則出演了《法律與秩序》《駭客兵團》等劇集。

兩人在美劇界的地位還是可以的,黃榮亮還憑藉《蝴蝶夢》斬獲過全美戲劇界最高獎項托尼獎的最佳男演員。不過學院畢竟是以電影的名義存在,選擇這兩位幾乎不太演電影的演員,大概是為了展示好萊塢的包容性,以及演員這種工種上的某些共通性。

溫明娜和黃榮亮

下一個問題是很多人會率先想到的:既然華語電影人在學院會員裡所占的比例又增高了一點點,那麼華語電影離奧斯卡小金人的距離,是不是也近了一些呢?

我認為還是很難,奧斯卡畢竟是由七千多人投票選出的獎項,不像電影節評獎那樣是評審團制度,會受到評委個人好惡的極大影響。更不必說,這些華人評委,還散落地分佈在不同工種的部門,想要通過他們,人為地把一部中國電影推上奧斯卡獲獎舞臺,其可能性仍然很低。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要看電影本身是否能打動大多數人。

第64屆柏林電影節評委梁朝偉、克里斯多夫·沃爾茨,及影帝廖凡

而作為一個專職寫電影的人,也應為時光網編輯阿芙雷特·斯伯丁的入選感到鼓舞。斯伯丁是時光網駐洛杉磯辦公室的全職編輯,她雖然不是華人,但她供職的媒體,卻是一個地道的紮根中國的電影專業網站。

前面介紹了,斯伯丁入選的是學院的公關部門,她在加入時光網之前,曾是環球影業國際公關部的工作人員,參與了一大批我們熟悉的好萊塢電影的宣發,包括《木乃伊》《侏羅紀公園3》等。後來她加入了派拉蒙,參與過《鋼鐵俠》《變形金剛》《星際迷航》《碟中諜》等項目。

阿芙雷特·斯伯丁

她與老公和三個孩子定居在洛杉磯, 據說在公佈結果的當天她正在接孩子開車的路上,突然接到了協會打來的電話被告知入選了評委。

在入選的一票評委當中, 阿芙雷特·斯伯丁的資質看起來似乎是最「平平」的,沒有顯赫頭銜的業內大佬們作為推薦人,取而代之的是她從業二十年的一點一滴的兢兢業業的一遝厚厚採訪材料最終讓她入選。

如此草根背景的人當選評委,可以看出好萊塢對評委在電影行業真正貢獻的看重。

學院專門設立一個公關部門,含義明確,那就是電影並非僅僅和製作相關。電影拍完、做完後期,並不是一部電影的終點,相反,很多工作才剛剛開始。學院現主席以撒斯亦來自這個部門,可見這個部門的重要地位。

斯伯丁的入選,可能是一個新的起點,即華語電影媒體和行銷宣發工作,將來會在世界電影版圖上扮演更重要的地位,得到更多的國際承認。

其實斯伯丁不是第一個例子。就在去年,另一位元記者布倫特·西蒙,剛好他又是為時光網全職工作,已經成為金球獎的評委。

布倫特·西蒙

不過這聽起來很名正言順,因為金球獎原本就是一個媒體人辦的獎項,它的主辦方叫做「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所有投票人理論上都是電影記者,所以時光網記者被選入其中。擁有奧斯卡和金球獎雙料評委的資格,大概短時期內不會被打破了。

時光網能做到這點讓人佩服,而且國內這麼多電影媒體大概也只有它能做到,因為一視同仁地持續報導全球幾十個國家的電影產業,又能得到國際上的認可,沒有某種堅持是很難做到的。這家網站的十二年歷史剛好見證了中國電影的市場騰飛,相信很多影迷、影評人都是時光網的重度用戶,這次真的要恭喜他們!

歸根結底,無論是華語電影人越來越多地加入奧斯卡家庭,還是華語電影媒體從業人員在國際上獲得更大的話語權,我們都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這個趨勢。

一是華語電影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世界影壇扮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那麼也應該更主動地參與到國際化的遊戲規則中去。這個遊戲可能在一段時間內都還是好萊塢在主導,但多參與仍十分重要。是否有一天,華語電影能制定一個讓全世界趨之若鶩的遊戲規則?

二是好萊塢和奧斯卡正在有意識地淡化自己的盎格魯撒克遜文化特徵,是否有一天,奧斯卡會成為一個純粹的世界電影的競賽舞臺?中國電影、日本電影、美國電影像奧運會一樣平等參賽?當然這還非常遙遠,也許根本不可能。但若真有那一天,華語電影人該如何參與其中?

說的只是狂想,但如果變成現實,不要忘了它始於今日。

克裡斯戰隊

今年的學院擴軍,一舉納入了這麼多華語電影人,或參與中國電影工作的相關人士,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一個重要的背景,是學院為了摘掉在自己頭上扣了很多年的「老白男」帽子(#OscarSoWhite),正在實行一個極具野心的五年計劃,這個計畫就是要讓學院人口更加多元化,能更加準確地代表來自各種文化、種族、性別、民族的電影。

學院主席謝麗爾·布恩·以撒斯在2016年設定了一個目標:到2020年,學院中女性和少數種族成員的數量要翻倍。

於是學院邀請的會員人數,在近兩年連創新高(去年的人數為683人),而在受邀者中,女性和「有色人種」成員的比例也在不斷增加。

有色人種數量的增加和女性影人比例的增加

如果說,大政策上的風向,是華人影人入圍增加在宏觀上的原因,那麼這些影人各自的履歷,則就是微觀上讓他們進入奧斯卡的資本。

梁朝偉和張曼玉這對坎城影帝影后,早就有了成為學院成員的資格。我猜,他們之所以能在今年入選,奧斯卡新科最佳影片《月光男孩》的導演巴里·詹金斯,對王家衛和《花樣年華》的推崇,也許起到了幫助。

《花樣年華》(2000)

姜文與甄子丹的入圍的主因,顯然是因為他們去年連袂出演了迪士尼的票房大作《星戰外傳:俠盜一號》,這意味著好萊塢對進入好萊塢商業主流演員的一種認可。

今年入選會員名單的星戰成員,還包括巴基斯坦裔演員裡茲·阿邁德,和白人演員亞當·德賴弗、多姆納爾·格裡森。可見,當代商業大片對於好萊塢民族大團結做出的貢獻,不可謂不大。

《俠盜一號》的卡司中薈萃了盎格魯撒克遜人、拉丁裔人、非裔美國人、華人、斯堪的納維亞人和穆斯林

馮小剛與範冰冰近期雖然沒有參與什麼好萊塢大製作,但他們去年對《我不是潘金蓮》的全球巡迴宣傳,還是收到了可觀的成效。而範冰冰剛剛才在坎城當了一回評委,全球曝光度不可低估。

三位香港導演許鞍華、杜琪峰與陳可辛的入選,我想是在學院眼裡,他們的資歷和成就,最能代表香港電影。

美國電影體系將絕大多數非英語電影,都歸類為在藝術影院放映的「Art House」電影,而學院在這兩年也吸納了不少作品等身的非歐美「藝術片」導演,譬如去年的努裡·比格·錫蘭、阿彼察邦、是枝裕和、北野武與朴贊鬱,和今年的陳英雄、三池崇史、金吉德與拉夫·迪亞茲。

至於攝影師趙小丁和音效師顧長寧的入圍,大概沒有什麼爭議。畢竟攝影與音效,是所有電影工種中最易於進行量化評估的兩個領域,學院的認可至少證明,在技術層面上,國人的水準差不了美國人太多。

這次的華人名單裡也有相對陌生的名字,比如美籍華裔演員溫明娜和黃榮亮,他們的入選其實被很多美國人吐槽,大概是覺得他們的咖位還有些不夠吧。這兩人的代表作都在電視領域:前者在《神盾局特工》《急診室的故事》裡出演重要角色,後者則出演了《法律與秩序》《駭客兵團》等劇集。

兩人在美劇界的地位還是可以的,黃榮亮還憑藉《蝴蝶夢》斬獲過全美戲劇界最高獎項托尼獎的最佳男演員。不過學院畢竟是以電影的名義存在,選擇這兩位幾乎不太演電影的演員,大概是為了展示好萊塢的包容性,以及演員這種工種上的某些共通性。

溫明娜和黃榮亮

下一個問題是很多人會率先想到的:既然華語電影人在學院會員裡所占的比例又增高了一點點,那麼華語電影離奧斯卡小金人的距離,是不是也近了一些呢?

我認為還是很難,奧斯卡畢竟是由七千多人投票選出的獎項,不像電影節評獎那樣是評審團制度,會受到評委個人好惡的極大影響。更不必說,這些華人評委,還散落地分佈在不同工種的部門,想要通過他們,人為地把一部中國電影推上奧斯卡獲獎舞臺,其可能性仍然很低。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要看電影本身是否能打動大多數人。

第64屆柏林電影節評委梁朝偉、克里斯多夫·沃爾茨,及影帝廖凡

而作為一個專職寫電影的人,也應為時光網編輯阿芙雷特·斯伯丁的入選感到鼓舞。斯伯丁是時光網駐洛杉磯辦公室的全職編輯,她雖然不是華人,但她供職的媒體,卻是一個地道的紮根中國的電影專業網站。

前面介紹了,斯伯丁入選的是學院的公關部門,她在加入時光網之前,曾是環球影業國際公關部的工作人員,參與了一大批我們熟悉的好萊塢電影的宣發,包括《木乃伊》《侏羅紀公園3》等。後來她加入了派拉蒙,參與過《鋼鐵俠》《變形金剛》《星際迷航》《碟中諜》等項目。

阿芙雷特·斯伯丁

她與老公和三個孩子定居在洛杉磯, 據說在公佈結果的當天她正在接孩子開車的路上,突然接到了協會打來的電話被告知入選了評委。

在入選的一票評委當中, 阿芙雷特·斯伯丁的資質看起來似乎是最「平平」的,沒有顯赫頭銜的業內大佬們作為推薦人,取而代之的是她從業二十年的一點一滴的兢兢業業的一遝厚厚採訪材料最終讓她入選。

如此草根背景的人當選評委,可以看出好萊塢對評委在電影行業真正貢獻的看重。

學院專門設立一個公關部門,含義明確,那就是電影並非僅僅和製作相關。電影拍完、做完後期,並不是一部電影的終點,相反,很多工作才剛剛開始。學院現主席以撒斯亦來自這個部門,可見這個部門的重要地位。

斯伯丁的入選,可能是一個新的起點,即華語電影媒體和行銷宣發工作,將來會在世界電影版圖上扮演更重要的地位,得到更多的國際承認。

其實斯伯丁不是第一個例子。就在去年,另一位元記者布倫特·西蒙,剛好他又是為時光網全職工作,已經成為金球獎的評委。

布倫特·西蒙

不過這聽起來很名正言順,因為金球獎原本就是一個媒體人辦的獎項,它的主辦方叫做「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所有投票人理論上都是電影記者,所以時光網記者被選入其中。擁有奧斯卡和金球獎雙料評委的資格,大概短時期內不會被打破了。

時光網能做到這點讓人佩服,而且國內這麼多電影媒體大概也只有它能做到,因為一視同仁地持續報導全球幾十個國家的電影產業,又能得到國際上的認可,沒有某種堅持是很難做到的。這家網站的十二年歷史剛好見證了中國電影的市場騰飛,相信很多影迷、影評人都是時光網的重度用戶,這次真的要恭喜他們!

歸根結底,無論是華語電影人越來越多地加入奧斯卡家庭,還是華語電影媒體從業人員在國際上獲得更大的話語權,我們都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這個趨勢。

一是華語電影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世界影壇扮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那麼也應該更主動地參與到國際化的遊戲規則中去。這個遊戲可能在一段時間內都還是好萊塢在主導,但多參與仍十分重要。是否有一天,華語電影能制定一個讓全世界趨之若鶩的遊戲規則?

二是好萊塢和奧斯卡正在有意識地淡化自己的盎格魯撒克遜文化特徵,是否有一天,奧斯卡會成為一個純粹的世界電影的競賽舞臺?中國電影、日本電影、美國電影像奧運會一樣平等參賽?當然這還非常遙遠,也許根本不可能。但若真有那一天,華語電影人該如何參與其中?

說的只是狂想,但如果變成現實,不要忘了它始於今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