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許泉:當代藝術創作方法另論

許泉 《池影魚啄系列01》油畫100x80(2009年)

許泉

作者手記:文章就可操作的當代藝術的創作問題在七個方面展開討論, 即:老師是誰, 理智戰勝感覺,

變態是常態, 傳達大於表達, 圖像大於繪畫, 探尋邊緣, 模糊邊界, 驚悚、警覺取代深刻回味, 媒介手段與時俱進。 限於文章篇幅的限制, 並沒有完全展開論述, 只是概要的將最主要的觀點加以討論, 力求在七個方面都有其較獨特的視角與構想。

許泉 《紗舞》(局部)綜合材料 181cmX150cm(2009年)

一般搞理論研究的人但凡談到方法論, 基本都要努力往哲學上靠, 似乎只有哲學才能夠得上是指導一切的方法論中的“至尊寶”, 不過筆者認為, 人世間好像還沒有什麼學問可以解決這個世界所有的問題與困惑, 面對當代如此放蕩不拘的藝術視像, 怎能是僅靠哲學便可以教會我們如何進行當代藝術創作的呢?

當然, 筆者在本文中也並不想從哲學層面去說所謂的當代藝術的創作方法, 也不去談諸如“和而不同”之類的極寬泛空洞的言說, 文章只是想結合筆者在教學與創作中萌生的條理性的思考, 融合多年的觀察、研讀與總結, 所彙集到的“可操作性的”思路與方法罷了。

許泉 《池影魚啄系列~背影~04》油畫 30cmx20cm (2017年)

一、老師是誰

光看題目便知是搞教學的人所提出的命題。 在中國, 幾乎每個做點與視覺藝術有關的人都要先去學畫幾筆劃的, 不管你在體制內、體制外, 院校內、院校外, 不畫幾筆劃是沒人承認你的, 既然要動手畫幾筆劃, 國中的要學祖宗、先輩,

西畫的要學意法荷、俄羅斯, 就算是在鄉村、民間, 也不能忘了先人即有的樣式, 更不用說國中龐大的美術教育體系就更是唯推古今中外之先輩祖宗了, 院校教育的最大詬病當然也就是“老師”這一符號的單一性、單純性與唯一性了。 美術後生們在既有灌湯教育與緊箍咒思維的雙重捆綁下, 只能將學習的目光死死盯在站在講臺上的人與手上可找到的有限傳統書籍, 以及視覺體驗十分可憐的網路圖像上了。

許泉 《佈道》(局部)裝置 410cmX230cmX300cm(2008年)

當然, 如果說上述提到的這些“老師”不是“老師”, 恐怕很多老師會暴跳如雷了, 不過, 辛辛苦苦培養的美術後生們往往是不領情的, 在走向社會後, 原來的老師便是批評、否定與挖苦嘲笑的理想人選了,只是這樣的結果可以說是先師們一手締造的, 原因何在呢?想想也很簡單, 當代社會的極端豐富性, 已為當代藝術開闢出了更加遼闊的土壤與疆域了, 真正的老師如果無視“老師”這一詞的廣泛包容性、內涵的極大擴展性的話, 又何嘗又能力去指導後生們在更多的疆域找尋生長、發芽、開花、結果的養份呢!

許泉 《綻放系列》綜合材料 100cmX80cm (2013年)

僅僅單靠“老”字就成為“師”的時代其實早該過去了,“師”應該是當下社會、人文、生態、環境、宇宙、思想、道德、技術中雜亂而不可言說的混合體,只要從中可以提純出有用於自我表達的要素,這個“師”,才是屬於各自的“師”與有效的“師”。

二、理智戰勝感覺

長期從事架上藝術創作的人一般都強調感覺系統在創作中的非凡作用,從學藝初期的被教導,到以後的獨立作業,感覺二字無時不刻不在指導大家做事,“找感覺”“感覺好”“感覺對了”已經是一個潛在的剛性藝術判斷,很多在傳統領域耕耘的藝術家將這種潛意識的感性知覺判斷作為最高藝術知覺推崇備至,不單在教學中對後生們反復教說,也在自身的創作實踐中唯“感覺”為尊,只要是“感覺”不好的皆否定與批判,棄之不用,束之高閣,更有全盤否定之人比比皆是。這種源于古典與傳統師承體系中衍生出來的藝術判斷標準更像是一場只有“感覺者”自己參與的遊戲,遊戲的另一方,無論是後生、觀者,皆不可言狀,墜入雲裡霧裡,憑空自然陡增了無限的感覺嚮往。

可是,杜尚是最早起來反對“感覺”至上的人,雖然杜尚的提法是“反對視網膜”的藝術,他說:“是觀者創造了畫”,他對抗視網膜藝術的手段之一就是作品名稱與作品的視覺形象無任何關聯,從而讓讀者的想像力導向任何方向,讓畫面無意義,無作者的任何情感與感受,最終,讀者、觀者只能依靠各自的理性智慧去自身完成作品意義的構建了。

許泉 《蟲政系列一08一知書達理》油畫 180cmX160cm (2014年)

回到當下的藝術創作,新的媒體與媒介手段如果在未來的藝術創作中逐步佔據高位的話,感覺就需要越來越多的理性去修正、補充和發揚光大了。在這一點上,西方藝術家大多比我們要敢於面對現實和“與時俱進”些,不知是否國中文化傳統的優秀基因始終拒絕進化,還是泱泱大國心態唯我獨尊,大量藝術工作者不敢去領略理智創作,不思考,不實踐,堅持唯感覺好的表達方式,不願以理性方式去推敲、安排、佈局、錘煉作品,用隨意、大概、好象、玩味、感受取代精緻、細緻、耐心的專業精神,把是是而非在當下仍推舉為藝術的最高唯一標準,給新的藝術創造套上一件看似光鮮實則馬虎誤途的“皇帝的新衣”。

許泉 《池影魚啄系列16》油畫150x70(2010年)

三、變態是常態

此論調乍一看似乎很雷人,不過本文中的“變態”並不是人們生活中對性態的判斷,而是特指當代藝術創造中的“變化之態”。杜尚認為:變化與生命是同義的,變化使生命變得有意義,縱觀杜尚一生的藝術實踐,他正是一個不斷“變態”的人。從早期的立體主義作品《下樓的裸女》,到裝置作品《大玻璃》,再到將“現成品”作品《泉》拿去秘密參展遭拒,直至《L.H.O.O.Q》(為蒙娜麗莎畫鬍子),其間還非常有興趣的用影像方式玩“性混合遊戲”,他稱之為“一種現成品的行為”,杜尚拌男人是叫杜尚,拌女人時叫羅絲.瑟拉薇(Rose Selavy),杜尚一生只遵循“有趣”原則去生活,他所有的藝術作品都是他覺得有趣才出現的,而有趣總是在變化,是有趣的變化成就了杜尚。

許泉 《蟲政系列一03一堅定不移》油畫 180cmX160cm (2011年)

當下藝術生態當然更是一個加速變化的生態,藝術無法獨立於社會之外,地球世界、地球人、無不在這“重力加速度”的飛旋中不斷“加速度”進化,藝術的“加速度”進化早已是我們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新的數碼嬰兒已成長起來,變革與化解成為常態,常態變成一種“變”的常態,當變態成為常態時,藝術創造的“加速度”變得不可回避與逆轉,所以,國人是否有接納的平和心態呢?我們是否會認為當下或未來也會有經典的“變態”成為新的傳統呢?我們又是否有膽量參與“變態”的藝術創造呢?是否有心胸包容常態化的變態藝術作品呢?我想,如果這個世界已包容了我們,我們因該可以包容這種“變態”的藝術。

四、傳達大於表達,圖像大於繪畫

這是一個如何視覺升級的問題,如果說古典藝術是平面的幻覺藝術,現代藝術是形式主義藝術的話,那麼後現代藝術是綜合的藝術,前者主要解決怎麼畫的問題,而後者卻要思考畫什麼,古典主義是畫家壟斷了意義、精神與理念,現代主義更關注作品本身,後現代強調主客觀雙方去共同獲有意義,在當代,已全面溶合為組合與交流的互動,更廣泛的相對性,真正的“形”到“態”的演變,在當代社會中,表達意義已是一個狹隘的觀念,如何傳達、通達資訊的功能性才是極重要的一環,表達方的位置已不重要,研究受眾才是刻不容緩的,從客體(受眾)到主體的逆向回流研究是指導當代藝術創作的一大主流方法,這也是媒介(媒體)手段為藝術領域帶來的一次方法上的革命,如何傳達?傳達的方法及傳達為誰?給誰?效果如何?等一系列思考已明顯重要於如何表現?表現什麼?前者是為他人著想,後者是為自己打算。

許泉 《池影魚啄系列18》油畫100x80(2010年)

所以,從當代架上繪畫分離出的圖像化繪畫常常被國人和傳統藝術家所詬病,圖像性繪畫往往會令傳統藝術家感到遭受不可容忍的視覺暴力,沒有了傳統的以美學為基礎的繪畫要素語言,沒有了慣常熟悉的材料、肌理、題材、構圖等因素可玩味,在視覺遭受暴力入侵時感到不適是必然的了,不過據筆者長期觀察新生代藝術受眾的表現上看,他們並不深感不適,反倒樂吱吱的欣於接受,喜愛有加,追隨模仿,拍照留影。

從藝術加速度進化的發展腳步上看,繪畫的邊緣化已是一個不可逆轉的事實,新興的電視一代、數碼一代在資訊社會的大浪潮中成長起來,對圖像就像速食一樣,短暫、通俗、有趣、快樂、好玩一下便作罷,僅此而已便足夠了,大視覺、大圖像在西方已將繪畫拋在腦後,中國也正在經歷這場視覺世界的革命,因為在資訊社會,圖像的意義已遠大于繪畫的意義,找到對誰說話,說什麼話一定比怎麼說話重要。

許泉《墨影魚啄系列一17》紙本綜合材料 76cmX52cm(2013年)

五、探尋邊緣,模糊邊界

邊緣無界,邊界有界,邊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邊界是你我渭涇分明,老死不嚮往來,西方藝術鼓勵交匯邊緣,中國藝術強化體系、門派邊界,邊緣與邊界的思辨是當代藝術創作指向的南北極點,重構的方法會在邊緣和邊界上生長出完全不同的藝術之果。

縱觀世界藝術在十九世紀前的面貌,邊界清晰明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應該更加合適描述前現代的藝術世界,二十世紀初以來,地球上經濟與技術的真正通融,使藝術的邊界地帶徹底消融,“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恐怕要加一個首碼“發達的”,今天的藝術種類之間彼此的延展部分正越擴越大,多重身份的藝術家隨處可見,傳統媒材、題材、精神、手法的施展空間也正在被交叉媒材,當下題材,反叛精神,混合手法所加速侵佔,而在當下中國,交叉媒材,當下題材,反叛精神,混合手法卻遠未進入大多數國中藝術家的視野與行動之中。中國文化在創新性上的強大束縛力可能是真正的滾滾暗流,藝術家的惰性與利益才是主流,同時,官方與政治的需要又為惰性與利益提供了絕佳的土壤與肥料,強化邊界,弱化邊緣自然是上上之選了,其中最充分的視像便是當下中國被現實主義與地方主義的為我獨尊與養尊儲優所霸佔,一花獨放,一家爭鳴就不足為怪了。

許泉 《墨影魚啄系列一16》紙本綜合材料 76cmX52cm (2013年)

緣為交融共通,界為分割獨處,當代藝術無論在理念、媒材、手段、空間等方面都應是在諸多領域拓展,成為“有緣”的藝術,“多緣”的藝術。

六、驚悚、警覺取代深刻回味

高千惠在所著《當代藝術思路之旅》一書中指出:終結前衛之後的驚悚美學,已成為當代藝術的另類新品味。製造驚悚必然離不開非常規性的視覺表達手段:超大、超多、超高、微觀、暴露、私密、傷害、煽情等,構成聳動與警覺的當代視覺藝術首要特徵,這與我們一貫秉承的深入體會與深刻回味的經典藝術欣賞心理模式完全相左,當下的年青一代以遊戲世間一切的心態,基本拋棄了藝術的深刻回味性,他們更願意以警覺的眼光去發現那些能激發他們有趣狀態的東西,在獲得短暫快感後迅速將它丟棄,這是一個令藝術創造者必須直面的“與時俱進”消費現象,它正在與傳統的模式決裂、對抗,並不斷傳播。

許泉《墨影魚啄系列一20 》紙本綜合材料 160cmx25 cm(2017年)

許泉 《蟲政系列一09一道貌岸然》油畫 180cmX200cm (2016年)

藝術的深刻性,一直是以往藝術家所崇尚與追求的重要內容,對理念的詮釋,意義的壟斷是後現代之前藝術家最願意做的事,雖然有時不是為藝術家自己去詮釋理念,壟斷意義,但它至少可以讓藝術家陪添崇高與自信,然而新生代的觀眾並不認可這些傳統的經典與精英的表達,他們是電視嬰兒、電腦數碼嬰兒、互聯網嬰兒,甚至將來會是“虛擬世界”的嬰兒,視覺世界超級爆炸似的增長,使得藝術化的欣賞不可能是長時間的,緩慢的,新的吸收資訊的方式正在快速轉化為以高效與快捷為終極目的,這時,那些可以引起眼球停留,精神振作的藝術才可能被新生代觀眾所注目停留,藝術的短暫趣味性正在取代深刻回味性,藝術創作的非線性、升級加速,應當提到當代藝術家的首要創作任務中了。

許泉 《池影魚啄系列—水雲—10》油畫60x50(2013年)

七、媒介手段與時俱進

“與時俱進”是一句國中的典型官方用語,中國正是在和世界與時俱進的過程中,才會有今日之模樣,當代藝術不單要在思維、手段上與世界同步,在媒介、材料方面更是不可小視,縱觀幾千年的藝術史,一方面是圖像的發展史,同時也是媒介的發展史、拓展史,從岩石、陶土、瓷體、紙紗草、絹、帛、到紙、木板、麻布,再到顯示裝置、虛擬空間;從石質、金屬刻畫工具,到鵝毛筆、毛筆、鉛筆、鋼筆、各種棕毛筆,再到滑鼠,電子畫板;從二維平面,到二維幻想三維,從幻想三維到真實三維,再到虛擬三維;從溶洞空間,到居住空間、公共空間、展示空間,再到自然空間,未來還可能會到地外空間、宇宙空間;從原始藝術家,到工匠,官方藝術家、自由藝術家,再到“人人都是藝術家”(博依斯語),以上所列不能一一種種,但卻能看到藝術的發展與媒材的拓展是如此相互呼應,每一次藝術的進步都伴隨著材料的革新,自現代主義以來,媒材更是為很多藝術家作為獨立的表達語言而一度興起,當代藝術對材料空間的運用更是站上了一個新的高度,當觀念都可以成為材料的時候,還有什麼不可以作為材料呢?

許泉 《蟲政系列一07一高風亮節》油畫 180cmX160cm (2014年)

人類的藝術想像力的空間因為媒材語言的極大豐富,也呈現出了令人驚訝的深邃與多元,從二維的靜態到三維的動態的,再到多媒介的多維的、多時空的、虛擬的、全球性的,當代藝術的媒介與材料的空間已開始向更高、更大、更遠、更無盡的領域擴展,當下的藝術家應當有適應這種變化的頭腦和運用新的媒材的四肢,同步技術與科學,同步新生代觀眾的藝術審美、需求與消費,才可能使自己的藝術生命散發光輝色彩,成為在藝術史座標上留下清晰與獨特圓點的人。

許泉

1970年生,福建泉州人。1996年、2001年分別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文學碩士。2007年至2008年 中央美術學院 實驗藝術學院 訪問學者。現任:貴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教授 碩導。

出版專集 :

1《許泉2009-2011作品集 -魚,蟲》(2011年)

2《魚-花-蟲》(2015年)

3合著《貴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師作品集》》(2008年) ,發表大量論文及作品(略)

主要研究方向:

當代藝術創作 油畫藝術創作

主要藝術活動:

2016年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六十周年大展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

2016年 中日韓當代藝術展 北京車庫美術館

2015年 中法藝術家聯展 北京雨畫廊

2015年 中法藝術家聯展 北京雨畫廊

2014年 JEFF中日美韓四國聯展 韓國大邱市奉山文化館

2014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貴州省美術作品展 貴陽美術館

2013年 素問之後-中國當代素描作品展 深圳祥山藝術館

2013年 中日視覺藝術交流展 貴陽219藝術空間

2013年 藝術北京博覽會-中法藝術家聯展 北京中國農展館

2012年 色彩,藍圖-許泉油畫展 貴陽萬科玲瓏空間

2011年 美院新力量-首屆全國美術學院優秀油畫作品展 廣東美術館東莞深聯美術館

2011年 學院之光油畫邀請展 珠海誠豐美術館

2010年 春暖花開-貴州六人畫展 杭州和伊園畫廊

2009年 魚兒離不開水-許泉油畫展 杭州紅星空間

2009年 黔情之旅油畫寫生展 中山畫院

2008年 “消融”材料語言研究作品展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2004年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五周年貴州省美術作品展 貴陽美術館

2003年 中法文化交流年中國文化年美術作品展 法國巴黎

2001年 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 中國美術館

1996年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建院四十周年大展 中國美術館

1995年 首屆中國數碼美術作品展 中國美術館

許泉 《綻放系列》綜合材料 100cmX80cm (2013年)

僅僅單靠“老”字就成為“師”的時代其實早該過去了,“師”應該是當下社會、人文、生態、環境、宇宙、思想、道德、技術中雜亂而不可言說的混合體,只要從中可以提純出有用於自我表達的要素,這個“師”,才是屬於各自的“師”與有效的“師”。

二、理智戰勝感覺

長期從事架上藝術創作的人一般都強調感覺系統在創作中的非凡作用,從學藝初期的被教導,到以後的獨立作業,感覺二字無時不刻不在指導大家做事,“找感覺”“感覺好”“感覺對了”已經是一個潛在的剛性藝術判斷,很多在傳統領域耕耘的藝術家將這種潛意識的感性知覺判斷作為最高藝術知覺推崇備至,不單在教學中對後生們反復教說,也在自身的創作實踐中唯“感覺”為尊,只要是“感覺”不好的皆否定與批判,棄之不用,束之高閣,更有全盤否定之人比比皆是。這種源于古典與傳統師承體系中衍生出來的藝術判斷標準更像是一場只有“感覺者”自己參與的遊戲,遊戲的另一方,無論是後生、觀者,皆不可言狀,墜入雲裡霧裡,憑空自然陡增了無限的感覺嚮往。

可是,杜尚是最早起來反對“感覺”至上的人,雖然杜尚的提法是“反對視網膜”的藝術,他說:“是觀者創造了畫”,他對抗視網膜藝術的手段之一就是作品名稱與作品的視覺形象無任何關聯,從而讓讀者的想像力導向任何方向,讓畫面無意義,無作者的任何情感與感受,最終,讀者、觀者只能依靠各自的理性智慧去自身完成作品意義的構建了。

許泉 《蟲政系列一08一知書達理》油畫 180cmX160cm (2014年)

回到當下的藝術創作,新的媒體與媒介手段如果在未來的藝術創作中逐步佔據高位的話,感覺就需要越來越多的理性去修正、補充和發揚光大了。在這一點上,西方藝術家大多比我們要敢於面對現實和“與時俱進”些,不知是否國中文化傳統的優秀基因始終拒絕進化,還是泱泱大國心態唯我獨尊,大量藝術工作者不敢去領略理智創作,不思考,不實踐,堅持唯感覺好的表達方式,不願以理性方式去推敲、安排、佈局、錘煉作品,用隨意、大概、好象、玩味、感受取代精緻、細緻、耐心的專業精神,把是是而非在當下仍推舉為藝術的最高唯一標準,給新的藝術創造套上一件看似光鮮實則馬虎誤途的“皇帝的新衣”。

許泉 《池影魚啄系列16》油畫150x70(2010年)

三、變態是常態

此論調乍一看似乎很雷人,不過本文中的“變態”並不是人們生活中對性態的判斷,而是特指當代藝術創造中的“變化之態”。杜尚認為:變化與生命是同義的,變化使生命變得有意義,縱觀杜尚一生的藝術實踐,他正是一個不斷“變態”的人。從早期的立體主義作品《下樓的裸女》,到裝置作品《大玻璃》,再到將“現成品”作品《泉》拿去秘密參展遭拒,直至《L.H.O.O.Q》(為蒙娜麗莎畫鬍子),其間還非常有興趣的用影像方式玩“性混合遊戲”,他稱之為“一種現成品的行為”,杜尚拌男人是叫杜尚,拌女人時叫羅絲.瑟拉薇(Rose Selavy),杜尚一生只遵循“有趣”原則去生活,他所有的藝術作品都是他覺得有趣才出現的,而有趣總是在變化,是有趣的變化成就了杜尚。

許泉 《蟲政系列一03一堅定不移》油畫 180cmX160cm (2011年)

當下藝術生態當然更是一個加速變化的生態,藝術無法獨立於社會之外,地球世界、地球人、無不在這“重力加速度”的飛旋中不斷“加速度”進化,藝術的“加速度”進化早已是我們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新的數碼嬰兒已成長起來,變革與化解成為常態,常態變成一種“變”的常態,當變態成為常態時,藝術創造的“加速度”變得不可回避與逆轉,所以,國人是否有接納的平和心態呢?我們是否會認為當下或未來也會有經典的“變態”成為新的傳統呢?我們又是否有膽量參與“變態”的藝術創造呢?是否有心胸包容常態化的變態藝術作品呢?我想,如果這個世界已包容了我們,我們因該可以包容這種“變態”的藝術。

四、傳達大於表達,圖像大於繪畫

這是一個如何視覺升級的問題,如果說古典藝術是平面的幻覺藝術,現代藝術是形式主義藝術的話,那麼後現代藝術是綜合的藝術,前者主要解決怎麼畫的問題,而後者卻要思考畫什麼,古典主義是畫家壟斷了意義、精神與理念,現代主義更關注作品本身,後現代強調主客觀雙方去共同獲有意義,在當代,已全面溶合為組合與交流的互動,更廣泛的相對性,真正的“形”到“態”的演變,在當代社會中,表達意義已是一個狹隘的觀念,如何傳達、通達資訊的功能性才是極重要的一環,表達方的位置已不重要,研究受眾才是刻不容緩的,從客體(受眾)到主體的逆向回流研究是指導當代藝術創作的一大主流方法,這也是媒介(媒體)手段為藝術領域帶來的一次方法上的革命,如何傳達?傳達的方法及傳達為誰?給誰?效果如何?等一系列思考已明顯重要於如何表現?表現什麼?前者是為他人著想,後者是為自己打算。

許泉 《池影魚啄系列18》油畫100x80(2010年)

所以,從當代架上繪畫分離出的圖像化繪畫常常被國人和傳統藝術家所詬病,圖像性繪畫往往會令傳統藝術家感到遭受不可容忍的視覺暴力,沒有了傳統的以美學為基礎的繪畫要素語言,沒有了慣常熟悉的材料、肌理、題材、構圖等因素可玩味,在視覺遭受暴力入侵時感到不適是必然的了,不過據筆者長期觀察新生代藝術受眾的表現上看,他們並不深感不適,反倒樂吱吱的欣於接受,喜愛有加,追隨模仿,拍照留影。

從藝術加速度進化的發展腳步上看,繪畫的邊緣化已是一個不可逆轉的事實,新興的電視一代、數碼一代在資訊社會的大浪潮中成長起來,對圖像就像速食一樣,短暫、通俗、有趣、快樂、好玩一下便作罷,僅此而已便足夠了,大視覺、大圖像在西方已將繪畫拋在腦後,中國也正在經歷這場視覺世界的革命,因為在資訊社會,圖像的意義已遠大于繪畫的意義,找到對誰說話,說什麼話一定比怎麼說話重要。

許泉《墨影魚啄系列一17》紙本綜合材料 76cmX52cm(2013年)

五、探尋邊緣,模糊邊界

邊緣無界,邊界有界,邊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邊界是你我渭涇分明,老死不嚮往來,西方藝術鼓勵交匯邊緣,中國藝術強化體系、門派邊界,邊緣與邊界的思辨是當代藝術創作指向的南北極點,重構的方法會在邊緣和邊界上生長出完全不同的藝術之果。

縱觀世界藝術在十九世紀前的面貌,邊界清晰明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應該更加合適描述前現代的藝術世界,二十世紀初以來,地球上經濟與技術的真正通融,使藝術的邊界地帶徹底消融,“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恐怕要加一個首碼“發達的”,今天的藝術種類之間彼此的延展部分正越擴越大,多重身份的藝術家隨處可見,傳統媒材、題材、精神、手法的施展空間也正在被交叉媒材,當下題材,反叛精神,混合手法所加速侵佔,而在當下中國,交叉媒材,當下題材,反叛精神,混合手法卻遠未進入大多數國中藝術家的視野與行動之中。中國文化在創新性上的強大束縛力可能是真正的滾滾暗流,藝術家的惰性與利益才是主流,同時,官方與政治的需要又為惰性與利益提供了絕佳的土壤與肥料,強化邊界,弱化邊緣自然是上上之選了,其中最充分的視像便是當下中國被現實主義與地方主義的為我獨尊與養尊儲優所霸佔,一花獨放,一家爭鳴就不足為怪了。

許泉 《墨影魚啄系列一16》紙本綜合材料 76cmX52cm (2013年)

緣為交融共通,界為分割獨處,當代藝術無論在理念、媒材、手段、空間等方面都應是在諸多領域拓展,成為“有緣”的藝術,“多緣”的藝術。

六、驚悚、警覺取代深刻回味

高千惠在所著《當代藝術思路之旅》一書中指出:終結前衛之後的驚悚美學,已成為當代藝術的另類新品味。製造驚悚必然離不開非常規性的視覺表達手段:超大、超多、超高、微觀、暴露、私密、傷害、煽情等,構成聳動與警覺的當代視覺藝術首要特徵,這與我們一貫秉承的深入體會與深刻回味的經典藝術欣賞心理模式完全相左,當下的年青一代以遊戲世間一切的心態,基本拋棄了藝術的深刻回味性,他們更願意以警覺的眼光去發現那些能激發他們有趣狀態的東西,在獲得短暫快感後迅速將它丟棄,這是一個令藝術創造者必須直面的“與時俱進”消費現象,它正在與傳統的模式決裂、對抗,並不斷傳播。

許泉《墨影魚啄系列一20 》紙本綜合材料 160cmx25 cm(2017年)

許泉 《蟲政系列一09一道貌岸然》油畫 180cmX200cm (2016年)

藝術的深刻性,一直是以往藝術家所崇尚與追求的重要內容,對理念的詮釋,意義的壟斷是後現代之前藝術家最願意做的事,雖然有時不是為藝術家自己去詮釋理念,壟斷意義,但它至少可以讓藝術家陪添崇高與自信,然而新生代的觀眾並不認可這些傳統的經典與精英的表達,他們是電視嬰兒、電腦數碼嬰兒、互聯網嬰兒,甚至將來會是“虛擬世界”的嬰兒,視覺世界超級爆炸似的增長,使得藝術化的欣賞不可能是長時間的,緩慢的,新的吸收資訊的方式正在快速轉化為以高效與快捷為終極目的,這時,那些可以引起眼球停留,精神振作的藝術才可能被新生代觀眾所注目停留,藝術的短暫趣味性正在取代深刻回味性,藝術創作的非線性、升級加速,應當提到當代藝術家的首要創作任務中了。

許泉 《池影魚啄系列—水雲—10》油畫60x50(2013年)

七、媒介手段與時俱進

“與時俱進”是一句國中的典型官方用語,中國正是在和世界與時俱進的過程中,才會有今日之模樣,當代藝術不單要在思維、手段上與世界同步,在媒介、材料方面更是不可小視,縱觀幾千年的藝術史,一方面是圖像的發展史,同時也是媒介的發展史、拓展史,從岩石、陶土、瓷體、紙紗草、絹、帛、到紙、木板、麻布,再到顯示裝置、虛擬空間;從石質、金屬刻畫工具,到鵝毛筆、毛筆、鉛筆、鋼筆、各種棕毛筆,再到滑鼠,電子畫板;從二維平面,到二維幻想三維,從幻想三維到真實三維,再到虛擬三維;從溶洞空間,到居住空間、公共空間、展示空間,再到自然空間,未來還可能會到地外空間、宇宙空間;從原始藝術家,到工匠,官方藝術家、自由藝術家,再到“人人都是藝術家”(博依斯語),以上所列不能一一種種,但卻能看到藝術的發展與媒材的拓展是如此相互呼應,每一次藝術的進步都伴隨著材料的革新,自現代主義以來,媒材更是為很多藝術家作為獨立的表達語言而一度興起,當代藝術對材料空間的運用更是站上了一個新的高度,當觀念都可以成為材料的時候,還有什麼不可以作為材料呢?

許泉 《蟲政系列一07一高風亮節》油畫 180cmX160cm (2014年)

人類的藝術想像力的空間因為媒材語言的極大豐富,也呈現出了令人驚訝的深邃與多元,從二維的靜態到三維的動態的,再到多媒介的多維的、多時空的、虛擬的、全球性的,當代藝術的媒介與材料的空間已開始向更高、更大、更遠、更無盡的領域擴展,當下的藝術家應當有適應這種變化的頭腦和運用新的媒材的四肢,同步技術與科學,同步新生代觀眾的藝術審美、需求與消費,才可能使自己的藝術生命散發光輝色彩,成為在藝術史座標上留下清晰與獨特圓點的人。

許泉

1970年生,福建泉州人。1996年、2001年分別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文學碩士。2007年至2008年 中央美術學院 實驗藝術學院 訪問學者。現任:貴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教授 碩導。

出版專集 :

1《許泉2009-2011作品集 -魚,蟲》(2011年)

2《魚-花-蟲》(2015年)

3合著《貴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師作品集》》(2008年) ,發表大量論文及作品(略)

主要研究方向:

當代藝術創作 油畫藝術創作

主要藝術活動:

2016年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六十周年大展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

2016年 中日韓當代藝術展 北京車庫美術館

2015年 中法藝術家聯展 北京雨畫廊

2015年 中法藝術家聯展 北京雨畫廊

2014年 JEFF中日美韓四國聯展 韓國大邱市奉山文化館

2014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貴州省美術作品展 貴陽美術館

2013年 素問之後-中國當代素描作品展 深圳祥山藝術館

2013年 中日視覺藝術交流展 貴陽219藝術空間

2013年 藝術北京博覽會-中法藝術家聯展 北京中國農展館

2012年 色彩,藍圖-許泉油畫展 貴陽萬科玲瓏空間

2011年 美院新力量-首屆全國美術學院優秀油畫作品展 廣東美術館東莞深聯美術館

2011年 學院之光油畫邀請展 珠海誠豐美術館

2010年 春暖花開-貴州六人畫展 杭州和伊園畫廊

2009年 魚兒離不開水-許泉油畫展 杭州紅星空間

2009年 黔情之旅油畫寫生展 中山畫院

2008年 “消融”材料語言研究作品展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2004年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五周年貴州省美術作品展 貴陽美術館

2003年 中法文化交流年中國文化年美術作品展 法國巴黎

2001年 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 中國美術館

1996年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建院四十周年大展 中國美術館

1995年 首屆中國數碼美術作品展 中國美術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