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龍游老風習——門匾

我的老家在龍遊北鄉, 800來人口的村坊不算大。 記得在我小時候, 曾經保存有不少牆體黑瓦白牆, 牆線錯落有致, 色彩典雅大方的徽派老屋, 屋的大門上方有的還書寫有門匾。 那時因為年小, 書念的又少, 總感到門匾上的字不好認, 對其中的含意就更不懂了。

門匾是指民宅大門額上的匾框及框內題詞, 橫嵌於門楣之上, 大多為青磚雕磨而成, 也有少數是木刻或石雕的。 一般呈長方形, 其規格根據院門而定, 門闊匾就大, 門狹匾則小, 通常為長約100釐米, 高(寬)30釐米左右。 從民宅建築的角度講, 門匾既沒有穩固基礎的功能, 也沒有銜接結構的作用, 只是一種美化門面的裝飾, 展示的是一種傳統文化。

門匾通常視戶主社會地位、經濟條件而論, 把花紋雕刻, 文字書寫放在重要位置。 大戶人家一般都雕有紋飾邊框, 有雲紋、龍紋、花草紋、竹節紋、富貴牡丹紋等多種式樣, 有的還配雕有“暗八仙”、“四季圖”、“百壽圖”等。 也有的不雕刻花紋, 只是把磚框磨琢得光滑細膩, 給人一種樸素大方之感。 門匾框內由青方磚拼合組成, 雕刻有文字。 一般情況下, 以一匾刻四字的居多, 如“紫氣東來”、“福壽康寧”等;其它字數的也有, 如“居之安”、“和為貴”,

“敦厚”、“祥瑞”, “鴻光照千秋”、“家和萬事興”等。 無論是四字匾還是三字、二字、五字匾, 多為吉祥語言, 有的借用現成的典故成語, 有的是根據院主人意願而編, 其內容十分廣泛。 字體大多為陽雕(即把字凸現出來), 也有少數為陰刻的。 字體常見楷書和行書, 篆書、隸書也有, 但數量較少。

門匾出現的年代, 學者大多認為出自唐代。 最初多表現於城樓、衙署、寺廟、園林等公共場所或官宦顯貴之門, 後來一些商鋪、店家也把門匾的形式借用來作為對自家門店的廣告宣傳。

門匾語以最簡練的方式, 言簡意賅地體現了人們健康的生活態度和正確的處世哲學,

以雅俗共賞、寓意深刻的風貌召喚著真善美, 曉喻著是與非, 激蕩著人的心魄, 鑄造著人的靈魂。 門匾語題旨廣泛, 內容紛繁, 深入淺出, 意義深遠, 一個門匾就是解讀一個家庭的卷首導言, 闡釋一個門第的點睛之筆, 無不閃現著亮麗的文明之光, 無不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如今,各地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農村的新房多了,樓層高了,裝飾好了,然而反映鄉村文化的門匾卻越來越少。反之,在集鎮、城區的商家門店招牌,卻越做越精緻,越寫越直接,越說越玄乎。這也許既是一種社會進步,又是一種文化丟失。

如今,各地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農村的新房多了,樓層高了,裝飾好了,然而反映鄉村文化的門匾卻越來越少。反之,在集鎮、城區的商家門店招牌,卻越做越精緻,越寫越直接,越說越玄乎。這也許既是一種社會進步,又是一種文化丟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