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公懿、嚴善錞作品展在杭舉行 時代更迭現西湖舊日風情

圖為王公懿在展覽上發言。 李佳泠 攝

中新網杭州3月21日電 (謝盼盼 李佳泠)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而多幅與浙江杭州著名景點西湖風光相關的畫作,

十餘年的時代更迭盡在筆墨中, 無疑引人注目。 3月21日, “西湖志:王公懿、嚴善錞作品展”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 此次展覽將展出兩位元藝術家有關西湖的作品, 涵蓋了十多年前的版畫以及近期新作, 多方位地展現杭州西湖之美。

此次展覽展出的是, 兩位元藝術家有關西湖的作品, 畫作材質多樣, 仿佛在宣紙、絹、銅版、雁皮紙、木版上, 徐徐展開一張張柳、桃、石、荷、雪、橋、樹、山、影、湖的畫卷。

王公懿上世紀七十年代來到杭州學習工作和生活,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 以一套版畫作品《秋瑾》名冠中國, 在全國第二屆青年美展獲一等獎。 1980年, 王公懿畢業留中國美術學院任教, 隨後輾轉歐美。

圖為當日展出畫作。 李佳泠 攝

嚴善錞出生在杭州, 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學院開放以來第一批畢業的藝術家, 近十年來, 一直著力於通過蝕刻版畫與綜合材料繪畫描繪西湖, 自成一套古雅、清靜與溫潤的創作語言。

“落花有意, 流水無情, 他的畫潛伏著一種綿長的愛, 一種抽絲剝繭般的細微體驗。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這樣評價嚴善錞的作品。

其實, 此次展覽名為“西湖志”別有含義。 西湖志, 不僅僅是西湖的風光景色, 也是王公懿與嚴善錞對江南美學的理解與追求。 據悉, 此次展出的作品並非他們坐在西湖邊的寫生, 而是記憶和身體對西湖感知的一種洞察與再現。

圖為當日展出畫作。 李佳泠 攝

王公懿的作品一貫以“日記式”為主, 隨心情、環境而作, 但這次略有不同。 “做這個展覽其實對我來說有一點難度。 ”王公懿坦言, 此次的創作是命題性創作, 多了一些之前沒有過的強制, 沒有太“為非作歹”, 還是隨意的。

據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王贊介紹, 本次展覽會上, 兩位藝術家還向中國美術學院捐贈了各自的代表作。 王公懿向學校捐贈了全國第二屆青年美展獲獎作品《秋瑾》系列原版共8件, 以及本次展覽中的一套版畫作品及其他部分作品。 嚴善錞將本次展覽的全部版畫以及部分其他作品贈與中國美術學院。

此次展覽將持續至4月1日。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