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農村小夥糧食作畫,絲毫不輸中外名畫

說起糧食,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一日三餐離不開它。 無論饅頭、油條、包子、米飯、小米粥, 八寶粥都能見到它的化身。 然而用糧食作為題材來做畫,

這種畫估計很多人都沒見過。

6年前, 河南省社旗縣小夥兒周志江癡迷上用糧食作畫。 6年來, 他不斷努力和探索, 已經用糧食作畫近千幅, 並銷往全國各地。

今年39歲的周志江, 出生在社旗縣李店鎮周莊村一個農民家庭。 自幼受父親精湛的木工手藝的影響,

初中時便愛上了繪畫。 畢業後到縣城職專專門學習了工藝美術專業三年, 因文化課專業僅差兩分, 與大學美術院校失之交臂。

周志江當年年底報名到內蒙古參軍去了, 在部隊裡由於畫畫出色還當了連隊的文書兼連隊的版報通訊員, 被選送進修了內蒙古教育學院工藝美術專業。 參加了部隊很多次書畫比賽, 也獲得了不少榮譽。

2000年退伍後一直在外打工, 工作之余他依然沒放棄他的繪畫之心, 2010年一次機緣巧合的機會看到了網上關於糧食畫的報導, 從那時起對糧食畫情有獨鍾, 深深的迷戀上它了!

經過幾年的網上請教專家, 反復試驗, 最終配製出一種粘性好、無色、無味、硬度適宜的膠水, 用來製作糧食畫!

每幅五穀糧食畫都要經過特殊工藝處理, 採用永久保存技術, 可將作品長期保存和收藏。 真正做到不變形、不發黴、不蟲蛀、不脫落。

在製作過程中, 同樣充滿艱辛。 一幅作品主題確定好了, 需要製版、構圖, 然後進行糧食選種、浸藥、蒸、晾曬、粘貼、增亮、定色、封面、裝框等十多個流程。

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 五穀糧食畫是以各類植物種子和五穀雜糧為本體, 通過粘、貼、拼、雕等手段, 利用其它附料粘貼而成的山水、人物、花鳥等形象的畫面, 運用構圖、線條、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法, 對其進行特殊處理所形成的圖畫。

依據民間傳統, 應叫“五穀糧食畫”, 簡稱“五穀畫”或“糧食畫”。 我國西北部分山區稱之為“糧藝”、“穀藝”、“豆塑畫”、“百米圖”、“米畫”等。

她起源于盛唐, 當時國泰民安, 五穀豐登。 “五穀”在佛教和道教規儀中, 視其為奪天地之精華的吉祥物, 民間則將“五穀”作為辟邪之寶。

五穀糧食畫在清代十分興盛,全國各地形成了很多流派。其他各朝因戰亂不休,國不寧日,故五穀糧食畫不能興盛。當代五穀糧食畫的興起,反映現代社會五穀豐登、國泰民安、民族統一、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

周志江部分作品展示

本文作者:周志江

編輯:王肖軍 // 責編:李雨楠 // 監製:曹暢

五穀糧食畫在清代十分興盛,全國各地形成了很多流派。其他各朝因戰亂不休,國不寧日,故五穀糧食畫不能興盛。當代五穀糧食畫的興起,反映現代社會五穀豐登、國泰民安、民族統一、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

周志江部分作品展示

本文作者:周志江

編輯:王肖軍 // 責編:李雨楠 // 監製:曹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