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聚益科集團:金融監管讓中國資管行業回歸本質

資產管理行業經歷了10年的飛速發展, 2016年底, 整體規模已超越70萬億元, 中國的資產管理由早期公募基金為主, 迅速發展為如今的銀行、券商、信託、保險、私募全面發展的局面。

但在高速發展的情況下, 難免會出現“泥沙俱下”的問題。 例如一再被提及的資金池, 對產品進行期限錯配, 違規運用杠杆放大風險, 濫用“剛性兌付”作為承諾等等, 結構性的風險不斷積累。 2015年以來, 國家監管層針對這些宿疾, 將金融監管不斷升級。 特別是在16年底與今年, 多部重量級新規輪番出臺, 其監管力度之大, 一時間有人發出“水至清則無魚,

再這樣下去資管行業難以生存”的歎息。

但在認為, 在新環境下, 資產管理行業將面臨洗牌和行業重塑, 也許在一段時間裡會暫時減慢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速度, 但從長遠來看, 只有在排除在過去快速發展過程中埋藏的結構性風險隱患,

清除不合規者之後, 才能給整個行業開闢出健康發展的更大空間, 才能讓行業不再追求單純的規模擴張, 而是提升資產自主管理能力, 達到真正的精耕細作、回歸本質。

聚益科集團認為, 監管的重點方向之一首先是強調監管協調和資料共用, 對於投資者來說, 這防範了資產管理行業進行交叉監管套利的風險;其次是強調穿透監管, 由監管層直接掌控金融機構負債端和資產端的變化情況, 為投資者阻止了巢狀型別的違規操作;通過系統性清查, 摒除了高度不透明、對投資者可能造成嚴重損害的“資金池”與期限錯配業務。 監管層並鼓勵發展淨值型產品, 並通過對機構與投資者的教育, 共同打破“剛兌”怪圈。 可以看到,

加強監管後, 眾多可能危害投資者的潛在系統性風險得到了過濾, 監管讓中國資產管理行業變得更安全與放心。

同時, “監管風暴”也對金融機構提出了高度的考驗。 新的監管環境下, 市場回歸資產管理的行業本質, 機構要根據本身的歷史背景、資源稟賦發展出獨有的核心競爭力。 機構的主動管理與風險控制的能力成為重點, 考驗的是能否高效地連結資金端與資產端。

聚益科集團深信, “監管風暴”帶來的是“吹盡黃沙始得金”。 是對中國資產管理機構的投資管理能力、細分市場耕耘能力、風險定價能力等綜合實力的一場大考驗, 只有通過考驗, 才能抓住大浪淘沙的機會彎道超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