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軍師聯盟》:一出網路文學化的“司馬懿升職記”

文/李勤餘

傳說這司馬懿有那“鷹視狼顧”之相, 曹操決定在朝堂之上試他一試。 孰料, 司馬懿始終低著頭, 裝出一副老實巴交的模樣。 在他回頭之際, 曹操往地上扔了一把棋子。 司馬側轉身, 終於露出了電視劇中的標誌性陰險臉。 曹操大笑, 認定其為奇才。

這組鏡頭全程慢放, 再輔以慷慨激昂的背景音樂, 讓坐在電腦螢幕前的觀眾好一陣緊張。 但細細回味一番, 一代梟雄辨識人才的方法, 竟然是“看臉”, 實在是有些“中二”的味道。

可也許, “中二”就對了。 如今, 電視劇成了網劇, 播放模式自然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前, 在電視機前搬好小板凳, 坐等就是了。 現在, 網站要盈利, 還得指望觀眾為了看下一集忍不住充值。 於是, 網劇的製作方式漸漸向網路文學的創作手法靠攏。

網路小說的任何一章如果對讀者缺乏吸引力, 對作者來說, 就沒有“然後”了。 所以, 講好每一節故事, 是網路文學的生命線。 這個訣竅, 《軍師聯盟》怎麼會不明白?

自播出之日起, 不少網友指其有歷史常識錯誤、時間線混亂, 人物性格扁平化等缺點。 殊不知, 這些缺點正是為講好故事服務的。 將三國史上不可能共存的各色人物湊乎到一塊, 增加了戲劇衝突。

第21集裡, 編劇硬是把諸葛亮在東吳舌戰群儒的經典橋段搬到了司馬懿身上, 好好熱鬧了一把。 人物性格扁平化不假,

但給觀眾留下的印象也深, 比方說那位懦弱無能的漢獻帝。 這一切, 都是為了把觀眾牢牢地釘在螢幕前。

傳統三國題材影視劇, 多以蜀國人物匡扶漢室為主線。 在《三國演義》後期才粉墨登場的司馬懿何德何能, 竟被主創人員高看一眼, 以致榮升主角?

其中道理, 熟悉網路文學的讀者都懂。 網文的題材要奇、角度要新, 為演義小說中的奸角“洗白”, 足以賺到廣大觀眾的眼球。 既然《三國演義》對司馬懿的個人生活著墨不多, 而其又確實和曹氏家族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聯繫, 那麼電視劇再創作的空間自然大了不少。

這不, 司馬懿同學又是坐牢, 又是斷腿, 一會出使, 一會奪嫡, 忙得不亦樂乎。 如此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人生,

總算讓觀眾朋友們斷了棄劇的念頭。

話說這三國屬於男人戲, 如何照顧到女性朋友?還得向網路小說取經。 劇中的郭女王傾心于曹丕, 青梅竹馬的司馬孚只能在一邊默默苦戀, 此為典型的多角戀愛模式。 而司馬懿夫人張春華身邊則被安排了一位相貌英俊、對其忠貞不二的汲布。 這種雖然得不到心上人的愛, 卻仍然為其默默付出、不計得失的男性角色設定, 深得瑪麗蘇小說的真傳。 《軍師聯盟》和網路文學一樣, 對於市場調性可謂瞭若指掌。

好看歸好看, 《軍師聯盟》的網路文學化, 也帶來了不容回避的致命缺陷。 老實說, 此劇與三國時期的軍事鬥爭幾無瓜葛, 專注于曹魏政權內部權謀鬥爭。 錢理群曾經感歎, 中國人愛看“宮鬥”,

是一種悲哀。 劇中的軍師鬥得固然激烈, 但和《大明王朝1566》等作品相比較, 在對歷史的反思上是缺位的。

同為流行“宮鬥”劇, 《琅琊榜》渲染了梅長蘇所具有的家國情懷, 《甄嬛傳》則用主人公的曲折人生強調名利如過眼雲煙。 而目前來看, 《軍師聯盟》中, 除了司馬懿一步步走向權力巔峰, 似乎缺乏更深層次的內核, 未免讓人遺憾。 和不斷打怪升級類網路小說一樣, 該劇能夠讓觀眾得到感官上的刺激, 卻很難留下多少餘味。

某些網路文學的“套路化”, 也在《軍師聯盟》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司馬懿的主角光環過於耀眼, 讓人無法直視。 劇中的郭嘉在臨終之時, 不提曹魏政權的勁敵劉備、孫權, 反而再三叮囑曹操若不能用司馬懿,

則殺之。 可見, 《軍師聯盟》裡的眾多人物不過是為襯托司馬懿而生。

司馬懿在家是怕老婆的好男人, 在外是聰明絕頂的無敵軍師, 其形象實在過於高大全。 同樣講“升職”, 杜拉拉是在屢屢碰壁中成長起來的, 司馬懿卻自打出場起就無可挑剔, 角色可信度和親切度也就大打折扣。

劇集製作精良, 戲骨演技線上, 《軍師聯盟》仍不失為“良心之作”。 但它的網路文學化, 也再次將一個嚴肅的話題拋了出來:國產電視劇到底要商業, 還是要藝術?

《白鹿原》《大明王朝1566》等劇固然藝術水準上佳, 也獲得了口碑, 卻失去了相當一部分觀眾。 《軍師聯盟》從網路文學中汲取了靈感, 贏得了關注度, 卻又丟失了歷史的厚重感。 這其中的利弊得失, 究竟應該如何計算?

究竟應該如何計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