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萬年背鍋俠“行業週期”:民和股份若一味聽“雞”由命,市場或將“殺雞儆猴”

市值風雲APP原創作品 歡迎轉發, 轉載需授權

作者 | 小鷗

編輯 | 小鷗

年中大考即將到來, 可謂是幾家歡樂幾家憂。 業績預增的自是不必說;不僅僅是披露中報的日期較早而且也能獲得資本的青睞,

比如風雲君(ID:mvlegend)並未持有的天馬科技(603668,SH), 倆一字板;還有業績向上修正的大族鐳射(002008,SZ)7月4日也有超過5%的漲幅。

嗯, 你們膚白貌美氣質佳, 你們吸引的注意力夠多啦, 風雲君就不湊這個熱鬧了, 去關愛關愛後進生——民和股份(002234, SZ)。

一、難逃行業週期宿命, 業績預測基本靠吹

近些年, 家禽飼養業的生意並不好做。 舉個簡單的例子, 十年前, 風雲君所生活的小城市裡雞蛋的價格就是3塊到5塊;十年過去了, 前天風雲君發完工資去仗著膽子去買雞蛋, 三塊七一斤。

哇塞, 風雲君的收入完全吃得起茶葉蛋啊, 是哪群井底之蛙說我們大陸吃不起茶雞蛋的?!

而雞肉產品, 風雲君(ID:mvlegend)也經歷了從吃不起肯德基到大搖大擺得去吃還嫌棄不漲價的過程。

當然了, 你們該打賞還是要打賞, 不能因為風雲君吹一次牛就不賞錢了哈。

十年來, 房價漲得要上天, 北京連地鐵都由2塊錢滿城跑變成了分段計價, 3塊起步。 雞蛋和雞苗的價格卻一直保持穩定, 那麼以雞蛋也雞苗為產品的養殖企業的日子自然也好過不到哪去。

再加上2012年以來, 由於不斷地曝出“速生雞”、“禽流感”等等具有負面影響的新聞, 整個家禽養殖業的經營環境更是雪上加霜。 用民和股份的話來說就是行業處於低谷多年。

2008年上市的民和股份的主營業務就是父母代肉種雞的飼養、商品代肉雞苗的生產與銷售。 主要的產品就是商品代肉雞苗和雞肉製品。

家禽養殖屬於競爭充分的行業, 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妄想做價格的制定者, 只能乖乖得做價格的接受者, 一旦商品(雞苗和雞肉製品)的價格下降, 企業的營收和淨利潤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受雞苗價格變動的影響, 民和股份每一年做出的業績預告都不太靠譜,

每一年都在做業績預告的修正。 保不齊, 民和股份可能是A股業績修正最多的上市公司。

2011年:由增長460%—510%修正為增長310%—330%。

2012年:由虧損1500萬元—2000萬元修正為虧損6800萬—7200萬元。

2013年:到三季報的虧損14000萬元—20000萬元到10月31日修正為虧損15000 萬元—19000萬元再到修正為22000萬元—23000萬元。

2015年:由虧損23000萬元—28000萬元修正為虧損30000萬元–33000萬元。

2016年:由盈利28,000萬元—32,000萬元修正為盈利15,000萬元–16,000萬元。

不管是盈利的年份還是虧損的年份, 業績修正都是在調減, 看來民和股份有點過於樂觀了。

二、盈虧交替的背後, 行業週期或成業績調節保護傘

民和股份真正實現的業績是這樣的:

以雞為主要產品的家禽養殖業的包括聖農發展、益生股份和仙壇股份這些上市公司,都面臨著產品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除了仙壇股份,另外幾家的盈利情況的變動幾乎是一致的,都是在2013年和2015年虧損明顯,而2016年實現了較高的利潤。

但每家公司對於外界的風險的反應又是不完全相同的。民和股份在虧損連年之後的2014年能夠力挽狂瀾,拯救自己於退市邊緣也是有故事的。

2014年,此時的民和股份已經連虧了兩年,已經吃了一記ST黃牌了。這一年的盈虧情況十分關鍵。2014年,隨著雞苗價格的回升,當年實現了6269萬的淨利潤。扭虧為盈一方面是因為營收的增加,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卻是存貨跌價準備的轉回。

2013年,由於雞苗價格低迷,民和股份增加了4259萬的存貨跌價準備。而2014年存貨跌價準備轉回,餘額由期初的4895萬變為了期末的0元。

同樣,2016年民和股份本可以實現更高的利潤,最終卻因為雞苗價格的下跌計提了八千多萬的存貨跌價準備,再加上其他方面,業績預告和真實的業績之間的差距超過1億。

三、民和股份就這樣“聽雞由命”下去嗎?

民和股份已經走出了兩個“虧一年,盈一年”的輪回,而今年能否打破節奏呢?

上面我們已經看到,民和股份的營收和資產減值損失都受產品價格的制約,對價格風險的抵抗力較低。準確得說是很低。

但民和股份的主營業務構成是雛雞收入、雞肉製品、淘汰雞收入、發電收入、生物有機肥收入。

雖然公司稱,目前已經形成了以父母代肉種雞飼養、商品代肉雞苗生產銷售、肉雞飼養、屠宰加工、飼料生產與禽畜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相結合的經營模式,形成了“雞—肥—沼—電—生物質”的迴圈經濟業務鏈。

但雛雞和雞肉製品仍然是主要的營收來源,占營收的90%以上,單一的產品線使得民和股份不得不面對價格風險。

收入控制不好,那麼支出呢?小編統計了近5年民和股份的期間費用率,並與同行做了比較,如下圖:

民和股份這些年的三費居高不下,並且明顯高於同行業平均值。

今年的雞苗價格雖然有所回升,但根據2017年中報的預告,民和股份預計今年1-6月份仍然是虧損的,淨利潤為虧損1.1億到1.5億。

今年能否打破節奏,難道真的還只能聽雞由命嗎?

END/本文為市值風雲APP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以雞為主要產品的家禽養殖業的包括聖農發展、益生股份和仙壇股份這些上市公司,都面臨著產品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除了仙壇股份,另外幾家的盈利情況的變動幾乎是一致的,都是在2013年和2015年虧損明顯,而2016年實現了較高的利潤。

但每家公司對於外界的風險的反應又是不完全相同的。民和股份在虧損連年之後的2014年能夠力挽狂瀾,拯救自己於退市邊緣也是有故事的。

2014年,此時的民和股份已經連虧了兩年,已經吃了一記ST黃牌了。這一年的盈虧情況十分關鍵。2014年,隨著雞苗價格的回升,當年實現了6269萬的淨利潤。扭虧為盈一方面是因為營收的增加,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卻是存貨跌價準備的轉回。

2013年,由於雞苗價格低迷,民和股份增加了4259萬的存貨跌價準備。而2014年存貨跌價準備轉回,餘額由期初的4895萬變為了期末的0元。

同樣,2016年民和股份本可以實現更高的利潤,最終卻因為雞苗價格的下跌計提了八千多萬的存貨跌價準備,再加上其他方面,業績預告和真實的業績之間的差距超過1億。

三、民和股份就這樣“聽雞由命”下去嗎?

民和股份已經走出了兩個“虧一年,盈一年”的輪回,而今年能否打破節奏呢?

上面我們已經看到,民和股份的營收和資產減值損失都受產品價格的制約,對價格風險的抵抗力較低。準確得說是很低。

但民和股份的主營業務構成是雛雞收入、雞肉製品、淘汰雞收入、發電收入、生物有機肥收入。

雖然公司稱,目前已經形成了以父母代肉種雞飼養、商品代肉雞苗生產銷售、肉雞飼養、屠宰加工、飼料生產與禽畜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相結合的經營模式,形成了“雞—肥—沼—電—生物質”的迴圈經濟業務鏈。

但雛雞和雞肉製品仍然是主要的營收來源,占營收的90%以上,單一的產品線使得民和股份不得不面對價格風險。

收入控制不好,那麼支出呢?小編統計了近5年民和股份的期間費用率,並與同行做了比較,如下圖:

民和股份這些年的三費居高不下,並且明顯高於同行業平均值。

今年的雞苗價格雖然有所回升,但根據2017年中報的預告,民和股份預計今年1-6月份仍然是虧損的,淨利潤為虧損1.1億到1.5億。

今年能否打破節奏,難道真的還只能聽雞由命嗎?

END/本文為市值風雲APP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