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朴樹那麼窮,錢都給老婆整形去了嗎?

前幾天迷死氧看見一個劉梓晨寶寶兄弟連的同款臉。

一看右下角標, 納尼?吳曉敏?可能有些同學對這個名字還有點陌生。

是的, 她就是朴樹的老婆吳曉敏。

就是那個在跨界歌王上被主持人問來幫唱的原因, 率真地回答:“我覺得這是我的工作, 我得靠這個賺錢啊, ”的樸樹。 (完蛋惹, 這麼耿直要被圈粉了)

說回朴樹老婆吳曉敏吧, 大眾對她的記憶還是這樣的。

她本身是個演員, 出演過不少電視劇, 《滇西1944》。

《如此多嬌》。

《喜氣洋洋豬八戒》···

現在變成了這樣···

要不是今天去找她的照片,迷死氧都不知道去年張歆藝和袁弘的婚禮上也有她,完全沒發現這個人是她。

粗略來看從眼睛、眼角。

到鼻子、下頜角、顴骨、下巴、全部修整了一遍。

再配上一個辣眼睛的濾鏡,劉寶寶都輸了···

迷死氧發現絕大多數整殘的人都敗在一個“貪”字,為什麼這麼說?往下看~

迷死氧按照時間線好好翻看了一下她的變化,最原始的時候是這樣的。

從01年的《無敵縣令》純單眼皮,微張的鼻孔。

對,隔壁那個就是黃教主。

到幾年後《喜氣洋洋豬八戒》裡明顯的雙眼皮。

《如此多嬌》(2005)中也能看見區別於剛出道時的單眼皮,雙眼皮很明顯。

此時輪廓也較剛出道時清晰了很多,應該算是顏值巔峰時期。

從10年《一門三司令》開始,臉的走向開始魔幻起來。先是跑去把鼻子加高,看下麵明顯的鼻假體。然後你們上下拉一下螢幕,看看這張和上面那張的眼角對比有什麼感覺?

是的,除了鼻子,她還跑去開了眼角。

到14年《多少愛可以重來》樣貌大變,顴弓、下頜變窄,下巴變尖,眼角進一步拉近,乍一看完全沒有了昔日的模樣。

對比一下輪廓變化。

和現在對比差別更明顯。

這部戲之後,她的出現就幾乎全是帶著巨大眼角、誇張鼻子,還有越來越長的下巴了。

看完她的變臉時間線,難道你們不覺得她就和張檬一樣的,敗在了“貪”字上嗎?在第一次動眼睛、第一次動鼻子、甚至無數個小節點都可以收住手。但是她嘗到了整形的甜頭,就總抱著可能我多動一個部位就會更好看的念頭,於是把自己的臉越折騰越假。

和她有同樣毛病的不在少數,張檬,原本長這樣。

曾經也是整的超自然。

後來嘗到變美甜頭開始作死,眼角進一步加大,填充成麵包臉了還執迷不悟。

反觀懂得適可而止的明星們,張雨綺。(眼睛)

趙麗穎。(髮際線額頭)

高圓圓。(鼻頭縮小)

我們常說人要知足,要懂得適可而止。可為什麼到了自己的臉這麼重要的地方,卻反而不理智起來?

迷死氧想了好久,大概可以理解卻也費解。理解的是整形這件事本身就是短暫恢復期之後,獲得顏值的提升,這種提升所帶來的甜頭是非常直觀的。所以時常會給人錯覺,我繼續這樣整下去是不是可以實現通關,到達人生巔峰。

費解的是:就算運氣好,審美到位,沒有整容過度,也別忘了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當我們的付出(x軸)從到A和A’,是付出很小收益很大階段,此時對應在變美這件事上,就像單眼皮的人割了雙眼皮,塌鼻樑的人做了隆鼻,國字臉的人做了骨骼。屬於投入很精准,投入小收益大的階段。

可是當投入到了B’點就需要開始重新考慮投入與收益的關係。因為大多數人經過階段A,顏值上升到Ub’階段,此時臉上已經沒有明顯硬傷,那麼想要顏值提升就需要投入巨大去改善細微小瑕疵,就極易陷入邊際收益遞減的漩渦裡(大概可以類比成從60分到80分和從85分到90分的差別)。

更有甚者就像吳曉敏、張檬這樣,反而用力過度把自己整成了一張假臉。這個時候就應該從固有思維中跳脫出來,從其他方面來提升自己,整形這時候充當的角色,是維穩,例如抗衰。

當然拋開邊際效用規律,還有很多的不停整形是審美產生的偏差,人是極易被審美牽著走的,無論是明星還是大眾,對待整形,都需要一個理智、客觀的心態,時刻記得,“自然”大於“標準美”。

兩個道理都看起來很簡單,可是把它們悟透卻沒那麼容易。最後給大家看一點迷死氧的意外發現吧。寧靜在98年的《上海之戀》劇照,真的太美了。(吳曉敏第一部參演作品就是《上海之戀》)

覺得迷死氧分析的對、或者覺得寧靜美的都點個zan吧~ 比心心~

現在變成了這樣···

要不是今天去找她的照片,迷死氧都不知道去年張歆藝和袁弘的婚禮上也有她,完全沒發現這個人是她。

粗略來看從眼睛、眼角。

到鼻子、下頜角、顴骨、下巴、全部修整了一遍。

再配上一個辣眼睛的濾鏡,劉寶寶都輸了···

迷死氧發現絕大多數整殘的人都敗在一個“貪”字,為什麼這麼說?往下看~

迷死氧按照時間線好好翻看了一下她的變化,最原始的時候是這樣的。

從01年的《無敵縣令》純單眼皮,微張的鼻孔。

對,隔壁那個就是黃教主。

到幾年後《喜氣洋洋豬八戒》裡明顯的雙眼皮。

《如此多嬌》(2005)中也能看見區別於剛出道時的單眼皮,雙眼皮很明顯。

此時輪廓也較剛出道時清晰了很多,應該算是顏值巔峰時期。

從10年《一門三司令》開始,臉的走向開始魔幻起來。先是跑去把鼻子加高,看下麵明顯的鼻假體。然後你們上下拉一下螢幕,看看這張和上面那張的眼角對比有什麼感覺?

是的,除了鼻子,她還跑去開了眼角。

到14年《多少愛可以重來》樣貌大變,顴弓、下頜變窄,下巴變尖,眼角進一步拉近,乍一看完全沒有了昔日的模樣。

對比一下輪廓變化。

和現在對比差別更明顯。

這部戲之後,她的出現就幾乎全是帶著巨大眼角、誇張鼻子,還有越來越長的下巴了。

看完她的變臉時間線,難道你們不覺得她就和張檬一樣的,敗在了“貪”字上嗎?在第一次動眼睛、第一次動鼻子、甚至無數個小節點都可以收住手。但是她嘗到了整形的甜頭,就總抱著可能我多動一個部位就會更好看的念頭,於是把自己的臉越折騰越假。

和她有同樣毛病的不在少數,張檬,原本長這樣。

曾經也是整的超自然。

後來嘗到變美甜頭開始作死,眼角進一步加大,填充成麵包臉了還執迷不悟。

反觀懂得適可而止的明星們,張雨綺。(眼睛)

趙麗穎。(髮際線額頭)

高圓圓。(鼻頭縮小)

我們常說人要知足,要懂得適可而止。可為什麼到了自己的臉這麼重要的地方,卻反而不理智起來?

迷死氧想了好久,大概可以理解卻也費解。理解的是整形這件事本身就是短暫恢復期之後,獲得顏值的提升,這種提升所帶來的甜頭是非常直觀的。所以時常會給人錯覺,我繼續這樣整下去是不是可以實現通關,到達人生巔峰。

費解的是:就算運氣好,審美到位,沒有整容過度,也別忘了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當我們的付出(x軸)從到A和A’,是付出很小收益很大階段,此時對應在變美這件事上,就像單眼皮的人割了雙眼皮,塌鼻樑的人做了隆鼻,國字臉的人做了骨骼。屬於投入很精准,投入小收益大的階段。

可是當投入到了B’點就需要開始重新考慮投入與收益的關係。因為大多數人經過階段A,顏值上升到Ub’階段,此時臉上已經沒有明顯硬傷,那麼想要顏值提升就需要投入巨大去改善細微小瑕疵,就極易陷入邊際收益遞減的漩渦裡(大概可以類比成從60分到80分和從85分到90分的差別)。

更有甚者就像吳曉敏、張檬這樣,反而用力過度把自己整成了一張假臉。這個時候就應該從固有思維中跳脫出來,從其他方面來提升自己,整形這時候充當的角色,是維穩,例如抗衰。

當然拋開邊際效用規律,還有很多的不停整形是審美產生的偏差,人是極易被審美牽著走的,無論是明星還是大眾,對待整形,都需要一個理智、客觀的心態,時刻記得,“自然”大於“標準美”。

兩個道理都看起來很簡單,可是把它們悟透卻沒那麼容易。最後給大家看一點迷死氧的意外發現吧。寧靜在98年的《上海之戀》劇照,真的太美了。(吳曉敏第一部參演作品就是《上海之戀》)

覺得迷死氧分析的對、或者覺得寧靜美的都點個zan吧~ 比心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