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巫娜:8歲赴京學古琴,想在家鄉開演奏會

巫娜。 記者 平索茜 攝

■人物

巫娜, 1979年生於重慶, 8歲赴京學習古琴。 1991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古琴專業。 2004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部,

師從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李祥霆先生。 與眾多音樂家、藝術家進行跨界創作, 並在亞洲、歐洲、美洲等多個國家進行過演出。 現居住于北京昌平果滿地藝術園區, 專注教學與演奏。

■聲音

我們所謂的傳統繼承, 它的定義絕對不是死的, 它是一種鮮活的繼承, 全新的創造。

七月的北京, 綠意盎然。 我們在京郊“果滿地”藝術園裡見到巫娜。 輕挽髮髻, 一襲黑色布衣配上一抹綠色的披肩, 焚香、撫琴、沏茶, 她身上的每一個細節都透露出一種中國文人的清淡恬靜、古樸優雅。 但她說話直爽, 快人快語, 重慶妹子的爽朗個性依舊保存。

早年的巫娜年少輕狂, 一直想著拿到所有的高分和獎項。 如今, 遠離塵囂、彈琴喝茶、教授琴藝, 已成為巫娜生活的重心。

離家學藝, 結緣古琴

1979年, 巫娜出生在渝中區。 幼年時, 她能歌善舞, 已經展現出音樂方面的天賦。 從事音樂藝術工作的姨父看重巫娜的天賦, 在巫娜8歲時, 姨父就帶她到北京學習古琴, 希望巫娜以後能走上音樂道路。

來到北京, 巫娜跟隨啟蒙老師趙家珍學習古琴。 就這樣, 巫娜與古琴結緣。

80年代, 古琴是冷門專業, 學習古琴的人極少。 那時候, 巫娜其實已經很明確自己要走音樂這條道路。 “當時已經無所謂辛苦與否, 目的就是要考中央音樂學院, 讓自己做到最好。 ”除了學習文化課外, 巫娜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練琴上。 “我記得那時候文化課就上半天, 吃過中飯, 我就從下午一直練琴到深夜, 每天8個小時的練琴時間已是常事。

手上全是老繭, 大拇指指甲都磨平了。 ”

這樣的練習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在巫娜看來, 那是必須經歷的“身體上的痛苦”。 1990年, 巫娜考進中央音樂學院附中。

1992年, 國際古琴邀請賽在杭州舉行, 年僅13歲的巫娜, 作為當時年齡最小的選手參賽。 “我的老師將一把價值連城的宋代古琴借給我, 讓我帶著古琴獨自一人坐火車去杭州參賽。 ”巫娜沒有辜負導師的期望, 在那一屆國際古琴邀請賽上, 她精湛的演奏技驚四座, 將第一名收入囊中。

因為勤奮, 巫娜在各大賽事中都拿過第一。 “我是當時全國學古琴的孩子中最小的, 而古琴這個專業又相當冷門, 所以老師們都挺寶貝我。 ”

成為“跨界”的探索者

附中的生活不僅讓巫娜在琴藝上得到磨煉,

也帶給她更多與音樂接觸的機會。 初二那年, 作曲專業的室友給了巫娜一盤叫《中國夢》的磁帶, 裡面融合了古琴即興、長笛、電子音樂等元素。 “這盤磁帶給我前所未有的震撼, 原來琴還可以這樣來彈, 簡直太好聽了。 ”這便埋下了巫娜想要做跨界音樂的種子。

1997年, 巫娜如願考取中央音樂學院。 2004年, 她從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部畢業, 成為我國古琴演奏專業的第一位碩士研究生。 在校期間, 巫娜玩實驗音樂、先鋒創作, 但沒有什麼機會參加跨界音樂的實踐, “那時並沒有太多人在現代音樂裡運用古琴元素, 但是我會大量地去聽世界音樂和非主流音樂。 ”

1999年, 巫娜作為“陳底裡和朋友們”樂隊的古琴演奏者, 參加了“99國際爵士樂集萃”的演出。

在這之後, 機會接踵而來。 巫娜不斷和爵士、搖滾、實驗等領域的音樂藝術家合作, 她成為第一個把古琴和現代藝術、西方藝術融合的人。 在巫娜看來, 古琴作為傳統藝術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 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也需要加入新鮮的時代元素。 “我們所謂的傳統繼承, 它的定義絕對不是死的, 它是一種鮮活的繼承, 全新的創造。 ”

希望在家鄉開一場個人演奏會

如今, 巫娜的大部分時間都用於教學和演奏。

除了彈琴, 巫娜也時常做些重慶小吃滿足自己的味蕾。 “夏天的冰粉涼蝦是我最喜歡的, 我會自己在家做這個, 因為在北京根本買不到。 ”北漂多年, 家鄉的小吃, 家鄉的辣椒味, 讓她永遠不能忘懷, 每次回重慶,她都要去解放碑的好吃街走上一走,哪怕在北京,她也仍然特別能吃辣。

說到家鄉重慶,在巫娜的印象中,以往回家過年,親戚們除了打麻將就是擺龍門陣,與她的藝術氣息格格不入。“這兩三年我回重慶,發現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古琴,有很多人開始喜歡品茶,喜歡這種風雅的事情,這在以往我關於重慶的記憶中是從來沒有過的。我覺得這就說明風雅文化慢慢地在重慶開始有土壤了。”

琴聲悠揚,清越婉轉,猶如高山流水。巫娜說,藝無止境,在今後的日子裡,她會繼續不斷挑戰古琴藝術的高峰。她也希望,能夠在家鄉開一場個人演奏會,將古琴這項流傳千年的傳統藝術帶回重慶,讓更多的家鄉人愛上它。本報記者平索茜

■對話

重慶晨報:古琴作為傳統藝術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您認為應該如何去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巫娜:我們在古琴上有全新的藝術創造,嘗試各種跨界,它是一種鮮活的繼承。

重慶晨報:您對重慶如今的文化藝術氛圍怎麼看?

巫娜:這兩三年我回重慶,發現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古琴,喜歡喝茶,開始喜歡品聞一些香,喜歡一些這種風雅的事情,這在我關於重慶的記憶中是從來沒有過的。這就說明風雅文化的氣息,已經慢慢地在重慶生根發芽了。

每次回重慶,她都要去解放碑的好吃街走上一走,哪怕在北京,她也仍然特別能吃辣。

說到家鄉重慶,在巫娜的印象中,以往回家過年,親戚們除了打麻將就是擺龍門陣,與她的藝術氣息格格不入。“這兩三年我回重慶,發現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古琴,有很多人開始喜歡品茶,喜歡這種風雅的事情,這在以往我關於重慶的記憶中是從來沒有過的。我覺得這就說明風雅文化慢慢地在重慶開始有土壤了。”

琴聲悠揚,清越婉轉,猶如高山流水。巫娜說,藝無止境,在今後的日子裡,她會繼續不斷挑戰古琴藝術的高峰。她也希望,能夠在家鄉開一場個人演奏會,將古琴這項流傳千年的傳統藝術帶回重慶,讓更多的家鄉人愛上它。本報記者平索茜

■對話

重慶晨報:古琴作為傳統藝術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您認為應該如何去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巫娜:我們在古琴上有全新的藝術創造,嘗試各種跨界,它是一種鮮活的繼承。

重慶晨報:您對重慶如今的文化藝術氛圍怎麼看?

巫娜:這兩三年我回重慶,發現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古琴,喜歡喝茶,開始喜歡品聞一些香,喜歡一些這種風雅的事情,這在我關於重慶的記憶中是從來沒有過的。這就說明風雅文化的氣息,已經慢慢地在重慶生根發芽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