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非網紅劇《大秦帝國之崛起》和非典型偶像張博

娛樂自媒體風和日麗(ID:singthelife)原創

《大秦帝國之崛起》肯定是17年的第一部國產口碑劇。

一說口碑歷史劇就離不開 “製作精良” 這四個字。

的確, 《大秦帝國》服化道很考究。 服裝不可能有豔麗的于媽配色, 都是符合歷史的深素色麻布衣服。 將士們的盔甲也不是假得要死的塑膠, 據說都是用牛皮做的, 三十多斤重。

更重要的是, 故事完全尊重歷史, 劇情經得起推敲, 40集看下來, 熱血沸騰。

豆瓣評分8.6, 觀眾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當然, 這劇也有bug。

最不完美的地方可能就是大褲衩爸爸的剪輯了, 別家電視臺是10集能講完的內容, 可以剪成60集長篇連續劇。 《大秦帝國之崛起》是40集被剪成了34集, 很多劇情都被刪掉了, 導致劇情不連貫, 故事發展得莫名其妙。

所以, 想看此劇的小夥伴, 一定要看網路版, B站上有哦。 B站還給這劇弄了個專題, 什麼人物技能, 大事件時間線, 整理得挺有意思的, 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臺詞有時候過於現代, 導致出戲。

關於這段歷史裡不該出現的馬鐙, 彈幕裡一直都激烈地在討論它應不應該存在, 都討論好幾年了, 觀眾們也是非常敬業。

雖然偶爾出戲, 有些bug, 但是看著無配音無偶像的精品劇, 一堆厲害的演員飆戲真的好爽。

劇裡我印象最深的角色絕對是當眾飆車的太后。

寧靜演技真的很驚豔, 臺詞流暢有底氣, 表演不做作但有力。

關於寧靜這次飾演的羋八子, 我之前還在朋友圈提出疑問:“大家覺得寧靜的表演是不是有點誇張?”

可是追到後面, 我覺得寧靜這次是有做準備功課的, 史書上關於羋八子的記載太少了, 於是她大膽給這個角色“創新”了一下, 妖媚的表情, 誇張的笑容, 臺詞的語音語調都在暗送秋波,這不就是“羋八子”的那份騷情麼?

寧靜飾演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古代女強人”,沒有用力過猛,自由而有風情。

還有邢佳棟飾演的白起,這部劇之所以延遲播出這麼久,就是因為白起這個角色。之前白起是王學兵飾演的,後面他吸毒,整部劇要重新拍,不然就不能播。

邢佳棟最後頂著壓力,順利補拍,很多時候他都是一個人在“藍幕”中,演繹最完美的“獨角戲”,最後通過後期公司“摳圖”完成的。這類“摳圖”演出,是要致敬的。

邢佳棟的表演相當克制,整個人設都好man,但卻不失柔情點綴。

當然,這部劇還被老秦氏饒舌給折服了,神級洗腦。

張博飾演的嬴稷很有層次,非常出彩。

作為一個青年演員,能把一個年齡心境跨度都如此大的角色把握好,他的演技絕對不一般。

看這張劇照,可塑性太強了,一個厲害的演員,五官都經得起角色和化妝師的折騰,並且惟妙惟肖。

從開始被命運架上王座的熊孩子,到覺醒後有雄心要做一個好帝王。

從初露鋒芒的青年到氣場全開的老者,不僅僅是妝容上的加持,老年嬴稷的眼神裡都透著一種厚重感,畢竟人家當年在中戲的畢業作品是《圖蘭朵》,這是有扎實基本功和天賦的演員。

更難得的是張博的臺詞功力。

我能被嬴稷的行銷洗腦,燃得不得了,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張博有力的臺詞詮釋。

翻看張博的履歷,他還是很熱愛話劇表演的,而且大學期間就駕馭過厚重的歷史人物。

張博的自身條件非常好。長得帥,身材好,聲音蘇,眼神裡還帶著鉤子,完全可以走實力偶像派路線。

張博對表演相當鑽研,他說:“一個有故事的人,他眼睛裡能傳達給你一些資訊,能告訴你他有一個訴說的欲望。”

他有精神潔癖,常常晚上失眠,反復過戲,不斷審視自己,他要提前被角色虐過,才能演繹出那種“深層次感”。

“你相信了,才真能演進去。後面的戲你再看,虐得呀。這部戲有它的喜劇、有愛情,也有它的殘酷性,有命運的折磨,一定會讓你絕對想不到,到後面特別精彩。”

這才是有點癲狂的演員,為什麼可以這麼不紅呢?不過沒關係,好演員都可以細水長流的。

跑去看百科找他演過的戲才發現,這哥們貌似還挺挑戲的。

《三國》裡老成的孫權,《蒼穹之昴》裡憂鬱的光緒,《戰雷》裡的英雄高等,《王大花的革命生涯》裡的熱血青年夏家河......

從張博演繹的角色看來,他總是在嘗試不同類型的劇和角色,感覺他在有意地拓寬自己的戲路,積累作品和經驗。

這不是我高中最愛的美少年嗎!(17歲就出演了《天網情網》)

他不應該去拍雜誌封面嗎?

再去看他的採訪,挺貧的北京大男孩。

他說他小時候想當廚師學不了,“曲線救國”去學了調酒。

後來想唱唱歌當個文藝工作者,出不了唱片,“曲線救國”去演了戲。

考中戲因為自己是中級調酒師,讓老師特有印象。

挺曲折的一段時光,他說出來全是段子。

另外,我還發現張博真是個特別倔的人。

因為放棄了穩定的調酒師職業,他去做群眾演員,基本上和爸爸六年沒有說話。

演戲也是拼了命一般,不管死活都要做到最好。

他說就這一點改變了他的命運:堅持,堅持自己的夢想。

演藝事業步入正軌之後,張博也很堅持自己的原則。他說自己更喜歡嚴肅一點的劇,所以就算片方開出的條件很棒,他也沒接過古偶,堅持演歷史正劇。

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偏偏要靠自己的才華混, 說的就是他這種低調的演員吧。

他也很懂得調整自己的狀態:

我的創作狀態和靈感到達一個頂峰值的時候,我就去別的領域再去找一些新的靈感,這樣再回來的時候,給觀眾的刺激都不一樣了。

張博的下一部劇是《琅琊榜2》,可以期待他不一樣的風采。

再回到《大秦帝國之崛起》這部劇。

我是真的很喜歡這種不作妖,幾乎都靠自來水傳播的精品劇。

這劇真的是群眾盼星星盼月亮盼播出,然而它就一聲不響就播出了,完全不做預熱,就當晚《新聞聯播》倒計時預告了一下。

更重要的是它居然沒有成為一部“網紅劇”,沒有鋪天蓋地的截圖段子。其實一般能成為“網紅劇”,劇肯定不會太難看。但我就是莫名其妙不喜歡這種行銷力度大於劇本身的狀態,有種有人硬塞我安利的錯覺。

而且“網紅劇”總有種帶節奏的魔力,你要說這劇不好看,那你就是喜歡沒有品味的劇,喜歡爛劇。

帶著這種濾鏡,看他們劇組的致謝書都覺得樸實誠懇。

怎麼說呢,總覺得現在的影視行業很浮躁。

大IP,全明星,哢哢哢幾個噱頭,啥都沒有就開始宣傳。基本上官博會在劇開拍的一年前就創建好,然後劇照一張張公佈,還要遮著臉,讓你猜到底是你家愛豆搶到了這個資源還是我家愛豆搶到了這個資源。

電視劇開播前期搞出來的各種事兒,可能比電視劇本身還精彩。

不爭論到底是流量明星應該背這個鍋,還是製作方投資方應該背這個鍋。

這就是個閉環,粉絲要看愛豆,投資方要掙粉絲錢,製作方要聽投資方的話。

如果觀眾能夠不眼瞎,看看故事劇情演技,無視一下明星的臉;如果投資方製作方不那麼向錢看齊,追求一下品質……

如果每個行業都有如果,那真是可以社會大和諧。

臺詞的語音語調都在暗送秋波,這不就是“羋八子”的那份騷情麼?

寧靜飾演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古代女強人”,沒有用力過猛,自由而有風情。

還有邢佳棟飾演的白起,這部劇之所以延遲播出這麼久,就是因為白起這個角色。之前白起是王學兵飾演的,後面他吸毒,整部劇要重新拍,不然就不能播。

邢佳棟最後頂著壓力,順利補拍,很多時候他都是一個人在“藍幕”中,演繹最完美的“獨角戲”,最後通過後期公司“摳圖”完成的。這類“摳圖”演出,是要致敬的。

邢佳棟的表演相當克制,整個人設都好man,但卻不失柔情點綴。

當然,這部劇還被老秦氏饒舌給折服了,神級洗腦。

張博飾演的嬴稷很有層次,非常出彩。

作為一個青年演員,能把一個年齡心境跨度都如此大的角色把握好,他的演技絕對不一般。

看這張劇照,可塑性太強了,一個厲害的演員,五官都經得起角色和化妝師的折騰,並且惟妙惟肖。

從開始被命運架上王座的熊孩子,到覺醒後有雄心要做一個好帝王。

從初露鋒芒的青年到氣場全開的老者,不僅僅是妝容上的加持,老年嬴稷的眼神裡都透著一種厚重感,畢竟人家當年在中戲的畢業作品是《圖蘭朵》,這是有扎實基本功和天賦的演員。

更難得的是張博的臺詞功力。

我能被嬴稷的行銷洗腦,燃得不得了,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張博有力的臺詞詮釋。

翻看張博的履歷,他還是很熱愛話劇表演的,而且大學期間就駕馭過厚重的歷史人物。

張博的自身條件非常好。長得帥,身材好,聲音蘇,眼神裡還帶著鉤子,完全可以走實力偶像派路線。

張博對表演相當鑽研,他說:“一個有故事的人,他眼睛裡能傳達給你一些資訊,能告訴你他有一個訴說的欲望。”

他有精神潔癖,常常晚上失眠,反復過戲,不斷審視自己,他要提前被角色虐過,才能演繹出那種“深層次感”。

“你相信了,才真能演進去。後面的戲你再看,虐得呀。這部戲有它的喜劇、有愛情,也有它的殘酷性,有命運的折磨,一定會讓你絕對想不到,到後面特別精彩。”

這才是有點癲狂的演員,為什麼可以這麼不紅呢?不過沒關係,好演員都可以細水長流的。

跑去看百科找他演過的戲才發現,這哥們貌似還挺挑戲的。

《三國》裡老成的孫權,《蒼穹之昴》裡憂鬱的光緒,《戰雷》裡的英雄高等,《王大花的革命生涯》裡的熱血青年夏家河......

從張博演繹的角色看來,他總是在嘗試不同類型的劇和角色,感覺他在有意地拓寬自己的戲路,積累作品和經驗。

這不是我高中最愛的美少年嗎!(17歲就出演了《天網情網》)

他不應該去拍雜誌封面嗎?

再去看他的採訪,挺貧的北京大男孩。

他說他小時候想當廚師學不了,“曲線救國”去學了調酒。

後來想唱唱歌當個文藝工作者,出不了唱片,“曲線救國”去演了戲。

考中戲因為自己是中級調酒師,讓老師特有印象。

挺曲折的一段時光,他說出來全是段子。

另外,我還發現張博真是個特別倔的人。

因為放棄了穩定的調酒師職業,他去做群眾演員,基本上和爸爸六年沒有說話。

演戲也是拼了命一般,不管死活都要做到最好。

他說就這一點改變了他的命運:堅持,堅持自己的夢想。

演藝事業步入正軌之後,張博也很堅持自己的原則。他說自己更喜歡嚴肅一點的劇,所以就算片方開出的條件很棒,他也沒接過古偶,堅持演歷史正劇。

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偏偏要靠自己的才華混, 說的就是他這種低調的演員吧。

他也很懂得調整自己的狀態:

我的創作狀態和靈感到達一個頂峰值的時候,我就去別的領域再去找一些新的靈感,這樣再回來的時候,給觀眾的刺激都不一樣了。

張博的下一部劇是《琅琊榜2》,可以期待他不一樣的風采。

再回到《大秦帝國之崛起》這部劇。

我是真的很喜歡這種不作妖,幾乎都靠自來水傳播的精品劇。

這劇真的是群眾盼星星盼月亮盼播出,然而它就一聲不響就播出了,完全不做預熱,就當晚《新聞聯播》倒計時預告了一下。

更重要的是它居然沒有成為一部“網紅劇”,沒有鋪天蓋地的截圖段子。其實一般能成為“網紅劇”,劇肯定不會太難看。但我就是莫名其妙不喜歡這種行銷力度大於劇本身的狀態,有種有人硬塞我安利的錯覺。

而且“網紅劇”總有種帶節奏的魔力,你要說這劇不好看,那你就是喜歡沒有品味的劇,喜歡爛劇。

帶著這種濾鏡,看他們劇組的致謝書都覺得樸實誠懇。

怎麼說呢,總覺得現在的影視行業很浮躁。

大IP,全明星,哢哢哢幾個噱頭,啥都沒有就開始宣傳。基本上官博會在劇開拍的一年前就創建好,然後劇照一張張公佈,還要遮著臉,讓你猜到底是你家愛豆搶到了這個資源還是我家愛豆搶到了這個資源。

電視劇開播前期搞出來的各種事兒,可能比電視劇本身還精彩。

不爭論到底是流量明星應該背這個鍋,還是製作方投資方應該背這個鍋。

這就是個閉環,粉絲要看愛豆,投資方要掙粉絲錢,製作方要聽投資方的話。

如果觀眾能夠不眼瞎,看看故事劇情演技,無視一下明星的臉;如果投資方製作方不那麼向錢看齊,追求一下品質……

如果每個行業都有如果,那真是可以社會大和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