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3家平臺放棄網貸P2P業務 網貸P2P平臺如何轉型?

(原標題:2016年23家平臺放棄網貸業務 網貸平臺轉型往何處去?)

中金社2017年3月22日消息, 東方金鈺網貸平臺發佈部分本息提前還款公告,

稱大額產品之一“金鈺滿堂20160428A”已於2017年3月3日提前還款。 在發佈還款公告兩日前, 東方金鈺網貸平臺稱因行業出臺相關政策, 且已臨近要求12個月整改期限發佈公告宣佈轉型。 即日起, 平臺停發所有標的, 停止充值、投資等相關操作。

事實上, 自8.24要求小額分散原則之後, 不少網貸平臺紛紛宣佈轉型或隱性轉型, 當然也有很多平臺選擇退出。 據零壹研究院資料中心顯示, 截至2016年底, 共有30家網貸平臺轉型為非網貸業務公司, 其中2016年度轉型的平臺為23家, 每月在1-2家左右, 轉型方向為互聯網眾籌、電子商務等。

網貸《辦法》出臺之後, 網貸平臺要麼停掉大額業務, 要麼通過各種辦法繞開限額管制, 業內通常討論的包括:企業聯合放貸、通過金交所掛牌資產或者通過線下募資管道如私募基金、信託等。

目前, 網貸平臺轉型的方向有互聯網眾籌、金融科技、網路小貸、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即金交所)等。

值得一提的是, 網貸平臺轉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有盈利的市場, 也會有各種障礙。

互聯網眾籌

網貸平臺轉型的路徑之一是汽車眾籌。 作為新興業態, 汽車眾籌目前尚缺乏監管, 處於快速擴張階段。 據協力廠商前瞻網資料統計, 截至2016年10月, 有近七成的汽車眾籌平臺是由P2P網貸平臺轉型而來。

金融科技

本身“金融科技”這一詞就是廣義的叫法, 更多的是一種概念, 由國外的“Fintech”衍生而來。 金融科技包括支付、數字貨幣、區塊鏈、大資料、雲計算、智慧投顧等領域。 目前整個金融科技市場還不夠成熟,

也沒有相關的監管政策對其約束。 很多平臺也是看到這一點, 屬於監管的“灰色地帶”。 實際上, 在2016年上半年, 已有多家P2P網貸平臺宣佈轉型為金融科技公司。 隨著P2P網貸行業頻發的風險事件和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收緊, 合規變得愈發重要, 科技金融則為網貸平臺控制風險提供了安全線。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平臺堅持自稱是“金融科技公司”, 而不是“P2P網貸平臺”的原因。 當然也有業內人士稱, 當這種金融科技公司一旦成為“紅海”, 相應的監管政策也就會隨之出臺。

網路小貸

網路小貸與網貸最核心的區別是定位不同。 網路小貸定位為放貸機構, 具有放貸資質, 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而網貸平臺定位為資訊仲介平臺, 只是資訊撮合機構, 不具有放貸資質。 目前也有網貸平臺欲借道網路小貸開展業務, 但網貸平臺獲得小貸牌照是前提條件。 截至目前, 僅有不足10家網貸平臺或其關聯企業獲得網路小貸牌照。 蘇甯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認為, 網路小貸行業面臨兩大風險,

一個是機構快速增加導致的市場競爭風險, 另一個則是資金來源受限導致的發展空間受限風險。 網路小貸雖然成為網貸平臺路徑之一, 但目前最大門檻是牌照。

金融資產交易中心

金融資產交易中心, 簡稱金交所。 在網貸平臺要求限額的情況下, 多家網貸平臺開始對接金交所, 將大額業務放在金交所上進行交易, 來實現業務的合規化。 兩者的合作, 大多涉及到債權轉讓、債權收益權轉讓、定向融資計畫等業務類型。 然而這種合作模式還是存在一定的合規風險。 業內人士指出, 網貸平臺轉型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這不僅取決於監管細則進一步明確, 也與平臺自身資源有關。

可以預見的是, 隨著網貸行業洗牌和轉型加速, 優勝劣汰後將出現一些大平臺,業務也將會以小額分散、普惠金融為主。未來,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和各個監管細則的出臺與落實,網貸平臺將會面臨越來越多的監管,但在監管之下的網貸平臺如何轉型,如何合法合規至關重要。

優勝劣汰後將出現一些大平臺,業務也將會以小額分散、普惠金融為主。未來,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和各個監管細則的出臺與落實,網貸平臺將會面臨越來越多的監管,但在監管之下的網貸平臺如何轉型,如何合法合規至關重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