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國企改革加速落地 重點佈局三大主線

中金網3月22日訊, 在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 必須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 讓國企進一步提高經營效率, 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為整個經濟轉型升級釋放新的活力。

本輪國企改革面臨的約束要更多, 以穩為主是更加現實的選擇, 既要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也要保障非國有資本投入者的權益。 因此, 新一輪國企改革不是要求快, 而是要求好。 目前阻礙國企改革的一些技術性因素逐步得到明確或解決, 未來國企改革有望迎來加速落地階段。 建議佈局三大主線:第一, 電力, 石油,

天然氣, 電信, 民航, 鐵路, 軍工等行業的央企混改試點。 第二, 前期預期較高或政策密集, 且國資質量高的北京, 上海, 廣東, 山東, 雲南等地的混改。 第三, 央企兼併重組, 預計主要是在煤炭, 鋼鐵, 重型裝備, 火電等行業進行。

國企仍是我國經濟的主導力量

從占整個經濟的體量看, 國企仍然佔據主導地位。 我國國有企業占所有企業數量的比例維持穩定, 約占總體企業數量的40%。 從行業分佈方面看, 國有企業在很多行業占主導地位, 尤其是傳統行業。 比如, 煤炭行業國企的占比為81.08%, 交通運輸行業中國企的占比為71.13%, 國防軍工行業國企的占比為70%, 電力及公共運輸行業的占比為61.36%, 鋼鐵行業的占比為60.3%, 這些行業都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

從吸納就業和促進社會穩定看, 國有企業屬於全民所有, 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 且國有企業員工眾多, 吸納大量就業人口, 是維護社會穩定, 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國有單位的城鎮就業人口數量從2005年以來一直保持穩定, 約為6500萬人, 占全部城鎮就業人口的比例為15%左右。

國企經營面臨困難 深化改革勢在必行

當前我國經濟進入三期疊加時期, 國有企業經營效率有所下滑, 管理水準不高等問題顯得尤為突出。 具體來看:首先, 國有企業的利潤大幅下滑, 虧損面有所擴大。 從利潤總額和ROE角度來看, 全國國有企業的利潤總額持續負增長, 盈利整體下滑, ROE逐年走低, 從2010年的9.20%逐步下降到2015年的5.20%。 從虧損面來看, 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出現虧損。

截至2014年底, 全國國有企業虧損面超過35%, 虧損企業的數量逐年增加。

其次, 國企經營效率不如民企。 在工業增加值增速方面, 國有企業大幅落後于民營企業的增速, 經營效率也低於民營企業。 在每百元資產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方面, 國企也低於民營企業。 最後, 從潛在風險看, 國有企業預算軟約束導致過度融資, 債務壓力顯現。 國有企業債務融資規模大, 近年來負債量和資產負債率不斷增加, 資產負債率已經超過65%。 相較於市場上的其他企業, 國有企業的杠杆率(65%)高於私營企業(50%), 說明國有企業吸引了更多的信貸資源。 高負債的運營模式導致財務壓力較大, 其中的風險值得注意。

本輪國企改革面臨更多約束 不求快只求好

我們認為, 儘管本輪國企改革在背景上與上世紀末的那場國企改革有很多相似性, 但是與上世紀末也有不同。 事實上, 相比上世紀末的國企改革, 本輪國企改革面臨的約束要更大, 包括社會的, 經濟的以及國企本身, 導致改革不可能簡單地一刀切和大刀闊斧, 而只能以穩為主, 一企一策, 成熟一個推出一個。 這是目前的一個基本現實, 因此要更加理性看待這次改革。

上世紀末, 隨著第一部“公司法”的頒佈, 我國國有企業進入了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階段, 但是絕大多數國企基本是政企不分, 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情況也很少。 因此, 整齊劃一的公司治理情況為一刀切, 大刀闊斧的改革提供了條件。

同時, 公司治理水準的普遍不高, 也為改革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然而, 經過幾輪改革, 本輪大多數國企均已實現了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 其中, 中央企業各級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超過92%, 省級國資委監管企業的改制面超過90%, 全國國資監管系統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達到1082家。 同時, 也還有部分公司沒有實現公司制改造, 很多公司尤其是集團公司沒有實現整體上市。 因此, 改革的情況千差萬別, 改革的空間也明顯縮小, 難度也開始加大。

同時, 本輪國資佈局已經大部分從競爭性領域退出, 進一步騰挪的空間縮小。 上世紀末, 國資在整個經濟中占比很高, 且分佈在各個競爭性領域。 因此, 國資佈局調整和騰挪的空間相對較大。 政策的核心是抓大放小,退出競爭性領域,小國企退出的方式很多就是簡單的賣掉,提高效率,同時大刀闊斧加大大中型國企的改革。然而,本輪國企改革,國有經濟占比已經在50%以下,國資不斷向戰略性關鍵領域,優勢產業積聚,戰線已經有了很大收縮。要進一步推進改革,就必須向打破壟斷要效益,這個難度在加大。即使在競爭性領域的也是中大型國有企業,完全退出的難度大。

此外,本輪改革並未到背水一戰的階段。上世紀末,經濟下滑速度明顯,GDP增速從1995年的11%下滑到1997年的9.2%,1999年進一步降到7.7%的穀底,國有企業大面積虧損,大量國企職工下崗,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超過30%,風險積聚。因此,國家提出了國企三年脫困的目標,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在較短的時間實現了國企改革的目標。本輪國企改革,中國經濟進入全新狀態,經過長期10%左右的高增長後步入L型通道,近兩年GDP增速保持在6.5%至7%的區間內,國有經濟效益尚可,2016年全國國有企業實現了利潤總額的同比增加,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在1%左右,總體風險可控。因此,形勢未到背水一戰階段,這就決定了本輪國企改革將是漸進的,改革持續的時間也將更長。

面對當前的新形勢,本輪國企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國有資產流失的漏洞,這對國企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本輪國企改革需更加注重頂層設計。2015年出臺了“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此後又發佈了十幾個配套檔,俗稱1+N頂層設計。檔的出臺為規範新一輪國企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在未來的實踐中還是要更多注重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相結合,更好地推進國企改革向前發展。總之,本輪國企改革面臨的約束要更多,以穩為主是更加現實的選擇。同時,進展快慢並不是絕對的評判標準,既要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也要保障非國有資本投入者的權益。因此,新一輪國企改革不是要求快,而是要求好。

國企改革需從四大層面推進

要更好地把握本輪國企改革的路徑和方向,就必須從問題出發,深入分析當前國企改革所面臨的具體問題,以尋找可能的改革方向。從目前來看,當前國企面臨的深層次問題有四個:一是企業治理結構不完善,導致效率不高。二是國資佈局落後,導致大面積虧損。三是國資監管體制機制,制約了國企的發展。四是國企行政壟斷,影響了整個經濟的效率。因此,未來的改革路徑也將從這四方面不斷深化。

首先,國企治理結構和市場化不完善。在治理結構方面,股權結構不合理,一股獨大等問題還是比較明顯,這不利於形成規範的公司治理結構,董事會的作用難以真正發揮。同時,也正是由於股權結構的不平衡,國有企業的行政化色彩較重,政企不分的現象仍然存在。此外,國企還存在企業辦社會等一系列遺留問題,成為國企市場化改革的阻礙。

其次,國資佈局仍不盡合理,絕大部分處在傳統行業。當前國有經濟主要分佈在石油石化,電力,機械,冶金和市政公用工業等行業。據財政部資料,2014年,全國國有資產總量有1/3分佈在工業,其中又有超過1/4分佈在石油和石化工業,儘管和上世紀末的佈局有些變化,但國有經濟仍主要集中在產能過剩的傳統行業,,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領域分佈較少。煤炭,有色,鋼鐵,電力及建材等產能過剩行業都是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關鍵領域,國有資本相對集中,國企大多以獨資或絕對控股的形式存在。

再次,國資監管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改革完善。根據相關規定,國資監管部門既代表各級政府擔任國企主要出資人,同時也要對所控股的企業行使監督與管理的職責,這種雙重職責造成了國資監管部門既是裁判員也是運動員。國資監管部門作為出資人,代表國家行使股東權利,制定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一系列監管指標和規定。同時,國資監管部門又經常以檔形式對企業進行管理,這無疑造成了監管過多,導致體制僵化和企業活力不足。最後,行政壟斷嚴重削弱了經濟活力,阻礙民間投資。近年來,國家不斷推動壟斷領域改革,嘗試放開壟斷領域的某些環節讓民營資本進入提高資金效率,比如石油領域的油氣勘探,原油進口,成品油批發零售。鐵路領域的城際鐵路,市域鐵路。民航領域的通用機場,航空公司等。但在政策執行中,壟斷行業改革推進緩慢,效果不甚理想。行政壟斷同時也造成了民間投資無法進入,加劇了投資景氣逐步下降的局面。因此,只有加快壟斷行業的國企改革,破除行政壟斷,逐步放開競爭性業務,才能更好地激發民間投資的活力。

關注三大主線精選優質個股

根據前面的分析和總結,我們認為2017年國企改革重點應佈局三大主線:第一,電力,石油,天然氣,電信,民航,鐵路,軍工等行業的央企混改試點。第二,前期國企改革預期較高或政策密集,且國資質量高的北京,上海,廣東,山東,雲南等地的混改。第三,央企兼併重組,預期主要是在煤炭,鋼鐵,重型裝備,火電等行業進行。

主線之一:七大行業央企混改目前中國聯通,東方航空,,中國核建,中國船舶,哈電集團等六家央企參與了混改試點,同時,第二批混改試點單位也在緊鑼密鼓地篩選中,因此,今年混改試點值得重點關注。具體來看:在電力行業方面,主要關注增的混改。電改的主要思路就是要在完善政企分開,分開,主輔分開的基礎上,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原則,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有序向社會資本開放配售電業務,有序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畫,並建立相對獨立的電力交易機構。目前,發電端的市場化改革仍未形成,加之電力行業過剩風險加劇,引入民資進行混改的可能性不大。相反,在售電側引入民資混改,既有利於傳統發電企企業通過體制機制轉換佈局售電業務,提升在這一競爭性領域的經營實力,同時也有利於民資進入售電側這一目前利潤相對高的領域,並借助國有發企業的上中游資源提升實力。因此,預計售電側將會是未來電力行業混改的重要方面,建議關注已經參與售電業務的相關上市公司。

石油天然氣方面,關注上下游和三桶油旗下公司混改。儘管油氣改革方案仍未出臺,但從相關專家的觀點看,本來油氣改革總體預計將沿著放開兩頭,管住中間,實行全產業鏈的公平准入的路徑推進。其中上游油氣勘探權,採礦權和原油進口權,下游成品油銷售,貿易等均將向民資開放,而中游則運分離和協力廠商公平准入。因此,油氣行業的混改可能更多在上游勘探生產和下游銷售領域展開。同時,三大石油公司旗下的一些非管道資產也有可能引入民資進行混改。

鐵路方面,重點關注支線鐵路PPP和鐵總旗下資產上市。自2013年成立鐵路總公司,實現政企分開以來,我國鐵路體制改革總體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一方面,在巨額債務壓力下,僅靠鐵路總公司自身難以承擔現有鐵路投融資任務,深化鐵路投融資改革勢在必行。另一方面,通過盤活存量優質資產,通過市場化運營提升鐵總經營效率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在此背景下,在鐵路投融資過程中引入社會資本,通過混改提升存量資產經營效率,有望成為鐵路行業混改的重要方向。

民航方面,通航基礎設施PPP和貨運資產改革是方向。根據相關檔意見,未來民航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就是要以持續安全為前提,圍繞推動公共運輸航空與通用航空,完,和運行信,補齊空域資源,民航服務品質,適航審定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解決影響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從業務層面看,重點是要提升通用航空服務能力和促進航空物流產業發展。鑒於通用航空需要大量資金用於相關基礎設施建設,航空貨運轉型發展需要加快重組和完善體制機制,未來兩方面的混改均有較大的發展前景,建議關注相關上市公司。

電信方面,關注基礎電信運營商引入民資和鐵塔公司上市。結合十三五規劃綱要有關通信行業的表述,我們認為,新一輪電信改革或將更加著眼於自身體制機制的問題,+的背景下打破固有界限,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在此過程中,通過混改提升效率和加大與民資合作變得非常關鍵。建議關注兩條主線:一是基礎電信運營商引入民資。二是鐵塔公司的上市和混改。

軍工方面,民參軍,非核心軍工企業引入民資,科研院所改制均有望成為混改的重點。本輪軍工行業改革的核心是要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改革國防科研生產和武器裝備採購體制機制,引導優勢民營企業進入軍品科研生產和維修領域等。除部分本身就以軍品業務為核心目標的企業外,多數民營企業需要通過外延式並購和業務合作等方式參與軍工行業,這無疑將帶來諸多混改的可能性和機會。建議關注目前涉軍業務低或參軍意願強烈的相關民參軍公司。此外,非核心的軍工企業引入民資,軍工科研院所改制都有望成為軍工行業混改的重要方向。

主線之二:地方國企混改

我們認為,可重點關注前期國企改革預期較高或近期國企政策密集,且國資質量相對較高的北京,上海,廣東,山東,雲南等地的混改。具體如下:北京:在食品,農業,零售,旅遊,餐飲,醫藥等競爭領域擁有大量老字型大小和優質上市公司資源,混改有利於提升經營效率。前期北京市國資委副主任表示,2017年北京市屬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將繼續在競爭類一級國企中推行,重心會放在食品,農業,旅遊,新能源汽車等四大領域。

上海:建立了上海國盛,上海國際兩大國資運營平臺,諸多上海本地國企已經劃轉部分股權到兩大運營平臺。後續隨著國資運營平臺逐步發揮管理資本和促進國資流動功能,旗下上市公司國資流轉,混改和員工持股可期。廣東:建立了廣晟,廣業,廣弘三大資產經營公司。員工持股走在前列,後續進一步混改,員工持股可期。

山東:率先啟動國資劃轉社保試點。已經新建改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13家,數量居全國首位,後續對旗下上市公司的混改可期。雲南:白藥控股混改先行一步,後續混改值得期待。

主線之三:央企兼併重組

根據我們前面的分析,今年央企兼併重組預計主要是在煤炭,鋼鐵,重型裝備,火電等領域進行。

政策的核心是抓大放小,退出競爭性領域,小國企退出的方式很多就是簡單的賣掉,提高效率,同時大刀闊斧加大大中型國企的改革。然而,本輪國企改革,國有經濟占比已經在50%以下,國資不斷向戰略性關鍵領域,優勢產業積聚,戰線已經有了很大收縮。要進一步推進改革,就必須向打破壟斷要效益,這個難度在加大。即使在競爭性領域的也是中大型國有企業,完全退出的難度大。

此外,本輪改革並未到背水一戰的階段。上世紀末,經濟下滑速度明顯,GDP增速從1995年的11%下滑到1997年的9.2%,1999年進一步降到7.7%的穀底,國有企業大面積虧損,大量國企職工下崗,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超過30%,風險積聚。因此,國家提出了國企三年脫困的目標,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在較短的時間實現了國企改革的目標。本輪國企改革,中國經濟進入全新狀態,經過長期10%左右的高增長後步入L型通道,近兩年GDP增速保持在6.5%至7%的區間內,國有經濟效益尚可,2016年全國國有企業實現了利潤總額的同比增加,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在1%左右,總體風險可控。因此,形勢未到背水一戰階段,這就決定了本輪國企改革將是漸進的,改革持續的時間也將更長。

面對當前的新形勢,本輪國企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國有資產流失的漏洞,這對國企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本輪國企改革需更加注重頂層設計。2015年出臺了“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此後又發佈了十幾個配套檔,俗稱1+N頂層設計。檔的出臺為規範新一輪國企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在未來的實踐中還是要更多注重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相結合,更好地推進國企改革向前發展。總之,本輪國企改革面臨的約束要更多,以穩為主是更加現實的選擇。同時,進展快慢並不是絕對的評判標準,既要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也要保障非國有資本投入者的權益。因此,新一輪國企改革不是要求快,而是要求好。

國企改革需從四大層面推進

要更好地把握本輪國企改革的路徑和方向,就必須從問題出發,深入分析當前國企改革所面臨的具體問題,以尋找可能的改革方向。從目前來看,當前國企面臨的深層次問題有四個:一是企業治理結構不完善,導致效率不高。二是國資佈局落後,導致大面積虧損。三是國資監管體制機制,制約了國企的發展。四是國企行政壟斷,影響了整個經濟的效率。因此,未來的改革路徑也將從這四方面不斷深化。

首先,國企治理結構和市場化不完善。在治理結構方面,股權結構不合理,一股獨大等問題還是比較明顯,這不利於形成規範的公司治理結構,董事會的作用難以真正發揮。同時,也正是由於股權結構的不平衡,國有企業的行政化色彩較重,政企不分的現象仍然存在。此外,國企還存在企業辦社會等一系列遺留問題,成為國企市場化改革的阻礙。

其次,國資佈局仍不盡合理,絕大部分處在傳統行業。當前國有經濟主要分佈在石油石化,電力,機械,冶金和市政公用工業等行業。據財政部資料,2014年,全國國有資產總量有1/3分佈在工業,其中又有超過1/4分佈在石油和石化工業,儘管和上世紀末的佈局有些變化,但國有經濟仍主要集中在產能過剩的傳統行業,,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領域分佈較少。煤炭,有色,鋼鐵,電力及建材等產能過剩行業都是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關鍵領域,國有資本相對集中,國企大多以獨資或絕對控股的形式存在。

再次,國資監管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改革完善。根據相關規定,國資監管部門既代表各級政府擔任國企主要出資人,同時也要對所控股的企業行使監督與管理的職責,這種雙重職責造成了國資監管部門既是裁判員也是運動員。國資監管部門作為出資人,代表國家行使股東權利,制定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一系列監管指標和規定。同時,國資監管部門又經常以檔形式對企業進行管理,這無疑造成了監管過多,導致體制僵化和企業活力不足。最後,行政壟斷嚴重削弱了經濟活力,阻礙民間投資。近年來,國家不斷推動壟斷領域改革,嘗試放開壟斷領域的某些環節讓民營資本進入提高資金效率,比如石油領域的油氣勘探,原油進口,成品油批發零售。鐵路領域的城際鐵路,市域鐵路。民航領域的通用機場,航空公司等。但在政策執行中,壟斷行業改革推進緩慢,效果不甚理想。行政壟斷同時也造成了民間投資無法進入,加劇了投資景氣逐步下降的局面。因此,只有加快壟斷行業的國企改革,破除行政壟斷,逐步放開競爭性業務,才能更好地激發民間投資的活力。

關注三大主線精選優質個股

根據前面的分析和總結,我們認為2017年國企改革重點應佈局三大主線:第一,電力,石油,天然氣,電信,民航,鐵路,軍工等行業的央企混改試點。第二,前期國企改革預期較高或政策密集,且國資質量高的北京,上海,廣東,山東,雲南等地的混改。第三,央企兼併重組,預期主要是在煤炭,鋼鐵,重型裝備,火電等行業進行。

主線之一:七大行業央企混改目前中國聯通,東方航空,,中國核建,中國船舶,哈電集團等六家央企參與了混改試點,同時,第二批混改試點單位也在緊鑼密鼓地篩選中,因此,今年混改試點值得重點關注。具體來看:在電力行業方面,主要關注增的混改。電改的主要思路就是要在完善政企分開,分開,主輔分開的基礎上,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原則,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有序向社會資本開放配售電業務,有序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畫,並建立相對獨立的電力交易機構。目前,發電端的市場化改革仍未形成,加之電力行業過剩風險加劇,引入民資進行混改的可能性不大。相反,在售電側引入民資混改,既有利於傳統發電企企業通過體制機制轉換佈局售電業務,提升在這一競爭性領域的經營實力,同時也有利於民資進入售電側這一目前利潤相對高的領域,並借助國有發企業的上中游資源提升實力。因此,預計售電側將會是未來電力行業混改的重要方面,建議關注已經參與售電業務的相關上市公司。

石油天然氣方面,關注上下游和三桶油旗下公司混改。儘管油氣改革方案仍未出臺,但從相關專家的觀點看,本來油氣改革總體預計將沿著放開兩頭,管住中間,實行全產業鏈的公平准入的路徑推進。其中上游油氣勘探權,採礦權和原油進口權,下游成品油銷售,貿易等均將向民資開放,而中游則運分離和協力廠商公平准入。因此,油氣行業的混改可能更多在上游勘探生產和下游銷售領域展開。同時,三大石油公司旗下的一些非管道資產也有可能引入民資進行混改。

鐵路方面,重點關注支線鐵路PPP和鐵總旗下資產上市。自2013年成立鐵路總公司,實現政企分開以來,我國鐵路體制改革總體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一方面,在巨額債務壓力下,僅靠鐵路總公司自身難以承擔現有鐵路投融資任務,深化鐵路投融資改革勢在必行。另一方面,通過盤活存量優質資產,通過市場化運營提升鐵總經營效率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在此背景下,在鐵路投融資過程中引入社會資本,通過混改提升存量資產經營效率,有望成為鐵路行業混改的重要方向。

民航方面,通航基礎設施PPP和貨運資產改革是方向。根據相關檔意見,未來民航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就是要以持續安全為前提,圍繞推動公共運輸航空與通用航空,完,和運行信,補齊空域資源,民航服務品質,適航審定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解決影響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從業務層面看,重點是要提升通用航空服務能力和促進航空物流產業發展。鑒於通用航空需要大量資金用於相關基礎設施建設,航空貨運轉型發展需要加快重組和完善體制機制,未來兩方面的混改均有較大的發展前景,建議關注相關上市公司。

電信方面,關注基礎電信運營商引入民資和鐵塔公司上市。結合十三五規劃綱要有關通信行業的表述,我們認為,新一輪電信改革或將更加著眼於自身體制機制的問題,+的背景下打破固有界限,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在此過程中,通過混改提升效率和加大與民資合作變得非常關鍵。建議關注兩條主線:一是基礎電信運營商引入民資。二是鐵塔公司的上市和混改。

軍工方面,民參軍,非核心軍工企業引入民資,科研院所改制均有望成為混改的重點。本輪軍工行業改革的核心是要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改革國防科研生產和武器裝備採購體制機制,引導優勢民營企業進入軍品科研生產和維修領域等。除部分本身就以軍品業務為核心目標的企業外,多數民營企業需要通過外延式並購和業務合作等方式參與軍工行業,這無疑將帶來諸多混改的可能性和機會。建議關注目前涉軍業務低或參軍意願強烈的相關民參軍公司。此外,非核心的軍工企業引入民資,軍工科研院所改制都有望成為軍工行業混改的重要方向。

主線之二:地方國企混改

我們認為,可重點關注前期國企改革預期較高或近期國企政策密集,且國資質量相對較高的北京,上海,廣東,山東,雲南等地的混改。具體如下:北京:在食品,農業,零售,旅遊,餐飲,醫藥等競爭領域擁有大量老字型大小和優質上市公司資源,混改有利於提升經營效率。前期北京市國資委副主任表示,2017年北京市屬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將繼續在競爭類一級國企中推行,重心會放在食品,農業,旅遊,新能源汽車等四大領域。

上海:建立了上海國盛,上海國際兩大國資運營平臺,諸多上海本地國企已經劃轉部分股權到兩大運營平臺。後續隨著國資運營平臺逐步發揮管理資本和促進國資流動功能,旗下上市公司國資流轉,混改和員工持股可期。廣東:建立了廣晟,廣業,廣弘三大資產經營公司。員工持股走在前列,後續進一步混改,員工持股可期。

山東:率先啟動國資劃轉社保試點。已經新建改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13家,數量居全國首位,後續對旗下上市公司的混改可期。雲南:白藥控股混改先行一步,後續混改值得期待。

主線之三:央企兼併重組

根據我們前面的分析,今年央企兼併重組預計主要是在煤炭,鋼鐵,重型裝備,火電等領域進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