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漂移/刷圈不亦樂乎 BMW M全系任我耍

對於一眾車迷來說, 寶馬或許已然與操控劃上了等號, 例如這一代的3系(F30), 推出了長軸距版也向舒適性做了不少妥協, 但它仍然被列為同級的操控的標杆。 而即便是現時基於UKL平臺打造的前驅寶馬, 也並沒有丟失該有的駕控表現。 那麼, 要想獲得更極致、純粹的駕駛體驗呢?寶馬M系列車型會是最優之選。

2017 BMW M駕控體驗日來到了廣州站, 本次提供的體驗車型, 豐富度讓我還未出發就已口水一地, 包括了M2、M3、M4及X5M、X6M, 另外現場還有一輛M6展車等待我的“進貢”。

△ 迷你賽道體驗M3/M4

體驗日當天, 駕駛環節分為四個部分, 本以為還要經過一段漫長的說明講解才會開始試駕, 意料之外的是剛到現場不久, 我便被安排進行迷你賽道計時賽項目的體驗。

在這個環節, 我能夠接觸到的車型有M3以及M4敞篷版。 場地賽的賽道長度十分有限, 不出現失誤的話, 半分鐘內跑一圈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由於直線不多, 所以我根本沒辦法去觸及到M3/M4動力的極限。

但也正因如此, 即便是在如此短小的賽道中, 在長度很有限的短直道內, M3/M4也能在很短時間內就完成出乎意料的加速, 基本上在我踩下加速踏板的那一刻, 車子就像已經憋了很久似的, 卯足了勁往外飛奔, 無論是動力的爆發還是7擋雙離合變速器的反應, 都是非常果斷且不假思索地執行駕駛者的指令。

在小型U型彎中, 我必須時刻留意著油門的掌控, 因為只要稍加有點不注意, 車尾便有向外滑動的跡象, 只能說BMW M系後驅轎跑的車尾實在是太不安分了,

然而這就是被車主和車迷們津津樂道的駕駛樂趣。

當熟悉這種特性之後, 反倒是能利用靈活積極的車尾的走位, 輔助我以更優美、流暢的車身姿態駛出彎道, 多試幾把, 我竟愛上了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攻彎套路, 當然了, 只有調校到位的大馬力後驅車才能如此輕鬆的完成這一系列動作,

M3、M4就是很好的例子。

△ M2告訴你什麼叫“小心地滑”

接下來是體驗甩尾和練習漂移的時間, 這個環節, 我需要忘掉那些日常老實規矩的駕駛方式, 只要方向盤在我手, 我的任務就是好好地過把癮, 駕駛這台M2盡情地甩一把。

M2是BMW M家族最新加入的成員,同時也是目前為止正統M車型中最入門、體型最小、售價也最低的一款。它4476mm的緊湊車身,輔以來自3.0T N55發動機的370Ps最大馬力和465N·m最大扭矩,相比起M3、M4兩位兄長,雖然動力參數、車型定位都要更低,但這絲毫不妨礙它成為目前M家族中最具性價比,也最能提供樂趣的一款車型。

駕駛M2緩緩駛入漂移區,方嚮往左打90°,然後猛地一腳地板油,還沒來得及考慮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車尾就已經迫不及待地在往外走,嘗試過一兩次後便會發現,其實M2並非叛逆或執拗,而是在挑逗你陪它一起撒歡。當車身橫擺起來後,反打方向,甚至不需要再持續補油,你已經成功地漂出了小半個圓。

練習漂移的話,M2既是你的良師,也是你的益友,指引你的同時,又能與你共進退,陪伴你一同成長。

△ 路試旗艦“巨獸”X5M/X6M

道路試駕,是我與“猛獸”交心的時間。我坐上了一台X6M的駕駛席,從車內看上去,它與普通的X6高配並沒有質的區別,無非是內飾件有許多出換上了貨真價實的碳纖維材質。然而我清楚知道,真正讓人敬畏的,是藏在引擎蓋下方那具S63系列的4.4T V8雙渦輪增壓發動機。

發動機的最大馬力達到了575Ps,最大扭矩更是高達750N·m,即便X6M車身的整備品質也已達到2360kg,但在這具發動機面前,誇張點說也僅僅是“輕如鴻毛”。

每次輕點加速踏板,就已經能感受到這頭猛獸的躁動,而當我釋放它750N·m全部的最大扭矩後,有那麼一瞬間我感覺時間是靜止的,這氣吞山河的澎湃動力,就好比三峽水,在開閘後一瞬便勢不可擋。

要Hold住這麼一大股蠻勁,X6M的變速器還是謹慎地選擇了8AT的規格,而且相比起M3、M4等轎跑車上的雙離合變速器,8AT能將升降擋做得更順滑、流暢,再配上前285/40 R20,後325/35 R20的輪胎,X6M真正詮釋了什麼叫又快又穩。以至於在駕駛過程中,我並沒有因為它體型的龐大而倍感壓力,反倒是覺得與駕駛普通的轎跑車區別不大。

△ 走出認知誤區 M3並非普通3系升級版

在試過了一系列M系產品後,在此也有必要跟各位說幾句,或許有不少人還認為,像M3、M4、X6M等M系列車型,無非就是普通3系、4系、X6的升級版,實際上這是一個很大的認知誤區。

以M3為例,事實上它是由BMW M品牌重新打造的一款車型,即便是長相有幾分相似,但它與普通3系有著80%以上的不同,可以說是完全獨立於3系之外的一款高性能跑車。

輕量化是我們現在能夠聽到各大車企都在宣傳的事情,寶馬也很樂忠於做此事,而M系列車型在輕量化上更是技高一籌。M3車型搭載的3.0T直列六缸的S55系列發動機,在更換為渦輪增壓後體積得以變得比以前的V8更小,加上鍛造的曲軸、連杆,加上鋁制的油底殼等,發動機輕量化比老款有了質的提升。

車身部分,M3車身也大量使用了鋁合金材質,車頂一整塊為碳纖維,還能選裝更輕散熱更高效的碳陶瓷刹車碟。另外,包括下擺臂、避震筒等部分,M3都用上了鋁合金,此外更是把賽車上才會出現的管型車架移植到了自身身上,從而具備了極高的操控性能。

45年來,BMW對於動感、時尚和駕駛樂趣的追求從未止步,而M恰恰代表著激情、創新、運動與極致駕駛體驗。在今年“BMW M駕控體驗日”系列活動中,BMW M用年輕人的方式與中國的M粉絲進行交流,讓更多的中國消費者在體驗極致駕馭的同時,深入瞭解M的傳奇文化和創新精神。

而在產品同質化競爭越發激烈的當下,如何講故事,打造差異化,獲得年輕消費者共鳴和品牌認同,這些都是關係到能否在新時代新常態下良好發展,目前來看,BMW M在這幾部分所獲得的成績,還是值得不少缺乏經驗和積累的品牌學習的。

駕駛這台M2盡情地甩一把。

M2是BMW M家族最新加入的成員,同時也是目前為止正統M車型中最入門、體型最小、售價也最低的一款。它4476mm的緊湊車身,輔以來自3.0T N55發動機的370Ps最大馬力和465N·m最大扭矩,相比起M3、M4兩位兄長,雖然動力參數、車型定位都要更低,但這絲毫不妨礙它成為目前M家族中最具性價比,也最能提供樂趣的一款車型。

駕駛M2緩緩駛入漂移區,方嚮往左打90°,然後猛地一腳地板油,還沒來得及考慮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車尾就已經迫不及待地在往外走,嘗試過一兩次後便會發現,其實M2並非叛逆或執拗,而是在挑逗你陪它一起撒歡。當車身橫擺起來後,反打方向,甚至不需要再持續補油,你已經成功地漂出了小半個圓。

練習漂移的話,M2既是你的良師,也是你的益友,指引你的同時,又能與你共進退,陪伴你一同成長。

△ 路試旗艦“巨獸”X5M/X6M

道路試駕,是我與“猛獸”交心的時間。我坐上了一台X6M的駕駛席,從車內看上去,它與普通的X6高配並沒有質的區別,無非是內飾件有許多出換上了貨真價實的碳纖維材質。然而我清楚知道,真正讓人敬畏的,是藏在引擎蓋下方那具S63系列的4.4T V8雙渦輪增壓發動機。

發動機的最大馬力達到了575Ps,最大扭矩更是高達750N·m,即便X6M車身的整備品質也已達到2360kg,但在這具發動機面前,誇張點說也僅僅是“輕如鴻毛”。

每次輕點加速踏板,就已經能感受到這頭猛獸的躁動,而當我釋放它750N·m全部的最大扭矩後,有那麼一瞬間我感覺時間是靜止的,這氣吞山河的澎湃動力,就好比三峽水,在開閘後一瞬便勢不可擋。

要Hold住這麼一大股蠻勁,X6M的變速器還是謹慎地選擇了8AT的規格,而且相比起M3、M4等轎跑車上的雙離合變速器,8AT能將升降擋做得更順滑、流暢,再配上前285/40 R20,後325/35 R20的輪胎,X6M真正詮釋了什麼叫又快又穩。以至於在駕駛過程中,我並沒有因為它體型的龐大而倍感壓力,反倒是覺得與駕駛普通的轎跑車區別不大。

△ 走出認知誤區 M3並非普通3系升級版

在試過了一系列M系產品後,在此也有必要跟各位說幾句,或許有不少人還認為,像M3、M4、X6M等M系列車型,無非就是普通3系、4系、X6的升級版,實際上這是一個很大的認知誤區。

以M3為例,事實上它是由BMW M品牌重新打造的一款車型,即便是長相有幾分相似,但它與普通3系有著80%以上的不同,可以說是完全獨立於3系之外的一款高性能跑車。

輕量化是我們現在能夠聽到各大車企都在宣傳的事情,寶馬也很樂忠於做此事,而M系列車型在輕量化上更是技高一籌。M3車型搭載的3.0T直列六缸的S55系列發動機,在更換為渦輪增壓後體積得以變得比以前的V8更小,加上鍛造的曲軸、連杆,加上鋁制的油底殼等,發動機輕量化比老款有了質的提升。

車身部分,M3車身也大量使用了鋁合金材質,車頂一整塊為碳纖維,還能選裝更輕散熱更高效的碳陶瓷刹車碟。另外,包括下擺臂、避震筒等部分,M3都用上了鋁合金,此外更是把賽車上才會出現的管型車架移植到了自身身上,從而具備了極高的操控性能。

45年來,BMW對於動感、時尚和駕駛樂趣的追求從未止步,而M恰恰代表著激情、創新、運動與極致駕駛體驗。在今年“BMW M駕控體驗日”系列活動中,BMW M用年輕人的方式與中國的M粉絲進行交流,讓更多的中國消費者在體驗極致駕馭的同時,深入瞭解M的傳奇文化和創新精神。

而在產品同質化競爭越發激烈的當下,如何講故事,打造差異化,獲得年輕消費者共鳴和品牌認同,這些都是關係到能否在新時代新常態下良好發展,目前來看,BMW M在這幾部分所獲得的成績,還是值得不少缺乏經驗和積累的品牌學習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