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衛視劇場有望回歸“一劇四星”時代 新政實行兩年為何“轉彎”?

昨天, 2017北京春季電視節目交易會(以下簡稱“春推會”)在北京會議中心開幕。 春推會上, 國內第一個影視著作權專家鑒定委員會正式成立, 著名編劇劉和平在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換屆大會上透露, 他從中宣部和總局得到“絕對確定的消息”, “以後對於原創的精品, 要一劇四星”。 所謂“一劇四星”, 即一部電視劇可以同時在4家衛視播出。 這一政策一旦出臺, 將極大扭轉和鼓舞原創劇的創作, 對整個行業上下游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鑒定委員會成立抄襲終於有人管了!

近年來, 影視圈出現不少“抄襲事件”,

例如, 從2014年瓊瑤告于正《宮鎖連城》抄襲其作品《梅花烙》、並最終勝訴且獲賠500萬;到2016年於正再被訴《邪惡催眠師》抄襲;2016年底, 《錦繡未央》大熱後被曝出原著抄襲200多本小說, 2017開年爆款《三生三十裡桃花》也陷入抄襲風波, 原作者唐七和大風的陳年往事再被提及……由於影視版權的界定和歸屬一直以來都是一項極其繁瑣的工作, 打起官司來耗時耗力耗財, 因此很多侵權行為都不了了之。

昨天的“春推會”上, 一大成果就是國內第一個影視著作權專家鑒定委員會宣佈成立。 “北京影視著作權專家鑒定委員會”的成立, 填補了影視著作權司法鑒定的一項空白。

最新成立的“北京影視著作權專家鑒定委員會”首批專家由26名專家組成, 其中法學專家14位、文學藝術界專家12位。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行為法學會副會長、中國行為法學會司法行為研究會會長蘇澤林介紹, 縱觀近年各地法院審理的著作權案件, 影視類著作權案件常年位居首位。 這類案件不僅數量大, 占比高,

而且其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 特別是有關劇本抄襲, 劇與劇之間抄襲的認定, 以及獨創性、唯一性、表達等問題的認定, 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案件的審理難度, 更給法官增添了巨大的工作量, 耗費了法官大量的工作時間。 此外, 影視類著作權案件中, 侵權賠償數量的確定, 也是法院審理過程當中一個難題。

針對這一現象, 蘇澤林指出, “雖然我國已經成立了多家智慧財產權專業鑒定機構, 其中也包括著作權專業鑒定機構, 但是截至目前, 專門針對影視作品的鑒定機構仍然是個空白。 影視作品的內容量體量很大, 一部電視劇往往達數十集, 一本影視劇本字數達10萬字以上, 涉及的表達形式複雜, 涉及文字、作品劇本,

又涉及影視劇本本身, 還會涉及影視劇中使用的音樂、美術等各類作品形式, 因此影視著作權鑒定的專業性強, 成立專業的鑒定機構勢在必行。 影視著作權案件中的鑒定是認定侵權的基礎, 只有準確認定事實基礎才能促使案件得以順利解決, 因此以購買服務的方式, 將影視著作權案件中的鑒定問題, 委託給專業鑒定機構, 也是深化智慧財產權領域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 ”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毛羽在發言中說, “影視作品著作權遭到侵害的事情時有發生, 這些現象給創作者確實帶來了極大的傷害。 借這個機會, 我希望我們新成立的鑒定委員會, 能夠為我們影視產業的發展依法維權提供法律方面的支援, 為我們影視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空間和氛圍。 ”

16年單劇收視率提高二、三線衛視競爭力明顯下降

開幕式上, 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副總經理鄭維東用資料說話“競爭中重構的電視劇市場”, 兩極分化成為關鍵字。 他說, 2016年省級衛視兩極分化逐步彰顯, 頭部衛視收視份額上升,二線、三線衛視電視劇方面競爭力有下降趨勢。同時地面頻道對電視劇市場把控能力也在變弱。“總體來講份額是穩定的,但是電視劇採購和播出方面競爭力在下降。”

受總局政策調控,整體的電視劇製作量,特別是新劇產量壓縮,央視和省級衛視2016年拿到40%的新劇首播。這個過程當中,各個電視劇製作機構紛紛調整自己的產量,“90%的電視劇製作公司一年只有一部劇的產量”,風險越來越大。”

在題材方面,也是相對兩極分化。軍事鬥爭題材,無論2015年還是2016年,在製作和播出的體量上都處於第一題材劇的地位。第二位是反特諜戰,第三位是近代傳奇,第四位是生活都市類,第五位是社會倫理,第六是言情。“無論製作還是播出,電視劇越來越進入充分競爭的市場,呈現出來兩極分化的態勢。強勢一極逐步壟斷市場,壟斷過程當中使得電視劇資源效益得到進一步釋放。電視劇市場這幾年的趨勢,從製作、播出、收視之間對比關係來看,趨向於更加穩定攤薄的市場格局。”

以上是2016年行業做的事情,成績呢?從索福瑞提供的收視資料看, 2016年全年76%的劇收視率小於0.5%,0.5%到1%之間的收視率水準的劇17%,超過1總共有7%左右,1-2有6%,收視率大於2,2016年比2015年還少,只有0.4%。結論是“看到收視率熱度提升,明星價格提升,看到了大劇的單價提升,卻沒有看到大劇的誕生。”

鄭維東還著重分析了北京地區的市場情況。其中,北京衛視嘗試播出品質古裝IP劇,《羋月傳》和《錦繡未央》都成功了,除此之外,事實證明偏北方的現實題材,偏現代都市社會的現代題材也是適合北京衛視的。《小別離》、《中國式關係》、《我的岳父會武術》可圈可點。而影視頻道是非常穩定的播出平臺,平均收視率在2以上,每部劇比較穩定,播出體量大,是北京地區主要劇的展播平臺。另外,新開發的周播劇喜憂參半,但是起到了有效調整觀眾結構,將偏老年化的主體主動年輕化的效果。

政策轉型“一劇四星”鼓勵原創優質劇本

又一項行業利好消息,昨天下午進行的“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聯合會電視劇編劇委員會換屆大會“傳來的最新消息,著名編劇劉和平透露,他從中宣部和總局得到“絕對確定的消息”,“以後對於原創的精品,要一劇四星”。所謂“一劇四星”,即一部電視劇可以同時在4家衛視播出。

對此影視觀察家記者電話採訪採訪派樂影視傳媒、電視劇《孤芳不自賞》總製片人趙建瓴,她直言:“確實有相關領導提及過此事,對於該政策的真實性還需要等待進一步總局通知。”該政策鼓勵原創劇本及具有主流價值觀題材電視劇“一劇四星”,對該政策的優勢,趙建瓴坦言:“讓更多優質原創國產電視劇通過更多平臺播放是件好事,從成立之初就立志于打造原創好劇本的派樂影視正在進行九部原創電視劇本的創作工作,讓國人看到更多的優質國產電視劇是我們一線工作者的己任。”

同時小編採訪多位行業內部人士,他們直言回歸“一劇四星”時代,會讓創作者更有激情,其中青年編劇二姑娘表示:“‘一劇兩星’的電視劇劇本創作模式是衛視播出平臺主導,影視公司、編劇、導演按買房進行創作,‘一劇四星’有望讓電視劇回歸賣方市場,影視公司有更多話語權在創作層面。”與此同時,“一劇四星”政策有望拉動二、三線衛視反復播出二輪劇的現象,資深影視宣傳張雅表示:“從2015年1月推出‘一劇兩星’政策以來不少二、三線衛視苦於沒有錢購買優質大劇,一直在重播二輪劇,短期看這種方式是在節約成本,但從長遠角度來講等於是浪費衛視資源。如果回歸‘一劇四星’時代,二、三線衛視也可以與一線平臺分一杯羹,不用指著二輪劇過日子。”雖然“一劇四星”還在政策制定階段,但該政策不會影響超一線衛視的獨播劇場,電視劇製作人胡洋坦言:“例如央視等成熟的‘一劇一星’的播出平臺來說,這類政策並不會影響到他們,由於常年積累下來的廣告商和觀眾群,獨播劇才是收視率的最好保障。”

頭部衛視收視份額上升,二線、三線衛視電視劇方面競爭力有下降趨勢。同時地面頻道對電視劇市場把控能力也在變弱。“總體來講份額是穩定的,但是電視劇採購和播出方面競爭力在下降。”

受總局政策調控,整體的電視劇製作量,特別是新劇產量壓縮,央視和省級衛視2016年拿到40%的新劇首播。這個過程當中,各個電視劇製作機構紛紛調整自己的產量,“90%的電視劇製作公司一年只有一部劇的產量”,風險越來越大。”

在題材方面,也是相對兩極分化。軍事鬥爭題材,無論2015年還是2016年,在製作和播出的體量上都處於第一題材劇的地位。第二位是反特諜戰,第三位是近代傳奇,第四位是生活都市類,第五位是社會倫理,第六是言情。“無論製作還是播出,電視劇越來越進入充分競爭的市場,呈現出來兩極分化的態勢。強勢一極逐步壟斷市場,壟斷過程當中使得電視劇資源效益得到進一步釋放。電視劇市場這幾年的趨勢,從製作、播出、收視之間對比關係來看,趨向於更加穩定攤薄的市場格局。”

以上是2016年行業做的事情,成績呢?從索福瑞提供的收視資料看, 2016年全年76%的劇收視率小於0.5%,0.5%到1%之間的收視率水準的劇17%,超過1總共有7%左右,1-2有6%,收視率大於2,2016年比2015年還少,只有0.4%。結論是“看到收視率熱度提升,明星價格提升,看到了大劇的單價提升,卻沒有看到大劇的誕生。”

鄭維東還著重分析了北京地區的市場情況。其中,北京衛視嘗試播出品質古裝IP劇,《羋月傳》和《錦繡未央》都成功了,除此之外,事實證明偏北方的現實題材,偏現代都市社會的現代題材也是適合北京衛視的。《小別離》、《中國式關係》、《我的岳父會武術》可圈可點。而影視頻道是非常穩定的播出平臺,平均收視率在2以上,每部劇比較穩定,播出體量大,是北京地區主要劇的展播平臺。另外,新開發的周播劇喜憂參半,但是起到了有效調整觀眾結構,將偏老年化的主體主動年輕化的效果。

政策轉型“一劇四星”鼓勵原創優質劇本

又一項行業利好消息,昨天下午進行的“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聯合會電視劇編劇委員會換屆大會“傳來的最新消息,著名編劇劉和平透露,他從中宣部和總局得到“絕對確定的消息”,“以後對於原創的精品,要一劇四星”。所謂“一劇四星”,即一部電視劇可以同時在4家衛視播出。

對此影視觀察家記者電話採訪採訪派樂影視傳媒、電視劇《孤芳不自賞》總製片人趙建瓴,她直言:“確實有相關領導提及過此事,對於該政策的真實性還需要等待進一步總局通知。”該政策鼓勵原創劇本及具有主流價值觀題材電視劇“一劇四星”,對該政策的優勢,趙建瓴坦言:“讓更多優質原創國產電視劇通過更多平臺播放是件好事,從成立之初就立志于打造原創好劇本的派樂影視正在進行九部原創電視劇本的創作工作,讓國人看到更多的優質國產電視劇是我們一線工作者的己任。”

同時小編採訪多位行業內部人士,他們直言回歸“一劇四星”時代,會讓創作者更有激情,其中青年編劇二姑娘表示:“‘一劇兩星’的電視劇劇本創作模式是衛視播出平臺主導,影視公司、編劇、導演按買房進行創作,‘一劇四星’有望讓電視劇回歸賣方市場,影視公司有更多話語權在創作層面。”與此同時,“一劇四星”政策有望拉動二、三線衛視反復播出二輪劇的現象,資深影視宣傳張雅表示:“從2015年1月推出‘一劇兩星’政策以來不少二、三線衛視苦於沒有錢購買優質大劇,一直在重播二輪劇,短期看這種方式是在節約成本,但從長遠角度來講等於是浪費衛視資源。如果回歸‘一劇四星’時代,二、三線衛視也可以與一線平臺分一杯羹,不用指著二輪劇過日子。”雖然“一劇四星”還在政策制定階段,但該政策不會影響超一線衛視的獨播劇場,電視劇製作人胡洋坦言:“例如央視等成熟的‘一劇一星’的播出平臺來說,這類政策並不會影響到他們,由於常年積累下來的廣告商和觀眾群,獨播劇才是收視率的最好保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