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需“闖關”智慧財產權

中新社長沙7月5日電 (劉曼 周闖)“經濟新常態下, 創新成為第一生產力, 產業發展與智慧財產權的關係日益密切。 ”中國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副局長賀化5日在長沙表示, 中國產業或企業若想在國際市場佔據有利地位, 必須重視智慧財產權。

當前, 智慧財產權成為各國鞏固競爭優勢、遏制競爭對手的重要武器。 中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具創新活力和市場競爭優勢, 但由於在國際化發展過程中存在智慧財產權籌碼不夠、智慧財產權經驗不足等問題, 導致在“走出去”過程中屢遭智慧財產權障礙。

如何破解“困局”?在當天舉行的2017年“智慧財產權走基層服務經濟萬里行”湖南站活動現場,

多位專家為企業出謀劃策。

中國工程機械領域龍頭企業之一的三一重工從2007年進入美國市場至今, 經歷了從海外商標註冊受阻到遭遇美國“337調查”, 再到與美國企業對簿公堂。 每一次海外糾紛中, 幾乎都涉及智慧財產權問題。

“提高專利品質、優化專利佈局, 或是構建精細化管理專利群等, 都是反擊惡性訴訟的有力武器。 ”三一重工智慧財產權部部長陳路長介紹, 惟有迅速組建強大應訴團隊, 迎難而上。 勝訴後, 三一重工對智慧財產權佈局和保護更加重視, 智慧財產權部也從最開始的三個人充實到幾十人。

最新官方資料顯示, 2016年, 中國共遭遇來自27個國家(地區)發起的119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

案件數量同比上升36.8%, 達到歷史高點。 在美國發起的“337”調查中, 針對中國的調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2015年為29.4%, 2016年達到40.6%, 今年上半年已經攀升至48.1%。

“這也間接說明中國企業快速發展的勢頭, 給海外的同類企業造成巨大的衝擊。 ”國家智慧財產權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中心研究二處處長孫全亮說, 近年來, 中國在通信、高鐵等領域快速崛起, 給海外同類企業造成壓力, 惡性競爭在所難免。

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北京中心高級審查員丁海濤認為, 面對“前有狼後有虎”的情形, 中國企業惟有舞好智慧財產權這把“利器”, 圍繞國際標準和核心技術進行專利佈局, 加強專利風險分析和專利部署,

才有望掌握發展主動權。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