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黃岡博物館蟠螭紋銅敦圖片曝光 春秋戰國時期楚人很羅曼蒂克

五千年前, 我們的祖先還在用石器經營著原始農業之時, 在世界的另一端, 希臘和埃及, 一種新的使用金屬工具的文明已悄然興起,

這就是。 青銅文明, 又稱青銅器時代或青銅時代, 在考古學上是以使用的青銅器為標誌的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個階段。 一般而言, 通常所說的中國青銅器時代, 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 延續時間約1600餘年。 這一時期, “國之大事, 在祀與戎”, 祭祀和戰爭, 是關係到家族興衰、種族延續的大事。 作為代表當時最先進的金屬冶煉鑄造藝術的青銅, 也主要用在祭祀禮儀和戰爭上。 夏商周三代所發現的青銅器, 其功用均為禮儀用具和武器, 以及圍繞二者的附屬工具, 這一點與世界各國青銅器有所區別, 形成了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青銅器文化體系。

蟠螭紋銅敦, 是收藏于黃岡博物館的國家三級文物, 出土于黃州邾城。

敦,

是專門盛黍、稷、稻、粱等糧食作物成品的盛食具。 《爾雅釋丘》疏引《孝經》說“敦與簠, 簋容受雖同, 上下內外皆圓為異”。 可見敦的形狀是蓋與器相合成球體, 俗稱“西瓜敦”。 敦為春秋中期新出現的器形, 覆缽形蓋, 上置三個環形鈕, 唇短外卷, 鼓腹扁圓, 底蓋覆, 扣合呈圓球狀, 肩腹部裝飾有環耳, 下接三小蹄足。 戰國早期又出現了雙合式敦, 器、蓋均做成直口, 束頸、鼓腹、底、雙環形耳, 三蹄形足。 蓋器扣合, 腹壁置對稱的素環, 各有三足, 蓋鈕作獸形環。

這件蟠螭紋銅敦, 通高29.09釐米, 通高23.1釐米, 重2.737千克, 蓋、腹部飾蟠螭紋。 傳說中, 龍生九子之一, 那是一種沒有角的龍, 紋飾精美、神韻生動, 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典型器, 蟠繞龍紋裡龍身相互纏繞, 形成的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的圖案,

正象徵著主人對身體的幻想以及對神聖的崇拜。 楚人想通過龍升天, 成仙的願望, 裡面同樣蘊含著主人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和憧憬, 體現著主人的浪漫主義情懷。 楚銅器紋飾上對龍紋的崇尚, 也透露著當時統治階級的權力追求和思想意識, 表現了一種新的文化現象正在興起。

黃岡博物館 陳柯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