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因需而生,電動車先行者Tama

說到日產電動車, 許多人首先聯想到的想必是在全球市場擁有亮眼表現的Leaf。 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王牌, 日產Leaf繼2010年問世後已走過了7個年頭, 全新一代Leaf也將於今年9月6日正式跟世人見面。

日前, 日產通過官方Twitter公開了全新一代Leaf首張廠照, 為Leaf改朝換代拉開了序幕;在隨後的宣傳中, 等來的並不是眾人期待的新車照片, 而是Leaf的老前輩:Tama電動車。

但對於資深日產車迷而言, Tama並不陌生, 它是日產首款純電動汽車, 既向世人展現出日產進軍新能源市場的決心, 也彰顯其在新能源技術上累積數十年的領先優勢。

需求是發明之母, Tama應運而生

Tama誕生於1947年, 正值二戰結束, 日本經濟物質相當短缺, 物價高漲。 全球鬧起的石油荒使得人們不得不考慮開發一種不需要石油驅動的新的交通工具。 雖然過去電動汽車曾紅極一時, 但受制於當時技術的發展和成本問題,

市面上幾乎找不到電動車的身影。 此時, 看到山區水力發電站產生的源源不斷的電力, 人們再次將目光投向電動汽車。 因此, Tama可以說是戰後物質匱乏下的日本社會的產物。

其實說Tama是日產第一款電動車, 這說法並不準確。 因為當時Tama是由立川飛機公司開發,

由東京電動汽車公司製造出來。 1945年在日本石油匱乏的打擊下, 立川飛機公司誓言要造出世界一流的電動汽車, 於是從關聯企業、小型車製造商“高速機關工業”公司取得汽車底盤技術後, 正式開啟了Tama電動車的研發和生產。

然而事情的發展並不順利。 1945年日本投降後, 立川飛機公司在美國駐日盟軍總部的命令下解散。 憑藉日本人特有的挑戰精神, 出身於立川飛機公司的外山保、田中次郎等技術人員不甘於半途而廢, 於是成立了東京電動汽車公司, 繼續研發Tama電動車, 並在1947年4月, 推出第一款小型電動皮卡車“Tama EOT4S-47”, 車長3040mm, 中500千克。

為了增加日產實用性, 東京電動汽車公司基於同一底盤打造出一款小型乘用車“TamaE4S-47”, 車身尺寸為3035×1230×1630mm, 軸距為2000mm, 車重為1050千克。 雖然一樣為雙門設計, 但座位數變成四個, 同時搭載鉛酸電池, 最大行駛距離可達到65公里, 最高時速35公里。 並在當時提出電池更換的做法, 不被過長的充電時間所困。 值得一提的是, 這款車當時主要作為日本計程車使用, 算是奠定了日後電動車發展的基礎。

短暫的輝煌

在前兩款小型電動車的基礎上, 1948年公司研發出外形更大、性能更高的Tama Junior和Tama Senior車型。 其中, Tama Senior軸距為2400mm, 車重1.9頓, 成為一款中型轎車, 最高時速提升至65公里, 續航里程達200公里, 其性能達到當時日本國內電動汽車的最高水準。

Tama Senior上市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年產量達到400輛,成為當時日本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導者,並與1949年11月正式更名為Tama電動汽車公司。

可惜好景不長,戰後的日本逐漸恢復元氣,石油等能源的供應開始恢復到戰前水準,不少公司陸續推出新的燃油汽車;其次,當時電池和充電技術沒有長足的進步,跟不上市場需求;最後,朝鮮戰爭的爆發給日本帶來了大量的軍事“特需訂貨”,鉛就是其中一項,從而到時電池原材料鉛的成本急劇攀升,這些都導致了電動汽車失去了競爭力。

無奈之下,Tama電動汽車公司以Tama為基礎推出汽油版車型,並改名為Tama汽車公司。根據當時的《汽車迷》記載,Tama電動汽車累計銷量共計1126輛。隨後,在幾度更名和合併後,1966年Tama汽車公司正式與日產汽車公司合併,納入了日產汽車公司的範疇。

由此看來,Tama電動車嚴格意義上並不能算是日產的第一款電動車,但卻深遠地影響著日產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並為後續日產開發Leaf電動車打下良好基礎。

新時代的繼承者

近日,日產為Tama舉辦70周年慶生會,並將Tama與Leaf相關聯,借此強調Leaf在全球新能源市場所擁有的重要地位。由此看來,日產對Leaf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延續Tama在歷史上的重要里程。

如今,Leaf坐上了世界最暢銷電動汽車的寶座。今年一季度,將要退休的現款Leaf擊敗“網紅”Model S,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Leaf是電動車領域的早期車型,價格比較親民。但在面臨一些後起之秀的威脅,例如雪弗蘭BoltEV、現代Ioniq、新一代大眾E-Golf等新生競爭對手,無論在續航里程還是電子系統上都超越了曾經是先鋒的日產Leaf,更不用說即將上市的極具市場衝擊力的Model 3。

其次,現在自動駕駛的風潮勢不可擋,雪弗蘭Bolt EV和特斯拉Model 3都將配備自動駕駛系統。除了電動汽車,還有更多的車型將搭載自動駕駛。譬如新款凱迪拉克CT6將裝備超級巡航系統,該系統包含部分自動駕駛協助工具,賓士下一代DrivePilot系統預計也將出現在不久的豪華S級轎車上。

這些都意味著日產必須對Leaf進行一次革新,否則它很快將在這場激烈的廝殺中擺陣下來。不過日產也已經做好了反擊的準備。據瞭解,新一代Leaf將從日產廣受好評的IDS概念車吸取設計靈感,同時續航里程將獲得大幅提升,預計將由現在的170公里提升至320公里。

此外,新車還將配備ProPilot駕駛者輔助技術,它將在單車道的公路上體駕駛車管理汽車的行駛速度、刹車以及轉向,來達到更高安全性和降低駕駛者駕駛壓力。

面對競爭對手們來勢洶洶的攻勢,Leaf能否如期所願,延續老前輩Tama的輝煌歷程,在新能源市場保持長久的領先優勢?答案很快就會揭曉。

Tama Senior上市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年產量達到400輛,成為當時日本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導者,並與1949年11月正式更名為Tama電動汽車公司。

可惜好景不長,戰後的日本逐漸恢復元氣,石油等能源的供應開始恢復到戰前水準,不少公司陸續推出新的燃油汽車;其次,當時電池和充電技術沒有長足的進步,跟不上市場需求;最後,朝鮮戰爭的爆發給日本帶來了大量的軍事“特需訂貨”,鉛就是其中一項,從而到時電池原材料鉛的成本急劇攀升,這些都導致了電動汽車失去了競爭力。

無奈之下,Tama電動汽車公司以Tama為基礎推出汽油版車型,並改名為Tama汽車公司。根據當時的《汽車迷》記載,Tama電動汽車累計銷量共計1126輛。隨後,在幾度更名和合併後,1966年Tama汽車公司正式與日產汽車公司合併,納入了日產汽車公司的範疇。

由此看來,Tama電動車嚴格意義上並不能算是日產的第一款電動車,但卻深遠地影響著日產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並為後續日產開發Leaf電動車打下良好基礎。

新時代的繼承者

近日,日產為Tama舉辦70周年慶生會,並將Tama與Leaf相關聯,借此強調Leaf在全球新能源市場所擁有的重要地位。由此看來,日產對Leaf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延續Tama在歷史上的重要里程。

如今,Leaf坐上了世界最暢銷電動汽車的寶座。今年一季度,將要退休的現款Leaf擊敗“網紅”Model S,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Leaf是電動車領域的早期車型,價格比較親民。但在面臨一些後起之秀的威脅,例如雪弗蘭BoltEV、現代Ioniq、新一代大眾E-Golf等新生競爭對手,無論在續航里程還是電子系統上都超越了曾經是先鋒的日產Leaf,更不用說即將上市的極具市場衝擊力的Model 3。

其次,現在自動駕駛的風潮勢不可擋,雪弗蘭Bolt EV和特斯拉Model 3都將配備自動駕駛系統。除了電動汽車,還有更多的車型將搭載自動駕駛。譬如新款凱迪拉克CT6將裝備超級巡航系統,該系統包含部分自動駕駛協助工具,賓士下一代DrivePilot系統預計也將出現在不久的豪華S級轎車上。

這些都意味著日產必須對Leaf進行一次革新,否則它很快將在這場激烈的廝殺中擺陣下來。不過日產也已經做好了反擊的準備。據瞭解,新一代Leaf將從日產廣受好評的IDS概念車吸取設計靈感,同時續航里程將獲得大幅提升,預計將由現在的170公里提升至320公里。

此外,新車還將配備ProPilot駕駛者輔助技術,它將在單車道的公路上體駕駛車管理汽車的行駛速度、刹車以及轉向,來達到更高安全性和降低駕駛者駕駛壓力。

面對競爭對手們來勢洶洶的攻勢,Leaf能否如期所願,延續老前輩Tama的輝煌歷程,在新能源市場保持長久的領先優勢?答案很快就會揭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