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小暑來啦!你可別熱著!

(圖片來自網路)

明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小暑, 同時也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 從這一天起便意味著季夏(夏季的最後一個月)的到來,

地表積溫逐漸上升, 天氣逐漸炎熱, 桑拿天成為日常, 因此民間有“小暑大暑, 上蒸下煮”的說法。

桑拿天來啦!

(圖片來自網路)

小暑開始, 全國各地的氣候雖然炎熱, 但卻對農業生產有很大幫助。 正所謂“小暑熱, 果定結;小暑不熱, 五穀不結”,

棉花在炎熱的環境下開始結鈴, 而早稻也處於灌漿後期, 對高溫環境都有需求。

(圖片來自網路)

同時, 小暑前後江淮流域的梅雨時節先後結束, 北方大部分地區開始集中性降雨;南方大部分地區進入雷暴高發期, 華南地區則受到副熱帶高壓控制, 開始連續晴朗高溫。

天賜節——一個與小暑有關的節日

(電視劇《西遊記》片段, 師徒正在曬乾經卷, 圖片來自網路)

據史料記載從北宋哲宗皇帝起, 民間便將小暑前後的六月初六定為“天貺(kuàng)節”。 “貺”即“賜”, 即天賜之節, 因宋代皇帝會在當天向臣屬賜“冰緲”和“炒麵”, 故稱天賜節。

當然, 天賜節的來源還有另外一種說法:相傳當年唐僧師徒歷經千難萬險從西天取回的佛經, 在回國的途中不幸墮入大海, 經卷全部被海水浸濕。

恰好當日天晴日朗, 陽光明媚, 於是他們便把經卷平鋪後曬乾。 這一天正是六月初六, 因這好天氣來得十分及時, 如同天賜一般, 故而得名。

小暑民間習俗:“曬伏”

(圖片來自網路)

民間則留有“六月六, 曬紅綠”的習俗。 六月初六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 為一年中氣溫最高、日照時間最長、陽光輻射最強的日子, 所以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地選擇這一天“曬伏”:把存放在箱櫃裡的衣服、書畫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 以去潮, 去濕, 防黴防蛀。

小暑怎麼調理身體?

(圖片來自網路)

傳統醫學認為“春夏養陽”,小暑時節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炎熱的氣候,由於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勞累,人們更不能忽略對身體的養護。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

除此之外,民間還講求食補,通過進食不同的食物來度過這段時期,北方地區有句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種吃法便是為了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

(圖片來自網路)

南方地區在小暑時節則會食用黃鱔、藕粉等食材,一方面這些食材屬於時新;另一方面夏季還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根據冬病夏補的說法,小暑時節最宜吃黃鱔進補。

而蓮藕則具有清涼解暑助消食的功效,藕粉在清咸豐年間更是被欽定為禦膳貢品,是消夏的上品食材。

編輯:胡小雨

(圖片來自網路)

傳統醫學認為“春夏養陽”,小暑時節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炎熱的氣候,由於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勞累,人們更不能忽略對身體的養護。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

除此之外,民間還講求食補,通過進食不同的食物來度過這段時期,北方地區有句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種吃法便是為了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

(圖片來自網路)

南方地區在小暑時節則會食用黃鱔、藕粉等食材,一方面這些食材屬於時新;另一方面夏季還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根據冬病夏補的說法,小暑時節最宜吃黃鱔進補。

而蓮藕則具有清涼解暑助消食的功效,藕粉在清咸豐年間更是被欽定為禦膳貢品,是消夏的上品食材。

編輯:胡小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