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畫鞋子有意思嗎?梵古說:泥濘的鞋可以和玫瑰有同樣的美

家裡藏有好幾本

不同國家出版的梵古畫集

每本都有梵古畫靴子的畫

有的書裡還有好幾幅

我不由得想, 為什麼......

那麼多好看的東西梵古不去畫

偏偏畫這些汙糟糟的

臭鞋子有什麼意思?

覺得梵古一定有自己的想法

據資料顯示, 梵古一生畫了

8幅靴子題材的油畫

編者注:別問我為啥只有6張?因為還有2張找不到了......就湊合一下唄!

平心而論, 我們如果從專業的眼光欣賞這些畫面,

就畫論畫, 還是覺得很有趣味的。

曾經看到一篇報導說, 梵古特地在跳蚤市場買來一雙靴子, 不斷寫生。 為了能達到他腦子裡所需要的效果, 他在大雨天穿著這雙靴子進行了長時間的行走, 走的皺巴巴、濕漉漉的, 然後放在地上對著畫。

對於梵古的這個舉動, 有人解釋說是畫家對勞動者的致敬,提高梵古的精神境界。而梵古美術館則推測,這是梵古所經歷的生活艱辛的象徵。

反正我是弄不清楚,只是在一個資料裡看到,梵古說過:

“我認為,泥濘的鞋可以和玫瑰有同樣的美。”

哦!原來畫家畫陳舊的鞋,是在尋找和表現別人忽略的美。

梵古畫的鞋,有皮鞋、皮靴、套鞋。有變了形的、磨破底的、斷了鞋帶的、皺皺巴巴的。他把它們翻來覆去地畫正面、畫側面,有時平視,有時俯視。

高更見他老畫鞋,甚感好奇,就問梵古為什麼這樣。梵古答道:

“那鞋是我當年在煤礦工人中傳教時就穿著的,一直跟我到現在。”

原來就這麼簡單,畫家在練筆之外還略帶些戀舊的情懷,這是對梵古畫舊鞋子的又一種解釋。

可是,一些哲學家、藝術史家們把這幾雙鞋的地位抬高了,抬高到了哲學的、美學的、心理學的、藝術方法論的高度,而且說得頭頭是道。

冷靜想想,這樣有意思嗎?

其實,畫壇喜歡畫鞋的畫家不少,英國畫家鮑爾·賴特(Paul Wright,1947年生)也愛畫鞋,他畫的鞋火辣刺激,充滿現代氣息,畫的也是舊鞋,可是畫得好帥。

鮑爾·賴特的作品

亨克·埃爾曼特爾(Henk Helmantel,1945年生)是一位荷蘭畫家。他被認為是位現實主義者。所以,他畫的鞋中規中矩,耐看耐穿。

亨克·埃爾曼特爾的作品

義大利女畫家丹妮拉 愛思彤(Daniela Astone)畫的鞋,筆趣優雅溫潤,厚重古典。

丹妮拉·愛思彤的作品

美國女畫家切爾西·本特裡·詹姆斯(Chelsea Bentley James)畫的鞋不是舊鞋,光鮮率意,異趣時尚。

切爾西·本特裡·詹姆斯的鞋

近年來,年輕的中國女水墨畫家彭薇,在宣紙上大畫繡花鞋,成為畫壇一景,也成為藝術市場的專寵。

彭薇的作品

確實畫得有趣,文人的那點小心思,被她琢磨得透透。對於畫家這樣畫的意義,評論家們又激動了,長篇大論,眾說紛紜。其實我看還是畫家心裡想突破,是在“尋求水墨表現的新的可能性”。

最為有趣的是,見到一則對這些繡花鞋作品的畫評說:

“當三寸金蓮和繡花鞋從身體中脫離,就香豔和驚悚兼備,成為人鬼交流的重要標誌之一。”

好怕!

有人解釋說是畫家對勞動者的致敬,提高梵古的精神境界。而梵古美術館則推測,這是梵古所經歷的生活艱辛的象徵。

反正我是弄不清楚,只是在一個資料裡看到,梵古說過:

“我認為,泥濘的鞋可以和玫瑰有同樣的美。”

哦!原來畫家畫陳舊的鞋,是在尋找和表現別人忽略的美。

梵古畫的鞋,有皮鞋、皮靴、套鞋。有變了形的、磨破底的、斷了鞋帶的、皺皺巴巴的。他把它們翻來覆去地畫正面、畫側面,有時平視,有時俯視。

高更見他老畫鞋,甚感好奇,就問梵古為什麼這樣。梵古答道:

“那鞋是我當年在煤礦工人中傳教時就穿著的,一直跟我到現在。”

原來就這麼簡單,畫家在練筆之外還略帶些戀舊的情懷,這是對梵古畫舊鞋子的又一種解釋。

可是,一些哲學家、藝術史家們把這幾雙鞋的地位抬高了,抬高到了哲學的、美學的、心理學的、藝術方法論的高度,而且說得頭頭是道。

冷靜想想,這樣有意思嗎?

其實,畫壇喜歡畫鞋的畫家不少,英國畫家鮑爾·賴特(Paul Wright,1947年生)也愛畫鞋,他畫的鞋火辣刺激,充滿現代氣息,畫的也是舊鞋,可是畫得好帥。

鮑爾·賴特的作品

亨克·埃爾曼特爾(Henk Helmantel,1945年生)是一位荷蘭畫家。他被認為是位現實主義者。所以,他畫的鞋中規中矩,耐看耐穿。

亨克·埃爾曼特爾的作品

義大利女畫家丹妮拉 愛思彤(Daniela Astone)畫的鞋,筆趣優雅溫潤,厚重古典。

丹妮拉·愛思彤的作品

美國女畫家切爾西·本特裡·詹姆斯(Chelsea Bentley James)畫的鞋不是舊鞋,光鮮率意,異趣時尚。

切爾西·本特裡·詹姆斯的鞋

近年來,年輕的中國女水墨畫家彭薇,在宣紙上大畫繡花鞋,成為畫壇一景,也成為藝術市場的專寵。

彭薇的作品

確實畫得有趣,文人的那點小心思,被她琢磨得透透。對於畫家這樣畫的意義,評論家們又激動了,長篇大論,眾說紛紜。其實我看還是畫家心裡想突破,是在“尋求水墨表現的新的可能性”。

最為有趣的是,見到一則對這些繡花鞋作品的畫評說:

“當三寸金蓮和繡花鞋從身體中脫離,就香豔和驚悚兼備,成為人鬼交流的重要標誌之一。”

好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