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7內蒙古國際畜牧業機械博覽會在赤峰召開

彙聚高端裝備 專注飼草產業

2017內蒙古國際畜牧業機械展召開

7月3日-5日, 2017年內蒙古國際畜牧業機械博覽會在赤峰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

展會旨在突出畜牧業機械產品和技術, 展示行業重大科技專案、重大成果和示範工程, 國內外先進的農牧業機械技術和產品、企事業單位新產品和新形象。

“這是一次廣大行業企業展示成果、拓展市場、推介產品的盛會, 也是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的平臺。 ”內蒙古農牧業機械化管理局局長王建江評價道。

“十三五”開局之年, 內蒙古大力推進“糧改飼”“穩羊增牛”戰略, 打造畜牧業強區, 計畫每年新增青貯玉米200萬畝, 發展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 作為以養定種、訂單種養的農牧種植主要地區, 內蒙古對於機械的需求日益高端化, 在土豆、玉米、青飼料和苜蓿等機械領域, 都聚集著全世界最尖端的產品。

大型高端智慧機械彙聚

記者在展會現場瞭解到, 本屆博覽會共吸引克拉斯、約翰迪爾、柯洛尼、雷沃重工、中聯重科、勇猛機械、五征高北等國內外150餘家優質農機企業, 布展面積30000平方米。 大型、高端、智慧化的畜牧業機械產品悉數亮相, 為畜牧業製造商、供應商、代理商, 以及種植大戶、養殖大戶、商業與流通大戶等業內人士提供了交流與合作的平臺。

據約翰迪爾中國市場部大客戶經理王慶巨集介紹, 展臺上的L330大型方捆機是為了展會特意從天津港口直接運輸來的, “約翰迪爾的大方捆自2016年向中國市場開放以來持續熱銷,

另一個型號L340已經斷貨。 ”中聯重科則帶來了拖拉機、青貯機、打捆機、小麥機、穀子機等畜牧機械產品, 適用於內蒙古等北方地區各個作業環節。 展場另一端, 一台五征高北青飼料收穫機吸引著眾多用戶的圍觀, “這台機器為履帶自走式, 是國內唯一可實現收割和打捆一體作業青飼料收穫機, 每小時作業效率為30-50捆。 該機型今年上半年已銷售20餘台, 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五征農業裝備蒙東區域經理王立民告訴記者。

來自石家莊的合作社用戶孟永利在接受採訪時說:“內蒙古畜牧業機械展的舉辦, 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展示平臺, 我們用戶也能集中觀察這些國際品牌的高端產品, 這一趟沒白來, 收穫很大。 ”他的合作社有30多人,

承包土地2000多畝, 主要種植玉米和小麥。

與此同時, 第二屆農機寶網購物節也正式啟動。 據瞭解, 農機寶網依託地域優勢, 在內蒙古地區有著非常不錯的成交量。

聚焦飼草料產業機械化

展會同期, 內蒙古農牧業機械工業協會聯合國家飼草料生產科技創新聯盟、中國農業機械學會畜牧機械分會、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共同主辦“2017年中國現代畜牧業暨飼草料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論壇邀請多位農機行業和飼草業的資深專家、學者,圍繞畜牧業可持續發展、草業資源戰略、畜牧業機械化、畜產品安全、資訊化與現代畜牧業等議題分享智慧,凝聚政、產、學、研、用各方力量,推動飼草料產業健康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在論壇上提出關於中國農機4.0的思考,他認為,中國農機工業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全”“從全到好”的過程,當下則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去探索“從好到強”。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王德成在介紹“國內外牧草種植和乾草收穫機械化發展現狀及趨勢”時指出國產牧草機械整體性薄弱,全域性缺乏。同時,他還強調,需要儘快轉變“好地不種草”和“飼草不算作物”等傳統認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明利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在“糧改飼”背景下發展牧草產業,同樣需要“精耕細作”,而且牧草產業的綜合效益最終要靠品牌畜牧業來體現,要靠龍頭企業來拉動。

據悉,博覽會從2013年至今已連續舉辦四屆,初步搭建起立足內蒙古,面向東北、西北、華北,輻射全國的農牧業機械展覽、展示和交易平臺。“為進一步促進博覽會轉型提升,從今年開始,展會由內蒙古農牧業機械工業協會獨立舉辦,邀請國內專業團隊運營,新定位、新高度、新使命,充分利用區域資源優勢,致力於為全行業奉獻一場年度專業經典盛會。”內蒙古農牧業機械工業協會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主辦方還透露,博覽會後續還將在8-10月組織青貯機械、穀物收穫機械和玉米籽粒收穫機械的現場演示會。

就今年展會,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農機集團總裁王金富表示:“畜牧業機械產品檔次明顯提升、參展企業數量明顯增多、受邀出席嘉賓檔次明顯提高。”

論壇邀請多位農機行業和飼草業的資深專家、學者,圍繞畜牧業可持續發展、草業資源戰略、畜牧業機械化、畜產品安全、資訊化與現代畜牧業等議題分享智慧,凝聚政、產、學、研、用各方力量,推動飼草料產業健康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在論壇上提出關於中國農機4.0的思考,他認為,中國農機工業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全”“從全到好”的過程,當下則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去探索“從好到強”。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王德成在介紹“國內外牧草種植和乾草收穫機械化發展現狀及趨勢”時指出國產牧草機械整體性薄弱,全域性缺乏。同時,他還強調,需要儘快轉變“好地不種草”和“飼草不算作物”等傳統認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明利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在“糧改飼”背景下發展牧草產業,同樣需要“精耕細作”,而且牧草產業的綜合效益最終要靠品牌畜牧業來體現,要靠龍頭企業來拉動。

據悉,博覽會從2013年至今已連續舉辦四屆,初步搭建起立足內蒙古,面向東北、西北、華北,輻射全國的農牧業機械展覽、展示和交易平臺。“為進一步促進博覽會轉型提升,從今年開始,展會由內蒙古農牧業機械工業協會獨立舉辦,邀請國內專業團隊運營,新定位、新高度、新使命,充分利用區域資源優勢,致力於為全行業奉獻一場年度專業經典盛會。”內蒙古農牧業機械工業協會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主辦方還透露,博覽會後續還將在8-10月組織青貯機械、穀物收穫機械和玉米籽粒收穫機械的現場演示會。

就今年展會,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農機集團總裁王金富表示:“畜牧業機械產品檔次明顯提升、參展企業數量明顯增多、受邀出席嘉賓檔次明顯提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