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與何炅聯合創業姚勁波陳歐助陣叫板星巴克 咖啡之翼尹峰靠什麼?

“美女總裁”“加盟經營專家”“神仙姐姐”是外界給予咖啡之翼(871216.OC)董事長兼總經理尹峰的稱號, 作為《非你莫屬》Boss團的成員之一, 尹峰活躍在螢幕, 是有名的創業者。

咖啡之翼董事長兼總經理尹峰(挖貝網wabei.cn配圖)

創立16年後, 尹峰帶著咖啡之翼進軍資本市場。 著名主持人何炅、五八公司總裁兼CEO姚勁波、聚美優品創始人兼CEO陳歐、真格基金、真順基金、魯證新天使等知名股東使咖啡之翼自帶話題屬性, 從2016年11月30日提交掛牌申請材料到今年3月24日以“中國咖啡輕餐行業第一股”的身份正式在新三板掛牌轉讓, 咖啡之翼邁入資本市場的每一步都備受關注。

對於咖啡之翼的發展, 尹峰有著清晰的規劃。 她對挖貝網表示, 目前咖啡之翼處於轉型階段, 正構建自己的生態圈。 未來將持續對標星巴克, 希望借助新三板資本的力量將咖啡之翼打造成一家偉大的、傳世的企業。

從朋友聚會的地方到近200家加盟店

何炅其實是咖啡之翼的聯合創始人, 而咖啡之翼創立初衷只是為了方便朋友聚會。

早在咖啡之翼創立之前, 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的尹峰還在中國包裝進出口湖南公司工作的時候, 和何炅就已經是常泡在一起的好朋友。 “當時何老師還沒有現在這麼忙, 大家都有時間, 基本每個週末都聚在一起, 但苦於總是找不到合乎自己想法聚會場地, 於是想著乾脆自己弄一個地方。 ‘咖啡之翼’名字都是一起取的。 ”

當時尹峰經常在國外跑, 發現歐美城市社交最重要的一個平臺就是咖啡館。 “不是在咖啡館就是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尹峰這樣形容歐洲人的社交生活。 於是決定開一家咖啡館。 “我們想要一個可以待很長時間、功能性更全一點的地方,

喝的東西很重要, 同時又能有一些健康的、營養的、好看的輕餐, 任何時候下了班, 沒事兒了大家都願意待的地方。 何老師那時候有一句名言‘時間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尹峰說道, “我們當年推出一個概念叫CAFE咖餐廳, 帶餐的咖啡館, 其實它在歐美是個成熟模式。 餐品以西餐為主, 慢慢因為市場需求增加了一些中西融合料理。 在長沙做得還蠻有影響力。 ”

影響力上來後, 志同道合的人群自然彙集到咖啡之翼, 形成了在尹峰看來可能是最早的一種社群、圈子文化。 “在咖啡之翼沒有所謂的客戶、老闆、明星之分, 大家都是朋友, 彼此互動參與感很強。 所以何老師還有類似‘在咖啡之翼你永遠不會孤單’等很多名言。

”尹峰說道。

和客戶維持著很親近的關係, 也為咖啡之翼在長沙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很多便利。 尹峰介紹道, “咖啡之翼後來還會做一些畫展、詩會、異域美食節甚至慈善活動等, 湖南衛視等電視臺也常把咖啡之翼作為外場。 在外界看來, 咖啡之翼基本每個月甚至每個星期都在搞各種稀奇古怪、‘不務正業’的活動。 其實這裡面很多點子和資源都是源自和客戶的互動, 有點類似現在的互聯網思維。 ”

但起步于長沙的咖啡之翼並不是一個地域化特別明顯的品牌。 “長沙人就覺得我們不是長沙人的店, 做的挺洋范兒的。 而我們最早註冊品牌也是在中國香港, 然後再在國內加註冊的, 它的獨特氣質讓很多人誤以為我們是泊來品。

”這為咖啡之翼在全國範圍內的推廣複製打下了基礎。

2013年, 咖啡之翼開放特許授權加盟合作。 經過近3年的經營, 目前擁有17家直營店、近200家加盟店, 覆蓋全國23個省、4個自治區、3個直轄市、130多個城市。

“正因為咖啡之翼沒有太強的地域障礙, 授權中心立足北京面向全中國輻射的時候, 落地相對比較輕鬆。 另外, 我們想創造的是全中國的品牌, 所以也會不斷地克服地域性, 管理系統也是用了數十年時間一直研究國際連鎖品牌。 到目前為止, 隨著中國年輕消費群的崛起, 我們的業務也越來越回歸偏咖啡、偏社交、偏用戶消費升級。 ”尹峰對挖貝網介紹道。

從投“人”到投“公司”

準確的定位讓咖啡之翼在行業內享有美譽, 何炅、姚勁波、陳歐、真格基金、真順基金等知名股東也讓咖啡之翼的品牌更為公眾熟知。

挖貝新三板研究院資料顯示,截止2016年12月31日,何炅直接持有咖啡之翼4%的股份,是其第4大股東;姚勁波、陳歐各自持股3%,位居其後。3人均擔任咖啡之翼董事。

咖啡之翼前十名股東情況(挖貝網wabei.cn配圖)

除了何炅是很早就認識的一起創業的夥伴,尹峰與姚勁波、陳歐等人私交也不錯。尹峰坦言,姚勁波、陳歐及後來的真格基金、真順基金的投資初期應該都是從“人”開始。

“姚勁波和陳歐是在錄製《非你莫屬》早期時的朋友。他們自己對媒體談及投資咖啡之翼的原因時,幾乎都是說認可尹峰這個人。第一因為說話辦事很靠譜;第二很執著,做事非常認真投入,絕對不會輕易放棄;第三則是因為很有創新意識,喜歡去挑戰和顛覆一些東西。”

尹峰對用戶市場尤其對女性市場的敏銳也是陳歐頗為欣賞的一點,他認為,尹峰是一個總是與最新鮮消費群同步的很棒的產品經理。姚勁波更是非常看好餐飲這個大市場,欣賞尹峰重視資料沉澱和管理的做法。

尹峰與真順基金合夥人李祝捷相識於創投節目《藏龍臥虎》,“作為投資人他覺得咖啡之翼團隊和專案都很穩健,真順基金就進來了。”

和真格基金創始人、中國著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的“交鋒”很短暫。“其實和徐小平聊了不到20分鐘他就決定投資。”尹峰回憶道,“小平老師說兩句話:‘第一你是一個非常有同理心的人,很敏銳,一定能把商業做好。第二很有感染力、很堅決,所以想做的事一定能做到。’”

實際證明,咖啡之翼在尹峰的經營下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何炅、姚勁波、陳歐、真順基金(最初入股的為李祝捷任法人代表的上海箴懿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本文亦稱:上海箴懿),後原價轉讓給真順基金)和真格基金正式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入股咖啡之翼的2015年,咖啡之翼實現營收6522.51萬元,淨利潤906.91萬元。

在咖啡之翼計畫上新三板後,中泰證券作為主機板券商入場做盡調。看完咖啡之翼發展歷程中的各期財報後,中泰證券看中咖啡之翼穩健的基礎,且多年保持著很好的持續增長狀態,抗風險能力也很強,當即就提出想入股投資咖啡之翼。

中泰證券和真格基金一樣,都想要5%~10%左右的股權,不過當時由於規範化法人治理,最高只能給到2%。最後由中泰證券旗下三大直投平臺之一魯證新天使和融盛創富一起入股,各自拿2%(稀釋後兩家分別占比0.5%)。真順基金和真格基金則各自拿了1.5%。

挖貝新三板研究院資料顯示,4家基金在入股咖啡之翼時都給出了很高的估值,其中,魯證新天使、融盛創富以36元每出資額的價格各自投資360萬元,分別受讓10萬元出資金額;真順基金和真格基金以50元每出資額的價格各自投資375萬元,分別受讓7.5萬元出資金額。

實際上,據挖貝網瞭解,咖啡之翼的知名股東不僅于此。目前持有咖啡之翼16%股權的第二大股東翼城優品,合夥人包括名嘴張紹剛及李維嘉、馬可、劉娜等一眾主持人,出資占比分別為6.5%、1%、3%、2%,間接持有咖啡之翼股份。

而翼城優品、翼同美品、何炅、陳歐、姚勁波、上海箴懿和天津真格對咖啡之翼的投資並未停止,在2015年12月分別追加出資240萬元、90萬元、60萬元、45萬元、45萬元、22.5萬元和22.5萬元。

從“重”到“輕”轉型

4月14日,在新三板掛牌敲鐘儀式後的新聞發佈會上,尹峰與姚勁波、陳歐一起發佈了新產品——“自由翼”城市智慧咖啡機,標誌著咖啡之翼的轉型進入新階段。

尹峰對挖貝網介紹道,咖啡之翼的轉型自2016年即已開始,轉型路徑是主營業務從以線下直營連鎖店為主到加大品牌管理輸出業務,2017年將新增供應鏈收入和零售終端收入。原來相對複雜的、偏重的線下連鎖店也會相應轉型成為輕連鎖、輕運營、重管理的模式。尹峰透露,轉型的第一個原因在於咖啡之翼此前被定性為餐飲行業,發展會有局限性;第二在於隨著新消費人群崛起,小而美才是未來的市場;第三在於經過十多年品牌管理沉澱後,有能力根據市場需求拓展很多很小很輕的、泛娛樂的子品牌品類,加大品牌輸出。

除了“自由翼”城市智慧咖啡機,咖啡之翼在2016年的創新業務還有“小小翼”加盟授權模式、供應鏈業務板塊建設。

據挖貝網瞭解,轉型前咖啡之翼的加盟店類型分為商務系列、輕奢系列和高能系列,面積分別在350m²至600m²、200m²至350m²、50m²至200m²,加盟總投資金額(不包括房租)分別為150萬元至240萬元、100萬元至150萬元、50萬元至100萬元。轉型後,咖啡之翼在今年推出“小小翼”產品,門店面積20m²,加盟成本降低後,年輕創業者更願意也更有能力去接受,也更利於咖啡之翼在全國複製。

事實上,中國一直是以茶文化為主的國家,咖啡作為一種外來物種,在國內並非主流。尹峰對此表示認同,但她同時也表達了對這一市場前景的看好。尹峰認為,茶文化是一個向下沉思的文化,而咖啡是一個年輕向上的文化。隨著在中西文化融和的環境下長大的90後開始成為消費主體,咖啡館已經是他們很重要的需求,用戶人群正在崛起。

推出城市智慧咖啡機和“小小翼”產品正是咖啡之翼為培養咖啡文化,擴大受眾面所做的努力。這樣的轉型會助力咖啡之翼更快捷地建立全國消費終端,讓消費者更快速地接觸到咖啡這個品類。

另外,服務B端也是咖啡之翼的未來轉型方向之一。雖立足于傳統行業,但尹峰非常樂意學習互聯網思維,並將之轉化到咖啡之翼的經營中來,也因此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在姚勁波的鼓勵下,尹峰將公司用了好多年的ERP系統升級為SaaS系統,對使用者資料進行整理。咖啡之翼管理系統目前沉澱的所有線下門店人、財、物資料,成為一個有效的B端供應鏈和C端使用者資料入口。未來,所有系統下的咖啡輕餐領域的企業都可以共用咖啡之翼的管理資料和使用者資料,包括共用咖啡之翼搭建的供應鏈平臺。

因為業務轉型佈局的需要,咖啡之翼2016年業績相較去年有所降低。尹峰表示,公司的戰略佈局是未來靠產品研發和供應鏈支撐,但公司生態佈局前期包括新團隊的組建、智慧咖啡機的研發和供應鏈的基礎建設等都需要大量投入資金。另一方面,公司為了拓展加盟特許授權業務規模,吸引更年輕、高素質、有發展潛力的加盟商,進而優化加盟系統、簡化產品、建設供應鏈。做出決策,開始逐步放緩加盟費用更高的大店形建設,而多輸出更輕管理更易標準化的小店形,這也意味著咖啡之翼的加盟店數量會增加但收入會下降。

尹峰對公司轉型後的業績抱以樂觀態度,她表示,從今年5月份開始,新業務已經開始跑起來,預計2017年應該會取得不錯的成績。轉型後,相關財務資料的轉晴向好在2017年半年報中就會顯現,2017年年報會進一步驗證轉型的成績。

對標星巴克

咖啡行業在中國發展情景廣闊。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統計,中國的咖啡市場規模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而全球市場的平均增速是2%。另一組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咖啡市場的銷量規模達700億元,2020年預計將達3000億元,2025年則有望突破一萬億元。

儘管目前咖啡行業競爭激烈,類似星巴克、太平洋咖啡、漫咖啡及各類小眾品牌大量存在,但一定程度上,咖啡行業發展無疑迎來了最好的時代,類似咖啡之翼這樣的國產品牌也擁有更多發展機會。

咖啡之翼的對標企業設定為行業巨頭星巴克。

尹峰認為,咖啡是一種社交文化,中西文化原本就不同。星巴克47年的老品牌,1999年進入中國,的確做的很好,但只是直接把歐美文化搬過來,會成為它在中國發展受限的一大因素。中國人自己的城市社交文化,未來可能還是要更瞭解中國消費者的中國人自己來打造,並在全國一到五線城市進行滲透。星巴克全世界兩萬多家店,在中國不到2000家,對於只是其業務冰山一角的中國市場,星巴克會花多少時間精力去研究使用者,研究產品,研究變化和轉型?大體量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動作的緩慢,也就給了中國咖啡企業機會。

“咖啡之翼與星巴克比,最大的優勢就是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用戶體驗的優化會更快速更精准。”

“目前咖啡文化在中國還是在慢慢崛起的過程,像星巴克也只是在一二線城市開店,二線以下基本很少看到。但咖啡之翼以更適合中國消費者的CAFE咖餐模式,店鋪已經滲透到一到五線城市,能為用戶研發更適合他們的產品和體驗,產品延展會更大。”尹峰表示。

聚焦城市智慧咖啡機

共用單車火爆市場後,快遞自提櫃、迷你KTV、自助咖啡機等線下無人值守智慧服務終端引爆投資潮,線下用戶入口巨大的想像空間吸引大批資本追逐。尹峰的線下無人值守咖啡館——城市智慧咖啡機的推出可以說適逢其時。

尹峰表示,目前星巴克是2000個使用者終端店鋪,咖啡之翼智慧咖啡機的鋪設必將迅速增加使用者終端入口。今年下半年1000台左右智慧咖啡機鋪出去,就新增1000個使用者終端,這個速度很輕很快,明年再鋪3000台左右,使用者終端增長速度遠遠快於線下門店開店速度。而咖啡之翼本身是做全國加盟連鎖的,已經在全國130個城市落戶了,這些都會是城市智慧咖啡機很好的拓展管道和營運支持體系,是已經具備的有利條件。

事實上,城市智慧咖啡機的受歡迎程度也令人驚訝。尹峰透露,5月20日咖啡之翼第一台智慧咖啡機落地湖南大學,第一天的銷售成績達到375杯(含有促銷動作)。

市場對尹峰的城市智慧咖啡機寄予厚望,已經有咖啡之翼原有加盟商申請智能咖啡機的運營。尹峰透露,從5月20日至今,已簽約427台機器。而今年4月份預定年底在全國推廣1000台的目標,團隊預計到8、9月份就有可能實現了。

據尹峰介紹,城市智慧咖啡機生產的自動現磨咖啡體驗感接近於門店的手沖咖啡,但效率遠優於線下店,且一台機器產能相當於一個咖啡師7年的工作量。

目前,咖啡之翼智慧咖啡機有直投、租賃、加盟、合作、購買等多種合作模式,據咖啡之翼測算,每天賣出7杯的話盈虧平衡,30杯/天的話半年左右收回投資,100杯/天的話兩三個月左右可收回投資。

但城市智慧咖啡機的快速發展也給咖啡之翼的資金流動造成一定壓力。為了保障供貨和拓展速度匹配,咖啡之翼需要向廠家支付全額定金。比如簽約400台,咖啡之翼就需要向工廠下400台及下個月的預售訂單,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資金積壓。

尹峰表示,目前公司的資金周轉能支援業務發展,但融資無疑可以幫助咖啡之翼跑得更快。之後可能會針對城市智慧咖啡機的發展進行融資。

成功登陸新三板對於咖啡之翼的轉型融資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尹峰分析道,由於餐飲行業大多是現金流企業,公司在沒轉型之前基本不缺資金。在成為合法合規的公眾公司之後,公司的稅費成本、財務成本無疑會大幅增長,持續穩定的發展和利潤增長成為更嚴竣的挑戰,這需要團隊更聚焦市場的新變化和需求的增長點,不斷優化創新業務模式,保持品牌旺盛的生命力。尹峰笑言,成為合法合規的公眾公司,要有一些理想主義,要有些抱負和追求,做一家偉大的企業、傳世的品牌。如果只是為了眼前的即得利益,那就可以不用掛牌或上市了。

現在,智慧咖啡機風口的來臨為咖啡之翼成為偉大的企業提供了更多機會。據媒體報導,傳統咖啡館存在資產結構過重,前期投入大,運營成本高,盈利週期長等問題,不符合VC的偏好,而自動咖啡售賣機具有體積小、易鋪開、盈利週期相對短的優勢,逐漸獲得資本關注。多家智能咖啡機創業者都獲得不少的融資。

作為咖啡行業的老將,自帶優勢的咖啡之翼未來在新三板助力下將取得怎樣的發展,不妨拭目以待。

何炅、姚勁波、陳歐、真格基金、真順基金等知名股東也讓咖啡之翼的品牌更為公眾熟知。

挖貝新三板研究院資料顯示,截止2016年12月31日,何炅直接持有咖啡之翼4%的股份,是其第4大股東;姚勁波、陳歐各自持股3%,位居其後。3人均擔任咖啡之翼董事。

咖啡之翼前十名股東情況(挖貝網wabei.cn配圖)

除了何炅是很早就認識的一起創業的夥伴,尹峰與姚勁波、陳歐等人私交也不錯。尹峰坦言,姚勁波、陳歐及後來的真格基金、真順基金的投資初期應該都是從“人”開始。

“姚勁波和陳歐是在錄製《非你莫屬》早期時的朋友。他們自己對媒體談及投資咖啡之翼的原因時,幾乎都是說認可尹峰這個人。第一因為說話辦事很靠譜;第二很執著,做事非常認真投入,絕對不會輕易放棄;第三則是因為很有創新意識,喜歡去挑戰和顛覆一些東西。”

尹峰對用戶市場尤其對女性市場的敏銳也是陳歐頗為欣賞的一點,他認為,尹峰是一個總是與最新鮮消費群同步的很棒的產品經理。姚勁波更是非常看好餐飲這個大市場,欣賞尹峰重視資料沉澱和管理的做法。

尹峰與真順基金合夥人李祝捷相識於創投節目《藏龍臥虎》,“作為投資人他覺得咖啡之翼團隊和專案都很穩健,真順基金就進來了。”

和真格基金創始人、中國著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的“交鋒”很短暫。“其實和徐小平聊了不到20分鐘他就決定投資。”尹峰回憶道,“小平老師說兩句話:‘第一你是一個非常有同理心的人,很敏銳,一定能把商業做好。第二很有感染力、很堅決,所以想做的事一定能做到。’”

實際證明,咖啡之翼在尹峰的經營下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何炅、姚勁波、陳歐、真順基金(最初入股的為李祝捷任法人代表的上海箴懿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本文亦稱:上海箴懿),後原價轉讓給真順基金)和真格基金正式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入股咖啡之翼的2015年,咖啡之翼實現營收6522.51萬元,淨利潤906.91萬元。

在咖啡之翼計畫上新三板後,中泰證券作為主機板券商入場做盡調。看完咖啡之翼發展歷程中的各期財報後,中泰證券看中咖啡之翼穩健的基礎,且多年保持著很好的持續增長狀態,抗風險能力也很強,當即就提出想入股投資咖啡之翼。

中泰證券和真格基金一樣,都想要5%~10%左右的股權,不過當時由於規範化法人治理,最高只能給到2%。最後由中泰證券旗下三大直投平臺之一魯證新天使和融盛創富一起入股,各自拿2%(稀釋後兩家分別占比0.5%)。真順基金和真格基金則各自拿了1.5%。

挖貝新三板研究院資料顯示,4家基金在入股咖啡之翼時都給出了很高的估值,其中,魯證新天使、融盛創富以36元每出資額的價格各自投資360萬元,分別受讓10萬元出資金額;真順基金和真格基金以50元每出資額的價格各自投資375萬元,分別受讓7.5萬元出資金額。

實際上,據挖貝網瞭解,咖啡之翼的知名股東不僅于此。目前持有咖啡之翼16%股權的第二大股東翼城優品,合夥人包括名嘴張紹剛及李維嘉、馬可、劉娜等一眾主持人,出資占比分別為6.5%、1%、3%、2%,間接持有咖啡之翼股份。

而翼城優品、翼同美品、何炅、陳歐、姚勁波、上海箴懿和天津真格對咖啡之翼的投資並未停止,在2015年12月分別追加出資240萬元、90萬元、60萬元、45萬元、45萬元、22.5萬元和22.5萬元。

從“重”到“輕”轉型

4月14日,在新三板掛牌敲鐘儀式後的新聞發佈會上,尹峰與姚勁波、陳歐一起發佈了新產品——“自由翼”城市智慧咖啡機,標誌著咖啡之翼的轉型進入新階段。

尹峰對挖貝網介紹道,咖啡之翼的轉型自2016年即已開始,轉型路徑是主營業務從以線下直營連鎖店為主到加大品牌管理輸出業務,2017年將新增供應鏈收入和零售終端收入。原來相對複雜的、偏重的線下連鎖店也會相應轉型成為輕連鎖、輕運營、重管理的模式。尹峰透露,轉型的第一個原因在於咖啡之翼此前被定性為餐飲行業,發展會有局限性;第二在於隨著新消費人群崛起,小而美才是未來的市場;第三在於經過十多年品牌管理沉澱後,有能力根據市場需求拓展很多很小很輕的、泛娛樂的子品牌品類,加大品牌輸出。

除了“自由翼”城市智慧咖啡機,咖啡之翼在2016年的創新業務還有“小小翼”加盟授權模式、供應鏈業務板塊建設。

據挖貝網瞭解,轉型前咖啡之翼的加盟店類型分為商務系列、輕奢系列和高能系列,面積分別在350m²至600m²、200m²至350m²、50m²至200m²,加盟總投資金額(不包括房租)分別為150萬元至240萬元、100萬元至150萬元、50萬元至100萬元。轉型後,咖啡之翼在今年推出“小小翼”產品,門店面積20m²,加盟成本降低後,年輕創業者更願意也更有能力去接受,也更利於咖啡之翼在全國複製。

事實上,中國一直是以茶文化為主的國家,咖啡作為一種外來物種,在國內並非主流。尹峰對此表示認同,但她同時也表達了對這一市場前景的看好。尹峰認為,茶文化是一個向下沉思的文化,而咖啡是一個年輕向上的文化。隨著在中西文化融和的環境下長大的90後開始成為消費主體,咖啡館已經是他們很重要的需求,用戶人群正在崛起。

推出城市智慧咖啡機和“小小翼”產品正是咖啡之翼為培養咖啡文化,擴大受眾面所做的努力。這樣的轉型會助力咖啡之翼更快捷地建立全國消費終端,讓消費者更快速地接觸到咖啡這個品類。

另外,服務B端也是咖啡之翼的未來轉型方向之一。雖立足于傳統行業,但尹峰非常樂意學習互聯網思維,並將之轉化到咖啡之翼的經營中來,也因此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在姚勁波的鼓勵下,尹峰將公司用了好多年的ERP系統升級為SaaS系統,對使用者資料進行整理。咖啡之翼管理系統目前沉澱的所有線下門店人、財、物資料,成為一個有效的B端供應鏈和C端使用者資料入口。未來,所有系統下的咖啡輕餐領域的企業都可以共用咖啡之翼的管理資料和使用者資料,包括共用咖啡之翼搭建的供應鏈平臺。

因為業務轉型佈局的需要,咖啡之翼2016年業績相較去年有所降低。尹峰表示,公司的戰略佈局是未來靠產品研發和供應鏈支撐,但公司生態佈局前期包括新團隊的組建、智慧咖啡機的研發和供應鏈的基礎建設等都需要大量投入資金。另一方面,公司為了拓展加盟特許授權業務規模,吸引更年輕、高素質、有發展潛力的加盟商,進而優化加盟系統、簡化產品、建設供應鏈。做出決策,開始逐步放緩加盟費用更高的大店形建設,而多輸出更輕管理更易標準化的小店形,這也意味著咖啡之翼的加盟店數量會增加但收入會下降。

尹峰對公司轉型後的業績抱以樂觀態度,她表示,從今年5月份開始,新業務已經開始跑起來,預計2017年應該會取得不錯的成績。轉型後,相關財務資料的轉晴向好在2017年半年報中就會顯現,2017年年報會進一步驗證轉型的成績。

對標星巴克

咖啡行業在中國發展情景廣闊。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統計,中國的咖啡市場規模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而全球市場的平均增速是2%。另一組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咖啡市場的銷量規模達700億元,2020年預計將達3000億元,2025年則有望突破一萬億元。

儘管目前咖啡行業競爭激烈,類似星巴克、太平洋咖啡、漫咖啡及各類小眾品牌大量存在,但一定程度上,咖啡行業發展無疑迎來了最好的時代,類似咖啡之翼這樣的國產品牌也擁有更多發展機會。

咖啡之翼的對標企業設定為行業巨頭星巴克。

尹峰認為,咖啡是一種社交文化,中西文化原本就不同。星巴克47年的老品牌,1999年進入中國,的確做的很好,但只是直接把歐美文化搬過來,會成為它在中國發展受限的一大因素。中國人自己的城市社交文化,未來可能還是要更瞭解中國消費者的中國人自己來打造,並在全國一到五線城市進行滲透。星巴克全世界兩萬多家店,在中國不到2000家,對於只是其業務冰山一角的中國市場,星巴克會花多少時間精力去研究使用者,研究產品,研究變化和轉型?大體量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動作的緩慢,也就給了中國咖啡企業機會。

“咖啡之翼與星巴克比,最大的優勢就是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用戶體驗的優化會更快速更精准。”

“目前咖啡文化在中國還是在慢慢崛起的過程,像星巴克也只是在一二線城市開店,二線以下基本很少看到。但咖啡之翼以更適合中國消費者的CAFE咖餐模式,店鋪已經滲透到一到五線城市,能為用戶研發更適合他們的產品和體驗,產品延展會更大。”尹峰表示。

聚焦城市智慧咖啡機

共用單車火爆市場後,快遞自提櫃、迷你KTV、自助咖啡機等線下無人值守智慧服務終端引爆投資潮,線下用戶入口巨大的想像空間吸引大批資本追逐。尹峰的線下無人值守咖啡館——城市智慧咖啡機的推出可以說適逢其時。

尹峰表示,目前星巴克是2000個使用者終端店鋪,咖啡之翼智慧咖啡機的鋪設必將迅速增加使用者終端入口。今年下半年1000台左右智慧咖啡機鋪出去,就新增1000個使用者終端,這個速度很輕很快,明年再鋪3000台左右,使用者終端增長速度遠遠快於線下門店開店速度。而咖啡之翼本身是做全國加盟連鎖的,已經在全國130個城市落戶了,這些都會是城市智慧咖啡機很好的拓展管道和營運支持體系,是已經具備的有利條件。

事實上,城市智慧咖啡機的受歡迎程度也令人驚訝。尹峰透露,5月20日咖啡之翼第一台智慧咖啡機落地湖南大學,第一天的銷售成績達到375杯(含有促銷動作)。

市場對尹峰的城市智慧咖啡機寄予厚望,已經有咖啡之翼原有加盟商申請智能咖啡機的運營。尹峰透露,從5月20日至今,已簽約427台機器。而今年4月份預定年底在全國推廣1000台的目標,團隊預計到8、9月份就有可能實現了。

據尹峰介紹,城市智慧咖啡機生產的自動現磨咖啡體驗感接近於門店的手沖咖啡,但效率遠優於線下店,且一台機器產能相當於一個咖啡師7年的工作量。

目前,咖啡之翼智慧咖啡機有直投、租賃、加盟、合作、購買等多種合作模式,據咖啡之翼測算,每天賣出7杯的話盈虧平衡,30杯/天的話半年左右收回投資,100杯/天的話兩三個月左右可收回投資。

但城市智慧咖啡機的快速發展也給咖啡之翼的資金流動造成一定壓力。為了保障供貨和拓展速度匹配,咖啡之翼需要向廠家支付全額定金。比如簽約400台,咖啡之翼就需要向工廠下400台及下個月的預售訂單,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資金積壓。

尹峰表示,目前公司的資金周轉能支援業務發展,但融資無疑可以幫助咖啡之翼跑得更快。之後可能會針對城市智慧咖啡機的發展進行融資。

成功登陸新三板對於咖啡之翼的轉型融資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尹峰分析道,由於餐飲行業大多是現金流企業,公司在沒轉型之前基本不缺資金。在成為合法合規的公眾公司之後,公司的稅費成本、財務成本無疑會大幅增長,持續穩定的發展和利潤增長成為更嚴竣的挑戰,這需要團隊更聚焦市場的新變化和需求的增長點,不斷優化創新業務模式,保持品牌旺盛的生命力。尹峰笑言,成為合法合規的公眾公司,要有一些理想主義,要有些抱負和追求,做一家偉大的企業、傳世的品牌。如果只是為了眼前的即得利益,那就可以不用掛牌或上市了。

現在,智慧咖啡機風口的來臨為咖啡之翼成為偉大的企業提供了更多機會。據媒體報導,傳統咖啡館存在資產結構過重,前期投入大,運營成本高,盈利週期長等問題,不符合VC的偏好,而自動咖啡售賣機具有體積小、易鋪開、盈利週期相對短的優勢,逐漸獲得資本關注。多家智能咖啡機創業者都獲得不少的融資。

作為咖啡行業的老將,自帶優勢的咖啡之翼未來在新三板助力下將取得怎樣的發展,不妨拭目以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