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資金南下兇猛 滬深港三大交易所建跨境聯合監管機制

美圖公司(港股01357)週二繼續上躥下跳, 最高漲逾7%, 但最終以下跌8.64%收市, 全日振幅仍高達18.65%。 港交所數據顯示, 美圖公司分列滬港通、深港通南向最活躍個股的第一及第二位, 當日出現4.76億港元內資買盤, 淨買入1.79億港元。

事實上, 無論是被納入港股通標的之後的暴力拉升, 還是近兩個交易日的多空對決導致的股價劇烈震蕩, 內地資金參與的痕跡都非常明顯。

通過暴力拉升吸引眼球, 以小資金撬動大市值吸引跟風盤, 正是內地游資的常見套路。 種種跡象表明, 在內地面臨史上最嚴厲監管的大背景下, 內地遊資已改頭換面轉戰有套利空間的香港市場,

有著“性感”題材、尚無沽空工具、即將發布業績且“街貨”不多的美圖, 成為遊資借道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在港股市場小試牛刀的第一站。

不過, 監管部門已經注意到了這一現象, 滬、深、港三大交易所已建立跨境聯合監管機制, 合力打擊跨境違法違規交易行為。 深交所還透露, 深交所已完善監察系統功能, 開發了深港通交易監察模塊, 安排專人實時監控, 密切關注資金額度使用、外資持股比例等數據, 並實時監控交易情況, 以便及時發現並遏制異常交易行為。

游資為何青睞香港?

遊資南下之風正有越刮越烈之勢, 兩地監管價值取向的差異是重要原因之一。

以美圖為例, 有分析人士指出,

若內地遊資只是通過暴力拉升美圖, 吸引散戶跟風進場後收割, 不存在自買自賣、關聯賬戶交易、內幕交易等行為, 在香港市場上可能並不構成行為失當。 盡管這種行為可能會導致大量跟風的投資者利益受損。

港交所的數據顯示, 在滬港通開通以前, 香港市場的個人投資者佔比僅為25.4%。 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是專業投資機構和券商自身, 機構投資者有自己的價值判斷, 較少跟風炒作, 因此香港一直以來都奉行“買者自負盈虧”原則, 並無特別強調保護相對弱勢的個人投資者。

也正因如此, 拉抬、打壓股價, 虛假申報、大額封漲跌停等在內地監管層看來會誤導中小個人投資者的行為, 在香港市場可能很難被認定為“操縱市場”,

而這些正是遊資的慣用伎倆。 按照香港的法律和法規, 香港的監管部門很難對這些行為採取執法行動。

兩地監管差異何在?

除了監管思路不同, 兩地迥異的賬戶管理體系也為遊資南下起舞提供了溫床。

與A股市場“看穿式監管”不同, 香港股票市場所採用二級賬戶管理體系。 香港結算和港交所僅可以獲得券商等市場參與者的賬戶和交易的資訊, 而無法直接掌握經紀商背後實際投資者的賬戶和具體交易、持倉情況。 而在香港, 證監會及交易所的分工也與內地不同, 涉及投資者的監管由香港證監會負責, 負責一線監管的香港交易所(港股00388)沒有調取、查看投資者交易資料的權限。 香港交易所主要負責監管上市公司是否遵守《上市規則》,

以及券商是否遵守《交易規則》。

此外, 由於香港市場無法“看穿”投資者賬戶, 監管部門無法瞭解每個交易訂單背後實際投資者的情況下, 跨境執法的效率和效果也可能受到影響。

“目前遊資在內地面臨史上最嚴厲的監管環境。 交易所設置了上百個監測股價異動的指標, 稍有動作, 馬上就會接到交易所的詢問電話甚至‘黑函’, 嚴重的還會被關閉交易權限。 但是, 去香港開個滬港通、深港通的賬戶, 就可以實現很多內地不允許的策略。 ”有深圳私募人士向記者表示。

據瞭解, 由於不能“看穿”滬股通、深股通賬戶, 內地交易所在監測到來自深股通專用席位出現拉抬、打壓、虛假申報、大額封漲跌停等行為時,

不能對具體賬戶進行視窗指導, 只能給中國證監會發交易異常報告, 中國證監會再去找香港證監會聯合執法, 香港證監會再通過向香港券商索取交易資料, 才能進行調查。 而且, 由於兩地對於股價操縱和內幕交易的認定不同, 所以在證據認定方面也會有差異。

跨境合作監管正在加強

不過, 遊資肆無忌憚進行監管套利的日子不會長久。 兩地監管層之間的跨境合作正在不斷加強。

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一直非常重視跨境交易監管工作, 也在嚴密監控交易情況, 並隨時準備以雷霆之勢對跨境操縱等違法行為進行打擊。 就在本月初, 中國證監會公佈了跨境操縱第一案的處罰結果, 唐漢博及其操盤手王濤利用3個香港賬戶和1個內地賬戶, 利用資金優勢,通過虛假申報、盤中拉抬、對倒等手法,對“滬股通”標的股票“小商品城(行情600415,買入)”實施的操縱行為,受到了頂格行政處罰。

據悉,對於跨境交易衍生出的跨境監管新課題,滬、深、港三大交易所已建立跨境聯合監管機制,合力打擊跨境違法違規交易行為。除了建立跨境數據交換通道,實現交易及監管資訊共用。三大交易所還建立了定期聯席會議機制,就近期監管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交流溝通。

此外,深交所還透露,深交所已完善監察系統功能,開發了深港通交易監察模塊,安排專人實時監控,密切關注資金額度使用、外資持股比例等數據,並實時監控交易情況,以便及時發現並遏制異常交易行為。

同時,香港方面的監管哲學也在發生微妙變化。港交所2015年度的數據顯示,個人投資者(本地與外地)的交易佔27%,在2014年度的25%的基礎上繼續增長,且是連續3年上升。而來自中國內地投資者的交易於過去10年間出現35%的年度復合增長率,增長速度為香港以外所有單一來源地之中最高水準。

“去年滬港通的活躍度出現大幅提升,加上深港通也於去年底推出,2016年內地投資者的交易佔比或超過20%。雖然參與滬港通、深港通的投資者中,機構佔了相當大的比重,但也有相當大一部分個人投資者,相信港股市場個人投資者的交易佔比還會進一步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否要引入中小投資者保護,預防監管套利,就成為擺在香港監管當局面前的新課題。”有市場人士指出。

編輯︰

利用資金優勢,通過虛假申報、盤中拉抬、對倒等手法,對“滬股通”標的股票“小商品城(行情600415,買入)”實施的操縱行為,受到了頂格行政處罰。

據悉,對於跨境交易衍生出的跨境監管新課題,滬、深、港三大交易所已建立跨境聯合監管機制,合力打擊跨境違法違規交易行為。除了建立跨境數據交換通道,實現交易及監管資訊共用。三大交易所還建立了定期聯席會議機制,就近期監管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交流溝通。

此外,深交所還透露,深交所已完善監察系統功能,開發了深港通交易監察模塊,安排專人實時監控,密切關注資金額度使用、外資持股比例等數據,並實時監控交易情況,以便及時發現並遏制異常交易行為。

同時,香港方面的監管哲學也在發生微妙變化。港交所2015年度的數據顯示,個人投資者(本地與外地)的交易佔27%,在2014年度的25%的基礎上繼續增長,且是連續3年上升。而來自中國內地投資者的交易於過去10年間出現35%的年度復合增長率,增長速度為香港以外所有單一來源地之中最高水準。

“去年滬港通的活躍度出現大幅提升,加上深港通也於去年底推出,2016年內地投資者的交易佔比或超過20%。雖然參與滬港通、深港通的投資者中,機構佔了相當大的比重,但也有相當大一部分個人投資者,相信港股市場個人投資者的交易佔比還會進一步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否要引入中小投資者保護,預防監管套利,就成為擺在香港監管當局面前的新課題。”有市場人士指出。

編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