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保持競爭力的秘訣,家長都需要瞭解

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 把分數看得極重, 讓孩子整天奮戰在題海之中, 課餘讓孩子奔波于興趣班、特長班之間, 把孩子的大腦僅僅當做一個需要填充的容器。

殊不知, 如果對孩子期望值過高, 操之過急, 揠苗助長, 就可能使孩子身心疲憊, 產生厭學情緒, 結果事與願違。 其實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引發孩子的求知欲, 才是最重要的。

李政道說:“對於青少年, 最關鍵的是從小要有好奇心, 遇到問題追問下去, 這種精神比考試得到好分數更重要。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當孩子有了強烈的求知欲時, 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而這個強烈的求知欲就是那個點燃大腦智慧的火把。 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 關鍵是許多家長因忙於事務, 缺乏耐心, 在無意中使孩子的好奇心受到傷害, 最後幾近泯滅。 因此, 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引發孩子的求知欲上。

人是有個性的,

因此要因材施教, 實行個性化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工作的實踐使我們深信, 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 而要培養一代新人的任務, 首先要開發每個學生的這種差異性、獨立性和創造性。 ”

但傳統的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種模式教育,

這種不重視個性的教學容易扼殺孩子的創新能力, 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標準模式”, 而“標準模式”並不標準, 容易導致學生因為彆扭、困難而厭學, 變“我要學”為“要我學”, 喪失學習的主動性。

我非常贊同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 選擇適合孩子自己的學習方法。 我也默許孩子做作業打折扣, 不把分數看成惟一。 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時, 考試分數很高, 但重複的家庭作業佔據了孩子大量的時間。 對此, 我很擔心, 如果這樣下去, 也許他的考分會很高, 但整天忙於做作業, 沒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 沒有時間思考, 沒有時間做實驗, 這樣很容易培養出高分低能的學習機器。

從三年級開始起, 孩子做起作業來就會打折扣了, 而我便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

部分地採取了默許的態度。 比如數學, 對於他來說實在是太過簡單, 如果硬逼著孩子做, 只能讓他生厭, 還會浪費大量的時間。 儘管三年級後, 他的考分並不是很高, 但我覺得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分數, 而是應該把能力的培養放在第一位。 只要有了能力, 實力最終將顯示出來的。

作為父母, 必須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瞭解孩子的學習個性, 然後根據孩子的個性決定教育的方法。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因勢利導地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發揮孩子獨特的學習優勢, 千萬別將孩子的學習優勢當成了缺陷而將它磨掉。

孩子將來能夠怎樣, 不僅要靠智力因素, 而且要靠非智力因素。 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要靠學校、家庭和孩子本人共同來努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