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貴州鄉村旅遊 邂逅最美的原生態

近年來, 隨著貴州交通的發展, 貴州鄉村旅遊越來越熱門, 工作之餘遠離城市的喧囂, 到鄉村去呼吸新鮮空氣, 聽一曲來自大自然的天籟, 體驗鄉村民風民俗與現代科技藝術的完美結合, 感受一樹一木一橋一水的故事……一切都恰到好處, 靜心享受世外桃源般的別樣生活。

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戶苗寨

關於貴州, 喜歡旅遊的網友一定聽過或到過西江千戶苗寨, 這是一個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的苗族村落, 素有“天下苗族第一寨”之稱, 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西江苗寨擁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蘊, 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完整的地方, 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歷史與發展的首選之地。 這裡同時擁有“中國最美的100風情小鎮”、“貴州十大魅力景區”、“貴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國家4A級風景旅遊名勝區”、“中國文化旅遊新地標”等美譽。

依山而建的苗寨, 具有苗家人特有的風格, 吊腳樓的韻味就在於它的隨意而建, 不講究規格大小, 高低錯落, 這就形成了苗家寨子自己的風格。

苗家人的銀器, 在我國早已是大名鼎鼎, 無人不曉。 而苗家人對銀飾的喜愛, 那也是深入骨髓的。

苗寨的女人, 每個都是從頭到腳穿金戴銀, 華麗而富貴, 她們的身上承載著千百年來苗家人的傳說、民俗、文化和故事。 苗家女人通過獨特的苗族服飾和舞蹈, 向外人呈現著本族多元文化的符號和精神。

打糍粑是另一個不可少的風俗, 將糯米蒸熟後倒入木制器皿中, 用木錘將飯粒砸成糕狀, 可以加餡或直接揉成餅。 用煮熟的蛋黃搓手心後, 糍粑一點不粘, 可直接吃或粘糖, 口感清甜軟糯。

苗家姑娘愛敬酒, 西江千戶苗寨裡基本都是當地釀的米酒, 酒精在三十度左右, 初喝時略感嗆口, 但入喉綿香, 後勁十足, 當地人稱“見風倒”意思是喝了酒不要馬上吹風, 見風就倒。

西江信奉祖先姜央是“蝴蝶媽媽”所生, 所以蝴蝶是他們服飾或銀飾上常用的圖騰, 包括寓意吉祥的龍、魚、鷹等等。

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黃傳說時代, 當時在黃河下游和長江中下游一帶出現了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聯盟, 而在甘陝黃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為首的另兩大部落,在經歷戰爭和幾次大遷徙,苗族支系繁多,分佈廣泛。人口分佈以貴州為首,湖南、雲南、重慶、廣西依次,遍佈國內31個省市,在服飾上有明顯區別的有“長裙苗”、“短裙苗”、“紅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

中國最大的侗寨——貴州肇興侗寨

肇興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據瞭解,全寨900餘戶,人口4000餘人,為全國最大而又古老的侗寨,被稱為“侗鄉第一寨”,是黎平最具代表的民族風情及建築群。

肇興侗寨全為陸姓侗族,分為五大房族,分居五個自然片區,當地稱之為“團”。分為仁、義、禮、智、信五團,每團都建有自己的鼓樓、花橋、戲臺。今天的肇興侗寨,在歷經千年歷史長河的蕩滌後依舊保留著它特有原始的風貌。

肇興2004年被國務院審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5年肇興在《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選《中國最美的地方》活動中,被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之一。

遠觀肇興全景:中間凹,四周高山,呈長方形,塊塊聚落,似船狀形。村中有條小河,發源于堂安村,全長5公里,注入都柳江。村南有麒麟山,海拔971米,山形奇麗雄偉,森林茂盛。

肇興鼓樓始建於清末,“文化大革命”期間,曾一度被拆除。80年代,當地群眾自動捐款重建。雖然建築時間不長,單獨看與其它地方鼓樓在造型上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合在一起,卻頗為講究。聽當地人介紹,這是按照一條大船的造型設計的,有船頭、船尾、船篷和兩個桅杆。船尾為高28.9米(最高)的“信團鼓樓”,船篷為高24.8米的“智團鼓樓”,船的兩個桅杆分別為高23.1米的“禮團鼓樓”和高25.8米的“義團鼓樓”,船頭為高21.7米(最低)的“仁團鼓樓”。為什麼將五座鼓樓設計成一條大船的造型。據說這源於肇興侗民對當地地形的認識和期盼。肇興侗民一直將這裡的山形地貌看做一條大船,東南山高好像是船之篙竿;東北的山略矮,好像是船之櫓板;加之兩溪(一條由東向西,一條由南向北),交匯於寨中,經洛香而流入八洛河和都柳江,那麼這條“船”好像由西向東溯流揚帆。於是人們得出結論,此地有遠航的氣勢,差的或許是“船”上的桅杆和篷帆了,因此,人們在建鼓樓時加之體現。“船尾”的鼓樓建得高,“船頭”的鼓樓建得矮,“船中”的鼓樓高過民居,這樣,這條“大船”才能昂首前進。這五座鼓樓因它們的獨一無二被人們稱為“肇興鼓樓群”。

平寨村:貴安新區裡美麗的布依村寨

平寨村位於馬場鎮南部,屬貴安新區核心區,貴安新區城市快速幹道——黔中大道、興安大道和貴廣公路穿境而過,轄平寨、龜山、大壩、破塘、新寨、舊寨、克酬和磨界八個自然村寨。寨裡居住的主要以布依族為主,共681戶,2421人。

走進平寨,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乾淨、整潔,滿池的荷花也讓人忍不住想多拍幾張照片。越往寨裡走,映入眼簾的就是青瓦白灰牆和穿鬥花窗青磚柱的民居,每家門前都有一個小花園,放了幾張桌椅,別有一番風味。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寨子裡每家每戶門前掛的對聯,都是由一些書法家們到居民家裡,瞭解他家情況後書寫的,絕對的獨一無二。

而寨子裡還有一個明朝古墓被保留的下來,這也牽出一個故事:據說平寨始祖班啟先在明朝時期隨其他族人從江西吉安遷到平寨,據族譜記載,明朝朱元璋認為:天無二日,名無二主,班字由兩個王字組成,不利於軍。所以賜族人姓王,這族人在世時姓王,過逝後在碑記上改姓班。

“傳統”的田園風光與咖啡屋等新型業態的交匯

如今的平寨能讓前來遊玩的遊客絡繹不絕,這也許要“歸功”於2013年7月初開始的“美麗鄉村”建設。平寨村作為貴安新區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美麗鄉村”第一批示範點開工建設,並按照“六四六”即:建設“六大平臺”、推進“四個一體化”和實施“六項工程”,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美麗鄉村,初步建成全省統籌城鄉發展示範區。

“我們在原有的‘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的基礎上,完成了水、電、路、房的改造,建成了4座汙水處理場和大型民族文化廣場,讓村容村貌得到了改變。同時,我們還依託田園風光和旅遊資源,大力發展了鄉村旅遊,目前寨子裡已有50余家農家樂、客棧、酒吧、刺繡坊等也都開業運行。”平寨村第一書記陳明憲告訴記者,這些變化也讓當地村民的收入從原來的幾千元到了現在的上萬元。

2016年,平寨更被貴安新區納入到環高峰山國際休閒旅遊度假區重點專案,聘請了國內外知名規劃設計團隊為平寨量身定制提升規劃,一批高品質的茶室、民宿、酒吧、咖啡屋等新型業態將入駐平寨。

下司古鎮:清水江上的明珠

下司古鎮,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具有濃郁中華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古鎮之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距凱裡市僅22公里。下司擁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集中國皮划艇激流迴旋訓練比賽基地、貴州龍舟訓練基地、中國紅蒜之鄉、鋅硒米之鄉、世界名犬下司犬之鄉於一身。下司古鎮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清澈的清水江從西南向東北緩緩流淌,穿鎮而過,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稱。

嘉慶13年(西元1808年),下司被辟為商埠,到民國時發展為鬧市,有水陸碼頭,是黔東南重要物資集散地。當時鎮上商賈雲集,馬幫成群結隊,商號、貨棧、會館、餐館遍佈街巷,徹夜營業,被譽為“小上海”。

下司古鎮建築風格與眾不同,有海外泊來的貨真價實的古建築,也有本地民族風格的“土”建築。古鎮中心有文化廣場,廣場周邊有門樓、鼓樓、戲樓,附近有陽明書院、女子書院、廣東會館等文物古跡,鎮裡的民居也是獨具特色。古鎮裡有一條鵝卵石花街,街道兩旁至今還保存著古代的商鋪、建築等。

下司1808國際新民藝文創街

1808國際新民藝文創街,是一個位於下司古鎮的創客孵化基地,一個手工藝傳承基地,也是凱裡市探索精准扶貧與旅遊文創相結合的基地。一個個風格各異的小店,一件件製作精美的手工藝品,讓下司這座“小上海”與藝術來了一次完美的“邂逅”。

而在甘陝黃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為首的另兩大部落,在經歷戰爭和幾次大遷徙,苗族支系繁多,分佈廣泛。人口分佈以貴州為首,湖南、雲南、重慶、廣西依次,遍佈國內31個省市,在服飾上有明顯區別的有“長裙苗”、“短裙苗”、“紅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

中國最大的侗寨——貴州肇興侗寨

肇興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據瞭解,全寨900餘戶,人口4000餘人,為全國最大而又古老的侗寨,被稱為“侗鄉第一寨”,是黎平最具代表的民族風情及建築群。

肇興侗寨全為陸姓侗族,分為五大房族,分居五個自然片區,當地稱之為“團”。分為仁、義、禮、智、信五團,每團都建有自己的鼓樓、花橋、戲臺。今天的肇興侗寨,在歷經千年歷史長河的蕩滌後依舊保留著它特有原始的風貌。

肇興2004年被國務院審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5年肇興在《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選《中國最美的地方》活動中,被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之一。

遠觀肇興全景:中間凹,四周高山,呈長方形,塊塊聚落,似船狀形。村中有條小河,發源于堂安村,全長5公里,注入都柳江。村南有麒麟山,海拔971米,山形奇麗雄偉,森林茂盛。

肇興鼓樓始建於清末,“文化大革命”期間,曾一度被拆除。80年代,當地群眾自動捐款重建。雖然建築時間不長,單獨看與其它地方鼓樓在造型上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合在一起,卻頗為講究。聽當地人介紹,這是按照一條大船的造型設計的,有船頭、船尾、船篷和兩個桅杆。船尾為高28.9米(最高)的“信團鼓樓”,船篷為高24.8米的“智團鼓樓”,船的兩個桅杆分別為高23.1米的“禮團鼓樓”和高25.8米的“義團鼓樓”,船頭為高21.7米(最低)的“仁團鼓樓”。為什麼將五座鼓樓設計成一條大船的造型。據說這源於肇興侗民對當地地形的認識和期盼。肇興侗民一直將這裡的山形地貌看做一條大船,東南山高好像是船之篙竿;東北的山略矮,好像是船之櫓板;加之兩溪(一條由東向西,一條由南向北),交匯於寨中,經洛香而流入八洛河和都柳江,那麼這條“船”好像由西向東溯流揚帆。於是人們得出結論,此地有遠航的氣勢,差的或許是“船”上的桅杆和篷帆了,因此,人們在建鼓樓時加之體現。“船尾”的鼓樓建得高,“船頭”的鼓樓建得矮,“船中”的鼓樓高過民居,這樣,這條“大船”才能昂首前進。這五座鼓樓因它們的獨一無二被人們稱為“肇興鼓樓群”。

平寨村:貴安新區裡美麗的布依村寨

平寨村位於馬場鎮南部,屬貴安新區核心區,貴安新區城市快速幹道——黔中大道、興安大道和貴廣公路穿境而過,轄平寨、龜山、大壩、破塘、新寨、舊寨、克酬和磨界八個自然村寨。寨裡居住的主要以布依族為主,共681戶,2421人。

走進平寨,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乾淨、整潔,滿池的荷花也讓人忍不住想多拍幾張照片。越往寨裡走,映入眼簾的就是青瓦白灰牆和穿鬥花窗青磚柱的民居,每家門前都有一個小花園,放了幾張桌椅,別有一番風味。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寨子裡每家每戶門前掛的對聯,都是由一些書法家們到居民家裡,瞭解他家情況後書寫的,絕對的獨一無二。

而寨子裡還有一個明朝古墓被保留的下來,這也牽出一個故事:據說平寨始祖班啟先在明朝時期隨其他族人從江西吉安遷到平寨,據族譜記載,明朝朱元璋認為:天無二日,名無二主,班字由兩個王字組成,不利於軍。所以賜族人姓王,這族人在世時姓王,過逝後在碑記上改姓班。

“傳統”的田園風光與咖啡屋等新型業態的交匯

如今的平寨能讓前來遊玩的遊客絡繹不絕,這也許要“歸功”於2013年7月初開始的“美麗鄉村”建設。平寨村作為貴安新區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美麗鄉村”第一批示範點開工建設,並按照“六四六”即:建設“六大平臺”、推進“四個一體化”和實施“六項工程”,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美麗鄉村,初步建成全省統籌城鄉發展示範區。

“我們在原有的‘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的基礎上,完成了水、電、路、房的改造,建成了4座汙水處理場和大型民族文化廣場,讓村容村貌得到了改變。同時,我們還依託田園風光和旅遊資源,大力發展了鄉村旅遊,目前寨子裡已有50余家農家樂、客棧、酒吧、刺繡坊等也都開業運行。”平寨村第一書記陳明憲告訴記者,這些變化也讓當地村民的收入從原來的幾千元到了現在的上萬元。

2016年,平寨更被貴安新區納入到環高峰山國際休閒旅遊度假區重點專案,聘請了國內外知名規劃設計團隊為平寨量身定制提升規劃,一批高品質的茶室、民宿、酒吧、咖啡屋等新型業態將入駐平寨。

下司古鎮:清水江上的明珠

下司古鎮,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具有濃郁中華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古鎮之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距凱裡市僅22公里。下司擁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集中國皮划艇激流迴旋訓練比賽基地、貴州龍舟訓練基地、中國紅蒜之鄉、鋅硒米之鄉、世界名犬下司犬之鄉於一身。下司古鎮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清澈的清水江從西南向東北緩緩流淌,穿鎮而過,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稱。

嘉慶13年(西元1808年),下司被辟為商埠,到民國時發展為鬧市,有水陸碼頭,是黔東南重要物資集散地。當時鎮上商賈雲集,馬幫成群結隊,商號、貨棧、會館、餐館遍佈街巷,徹夜營業,被譽為“小上海”。

下司古鎮建築風格與眾不同,有海外泊來的貨真價實的古建築,也有本地民族風格的“土”建築。古鎮中心有文化廣場,廣場周邊有門樓、鼓樓、戲樓,附近有陽明書院、女子書院、廣東會館等文物古跡,鎮裡的民居也是獨具特色。古鎮裡有一條鵝卵石花街,街道兩旁至今還保存著古代的商鋪、建築等。

下司1808國際新民藝文創街

1808國際新民藝文創街,是一個位於下司古鎮的創客孵化基地,一個手工藝傳承基地,也是凱裡市探索精准扶貧與旅遊文創相結合的基地。一個個風格各異的小店,一件件製作精美的手工藝品,讓下司這座“小上海”與藝術來了一次完美的“邂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