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和媛媛媽一起學《詩經》:《桃夭》帶你看古人的十裡桃花

今天開始, 媛媛媽將向同學們介紹《詩經》中的一些經典名篇, 讓我們一起走入古人的生活吧!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 它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最早稱為《詩》, 後被儒家奉為經典之一, 方稱《詩經》。 《詩經》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 一共305首, 簡稱“詩三百”。 按其內容, 可分為“風”、“雅”、“頌”三類。

“風”就是民間歌謠, 共160篇, 總稱為十五國風。

“雅”為朝廷之樂, 多為朝廷官吏的作品, 共105篇, 分為《大雅》、《小雅》。

“頌”為廟堂之音, 事王侯舉行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禮專用的樂歌, 共40篇。 分為《周頌》、《魯頌》、《商頌》, 合成三頌。

《詩經》內容豐富, 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 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 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在這個明媚的春天裡, 咱們學的第一首作品是《桃夭》。

《桃夭》出自《國風·周南》。 《國風·周南》是《詩經·國風》中的部分作品,

為周朝時期採集的詩篇, 因在周王都城的南面而得名, 同時“南”又是方位之稱, 在周代習慣將江漢流域的一些小國統稱之“南國”或“南土”、“南邦”等, 所以詩的採集者便將采自江漢流域許多小國的歌詞, 連同受“南音”影響的周、召一些地方采來的歌詞, 命名為“周南”, 以與其他十四國風在編排的形式上整齊劃一。 《國風·周南》總計11篇:關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漢廣、汝墳、麟之趾。

《桃夭》一般被認為是一首祝賀年輕姑娘出嫁的詩。 全詩巧妙地將“室家”變化為各種同義詞, 而且反復用一“宜”字, 揭示了新嫁娘與家人和睦相處的美好品德, 也寫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給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鮮的血液, 帶來和諧歡樂的氣氛。

這首詩中最著名的就是“桃之夭夭, 灼灼其華”, 它描寫出了盛開的桃花的美麗景色。 昨天媛媛媽還在和人開玩笑說學會這兩句就再也不會對著十裡桃花說“哇!桃花都開了,

好漂亮啊!”這樣的話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