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全世界如果只有一種投資方式靠譜,那一定是它

前兩天有人問小巴, 有沒有什麼比較簡單的理財方式。 小巴想了半天, 覺得如果只能推薦一種投資理財方式, 那就只有資產配置了。

資產配置v1.0版本

股債動態平衡

現在我們在如此多的投資品種中投資, 大概的步驟應該是這樣:先選擇大類, 再選擇某一個具體標的和交易時機。

如果你確定要買房, 你就要確定買中國的房產還是美國的房產, 在中國是買上海的、買杭州的還是買一個小縣城的, 定下城市後你要接著確定買哪個社區, 確定社區後你還要確定哪一天買、哪個價格買才便宜。

買股票也是一樣的道理, 你就要確定買A股還是美股, A股裡面你要買藍籌還是創業板, 創業板裡又挑哪一支或哪幾支股票, 挑完之後是今天買還是明天買。

資產配置的v1.0版本, 叫股債動態平衡法, 就是在這兩個大類裡跳來跳去做平衡, 主流的比例是60:40。 你有1000塊錢, 600買股票,

400買債券。

半年或者一年之後, 你再看一看帳戶, 賣掉其中一種的一部分, 買進另一種, 再把兩類資產的比例配到60:40。

今天看上去很簡單的方式, 就這樣在美國通行了好幾十年。

資產配置v2.0版本
耶魯基金會模式

資產配置的v2.0版本, 叫做耶魯基金會模式, 這次升級發生在1985年。

這一年耶魯基金會來了一個牛人主席, 大衛·F.史文森(David F.Swensen), 改變了整套模式。 其實當時他也不算特別牛, 才31歲, 耶魯校友, 在投行幹了6年, 最多算是小有名氣。

但他的老師比較牛, 叫詹姆斯·托賓(James Tobin), 有必要介紹一下。 托賓是現代資產組合選擇理論的開創者, “不要將你的雞蛋都放在一隻籃子裡”就是他說的, 1981年拿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可謂德高望重。

受校董會的請求, 托賓和耶魯的教務長一起物色耶魯捐贈基金會的新主席。 老爺子腦袋一轉, 就想到了深得自己真傳的學生史文森。 一輪面談下來, 老爺子和教育長就相中了, 決定把史文森從華爾街挖過來, 儘管後者甚至一天的職業投資人經驗都沒有。

史文森根據托賓的理論基礎,

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經歷, 把1.0升級到了2.0。 那麼2.0比1.0升級在哪裡呢?在於它的多元化。

1.0版本的股票和債券, 選擇的都是公開市場發售、流動性好的證券, 耶魯基金會在很長時間內也是採取這樣一種方式。

可是史文森覺得, 我們作為一個高校的捐贈基金,

錢是幹嘛用的?保證學校長期正常運作, 首要目標應該是長期的保值增值, 要這麼高的流動性幹什麼?我們應該同時關注那些流動性一般, 但是收益比較好的資產, 比如私募股權、不動產以及大宗商品等等。 這些資產在當時還叫另類資產, 不夠主流。

於是, 耶魯基金來了個大變樣, 充分利用自己的永續經營性質, 把一部分資金慢慢從公開市場的股票、債券上撤出來, 投入到長期、非上市或低流動性的房產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和自然資源基金上。

他也不直接去投資某一個具體的公司, 就是投資給別的基金, 而且絕大部分是指數基金, 吃的是大趨勢的收益。 這種犧牲了一部分流動性換來的額外收益, 叫流動性報酬(Liquidity Premium)。

史文森堅信流動性報酬,他對主流的基金公司一向都不太感冒。他寫過兩本非常好的書,一個寫機構——《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一個寫個人——《不落俗套的成功 : 最好的個人投資方法》。

這兩本書裡面,史文森把基金公司黑得那是一塌糊塗,他認為基金公司中的絕大多數,首要目標都不是提升投資業績,而是爭取更多資金從而賺取更多管理費,不管是公募的還是私募的都是如此。

當然了,在很多美國投資界大佬的書裡,黑基金公司都是常態,總結起來的意思其實就是:“基金都是拿錢辦不好事,90%的基金經理連指數都跑不贏,你們都聽我的,我比人家牛多了。”

黑歸黑,別人拿他也沒辦法,畢竟他牛嘛。

史文森從1985年執掌耶魯基金會開始,至今30多年,年複合收益超過14%,作為一個以保值為首要目標的大學捐贈基金,這一點已經真的非常了不起了。

更過分的是,他真正特別厲害的地方還不是收益率,而是這麼多年下來,幾乎完美地做到了“旱澇保收”,30多年裡只有2009年一年虧損,其他不管多少,總是賺的。你說過分不過分?

資產配置 v3.0版本
全天候模型

耶魯基金會模式已經夠牛了,可後來資產配置又有了升級的v3.0版本,名字就叫“全天候模型”。

這次的主角是橋水基金,前些年取代索羅斯的量子基金成為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

橋水的創始人雷·達裡奧(Ray Dalio),當然也是一位牛人了。

這些投資牛人,往往都有一個臭毛病,賺完錢不算,還要提升自己的人生追(bi)求(ge),著書立說。

達裡奧是這方面的一把好手,他有一種特別的能力,可以把很複雜的事情用非常淺顯的方式表述出來,閱讀體驗很友好,反正小巴是挺喜歡的,不知道還以為他是被對沖基金耽誤的財經暢銷書作家。

比如他寫過幾篇長文——今天應該叫“雄文”,小巴特別喜歡其中的兩篇。

一篇是《經濟如何像機器一樣運行——理解經濟運行的框架》,簡化版理解世界或國家經濟走勢的文章。

另一篇是《論國家經濟成敗的原因》,從歷史經濟發展的角度看,國家可以分為五類,或者五個階段:

1

國家很窮,老百姓也覺得自己很窮;

2

國家發展起來,老百姓還是覺得自己很窮;

3

國家保持富裕,老百姓也覺得自己有錢了;

4

國家在變窮,老百姓仍然覺得自己蠻有錢;

5

國力大衰,老百姓痛苦而緩慢地接受現實。

他不像史文森那樣指名道姓地黑人,但是下起手來也挺狠的。畢竟,大家都知道,南歐那幾個國家,都在4裡頭。

那麼達裡奧的全天候模型,比原來的厲害在哪裡呢?其實說出來也沒什麼特別難懂的,就是原來的模型以資產量作為配置參考標準,而全天候模型以風險作為配置量的參考標準。

什麼意思呢,理論上來說,這種模型的配置方式,就是要讓每一類資產帶來的風險(也就是波動率)相同,比如股票的波動率是債券的10倍,那麼為了把兩者對投資組合的影響拉到同一水平線上,債券的持倉比例應該是股票的10倍。

簡單吧?就是這麼簡單,但是人家就是靠這麼簡單的模型,弄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對沖基金。

我們看v2.0和v3.0,兩者因為訴求有一些差別,所以策略上也有一點不同,但是他們的邏輯都是從大格局來看投資。小巴以前寫過投資收益的三種來源,很明顯,他們都是追求β(資產收益)而不是α(超額收益)的,不太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

投資收益=無風險收益

+β係數*該類資產的額外收益

+α收益(超額收益)

他們之所以用簡單的道理做出了恒久的業績,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對於過去歷史的瞭解。在這個基礎上,再選擇其中符合自己性格和追求的部分,作為安身立命的方式。許多投資大牛寫書,總是會從歷史淵源講起,聯繫到自己的投資方式,就是這個道理。

太陽底下無新事,對過去總結得越好,對未來的把控也就越好。

從這個角度看,這麼說也是很有幾分道理的:

從1天為單位做投資理財,靠的是運氣;

以1年為單位做投資理財,靠的是能力;

以10年為單位做投資理財,靠的是規劃與紀律;

以30年甚至50年做投資理財,靠的是時代格局

史文森堅信流動性報酬,他對主流的基金公司一向都不太感冒。他寫過兩本非常好的書,一個寫機構——《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一個寫個人——《不落俗套的成功 : 最好的個人投資方法》。

這兩本書裡面,史文森把基金公司黑得那是一塌糊塗,他認為基金公司中的絕大多數,首要目標都不是提升投資業績,而是爭取更多資金從而賺取更多管理費,不管是公募的還是私募的都是如此。

當然了,在很多美國投資界大佬的書裡,黑基金公司都是常態,總結起來的意思其實就是:“基金都是拿錢辦不好事,90%的基金經理連指數都跑不贏,你們都聽我的,我比人家牛多了。”

黑歸黑,別人拿他也沒辦法,畢竟他牛嘛。

史文森從1985年執掌耶魯基金會開始,至今30多年,年複合收益超過14%,作為一個以保值為首要目標的大學捐贈基金,這一點已經真的非常了不起了。

更過分的是,他真正特別厲害的地方還不是收益率,而是這麼多年下來,幾乎完美地做到了“旱澇保收”,30多年裡只有2009年一年虧損,其他不管多少,總是賺的。你說過分不過分?

資產配置 v3.0版本
全天候模型

耶魯基金會模式已經夠牛了,可後來資產配置又有了升級的v3.0版本,名字就叫“全天候模型”。

這次的主角是橋水基金,前些年取代索羅斯的量子基金成為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

橋水的創始人雷·達裡奧(Ray Dalio),當然也是一位牛人了。

這些投資牛人,往往都有一個臭毛病,賺完錢不算,還要提升自己的人生追(bi)求(ge),著書立說。

達裡奧是這方面的一把好手,他有一種特別的能力,可以把很複雜的事情用非常淺顯的方式表述出來,閱讀體驗很友好,反正小巴是挺喜歡的,不知道還以為他是被對沖基金耽誤的財經暢銷書作家。

比如他寫過幾篇長文——今天應該叫“雄文”,小巴特別喜歡其中的兩篇。

一篇是《經濟如何像機器一樣運行——理解經濟運行的框架》,簡化版理解世界或國家經濟走勢的文章。

另一篇是《論國家經濟成敗的原因》,從歷史經濟發展的角度看,國家可以分為五類,或者五個階段:

1

國家很窮,老百姓也覺得自己很窮;

2

國家發展起來,老百姓還是覺得自己很窮;

3

國家保持富裕,老百姓也覺得自己有錢了;

4

國家在變窮,老百姓仍然覺得自己蠻有錢;

5

國力大衰,老百姓痛苦而緩慢地接受現實。

他不像史文森那樣指名道姓地黑人,但是下起手來也挺狠的。畢竟,大家都知道,南歐那幾個國家,都在4裡頭。

那麼達裡奧的全天候模型,比原來的厲害在哪裡呢?其實說出來也沒什麼特別難懂的,就是原來的模型以資產量作為配置參考標準,而全天候模型以風險作為配置量的參考標準。

什麼意思呢,理論上來說,這種模型的配置方式,就是要讓每一類資產帶來的風險(也就是波動率)相同,比如股票的波動率是債券的10倍,那麼為了把兩者對投資組合的影響拉到同一水平線上,債券的持倉比例應該是股票的10倍。

簡單吧?就是這麼簡單,但是人家就是靠這麼簡單的模型,弄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對沖基金。

我們看v2.0和v3.0,兩者因為訴求有一些差別,所以策略上也有一點不同,但是他們的邏輯都是從大格局來看投資。小巴以前寫過投資收益的三種來源,很明顯,他們都是追求β(資產收益)而不是α(超額收益)的,不太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

投資收益=無風險收益

+β係數*該類資產的額外收益

+α收益(超額收益)

他們之所以用簡單的道理做出了恒久的業績,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對於過去歷史的瞭解。在這個基礎上,再選擇其中符合自己性格和追求的部分,作為安身立命的方式。許多投資大牛寫書,總是會從歷史淵源講起,聯繫到自己的投資方式,就是這個道理。

太陽底下無新事,對過去總結得越好,對未來的把控也就越好。

從這個角度看,這麼說也是很有幾分道理的:

從1天為單位做投資理財,靠的是運氣;

以1年為單位做投資理財,靠的是能力;

以10年為單位做投資理財,靠的是規劃與紀律;

以30年甚至50年做投資理財,靠的是時代格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