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雲掌財經丨大貪官和珅會做資產配置!看古人如何投資理財

作者:雲掌財經 財心

“理財”一詞最早見於《易經.繫辭》, “理財正辭, 禁民為非曰義”。 關於理財之道的歷史決策不勝枚舉, 從管子提出“倉廩實而知禮節”的觀念, 到王安石的“聚天下之人, 不可以無財, 理天下之財, 不可以無義”的重要思想, 無不體現了古人對理財的重視。 當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那麼古代人究竟是如何理財的呢?不妨跟雲掌君穿越回去學習一下古人的理財智慧吧!

“滿洲第一美男子”和珅:注重資金流動性, 合理資產配置

他是維琪百科中所描述的18世紀的世界首富, 他的家產甚至能夠還清兩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的戰爭賠款, 他就是號稱“滿洲第一美男子”的和珅和大人。

”慈不掌兵, 義不理財“, 在清朝, 稍微有點財力的人也喜歡像現代人一樣買房買地, 但和珅非常在意資金的流動性。 據說乾隆五十七年, 有人托和珅幫忙打官司, 並承諾事後或送地六十頃或銀一萬兩。 和珅明確表示, “不要地畝, 要銀一萬兩”。

和大人要這麼多現金幹嘛用呢?當然是用來投資!和大人的業務範圍覆蓋了金融、地產、礦山、物流、醫藥、商業等行業。 他在北京內擁有12座當鋪。 他還有80輛大馬車從事運輸, 這些行業的收益率,

當然遠遠高於地租。

和珅涉足多個行業的生意, 且進行了分散投資, 商業頭腦可見一斑。

不過, 這並不代表和珅不投資地產。 而是他會選擇合適的時機, 以合適的比例去配置資產。 比如,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臺灣和湖南數地發生了起義和叛亂, 很多地主為了保險起見出售土地換取現金, 使得土地價格大跌。 此時和珅卻瞄準商機低價購買大量的土地, 然後出租或者土地價格上漲後出售。

據後來抄家官員統計, 和珅僅在北京就有出租房屋三十五處, “一千零一間半”, “每年共取租銀一千二百六十八兩三錢, 取租錢四千四百九十二吊二百四十文”。

和大人能大富大貴, 除了貪污有方以外, 我們至少能總結出以下經驗來:

(1)重視資金的流動, 善於從宏觀政經形勢出發判斷特定行業的興衰。 企業或家庭能夠擁有變現力強的營運資金, 是其能夠順利履行到期償付業務的安全保障。

(2)合理的資產配置至關重要, 和大人的家業貫穿整個國家的經濟系統, 這是靠逐步的配置得到的。

“紅燒肉詩人”蘇軾:勒緊褲腰帶也是理財方式

關於貧窮, 大文豪蘇軾刻骨銘心。 他的好友馬夢得讓他心有戚戚。 於是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和馬夢得同年同月生, 但他比我小八天。 據我觀察, 這年出生的都是窮逼。 我和夢得是窮逼中的窮逼。 相比較而言, 夢得更厲害, 他是窮逼中的戰鬥機。

作者:雲掌財經 財心

“蓄積者, 天下之大命也”, 蘇軾崇尚“禁止生活中各種不必要的開支和浪費”的理財之道, 這是中國古代最主流的一種理財觀念, 追求的是一種低風險、量入為出的資金安排。 直到今天, 這樣的理財方法還在被廣大工薪階層所廣泛使用。

蘇軾在《答秦太虛書》中這樣描述自己在黃州的理財方法, 那時他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後, 工資水準那叫一落千丈,為了能節流,他每月將4500文錢的工資,分成30份用繩子串起並掛在房梁之上,每天取下一串來使用。

而且他規定自己每天開銷控制在150文錢以內,通過這樣的方法也控制消費。對於每天沒用完的錢,便用竹筒裝起來。平常在屋裡放一隻大桶,存放每天剩下的錢,以備來客時招待使用。一股濃濃的辛酸味撲面而來,房梁是銀行卡,大桶不就是存錢罐嘛......

當然,這樣“節流”還不夠,蘇軾經多方申請,從當地衙門那里弄到數十畝廢棄荒地,於是他脫下長衫,穿上短衣,帶領全家人開荒種地,在“節流”的同時還做到了“開源”。

這種理財方式,其實就是現今提倡的“儲蓄”方式,將錢積累起來,來保證自己生活比較安穩。

司馬光曾說,“善治財者,養其所自來,而收其所有餘,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古人尚且有如此的理財觀,何況我們現代人呢?總之還是一句話:“收益越大,風險越大”,是投資理財不變的真理。根據自己的需求,找到適合的理財方式,才最重要。

版權聲明:

工資水準那叫一落千丈,為了能節流,他每月將4500文錢的工資,分成30份用繩子串起並掛在房梁之上,每天取下一串來使用。

而且他規定自己每天開銷控制在150文錢以內,通過這樣的方法也控制消費。對於每天沒用完的錢,便用竹筒裝起來。平常在屋裡放一隻大桶,存放每天剩下的錢,以備來客時招待使用。一股濃濃的辛酸味撲面而來,房梁是銀行卡,大桶不就是存錢罐嘛......

當然,這樣“節流”還不夠,蘇軾經多方申請,從當地衙門那里弄到數十畝廢棄荒地,於是他脫下長衫,穿上短衣,帶領全家人開荒種地,在“節流”的同時還做到了“開源”。

這種理財方式,其實就是現今提倡的“儲蓄”方式,將錢積累起來,來保證自己生活比較安穩。

司馬光曾說,“善治財者,養其所自來,而收其所有餘,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古人尚且有如此的理財觀,何況我們現代人呢?總之還是一句話:“收益越大,風險越大”,是投資理財不變的真理。根據自己的需求,找到適合的理財方式,才最重要。

版權聲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