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和信貸:網貸平臺自律發展助推征信體系建設

隨著銀行存管、網安備案、借款限額等關乎網貸合規發展的細則一個個明確後, 行業規範發展的趨勢明顯增強, 後期留給行業的重頭戲或將是征信系統的有效利用與有序接入。

資料顯示, 截至2016年9月, 央行征信系統收錄的自然人數量已經超過9億, 但擁有信貸記錄的僅4.1億人, 也就是說征信“小白”人群就有5億。 不過, 目前國內完成備案的企業征信機構約100家左右, 而獲得央行批准籌建的個人征信機構僅8家。

加上今年兩會提出“任何組織和個人應當確保依法取得的個人資訊安全, 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個人資訊, 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個人資訊”並將此寫入民法總則草案當中。

個人資訊使用不斷規範的同時, 也加大了征信機構資訊收集的難度。

針對我國征信現狀和普惠金融發展對征信需求的急迫性, 全國政協委員賈康在兩會上發表了《關於鼓勵對接市場化機制促進征信行業發展的提案》, 提出加快征信行業破局發展, 注重發揮技術創新的作用的意見。

不過, 征信意見的提出到落地實施需要一定的時間, 但網貸行業征信需求下的良性發展是不能耽擱的, 尤其是去年《暫行辦法》發佈後, 網貸平臺多向消費金融轉型。 該領域用戶多為未被傳統金融覆蓋的長尾用戶, 所以如何加強這部分使用者信用資訊的瞭解,

提高借款用戶品質, 成為網貸平臺取得下半場競爭優勢(愛基,淨值,資訊)的關鍵。

在使用者信用資訊瞭解這方面, 和信貸CEO周歆明表示, 當前互金行業多通過社交資料和非社交資料來獲取資訊, 以此來做模型、做分析。 近幾年, 移動互聯網對用戶購物、打車、旅遊等日常生活的深入, 加上大資料、雲計算的同步發展, 也為行業風控模型的建立提供了資料和技術支援。 和信貸則是通過與國內五大征信機構合作, 及接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互聯網金融風險資訊共用”系統等管道, 合法的瞭解使用者信用資訊, 並做好資訊安全保護工作, 保障用戶安全。

在用戶品質方面, 網貸監管細則的接連下發促使網貸行業向消費金融及其細分領域靠攏。

當然該領域用戶量極其龐大, 但他們的信用資訊分佈較為分散, 所以如何在上億用戶中挖掘潛在優質用戶, 積累優質資產, 提高撮合項目品質, 將成為網貸平臺進一步發展的有力武器。 和信貸早在2014年就通過前瞻性的佈局, 向消費金融滲透。 目前已完成消費金融轉型, 並在全國一二三線城市佈局了百餘家資產端審核門店, 在獲得一手優質資產方面優勢明顯, 在“資產為王”的網貸競技場, 成功搶灘資產這一核心要素。

無論是對使用者資訊的合法瞭解, 還是持續供給優質項目, 和信貸都是從用戶和行業出發, 聚焦他們最關心的安全問題, 多管道、多方式的提升使用者安全, 助推行業信用資訊的規範使用,

促進行業征信體系的儘早搭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