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江蘇太倉港:新時期的“鄭和號”已經起航

江蘇太倉港碼頭。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吳公然 江蘇太倉報導

如何最大限度為企業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運輸效率, 是長江經濟帶沿線所有港口都在著重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7月6日, “共舞長江經濟帶”網路主題活動探訪團來到江蘇太倉港, 看該港如何利用自身優勢, 為企業貿易提供強勁動力。

“太倉快航”吸引企業集裝箱運輸“陸改水”

太倉港, 古稱劉家港, 位於太倉東部、長江入海口南岸, 是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 該港地處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長江三角洲的核心, 陸路至上海市區僅約60公里, 至蘇州市區約80公里。

離上海近, 是太倉港的優勢, 但同時也有不利的一面。 由於太倉港是江港, 長時間內, 很多地區外貿貨物進出口的第一選擇還是鄰近海港——上海港。 然而, 隨著時間的推移, 大量出口貨物走陸路去上海的直接後果就是造成交通堵塞, 效率降低,

成本變高。

蘇州金萊克家用電器有限公司產品遠銷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公司外貿集裝箱一直排在上海口岸前50大貨主企業行列, 年均達32000標箱。 該公司負責人表示, 近十年間金萊克單櫃物流總成本增加了3倍, 公司貨物通過拖車至上海洋山港的成本高達2100元/大櫃。

問題的出現, 為太倉港找到了發展契機, 為了減輕外上海高橋港區擁堵狀況, 2014年太倉港與上海港開展戰略合作, 加強兩港物流運輸體系對接, 把外高橋至洋山穿梭巴士平臺移植到太倉港, 開闢太倉港至洋山港每8小時1班“定點、定時、定線、定航次、定價”五定班輪“太倉快航”, 提供比陸路集裝箱卡車直運物流模式更省、更快、更暢、更安全、更環保的遠洋中轉服務,

大量蘇南地區集裝箱運輸“陸改水”, 從太倉港出運。

“滬太通”:為企業節省成本200-400元/標箱

為進一步簡化通關流程、節省通關時間和成本, 2015年太倉港和上海港又聯合推出了“滬太通”物流模式, 將上海港與太倉港合作的太倉港上港正和碼頭作為上海港的延伸, 出口集裝箱進了太倉港上港正和碼頭視同於進了上海洋山港。

客戶只要將從上海洋山碼頭出口的集裝箱在規定時間內送至太倉港上港正和碼頭, 經太倉海關放行後, 即可由“太倉快航”運送至洋山港碼頭直接裝船出海。 “滬太通”模式比傳統陸路直運上海洋山港節省成本200-400元/標箱, 抵運及時率達100%。

蘇州金萊克家用電器有限公司採用“滬太通”模式後, 成本已經降低至不到1800元/大櫃,

如果公司每年50%的貨櫃採用“滬太通”模式從太倉港出運, 年節約成本將非常可觀。

2016年太倉港貨物輸送量達2.32億噸, 同比上漲13.76%。 全年太倉港進出國際航行船舶6127艘次, 同比去年上漲20.44%, 外貿貨物輸送量7472.45萬噸, 同比去年上漲12.71%。

太倉海關副關長周建達介紹, 今後, 太倉港將認真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建設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 朝著江蘇江海聯運港區龍頭、長江水運集散中心, 深度參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合作分工的重要北翼, 輻射帶動長江沿線經濟發展的重要進出口門戶的新目標邁進。 計畫至2020年, 港口年輸送量達2.5億噸、600萬標箱, 為蘇州和區域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太倉港, 這個新時期的“鄭和”號, 已經起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