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小暑節,邊吟小詩邊降溫

長沙的洪水已經褪去, 城市的各項生活也逐漸恢復正常, 災後重建工作也在熱火朝天地展開。 沒有了雨水的降溫, 星城的氣溫馬上高漲了。

今天是小暑, 表示真正的夏季開始, 小暑之後, 天氣開始炎熱, 但還沒達到最熱, 很快入伏後, 才是真正的炎熱。 小夥伴們, “空調, wifi,西瓜”的日子來了, 你做好準備了嗎?防暑降溫不容忽視, 讓我們從這些小詩, 開始一年最熱的時間吧。

小暑六月節

唐代:元稹

倏忽溫風至, 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 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 階庭長綠苔。

鷹鸇新習學, 蟋蟀莫相催。

譯文

突然暖暖的熱風到了, 原來是循著小暑的節氣而來。 竹子的喧嘩聲已經表明大雨即將來臨, 山色灰暗仿佛已經聽到了隆隆的雷聲。 正因為炎熱季節的一場場雨, 才有了門戶上潮濕的青靄和院落裡蔓生的小綠苔。 鷹感陰氣, 乃生殺心, 學習擊搏之事;蟋蟀至七月則遠飛而在野矣, 肅殺之氣初生, 則在野而鬥。

夏夜追涼

宋代:楊萬里

夜熱依然午熱同, 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 時有微涼不是風。

譯文

夏天的中午, 天氣炎熱, 想不到夜晚還是那麼熱。 打開門, 到月光下去站一會兒吧。 這時, 遠處的竹林和樹叢裡, 傳來一聲聲蟲子的鳴叫,一陣陣清涼的感覺也迎面飄來。 可是, 這並不是風, 或許就是大自然寧靜的涼意吧?

暑旱苦熱

宋代:王令

清風無力屠得熱, 落日著翅飛上山。

人固已懼江海竭, 天豈不惜河漢幹?

昆侖之高有積雪, 蓬萊之遠常遺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 何忍身去遊其間?

譯文

清風沒有力量驅趕暑天的炎熱, 那西墜的太陽仿佛生了翅膀, 飛旋在山頭, 不肯下降。

人們個個擔心這樣乾旱江湖大海都要枯竭, 難道老天就不怕耿耿銀河被曬乾?

高高的昆侖山有常年不化的積雪, 遙遠的蓬萊島有永不消失的清涼。

我不能夠攜帶天下人一起去避暑, 又怎能忍心獨自一個, 到那兒去逍遙徜徉?

夏夜苦熱登西樓

唐代:柳宗元

苦熱中夜起, 登樓獨褰衣。

山澤凝暑氣, 星漢湛光輝。

火晶燥露滋, 野靜停風威。

探湯汲陰井, 煬灶開重扉。

憑闌久彷徨, 流汗不可揮。

莫辯亭毒意, 仰訴璿與璣。

諒非姑射子,靜勝安能希。

譯文

酷熱難熬半夜起床,披上衣服到西樓乘涼。

山澤凝聚著炎炎的暑氣,銀河閃耀著湛盧似的亮光。

驕陽早已曬乾了滋潤萬物的露水,曠野寧靜卻沒有涼風送爽。

熱浪滾滾汲取井水洗澡,火燒般的燥熱打開門扉納涼。

靠著欄杆久久地徘徊傍徨,熱汗淋漓在全身四處流淌。

這麼熱難道還談得上什麼保養嗎?抬頭見北斗,將疑問訴上蒼。

我知道自己不是姑射山上肌膚如冰雪的處子,想要以靜勝熱實在是毫無希望。

納涼

宋代:秦觀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賞析:此詩以納涼為題,詩中著力表現的是一個絕離煩熱之處。詩人首先經過尋訪,發現了這個處所的秘密,其次進行具體佈置,置身其間,與外境融而為一,把思想感情寄託在另外一個“自清涼無汗”的世界。

五月初二日苦熟

宋代:楊萬里

人言“長江無六月”,我言六月無長江。

只今五月已如許,六月更來何可當!船倉周圍各五尺,且道此中底寬窄!上下東西與南北,一面是水五面日。

日光煮水複成湯,此外何處能清涼?掀篷更無風半點,揮扇只有汗如漿。

吾曹避暑自無處,飛蠅投吾求避暑;吾不解飛且此住,飛蠅解飛不飛去。

消暑

唐代;白居易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登沃州山

唐代:耿湋

沃州初望海,攜手盡時髦。小暑開鵬翼,新蓂長鷺濤。

月如芳草遠,身比夕陽高。羊祜傷風景,誰雲異我曹。

夏日對雨寄朱放拾遺

唐代:武元衡

才非穀永傳,無意謁王侯。小暑金將伏,微涼麥正秋。

遠山欹枕見,暮雨閉門愁。更憶東林寺,詩家第一流。

勞歌

宋代:張耒

暑天三月元無雨,雲頭不合惟飛土。

深堂無人午睡餘,欲動兒先汗如雨。

忽憐長街負重民,筋骸長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飽兒女。

人家牛馬系高木,惟恐牛軀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艱,誰知不如牛馬福。

秋前風雨頓涼

宋代:范成大

秋期如約不須催,雨腳風聲兩快哉。

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辭老景似潮來。

酒杯觸撥詩情動,書卷招邀病眼開。

明日更涼吾已蔔,暮雲渾作亂峰堆。

和答曾敬之秘書見招能賦堂烹茶 二首之二

宋代:晁補之

一碗分來百越春,玉溪小暑卻宜人。

紅塵它日同回首,能賦堂中偶坐身。

仰訴璿與璣。

諒非姑射子,靜勝安能希。

譯文

酷熱難熬半夜起床,披上衣服到西樓乘涼。

山澤凝聚著炎炎的暑氣,銀河閃耀著湛盧似的亮光。

驕陽早已曬乾了滋潤萬物的露水,曠野寧靜卻沒有涼風送爽。

熱浪滾滾汲取井水洗澡,火燒般的燥熱打開門扉納涼。

靠著欄杆久久地徘徊傍徨,熱汗淋漓在全身四處流淌。

這麼熱難道還談得上什麼保養嗎?抬頭見北斗,將疑問訴上蒼。

我知道自己不是姑射山上肌膚如冰雪的處子,想要以靜勝熱實在是毫無希望。

納涼

宋代:秦觀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賞析:此詩以納涼為題,詩中著力表現的是一個絕離煩熱之處。詩人首先經過尋訪,發現了這個處所的秘密,其次進行具體佈置,置身其間,與外境融而為一,把思想感情寄託在另外一個“自清涼無汗”的世界。

五月初二日苦熟

宋代:楊萬里

人言“長江無六月”,我言六月無長江。

只今五月已如許,六月更來何可當!船倉周圍各五尺,且道此中底寬窄!上下東西與南北,一面是水五面日。

日光煮水複成湯,此外何處能清涼?掀篷更無風半點,揮扇只有汗如漿。

吾曹避暑自無處,飛蠅投吾求避暑;吾不解飛且此住,飛蠅解飛不飛去。

消暑

唐代;白居易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登沃州山

唐代:耿湋

沃州初望海,攜手盡時髦。小暑開鵬翼,新蓂長鷺濤。

月如芳草遠,身比夕陽高。羊祜傷風景,誰雲異我曹。

夏日對雨寄朱放拾遺

唐代:武元衡

才非穀永傳,無意謁王侯。小暑金將伏,微涼麥正秋。

遠山欹枕見,暮雨閉門愁。更憶東林寺,詩家第一流。

勞歌

宋代:張耒

暑天三月元無雨,雲頭不合惟飛土。

深堂無人午睡餘,欲動兒先汗如雨。

忽憐長街負重民,筋骸長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飽兒女。

人家牛馬系高木,惟恐牛軀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艱,誰知不如牛馬福。

秋前風雨頓涼

宋代:范成大

秋期如約不須催,雨腳風聲兩快哉。

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辭老景似潮來。

酒杯觸撥詩情動,書卷招邀病眼開。

明日更涼吾已蔔,暮雲渾作亂峰堆。

和答曾敬之秘書見招能賦堂烹茶 二首之二

宋代:晁補之

一碗分來百越春,玉溪小暑卻宜人。

紅塵它日同回首,能賦堂中偶坐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