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教育孩子到底該不該打?

孩子的教育問題始終是父母心中最大的事。 孩子2歲以後, 6歲之前會變得異常的淘氣, 頑皮, 有些時候氣的大人火冒三丈, 有些家長忍不住就會出手。

打完了馬上又後悔了。 那麼教育孩子, 到底該不該?打了後又該怎麼辦?

其實“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 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 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 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 孩子遭受懲罰時, 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 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打罵孩子時, 雖然孩子表面上誠惶誠恐, 內心深處未必有所反省, 有些極端的孩子會想辦法逃離家庭, 逃離父母的管束......

傳統的解釋是挨打可以改掉孩子身上的性格弱點, 鍛煉孩子的意志力, 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等等。 但是打過之後, 孩子並沒有達到期望的效果, 有些反而會激發出新問題。 所以說打孩子不僅會傷害他們的自尊、還會懼怕父母、更會誤導他們錯誤的解決問題方式,

甚至還會引起他們的逆反、仇恨心理等等。 那麼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一、儘量不要打孩子。

孩子犯錯誤了, 不要急於打孩子。 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壓制心裡的憤怒。 可以和孩子說出自己此刻的感受, 讓他們知道你對他剛才行為的不滿。 比如:“你這樣媽媽很傷心!”“你這樣做我很不滿意!”“我不喜歡你這樣子!”等。 這樣子不僅有助於平靜自己的情緒, 也有助於讓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想問題, 從而促進孩子的反思。

二、自然方式懲罰孩子。

其實孩子犯錯無非就是一些小事。 父母無須過多批評, 讓孩子自己承受錯誤造成的後果。 比如:牛奶打翻了, 就不能喝牛奶了。 同時讓孩子自己來清理撒掉的牛奶;玩具玩壞了,

就不能玩了。 同時要他保證以後好好保護自己的玩具, 否則以後都不給他買新玩具了...這樣不但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可能導致的結果, 也能夠讓孩子在承擔後果的過程當中產生悔改的想法, 有利於避免他們再犯同類錯誤。

三、不要情緒化。

如果出現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況, 父母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 冷靜面對孩子的問題。 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打孩子, 只會適得其反。 孩子的著眼點只會停留在父母的激烈情緒上, 他們不會認為這是自己的錯。 所以說非得要打孩子的話, 一定要穩定自己的情緒, 要讓孩子明白, 他們是在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而不是為父母的壞情緒買單。

四、要讓孩子明白被打的原因。

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時候, 要明確告訴孩子, 他為什麼會挨打, 下次再犯錯誤要如何處理等;打完孩子後, 建議哄哄孩子, 讓他明白, 打了他爸爸媽媽也很傷心, 打他只是為了讓他記住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這也是避免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的關鍵。

五、要和孩子講道理。

不要打2歲內和6歲後的孩子。 2歲前的孩子心智發展不成熟, 缺乏規則意識。 打他們的話沒有任何警示作用, 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6歲後的孩子應該是懂道理的年齡了, 如果他們犯錯了, 父母應該用講道理的方式和他們進行溝通, 避免給孩子帶來心裡產生負面影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