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水彩畫家群賢畢至 魅力晉源蓬蓽生輝

武忠平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出版工作者協會藝委會主任

6月20日, “水彩中國行”第二屆大型采風暨“大美山西”首屆山西水彩藝術節在太原市晉源區的體育公園揭幕。 當日, 太原蒙山, 天空晴朗, 湛藍無比, 呈現出“晉源藍”。

武忠平讚歎道, 從本次活動的規模看, 不僅是山西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水彩藝術家集結的盛會, 在全國來說也是十分罕見的, 共有25個省市的150餘名水彩畫家參加。 據瞭解, 最初報名人數很多, 最後不得不限制了人數, 足見山西的魅力以及號召力之大。

站在摩崖雕刻而成的大佛前,

他瞭解到這尊雕鑿于北齊年間的大佛, 是世界最古老大佛, 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他說:“真是太震撼了, 佛頭雖為修復, 但造型很好, 圓潤飽滿, 這在佛教文化領域很有代表性, 在全國也有特定意義, 文化與旅遊價值很強。 ”

王輝宇/作

大佛旁有一石壁題記,

他很欣賞上邊的書法及詩句, 並輕聲念道:“蒙山曉月盤古留, 晉陽大佛佑神州。 蟠桃園中連理塔, 觀音點我常回頭。 寫得好!”

隨後, 迫不及待地前後、左右觀察起來, 琢磨如何通過畫筆體現這一恢宏的雕塑。 “難度有點大, 我得找個合適的角度, ”他仰望著雙眼微睜的大佛, 一邊自言自語, 一邊翹起右手大拇指, 模擬著畫筆的樣子, 在空中打起“畫稿”來。 當胸中自有丘壑之時, 他才從容地坐在大佛旁的客堂屋簷下, 展開畫架作畫。

李眾喜山西水彩畫藝委會副主任、山西戲劇職業學院美術系主任、教授

“這是山西頭一次用水彩畫的形式來宣傳、交流, 山西太需要這樣的文化交流了。 ”李眾喜教授談到, 本次活動共邀請全國25個省市150餘名水彩畫家參加,

堪稱山西歷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大規模的水彩藝術家集結的盛會, 通過這場盛會, 讓三晉新形象、晉源好故事躍然畫紙, 更引來社會各界的關注度。

一場文化交流盛會, 將會成為一個地區發展的新引擎。 比如, 平遙國際攝影節。 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始創於2001年, 每年舉行一次, 完全按照國際規範操作, 國內與國際接軌、傳統與現代互動, 使平遙古城獨特的風貌、古樸的民風以及形式多樣的攝影活動交相輝映, 在海內外產生了出乎預料的轟動效應。 如今, 平遙國際攝影節成為了平遙古城的“新名片”。

鄢有利/作

李眾喜對“大美山西”水彩藝術節也是充滿了同樣的期待, “藝術家的文化交流能有效帶動當地的旅遊產業。 ”他舉了個例子, 一個旅遊者來到晉祠, 他的旅遊體驗會輻射到他的一個家庭, 而一個畫家來到晉祠, 他的旅遊體驗會輻射到他的家庭、粉絲和學生, 而他的畫作會激發出更多人的出遊欲望。 “晉源文化資源豐富, 如果‘大美山西’水彩藝術節能定期舉行下去,

會成為晉源重要的展示平臺。 ”

滑寒冰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財經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天津美協水彩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把文化自信放在首屆山西水彩藝術節來看, 可借助水彩畫挖掘晉源本地文化資源, 通過文化自信為晉源經濟發展助力。 ”滑寒冰如是說道。

一周的畫家寫生活動之後, 全國各省市水彩藝術家在晉源區體育公園聯合創作一幅56米長的巨幅水彩長卷, 寓意華夏各民族團結和諧大發展。 對此, 滑寒冰認為, 挖掘晉源本地文化資源, 形式非常重要。 “全國眾多水彩藝術家共畫大美山西, 在很好地宣傳山西的同時, 也能讓越來越多的水彩藝術家關注山西之美, 通過他們的畫作讓大眾感受山西風貌。 ”滑寒冰說,今年5月份,70位海內外畫家共繪青島美景,創作了30米水彩長卷,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讓大眾見識了青島之美。

王克/作

水彩講究色彩,且有一定透明感,有些不易掌控,但水彩的魅力即在於此,它也更適合用於旅遊紀念品方面。說到大美山西,滑寒冰稱道山西豐厚的文化旅遊資源。“因為有幸參加了晉源區主辦的此次水彩藝術節活動,我正好見識到了最具山西建築特色的晉祠,瞭解到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為晉國宗祠。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築,其文化遺產價值獨具特色。”這次活動寫生地點恰主要以晉祠為主,他會特別珍惜這次機會,多畫一些反映晉祠歷史文化內涵的畫作,希望通過他的畫,讓大家看到更美的晉祠。

觀滑寒冰的畫,不難看出明麗、暢快、主題突出、思想深刻、畫面生動等藝術風格,總會讓人眼前一亮。對此,滑寒冰的解釋是,他一直致力於從中國文化儒、道、釋互補的統一性出發,把虛、靈、空、淡、深、遠的浪漫瀟灑融入到水彩畫創作中。在價值判斷取向上,希望超越世俗,構建起“百鳥悠悠下,寒波澹澹起”的無限空靈的中國詩境的水彩畫模式。“希望我可以把我的這些畫風融入到晉源美景及人文中,把晉源‘推銷’給世人。”

方亮: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水彩畫藝委會副主任、哈爾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水彩藝術節對晉源經濟的影響會是潛移默化的。”這是方亮對首屆山西水彩藝術節最直觀的感受。他覺得,晉源風光具有獨特的魅力,特別適合以水彩的形式加以表現。本次活動旨在借全國水彩藝術家之筆描繪山西大好風光,深入展示晉源區的山水美景、文化建設以及人文情懷,打造具有山西文化特色的水彩藝術村。

倪啟宏/作

在程家峪古村寫生時,方亮就深深被古樸的程家峪古村窯洞所吸引。觀看他的畫作,正午陽光照耀下,兩眼窯洞靜靜地挺立著,雖給人一種古舊、歷史的滄桑之感,但卻又讓人感慨歷史的發展面貌,為獨具特色的山西窯洞文化所感染。

方亮說,隨著水彩藝術家描繪晉源風土人情畫作的豐富,水彩藝術節對晉源經濟的影響就會表現出來,但這種影響會是‘潤物細無聲的’。“這些水彩畫作將會以古村落等歷史文化和生態文明為核心元素,全景式表現晉源的生態文明、人文歷史和城市品位,可深度拓展晉源文化旅遊品牌的內涵,充分挖掘城市的文化價值,實現城市發展與旅遊文化品牌的廣泛傳播,向外展示文化和藝術之上的新的城市品牌形象,擴大晉源和晉源文化的影響。”

借助此次寫生活動,眾多水彩藝術家會一起走進自然、走進城市、走進生態的村莊和原始的風光,大家會用手中的畫筆,用亮麗的色彩,讓三晉新形象、晉源好故事躍然畫紙、駐留心間,為推動和振興山西水彩藝術繁榮發展,打造山西旅遊文化品牌助力。“相信這些作品展現在市民面前的時候,會引領大家進入到一個山好水好的美麗世界,一個水彩藝術渲染下的魅力晉源得以淋漓展現,市民的文化自信將在這裡得以充分釋放。”

楊毅柳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長安大學副教授、西安市水彩畫學會副秘書長、雲尚國際水彩俱樂部主席

雖然接觸的時間不長,但楊毅柳“水彩徐霞客”的美名,已經在參加首屆山西水彩藝術節的畫家內傳開了。不管來自哪裡的水彩畫家,都會尊敬地稱他一聲“楊老師”。20日上午在程家峪古村寫生期間,不少畫家都會圍在楊毅柳身邊,觀摩他作畫。

“雖然第一次來太原,第一次走進晉源區,但通過走訪和查找資料,我發現晉源區可看可畫的地方太多了,借著首屆山西水彩藝術節,我會和其他畫家一同把晉源的山水美景、文化建設以及人文情懷用作品呈現出來。”楊毅柳說,之前,他去過大同,用水彩畫展示過礦工的風貌。這次來太原晉源區,深深地被這裡集中的古代祭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所感染,也激發了他想多作畫的激情。

楊毅柳說,在生活裡,他把自己完完全全交給藝術。作為師者,一年中有大半時間在外寫生,經常帶著學生談人生談創作。“即使這樣,我也很少接觸窯洞古村,用水彩畫的形式展示古村窯洞的美就更少了。這次作畫,我主要圍繞的就是古村窯洞,雖然它已經破敗,但在乾淨的陽光照射下,似乎可以看到其中的歷史沉澱,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對接下來幾天在晉源其他地方的采風寫生,我期待滿滿。”

楊毅柳說,就目前來看,中國水彩在世界上已經處於領先水準,從事水彩的人群數量也日漸龐大,創作面貌的多元化和藝術的開放度都達到了新的高度。

他說:“通過山西水彩藝術節的開展,我覺得山西水彩的後勁很足。通過畫家的畫筆,會更好地把山西特有的地域文化和濃郁的地方風情傳遞出去,讓大家認識山西,愛上山西。

牛廣德河南省美協水彩藝委會副主任洛陽市美協水彩藝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來山西次數比較多,將近十次了,但晉祠是第一次來。古柏、鐵人、侍女像和古建等等,歷史深沉感極強,能讓人靜下來,有作畫的欲望,我覺得至少能畫半年。”牛廣德感歎道,若能在晉祠多待幾天就好了,“我計畫將來專程來此一趟,美美地畫個夠”。

一說到山西的古村落,他更是興致盎然,“山西的古村落特別多,在全國也首屈一指,如果你沿著國道,隨便停留,走進一個村子,都好得不得了,這在別的地方都是景點,而在山西就太普通啦。”

牛廣德認為,在藝術方面,大家還是應該保持獨立性,且不能重複自然、重複別人,不能像“畫照片”一樣完全寫實,或是陷入炫技的誤區,應該做到走心,發自內心地去表達,抓住感受、強化感受,即使有點瑕疵也沒關係,“一定要注意吸收傳統文化精華,學會運用抽象思維,使畫面格局更大,即使小畫也照樣能畫出大格局”。

馮琳山西豐瑞達集團董事長

“晉源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打好‘文化牌’,晉源未來的發展會令人矚目。”山西豐瑞達集團董事長馮琳在“大美山西”首屆山西水彩藝術節開幕式上表示,晉源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文化高度、生態景觀,可舉辦各種主題性文化藝術活動,吸引更多目光關注晉源。

作為本土企業,山西豐瑞達集團15年來致力於文化產業的發展,經過十餘年的摸爬滾打,馮琳對文化背後帶來的產業價值頗有感觸。“個人需要品牌,企業需要品牌,城市也需要品牌。”在她看來,晉源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加之晉源區委、區政府對發展文化產業極為重視,為整個晉源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必將極大地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使其成為當地經濟新的增長點。

如何利用晉源的好山好水好環境,打造“文化牌”呢?馮琳表示,“大美山西”首屆山西水彩藝術節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和嘗試。通過這種主題性的大型文化活動,不僅能帶動當地文化旅遊發展,更能將晉源的口碑傳播出去,讓晉源的文化優勢“走出去”,將發展的思路和資金“引進來”,為古老的晉源區帶來新的發展契機。馮琳認為,接下來,晉源應深挖當地的歷史文化因素,以當地的自然和文化資源為依託,通過大型文化活動,吸引更多的人瞭解晉源,做大做強文化產業。

百余水彩名家共繪山西好風光

太原市晉源區區委書記楊繼承宣佈藝術節開幕

為期一周的“水彩中國行”大型采風創作·魅力晉源行暨“大美山西”首屆山西水彩藝術節,以6月26日在太原美術館的寫生展成功開展圓滿落幕。“水彩中國行”宣導者、中國美協水彩畫藝委會副主任、浙江省水彩畫家協會主席、中國美院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周剛教授為此專門發來賀電:“此次活動是太原市晉源區委、區政府和山西水彩藝術家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聚集全國的水彩畫家畫三晉山水,書三晉文化,記錄中國水彩前進的腳步。感謝晉源區為我們建構了這樣的平臺。我們帶著虔誠之心,將我們的作品像一粒粒種子一樣播撒在三晉大地上。希望我們帶著摯愛創作的作品一起播種在這無數先賢曾經耕耘過的沃土上。”“水彩中國行”宣導者、著名策展人,河北畫家李鋼對本次藝術節活動給予了很高評價。他說,這次活動舉辦得無疑是很成功的,所有組委會工作人員忘我的投入令人感動!此外,53部越野車志願者,送100多位畫家前往寫生點巡迴創作,這種場景也是我們第一次看到的。很震撼,感謝他們對水彩的宣傳推廣,對活動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楊繼承書記,李克強區長與畫家代表座談

晉源區是唐堯故地,三晉之源。有悠久歷史,燦爛文化,晉陽古城遺址、晉祠、天龍山、蒙山、明太原縣城、晉陽湖等國寶級遺址名勝林立,山水晉源的資源稟賦,本身就十分適合畫水彩,水彩創作有著得天獨厚優勢。不少畫家朋友表示,本次藝術節,將載入中國水彩史冊。目前組委會正在籌畫總結,並積極落實活動成果,如開展水彩藝術學校建檔、支教活動方案對接,舉辦農村、社區水彩班;在山西夢飛動漫園區設立山西水彩藝術節組委會常設秘書處,著手第二屆水彩藝術節籌備工作……

年屆花甲,在這次藝術節活動中,負責後勤保障的志願者宋林林深情地寫道:“水彩中國行”活動,在山西文化古村,名勝景點,親手描繪出數百張水彩作品,在人們心裡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特別在晉源的日子裡,我與你們近距離的相處最多,你們沒有想像中一些藝術家的傲氣,做人非常低調,很接地氣,每幅作品留下了藝術家們的辛勤和汗水,我作為晉源人永遠地記住你們,真誠歡迎你們下次再來。珍惜此次行,願做水彩人。祝各位老師開心快樂,安康幸福!”

讓水彩畫遍佈大街小巷

李鋼 河北省著名畫家 水彩藝術文化項目策展人

6月21日,山西首家農民水彩畫家村落戶晉源赤橋村。在揭牌當天,李鋼說起了白家莊的經驗。白家莊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林州市,全村家家都畫水彩畫,男女老少爭當藝術家,讓這個小山村充滿無限魅力。如今,“水彩村”成了白家莊發展的金字招牌,每年不僅有大量的水彩畫家和水彩愛好者前去寫生、創作,更有不少企業前去村裡購買農民水彩畫。

山西省美協主席王學輝講話

“晉源的條件得天獨厚,更適合發展‘畫家村’。”在李鋼看來,晉源發展水彩藝術基地的優勢明顯,首先,晉源區地處太原市西南,西依龍山,東傍汾水,古為晉陽城所在地,今為太原發展新區,區位優勢明顯。第二,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同時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是一個天然的繪畫素材庫。第三,經濟基礎良好,通過幾天的寫生,李鋼發現晉源很多古村落的經濟基礎遠遠超過林州白家莊,這樣更利於水彩畫的全民推廣。

“水彩畫普及,一方面能豐富村民農閒生活,另一方面也為晉源新農村建設帶來一股新氣息。”李鋼建議,在晉源文化古村落發展畫家村的同時,也可在全區推廣全民美術,普及水彩畫,在鄉村、社區廣泛建立水彩俱樂部、水彩課堂,定期舉行水彩畫展覽,活躍晉源區的文化生活,更形成了晉源區的文化特色。“當水彩畫遍佈大街小巷,這個區域的文化特色就會非常明顯,一系列水彩或是美術的衍生品產業也會應運而生。”

太原美術館王鼎館長致辭

通過“大美山西”水彩藝術節,李鋼對山西有了深度的認識,這讓他對晉源發展全民美術充滿信心,“畫家村只是一個開始,我們希望看到晉源在藝術節後能形成一種‘文化現象’,通過水彩畫這樣一個媒介,保護文化遺產,發展文化產業。”

曾經“漫遊三晉”今日“大美山西”太原是跟上時代發展節奏的大美之城

譚根雄 華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系主任、教授

“水彩中國行”大型采風創作·魅力晉源行暨“大美山西”首屆山西水彩藝術節,在美麗的晉源完美落幕。藝術節上,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們,用手中的畫筆,為美麗山西點贊。譚根雄教授在醉心于創作的同時,更是對魅力晉源,褒獎有加。

首屆山西水彩寫生展亮相太原美術館

在2010年前後的兩年多時間裡,譚根雄教授曾經參加“漫遊三晉”的活動,遊歷過三晉大地,對喬家大院、晉祠、雲岡石窟、恒山、右玉風光等印象深刻。“山西地域遼闊、地勢起伏,其地理特徵、植被等自然景觀,都非常適宜繪畫藝術創作。而且,太原有2500年文明的歷史積澱,給這座城市所帶來獨有的滄桑感,讓這裡成為了一座‘有故事的城’。”

20多次的山西實地寫生,讓譚根雄說起山西,意猶未盡。“七八年前,我對於山西的欣賞,僅僅止於山水之美。今天,當我再次踏上太原這座熟悉的城市,撲面而來的,更多的是驚喜這座城市的改變——寬敞的街道、林立的高樓、連片的園林,還有與這個時代同步的發展腳步,都讓美麗的太原,具備了國際化的味道。”

參加首屆山西水彩藝術節百余名畫家聚首龍城

在譚根雄教授眼中,評價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經濟成熟發展的標誌,不是簡單的實現數字上的增長,而是看看我們究竟能夠為子孫後代,留下多少有價值的文化瑰寶。“在人類與自然相生相融的和諧環境中,能夠真正體現兩者合二為一整體性的,首屈一指當是旅遊資源了。”在藝術與經濟的辯證發展觀中,記者驚奇地發現,藝術家的獨特視角,與山西文化旅遊戰略大部署不謀而合。“山西地處中原,是中華文明組成的重要部分。她歷史厚重,又不矯揉造作;她歲月沉默,但光輝依舊。”譚根雄教授由衷地將山西比作了自己的第二故鄉。“雖然這次采風只有短短的幾天時間,但我卻真實地感受到了山西的變化。大力發展文化旅遊,讓這片熱土煥發生機,是轉型發展大背景下,萌發出的一枝新芽。”

最後,譚教授祝願自己的第二故鄉,綠色永駐,明天更美好,為人類留下更多寶貴的人文景觀。他表示,以後還會經常來山西,到晉源做客。“晉源的發展,擁有其他地區不可比擬的優勢資源,讓水彩藝術家們,在風光秀美的自然景觀中,讓心與景遙相呼應,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單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晉源區舉辦首屆山西水彩藝術節,是文化上的遠見,是用戰略的眼光看發展。持續走下去,更是會變成晉源的又一張亮麗文化名片。”

“水彩中國行”大型采風創作·魅力晉源行暨“大美山西”首屆山西水彩藝術節

主辦單位:山西省美術家協會 中共太原市晉源區委員會 太原市晉源區人民政府

協辦單位:太原市晉源區文化局 太原市晉源區文物旅遊局 太原市晉源區總工會 太原市晉源區文聯

承辦單位:山西省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術委員會 太原市第六十四中學校

特別策劃:劉錦春、元末後600年佚而難覓、2007年覓而複建的太原蒙山大佛。一度被譽為太原‘鎮城之寶’的蒙山大佛,論高度,為世界第二大佛;論年代,是世界最早的巨型石佛。”當天,一位當地導遊向大家義務講解了蒙山的歷史文化,東魏北齊時期,晉陽城作為高齊政權的政治宿營地,佛教傳播和寺廟興建享有近水樓臺似的先發優勢,跨入全面興盛的重要時間段。高歡父子在天龍山一帶興建了宏大的寺廟建築群,開鑿了北齊規模第一的佛教石窟,同時開鑿高63米的西山摩崖大佛,“耗時20年的西山大佛晝夜趕工,‘一夜燃油萬盆,光照宮內’。隋唐五代時,太原佛教的主旋律繼續發展,興建起大佛閣。宋金時期太原佛教得到扶持保護。元末,蒙山大佛遭到毀損,佛頭不知所終”。

站在開化寺前,則可遠觀蒙山大佛。

開化寺建于北齊天保年,與龍山童子寺齊名。北宋淳化元年間,開化寺中修有釋伽、如來二磚塔。這兩座磚塔均為方形,基座相聯,故稱連理塔。其束腰座之上為方形塔身,正面是半圓形的門拱,隱約可見上刻卷草、花瓣紋路。塔頂刹部雕造精巧,極頂為八角形塔簷和寶珠,既有唐代古樸遺風,又有宋代精細刻法,具有很高的文物和藝術價值,是太原市最古老的塔。

跟著水彩賞晉源——

店頭古堡

領路人:景區講解員 賈和平

店頭古堡位於太原市太山龍泉寺西側1公里處,被稱為“神秘的古村落”。

這裡的窯洞最為特別,洞體隱蔽在山體內,村裡人稱地堡。這些地堡洞連洞、洞套洞,兩三層高的窯洞之間全有暗道相連。從這家的大門進去,可能從另一家的院子出來,裡面還有雙層地道一直通向村背後的大山深處。整個村莊就是一座四通八達的地堡暗道群。店頭村曾商賈雲集、店鋪林立,據說祁縣、太谷的店鋪都在此設有分號。作為風峪溝首村,人口和店鋪也居各村之首,“店頭”之名由此傳了下來。

賈和平說,隨著政府對文化旅遊產業的重視,近幾年店頭古堡的遊客接待量逐年上升,古堡雖是斷壁殘垣,但隱藏著叱吒風雲的前世和許多欲揭還掩的秘密,每年都會吸引大批繪畫、攝影愛好者前來探訪歷史。此次,“大美山西”水彩藝術節的畫家前來寫生,通過畫家們的畫筆,店頭古堡的神秘又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

赤橋古村

領路人:太原昊宇心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宋林林

赤橋,原名豫讓橋,在太原市西南24公里的赤橋村。橋為砂石砌築,橋上勾欄圍護,橋下晉水常流。相傳春秋戰國時,智伯家臣豫讓潛伏石橋下,行刺趙襄子未遂自刎,遂改名豫讓橋。按豫讓刺趙時間的推算,赤橋村至少也有2500年的歷史。這在全國村鎮史錄中也十分罕見,是典型的歷史名村。

走進赤橋,古樹參天,枝繁葉茂。僅古槐就有15株,千年以上者9株。赤橋村是太原市少有的古樹村,古槐也成了赤橋村的標誌之一。

宋林林算是半個赤橋人,當年娶了赤橋村的妹子後,才發現原來赤橋的故事如此多,村裡的每一棵槐樹都有著千百年的歷史。作為此次活動的領路人,宋林林極力推薦赤橋古村,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赤橋的美。而赤橋村成為農民水彩畫家村後,讓他對赤橋村的發展更加信心滿滿,“赤橋村如同晉源的縮影,歷史悠久,依山傍水,風景優美,通過繪畫將赤橋村的美傳播出去,赤橋未來的發展不容小覷。”

二、古城營村:涅盤重生 枯木逢春

晉陽古城遺址是中國盛唐時期三大都城之廟宇,歷朝歷代有過多次修葺。1992年,又由村民集資重修,現存樂台、配殿、正殿等建築。殿內置木雕彩畫佛龕,有彩塑金妝九龍聖母像,細紗垂下,隱約可見真容。另有降龍伏虎壁畫30平方米。

據介紹,婁太后的兒子高洋是北齊開國皇帝,他的侄子即太原王郭村北齊大墓的主人——婁睿。這位鮮卑女輩是一個具慧眼識大體、柔順謙卑又精明的女人,生育了六子二女,其中就有四個皇帝兩個皇后,這絕對是一個令人驚歎的紀錄。

在九龍廟院內,有一株粗壯的古槐,長得枝繁葉茂,生機勃勃。十余位村民則在樹下乘涼、聊天。

“其實,這座九龍廟的前身是真武廟。據老人們說,這株古槐距今已有2000多年,因宋代被火燒水淹過,曾經已枯萎,後又起死回生,被古樹中新生的槐樹包裹了起來。你看,只有從這裡能看出它枯黑的部分,是不是很神奇啊!”張俊卿講道。

而阿育王塔的歷史,可追溯至隋代的惠明寺(寺院遺址在今古城營小學和晉源二中所在地)。惠明寺,為古晉陽城中著名的大寺院之一,創建于隋仁壽二年(602年)。隋文帝楊堅賜額“惠明”,以喻“惠賜光明”之意。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焚毀晉陽城,惠明寺及佛塔亦同時傾圮,成為一片廢墟。宋真宗即位(998年)後,因民間傳說惠明寺遺址顯現靈光,便命人重建寺院及木塔,不久木塔遭雷電擊毀。宋真宗又遣內侍王守真等率諸州兵1300余人重建磚塔,歷時三年完成。時至元代,又毀於戰火。現存阿育王塔為明代遺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阿育王,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任國王,佛教護法名,所處時代相當於中國的戰國晚期。阿育王早年好戰殺戮,統一了整個南亞次大陸,後來他放下屠刀,專注禮佛,使得佛教進入了一個黃金時期。傳說,阿育王收集佛祖真身舍利84000顆,修建了84000座舍利塔供養,中國有19座,山西存5座,其中阿育王塔與西安法華寺塔齊名,與山西代縣阿育王塔、洪洞廣勝寺塔、永濟鶯鶯塔、榆社縣塔並稱“山西佛祖真身五塔”。

”滑寒冰說,今年5月份,70位海內外畫家共繪青島美景,創作了30米水彩長卷,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讓大眾見識了青島之美。

王克/作

水彩講究色彩,且有一定透明感,有些不易掌控,但水彩的魅力即在於此,它也更適合用於旅遊紀念品方面。說到大美山西,滑寒冰稱道山西豐厚的文化旅遊資源。“因為有幸參加了晉源區主辦的此次水彩藝術節活動,我正好見識到了最具山西建築特色的晉祠,瞭解到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為晉國宗祠。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築,其文化遺產價值獨具特色。”這次活動寫生地點恰主要以晉祠為主,他會特別珍惜這次機會,多畫一些反映晉祠歷史文化內涵的畫作,希望通過他的畫,讓大家看到更美的晉祠。

觀滑寒冰的畫,不難看出明麗、暢快、主題突出、思想深刻、畫面生動等藝術風格,總會讓人眼前一亮。對此,滑寒冰的解釋是,他一直致力於從中國文化儒、道、釋互補的統一性出發,把虛、靈、空、淡、深、遠的浪漫瀟灑融入到水彩畫創作中。在價值判斷取向上,希望超越世俗,構建起“百鳥悠悠下,寒波澹澹起”的無限空靈的中國詩境的水彩畫模式。“希望我可以把我的這些畫風融入到晉源美景及人文中,把晉源‘推銷’給世人。”

方亮: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水彩畫藝委會副主任、哈爾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水彩藝術節對晉源經濟的影響會是潛移默化的。”這是方亮對首屆山西水彩藝術節最直觀的感受。他覺得,晉源風光具有獨特的魅力,特別適合以水彩的形式加以表現。本次活動旨在借全國水彩藝術家之筆描繪山西大好風光,深入展示晉源區的山水美景、文化建設以及人文情懷,打造具有山西文化特色的水彩藝術村。

倪啟宏/作

在程家峪古村寫生時,方亮就深深被古樸的程家峪古村窯洞所吸引。觀看他的畫作,正午陽光照耀下,兩眼窯洞靜靜地挺立著,雖給人一種古舊、歷史的滄桑之感,但卻又讓人感慨歷史的發展面貌,為獨具特色的山西窯洞文化所感染。

方亮說,隨著水彩藝術家描繪晉源風土人情畫作的豐富,水彩藝術節對晉源經濟的影響就會表現出來,但這種影響會是‘潤物細無聲的’。“這些水彩畫作將會以古村落等歷史文化和生態文明為核心元素,全景式表現晉源的生態文明、人文歷史和城市品位,可深度拓展晉源文化旅遊品牌的內涵,充分挖掘城市的文化價值,實現城市發展與旅遊文化品牌的廣泛傳播,向外展示文化和藝術之上的新的城市品牌形象,擴大晉源和晉源文化的影響。”

借助此次寫生活動,眾多水彩藝術家會一起走進自然、走進城市、走進生態的村莊和原始的風光,大家會用手中的畫筆,用亮麗的色彩,讓三晉新形象、晉源好故事躍然畫紙、駐留心間,為推動和振興山西水彩藝術繁榮發展,打造山西旅遊文化品牌助力。“相信這些作品展現在市民面前的時候,會引領大家進入到一個山好水好的美麗世界,一個水彩藝術渲染下的魅力晉源得以淋漓展現,市民的文化自信將在這裡得以充分釋放。”

楊毅柳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長安大學副教授、西安市水彩畫學會副秘書長、雲尚國際水彩俱樂部主席

雖然接觸的時間不長,但楊毅柳“水彩徐霞客”的美名,已經在參加首屆山西水彩藝術節的畫家內傳開了。不管來自哪裡的水彩畫家,都會尊敬地稱他一聲“楊老師”。20日上午在程家峪古村寫生期間,不少畫家都會圍在楊毅柳身邊,觀摩他作畫。

“雖然第一次來太原,第一次走進晉源區,但通過走訪和查找資料,我發現晉源區可看可畫的地方太多了,借著首屆山西水彩藝術節,我會和其他畫家一同把晉源的山水美景、文化建設以及人文情懷用作品呈現出來。”楊毅柳說,之前,他去過大同,用水彩畫展示過礦工的風貌。這次來太原晉源區,深深地被這裡集中的古代祭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所感染,也激發了他想多作畫的激情。

楊毅柳說,在生活裡,他把自己完完全全交給藝術。作為師者,一年中有大半時間在外寫生,經常帶著學生談人生談創作。“即使這樣,我也很少接觸窯洞古村,用水彩畫的形式展示古村窯洞的美就更少了。這次作畫,我主要圍繞的就是古村窯洞,雖然它已經破敗,但在乾淨的陽光照射下,似乎可以看到其中的歷史沉澱,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對接下來幾天在晉源其他地方的采風寫生,我期待滿滿。”

楊毅柳說,就目前來看,中國水彩在世界上已經處於領先水準,從事水彩的人群數量也日漸龐大,創作面貌的多元化和藝術的開放度都達到了新的高度。

他說:“通過山西水彩藝術節的開展,我覺得山西水彩的後勁很足。通過畫家的畫筆,會更好地把山西特有的地域文化和濃郁的地方風情傳遞出去,讓大家認識山西,愛上山西。

牛廣德河南省美協水彩藝委會副主任洛陽市美協水彩藝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來山西次數比較多,將近十次了,但晉祠是第一次來。古柏、鐵人、侍女像和古建等等,歷史深沉感極強,能讓人靜下來,有作畫的欲望,我覺得至少能畫半年。”牛廣德感歎道,若能在晉祠多待幾天就好了,“我計畫將來專程來此一趟,美美地畫個夠”。

一說到山西的古村落,他更是興致盎然,“山西的古村落特別多,在全國也首屈一指,如果你沿著國道,隨便停留,走進一個村子,都好得不得了,這在別的地方都是景點,而在山西就太普通啦。”

牛廣德認為,在藝術方面,大家還是應該保持獨立性,且不能重複自然、重複別人,不能像“畫照片”一樣完全寫實,或是陷入炫技的誤區,應該做到走心,發自內心地去表達,抓住感受、強化感受,即使有點瑕疵也沒關係,“一定要注意吸收傳統文化精華,學會運用抽象思維,使畫面格局更大,即使小畫也照樣能畫出大格局”。

馮琳山西豐瑞達集團董事長

“晉源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打好‘文化牌’,晉源未來的發展會令人矚目。”山西豐瑞達集團董事長馮琳在“大美山西”首屆山西水彩藝術節開幕式上表示,晉源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文化高度、生態景觀,可舉辦各種主題性文化藝術活動,吸引更多目光關注晉源。

作為本土企業,山西豐瑞達集團15年來致力於文化產業的發展,經過十餘年的摸爬滾打,馮琳對文化背後帶來的產業價值頗有感觸。“個人需要品牌,企業需要品牌,城市也需要品牌。”在她看來,晉源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加之晉源區委、區政府對發展文化產業極為重視,為整個晉源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必將極大地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使其成為當地經濟新的增長點。

如何利用晉源的好山好水好環境,打造“文化牌”呢?馮琳表示,“大美山西”首屆山西水彩藝術節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和嘗試。通過這種主題性的大型文化活動,不僅能帶動當地文化旅遊發展,更能將晉源的口碑傳播出去,讓晉源的文化優勢“走出去”,將發展的思路和資金“引進來”,為古老的晉源區帶來新的發展契機。馮琳認為,接下來,晉源應深挖當地的歷史文化因素,以當地的自然和文化資源為依託,通過大型文化活動,吸引更多的人瞭解晉源,做大做強文化產業。

百余水彩名家共繪山西好風光

太原市晉源區區委書記楊繼承宣佈藝術節開幕

為期一周的“水彩中國行”大型采風創作·魅力晉源行暨“大美山西”首屆山西水彩藝術節,以6月26日在太原美術館的寫生展成功開展圓滿落幕。“水彩中國行”宣導者、中國美協水彩畫藝委會副主任、浙江省水彩畫家協會主席、中國美院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周剛教授為此專門發來賀電:“此次活動是太原市晉源區委、區政府和山西水彩藝術家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聚集全國的水彩畫家畫三晉山水,書三晉文化,記錄中國水彩前進的腳步。感謝晉源區為我們建構了這樣的平臺。我們帶著虔誠之心,將我們的作品像一粒粒種子一樣播撒在三晉大地上。希望我們帶著摯愛創作的作品一起播種在這無數先賢曾經耕耘過的沃土上。”“水彩中國行”宣導者、著名策展人,河北畫家李鋼對本次藝術節活動給予了很高評價。他說,這次活動舉辦得無疑是很成功的,所有組委會工作人員忘我的投入令人感動!此外,53部越野車志願者,送100多位畫家前往寫生點巡迴創作,這種場景也是我們第一次看到的。很震撼,感謝他們對水彩的宣傳推廣,對活動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楊繼承書記,李克強區長與畫家代表座談

晉源區是唐堯故地,三晉之源。有悠久歷史,燦爛文化,晉陽古城遺址、晉祠、天龍山、蒙山、明太原縣城、晉陽湖等國寶級遺址名勝林立,山水晉源的資源稟賦,本身就十分適合畫水彩,水彩創作有著得天獨厚優勢。不少畫家朋友表示,本次藝術節,將載入中國水彩史冊。目前組委會正在籌畫總結,並積極落實活動成果,如開展水彩藝術學校建檔、支教活動方案對接,舉辦農村、社區水彩班;在山西夢飛動漫園區設立山西水彩藝術節組委會常設秘書處,著手第二屆水彩藝術節籌備工作……

年屆花甲,在這次藝術節活動中,負責後勤保障的志願者宋林林深情地寫道:“水彩中國行”活動,在山西文化古村,名勝景點,親手描繪出數百張水彩作品,在人們心裡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特別在晉源的日子裡,我與你們近距離的相處最多,你們沒有想像中一些藝術家的傲氣,做人非常低調,很接地氣,每幅作品留下了藝術家們的辛勤和汗水,我作為晉源人永遠地記住你們,真誠歡迎你們下次再來。珍惜此次行,願做水彩人。祝各位老師開心快樂,安康幸福!”

讓水彩畫遍佈大街小巷

李鋼 河北省著名畫家 水彩藝術文化項目策展人

6月21日,山西首家農民水彩畫家村落戶晉源赤橋村。在揭牌當天,李鋼說起了白家莊的經驗。白家莊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林州市,全村家家都畫水彩畫,男女老少爭當藝術家,讓這個小山村充滿無限魅力。如今,“水彩村”成了白家莊發展的金字招牌,每年不僅有大量的水彩畫家和水彩愛好者前去寫生、創作,更有不少企業前去村裡購買農民水彩畫。

山西省美協主席王學輝講話

“晉源的條件得天獨厚,更適合發展‘畫家村’。”在李鋼看來,晉源發展水彩藝術基地的優勢明顯,首先,晉源區地處太原市西南,西依龍山,東傍汾水,古為晉陽城所在地,今為太原發展新區,區位優勢明顯。第二,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同時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是一個天然的繪畫素材庫。第三,經濟基礎良好,通過幾天的寫生,李鋼發現晉源很多古村落的經濟基礎遠遠超過林州白家莊,這樣更利於水彩畫的全民推廣。

“水彩畫普及,一方面能豐富村民農閒生活,另一方面也為晉源新農村建設帶來一股新氣息。”李鋼建議,在晉源文化古村落發展畫家村的同時,也可在全區推廣全民美術,普及水彩畫,在鄉村、社區廣泛建立水彩俱樂部、水彩課堂,定期舉行水彩畫展覽,活躍晉源區的文化生活,更形成了晉源區的文化特色。“當水彩畫遍佈大街小巷,這個區域的文化特色就會非常明顯,一系列水彩或是美術的衍生品產業也會應運而生。”

太原美術館王鼎館長致辭

通過“大美山西”水彩藝術節,李鋼對山西有了深度的認識,這讓他對晉源發展全民美術充滿信心,“畫家村只是一個開始,我們希望看到晉源在藝術節後能形成一種‘文化現象’,通過水彩畫這樣一個媒介,保護文化遺產,發展文化產業。”

曾經“漫遊三晉”今日“大美山西”太原是跟上時代發展節奏的大美之城

譚根雄 華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系主任、教授

“水彩中國行”大型采風創作·魅力晉源行暨“大美山西”首屆山西水彩藝術節,在美麗的晉源完美落幕。藝術節上,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們,用手中的畫筆,為美麗山西點贊。譚根雄教授在醉心于創作的同時,更是對魅力晉源,褒獎有加。

首屆山西水彩寫生展亮相太原美術館

在2010年前後的兩年多時間裡,譚根雄教授曾經參加“漫遊三晉”的活動,遊歷過三晉大地,對喬家大院、晉祠、雲岡石窟、恒山、右玉風光等印象深刻。“山西地域遼闊、地勢起伏,其地理特徵、植被等自然景觀,都非常適宜繪畫藝術創作。而且,太原有2500年文明的歷史積澱,給這座城市所帶來獨有的滄桑感,讓這裡成為了一座‘有故事的城’。”

20多次的山西實地寫生,讓譚根雄說起山西,意猶未盡。“七八年前,我對於山西的欣賞,僅僅止於山水之美。今天,當我再次踏上太原這座熟悉的城市,撲面而來的,更多的是驚喜這座城市的改變——寬敞的街道、林立的高樓、連片的園林,還有與這個時代同步的發展腳步,都讓美麗的太原,具備了國際化的味道。”

參加首屆山西水彩藝術節百余名畫家聚首龍城

在譚根雄教授眼中,評價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經濟成熟發展的標誌,不是簡單的實現數字上的增長,而是看看我們究竟能夠為子孫後代,留下多少有價值的文化瑰寶。“在人類與自然相生相融的和諧環境中,能夠真正體現兩者合二為一整體性的,首屈一指當是旅遊資源了。”在藝術與經濟的辯證發展觀中,記者驚奇地發現,藝術家的獨特視角,與山西文化旅遊戰略大部署不謀而合。“山西地處中原,是中華文明組成的重要部分。她歷史厚重,又不矯揉造作;她歲月沉默,但光輝依舊。”譚根雄教授由衷地將山西比作了自己的第二故鄉。“雖然這次采風只有短短的幾天時間,但我卻真實地感受到了山西的變化。大力發展文化旅遊,讓這片熱土煥發生機,是轉型發展大背景下,萌發出的一枝新芽。”

最後,譚教授祝願自己的第二故鄉,綠色永駐,明天更美好,為人類留下更多寶貴的人文景觀。他表示,以後還會經常來山西,到晉源做客。“晉源的發展,擁有其他地區不可比擬的優勢資源,讓水彩藝術家們,在風光秀美的自然景觀中,讓心與景遙相呼應,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單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晉源區舉辦首屆山西水彩藝術節,是文化上的遠見,是用戰略的眼光看發展。持續走下去,更是會變成晉源的又一張亮麗文化名片。”

“水彩中國行”大型采風創作·魅力晉源行暨“大美山西”首屆山西水彩藝術節

主辦單位:山西省美術家協會 中共太原市晉源區委員會 太原市晉源區人民政府

協辦單位:太原市晉源區文化局 太原市晉源區文物旅遊局 太原市晉源區總工會 太原市晉源區文聯

承辦單位:山西省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術委員會 太原市第六十四中學校

特別策劃:劉錦春、元末後600年佚而難覓、2007年覓而複建的太原蒙山大佛。一度被譽為太原‘鎮城之寶’的蒙山大佛,論高度,為世界第二大佛;論年代,是世界最早的巨型石佛。”當天,一位當地導遊向大家義務講解了蒙山的歷史文化,東魏北齊時期,晉陽城作為高齊政權的政治宿營地,佛教傳播和寺廟興建享有近水樓臺似的先發優勢,跨入全面興盛的重要時間段。高歡父子在天龍山一帶興建了宏大的寺廟建築群,開鑿了北齊規模第一的佛教石窟,同時開鑿高63米的西山摩崖大佛,“耗時20年的西山大佛晝夜趕工,‘一夜燃油萬盆,光照宮內’。隋唐五代時,太原佛教的主旋律繼續發展,興建起大佛閣。宋金時期太原佛教得到扶持保護。元末,蒙山大佛遭到毀損,佛頭不知所終”。

站在開化寺前,則可遠觀蒙山大佛。

開化寺建于北齊天保年,與龍山童子寺齊名。北宋淳化元年間,開化寺中修有釋伽、如來二磚塔。這兩座磚塔均為方形,基座相聯,故稱連理塔。其束腰座之上為方形塔身,正面是半圓形的門拱,隱約可見上刻卷草、花瓣紋路。塔頂刹部雕造精巧,極頂為八角形塔簷和寶珠,既有唐代古樸遺風,又有宋代精細刻法,具有很高的文物和藝術價值,是太原市最古老的塔。

跟著水彩賞晉源——

店頭古堡

領路人:景區講解員 賈和平

店頭古堡位於太原市太山龍泉寺西側1公里處,被稱為“神秘的古村落”。

這裡的窯洞最為特別,洞體隱蔽在山體內,村裡人稱地堡。這些地堡洞連洞、洞套洞,兩三層高的窯洞之間全有暗道相連。從這家的大門進去,可能從另一家的院子出來,裡面還有雙層地道一直通向村背後的大山深處。整個村莊就是一座四通八達的地堡暗道群。店頭村曾商賈雲集、店鋪林立,據說祁縣、太谷的店鋪都在此設有分號。作為風峪溝首村,人口和店鋪也居各村之首,“店頭”之名由此傳了下來。

賈和平說,隨著政府對文化旅遊產業的重視,近幾年店頭古堡的遊客接待量逐年上升,古堡雖是斷壁殘垣,但隱藏著叱吒風雲的前世和許多欲揭還掩的秘密,每年都會吸引大批繪畫、攝影愛好者前來探訪歷史。此次,“大美山西”水彩藝術節的畫家前來寫生,通過畫家們的畫筆,店頭古堡的神秘又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

赤橋古村

領路人:太原昊宇心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宋林林

赤橋,原名豫讓橋,在太原市西南24公里的赤橋村。橋為砂石砌築,橋上勾欄圍護,橋下晉水常流。相傳春秋戰國時,智伯家臣豫讓潛伏石橋下,行刺趙襄子未遂自刎,遂改名豫讓橋。按豫讓刺趙時間的推算,赤橋村至少也有2500年的歷史。這在全國村鎮史錄中也十分罕見,是典型的歷史名村。

走進赤橋,古樹參天,枝繁葉茂。僅古槐就有15株,千年以上者9株。赤橋村是太原市少有的古樹村,古槐也成了赤橋村的標誌之一。

宋林林算是半個赤橋人,當年娶了赤橋村的妹子後,才發現原來赤橋的故事如此多,村裡的每一棵槐樹都有著千百年的歷史。作為此次活動的領路人,宋林林極力推薦赤橋古村,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赤橋的美。而赤橋村成為農民水彩畫家村後,讓他對赤橋村的發展更加信心滿滿,“赤橋村如同晉源的縮影,歷史悠久,依山傍水,風景優美,通過繪畫將赤橋村的美傳播出去,赤橋未來的發展不容小覷。”

二、古城營村:涅盤重生 枯木逢春

晉陽古城遺址是中國盛唐時期三大都城之廟宇,歷朝歷代有過多次修葺。1992年,又由村民集資重修,現存樂台、配殿、正殿等建築。殿內置木雕彩畫佛龕,有彩塑金妝九龍聖母像,細紗垂下,隱約可見真容。另有降龍伏虎壁畫30平方米。

據介紹,婁太后的兒子高洋是北齊開國皇帝,他的侄子即太原王郭村北齊大墓的主人——婁睿。這位鮮卑女輩是一個具慧眼識大體、柔順謙卑又精明的女人,生育了六子二女,其中就有四個皇帝兩個皇后,這絕對是一個令人驚歎的紀錄。

在九龍廟院內,有一株粗壯的古槐,長得枝繁葉茂,生機勃勃。十余位村民則在樹下乘涼、聊天。

“其實,這座九龍廟的前身是真武廟。據老人們說,這株古槐距今已有2000多年,因宋代被火燒水淹過,曾經已枯萎,後又起死回生,被古樹中新生的槐樹包裹了起來。你看,只有從這裡能看出它枯黑的部分,是不是很神奇啊!”張俊卿講道。

而阿育王塔的歷史,可追溯至隋代的惠明寺(寺院遺址在今古城營小學和晉源二中所在地)。惠明寺,為古晉陽城中著名的大寺院之一,創建于隋仁壽二年(602年)。隋文帝楊堅賜額“惠明”,以喻“惠賜光明”之意。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焚毀晉陽城,惠明寺及佛塔亦同時傾圮,成為一片廢墟。宋真宗即位(998年)後,因民間傳說惠明寺遺址顯現靈光,便命人重建寺院及木塔,不久木塔遭雷電擊毀。宋真宗又遣內侍王守真等率諸州兵1300余人重建磚塔,歷時三年完成。時至元代,又毀於戰火。現存阿育王塔為明代遺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阿育王,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任國王,佛教護法名,所處時代相當於中國的戰國晚期。阿育王早年好戰殺戮,統一了整個南亞次大陸,後來他放下屠刀,專注禮佛,使得佛教進入了一個黃金時期。傳說,阿育王收集佛祖真身舍利84000顆,修建了84000座舍利塔供養,中國有19座,山西存5座,其中阿育王塔與西安法華寺塔齊名,與山西代縣阿育王塔、洪洞廣勝寺塔、永濟鶯鶯塔、榆社縣塔並稱“山西佛祖真身五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